中国妈妈舞蹈鉴赏word版本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它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全舞,每一个阶段都真实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不忍、接受、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母爱复杂的情感变化;全舞大致分为四个小部分:憎恨(抗拒)、接纳、养育、送行。
四个部分舞蹈充分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母亲的伟大精神,使中国妈妈的形象扣入人心。
舞蹈的开头,中国妈妈用有力的动作表达对日本人的憎恨,那直指前方的手,苍老却坚定的举着,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对中国妈妈来说,那是不可饶恕的黑暗与血腥以及无法忘却的痛苦与悲伤。
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却让痛苦,愤怒直达人心。
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当那个日本小姑娘抱着头出现时,中国妈妈开始了心灵的挣扎,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
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
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
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让我忍不住朦胧了视线。
一片静默中,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
舞蹈鉴赏论文

这个舞蹈在一片悲痛的音乐中开始,一群北方老妇人一边步履蹒跚的走着,一边指着远方,而且有那种非常痛恨的面部表情,这表现出了我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因为有日本侵略的强烈悲痛。
但故事就是这么的戏剧性,在对日本人的强烈的痛恨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日本的正在哭泣着被遗弃的女孩儿,由这时她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就算是一个日本的无助的小女孩儿,她们还是那么的痛恨,在大家都要抛弃她的时候,其中的一个母亲却不忍女孩的绝望和无助,向小女孩伸出了手臂,虽然其她人有反对,但中国女人天生的伟大的母性与包容战胜了她们对日本的仇恨,试问哪个母亲忍心自己的孩子因遗弃而被冻死饿死在无人过问的茫茫荒原!
从这部舞蹈的演员的衣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群最最平凡的乡村妇女,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才演绎出了这么不平凡的母爱,这不也正是对我国广大平凡而伟大的爸爸妈妈的歌颂吗?
以前没有接触过关于舞蹈的任何内容,但随着《舞蹈鉴赏》十节课后发现舞蹈原来也是这么的动人心弦,或许应该说美的东西不能分形式吧!舞蹈虽不像音乐那样直接的让人感知,但无论的是在芭蕾的欣赏、古典舞的欣赏、亦或是踢踏舞的观看都能让我感觉到舞蹈这样的不同的肢体语言的魅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丽!只要用心去理解舞蹈,总会发现舞蹈的美!
在母女正在温馨幸福劳作的时候,女孩却因为中日的建交而不得不离开这位给她第二次生命的母亲,这最后她抱着和服和母亲依依惜别的场景里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真真正正的爱上了这样一个伟大而无私的中国母亲,但她却也不得不离开,真的很令人心痛!
“中国妈妈”这部舞蹈不管是在音乐搭配上还是灯光协调上都是非常到位和完美的,比如开始用灰色这样的冷色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中间在玉米地里劳动时的黄色的暖色调来表现母女在一起的快乐﹍﹍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都是很到位的,可以让人轻易的的捕捉到人物的内心,可以看出对日本人和开始遇见女孩时的愤怒与痛恨,看见女孩孤独无助时的不忍和可怜,和女孩一起生活之后的喜悦,因为要离别时她们的不舍与无助﹍﹍也因为我一个外行吧,才看不出它的不足之处,但我想它已经把我感动了,那我又怎么说它有什么差呢?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姓名:学号:群舞《中国妈妈》这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
整个舞蹈里都贯穿这丰富的面部表情,用表情表达了舞蹈中情感的变化,丰富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触动心弦,难以忘怀。
朴实无华的动作体现了伟大母亲的辛劳与内心的挣扎,无论是接受遗孤的挣扎还是送行是的挣扎,都通过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妈妈》是一个让人看了就会觉得心疼与心醉的舞蹈。
在处处的平华却不平凡的表演中,把观众带进了舞蹈的情感中去。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
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炫目的舞美灯光。
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的服饰(朴素的棉袄),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亲近与苍凉。
默默的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
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
从憎恨到接纳再到养育最后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
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
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遗孤,彰显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
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动与静、立与跪、下蹲与抱起,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
中国妈妈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是一部由中国舞蹈界的多位编导和演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创作的作品。
这部舞蹈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中国母亲和她的孩子为主要角色,通过他们的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首先,从舞蹈结构上看,《中国妈妈》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方式来呈现主题。
整个舞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幕,以舞台灯光渐亮,一位中国妈妈抱着她的孩子走上舞台为开端,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第二部分是舞蹈的高潮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展现了妈妈为保护孩子而与敌人斗争的场景,这一部分的舞蹈动作激烈而有力,音乐节奏紧张刺激,让观众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勇气。
第三部分是尾声,以舞台灯光渐暗,妈妈抱着孩子离开为结束,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一种平静和温馨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其次,从舞蹈技巧和表演上看,《中国妈妈》的演员们展现了高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她们以极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将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妈妈的勇敢和孩子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演员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也十分到位,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情感。
最后,从舞蹈主题上看,《中国妈妈》通过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这部舞蹈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历史,更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中国妈妈》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舞蹈作品,它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呈现了战争中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中国妈妈》是中国一首非常受欢迎的舞蹈歌曲,由马丁·布兰克编曲,歌曲勾起人们无限的美好回忆,里面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舞蹈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内涵:
首先,舞蹈节奏动感十足,便于人们跟随着节奏灵动转换,动作丰富多彩,可以营造完美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充分体验这份热情的温暖。
节奏的波动及其自然自由,更能激发人们沉浸在自然氛围中,表达出对生活的期待、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其次是舞蹈内容,真情实感,能够充分展示出孝心的深深敬意以及亲情的深沉感觉;舞蹈运用深沉的表情表达出中国妈妈的无私的背景,从而体现出了中国妈妈的关爱——把孩子当自己的命运把关,忘我而细心地呵护着孩子们。
最后,它有着很多教育意义,它鼓励我们尽力回报社会,培养敬畏孝顺之心;它提醒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家庭,孝顺父母,承认父母的权利;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体会出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
总之,《中国妈妈》是一首充满家庭爱与自然美的舞蹈歌曲,它能够让观众看到父母们的辛苦照顾,激励我们不要忘记对父母的感恩。
只有真正坚持感恩,我们才能懂得走出人生的心事,做一个人做一个家庭,追随美丽的梦想,实现心中的美好。
浅析舞蹈作品《中国妈妈》的语言特征

浅析舞蹈作品《中国妈妈》的语言特征优秀的舞蹈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一样,值得观众进行不断回味和重复的观赏,舞蹈作品《中国妈妈》便是其中之一。
舞蹈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妈妈摒弃民族之恨,接纳和抚养了无辜日本小孤女的故事。
舞蹈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舞蹈语言为观众展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抒发了中国妈妈用母亲博大的胸怀,带给观众不一样的爱的感受,将编创者内心想要表达的中国母亲的大爱的无私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这个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动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无论是从段落还是动作的抒发以及表情的刻画都是有着其独特的舞蹈语言。
作为舞蹈编导课老师首要推荐作品之一的它,值得大家共同欣赏并仔细思考作品意义内涵与作品背后的强大力量。
一、舞蹈段落的高潮迭起一部舞蹈作品是由若干个舞段所组成,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划分,类似于文章中的某些章节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我看来这个舞蹈可以分为四个段落,从最开始的憎恶和不接纳到慢慢的接受和养育,再到最后的送别和不舍。
首先在舞蹈的一开始便给大家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一群衣衫褴褛的老妈妈们,她们头上戴着典型农村劳动妇女的发髻,身着暗淡粗布的棉袄和黑布鞋,而贯穿始终的因辛苦劳作而略弯的腰背是那个年代普遍农妇的形象。
她们一出场就用苍老有力的手坚定的直指前方,不断地变换队形里总有一只手直直的指向远方,她们时不时用手捂住了嘴,仿佛是在进行对战争的无声的嘶喊,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
之后齐耳短发、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出现,小女孩头发凌乱,可怜兮兮的露出迷茫的神态,在动作上不断用膝盖跪行不时跌倒的身影,表现出了在战争中无辜小孩子的无助和可怜。
老妈妈们开始表现的对她些许抗拒,彼此严防战线,但逐渐母爱战胜了成见,中国妈妈们接纳了日本的小女孩。
第三段的气氛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温馨和感染力的部分。
中国妈妈将日本小女孩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育,添置新衣,极具中国特色的红色大棉袄。
妈妈们不断地在耕地劳作着,看到小女孩嬉戏玩耍的开心模样也不由自主的露出微笑。
群舞《中国妈妈》的情感表达

群舞《中国妈妈》的情感表达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人体的动态美,深刻地反映人的感情,人性和生命的真谛,最大限度地展现其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
情感是舞蹈作品的精神核心。
群舞《中国妈妈》歌颂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
(一)面部表情对情感呈现的作用情绪塑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蹈的情,简单地说,动作的外观已经出来了,但是用感情来制定动作,再重新产生感情,而这里指的是感情体现在舞者的面部表情中,它是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
在舞蹈作品中,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编导通常通过舞蹈的动作情绪上的表现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并创造出逼真的角色。
一般来说,整个脸部表情会传达你想表达的感受。
《中国妈妈》表演者的面部表情非常到位,在第一部分表达仇恨情绪时,母亲拱眉直立,鼓鼓的眼睛,紧咬牙齿,面部表情严肃,将憎恨,厌恶的情绪表现的一目了然;而当母爱超越仇恨时,在养育这一部分中,日本女孩和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当中国妈妈把日本姑娘送走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表明了中国妈妈对女孩的不舍与思念。
跳舞时,舞者的眼睛有时略带光泽,眼睛闪烁,嘴角微微颤抖。
有时眼睛微笑,嘴角向上;有时在悲伤中,充满了不放弃,仅仅只是这些在观众面前就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肢体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是舞蹈的主要特征,肢体语言不仅会滋生情绪,而且会丰富和扩大情绪的深度和广度。
群舞《中国妈妈》中的情感与动作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创造出现实而正式的舞蹈形象,还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情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艺术交流的任务。
舞蹈的动作根据要表达的内容与富有美感的造型动作相关联,即组合动作。
组合动作在舞蹈语言中形成句子或自然段落。
连接动作和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帮助或突出轻,重,慢,急的舞蹈动作,比如在舞蹈中交错而快速的步伐,右手直指着远处,左手紧紧握着拳头,盘腿坐着,撑地踢腿,抬腿,捂胸,下腰,跺脚等动作,都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强盗行为的愤怒与憎恨,以及被日本侵略者所杀害的同胞的呐喊与哭泣。
舞蹈_中国妈妈_赏析_刘培培

人 文 论 坛166INTELLIGENCE舞蹈《中国妈妈》赏析河南城建学院 刘培培摘 要:舞蹈《中国妈妈》讲述了中国妈妈用母亲博大的胸怀,摒弃民族之恨,接纳和抚养了无辜的日本小孤女的故事。
本篇论文就从舞蹈内容、情感表现、音乐等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
关键词:中国妈妈 欣赏 分析舞蹈《中国妈妈》用独特的视角和舞蹈的语言为观众展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讲述了中国妈妈用母亲博大的胸怀,摒弃民族之恨,接纳和抚养了无辜日本小孤女的故事。
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私、大爱无国界的赞歌。
热情赞颂了中国妈妈这一拥有着世间最博大无私的爱心的光辉形象。
舞蹈内容实在,通俗易懂,音乐与舞蹈动作完美结合,情感表现贯穿剧情,使得这部舞蹈广受欢迎,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
一、舞蹈内容实在,通俗易懂主要表现在服饰和动作上。
舞蹈一开始便给大家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这些从老妈妈身上朴素的服饰、头上典型农村劳动妇女发髻、因辛苦劳作而略弯的腰背以及齐耳短发、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就可以看出来。
其二表现在动作上,一群老妈妈出场就用苍老有力的手坚定的直指前方,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
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
身着和服的小女孩用膝盖跪行不时跌倒的身影简单而真切的表现出在战争中日本小孩子的无助、可怜。
其中有一位母亲伸出手来,慢慢的摸向她的头,却被其她母亲们打了回来,一个 “打”一个简单的“退步”一个快速的“转身”,把老妈妈内心对敌人仇恨和对小女孩母爱的复杂与纠葛清晰的摆放在了舞台上。
她们的“指”“吐”“踹”几个简单的生活动作也将内心的愤怒推向了高潮。
她们一层一层的拥抱小女孩,展示出母爱的伟大最终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生死。
这些都是用简单易懂的肢体语言清晰的将舞者心理变化表达出来,这既是舞蹈的魅力所在,也是这部舞蹈作品广受欢迎的成功之处,这是语言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二、情感贯穿主线《中国妈妈》的最大成功就是它所体现的感情,那样深刻,那样真实,让人忍不住感动到流泪,思想主题与艺术手段结合得十分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
舞
蹈
鉴
赏
姓名:
学号:
群舞《中国妈妈》这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
整个舞蹈里都贯穿这丰富的面部表情,用表情表达了舞蹈中情感的变化,丰富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触动心弦,难以忘怀。
朴实无华的动作体现了伟大母亲的辛劳与内心的挣扎,无论是接受遗孤的挣扎还是送行是的挣扎,都通过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妈妈》是一个让人看了就会觉得心疼与心醉的舞蹈。
在处处的平华却不平凡的表演中,把观众带进了舞蹈的情感中去。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
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炫目的舞美灯光。
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的服饰(朴素的棉袄),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亲近与苍凉。
默默的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
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
从憎恨到接纳再到养育最后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
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
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遗孤,彰显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
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动与静、立与跪、下蹲与抱起,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
憎恨、接纳、养育、送行。
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随着变化得跌宕起伏。
在激昂、舒缓、快速、深沉的音乐变化中,让人不但在视觉中得以震撼,也在听觉中完全的溶入整个故事里。
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丝丝相扣,这种音乐在情绪上同步进行的方式,使舞蹈各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
整个舞蹈作品朴实无华,却把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富于人性化的主题表现了中国妈妈博大的胸襟,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把善良做到了极致。
当她走近我们,我们看见她是那么的苍老,额上深刻着的皱纹,写着母亲一生的辛劳。
压弯的身躯诉说着母亲生活的沉重。
黝黑的皮肤透出老人生命中的艰涩。
但她依然是那样慈祥,那样开朗,那样幽默,那样豁达,让人可敬可爱,难以忘怀。
这位“母亲”仿佛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记述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位老人亦是一个民族的“母亲”,她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刚毅如山。
在她的心中包孕着一种伟岸般的爱情,那样痴迷,那般深沉。
感受到这种对家乡、对故土、对民族、对亲人、对祖国的深深眷念,就会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
不意装饰,不事雕凿,扫去表面浮华之气,追求古朴质拙风格,成功地塑
造了一位既具体又抽象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他对祖国母亲的浓浓的恋情和深情的歌颂。
母爱,终究是最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