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083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分析报告

00:0001:00
651
651
521
390
195
01:0002:00
643
643
514
386
193
02:0003:00
634
634
508
381
190
03:00-
626
626
501
376
188
04:00
04:0005:00
610
610
488
366
183
05:0006:00
602
602
482
361
181
设计日100%负荷分布图
80%负荷蓄冰空调负荷平衡表
时间
负荷
负荷分配(RT)
主机冷量 (RT)
冷损
冰槽 冷量
(RT)
蓄冷 主机
基载 主机
冰槽 供冷
空调 工况
蓄冰 工况
(RT)
(RTH)
00:0001:00(谷)
521
0 521 0
0 995 2.0
1999
01:00-
02:00(谷) 514 0 514 0 0 981 2.0
所以根据本工程特点,选用双工况冷机上游的串联式蓄冰 系统,通过对白天空调冷负荷的分析,适时适量的使双工况冷 机投入运行,不但能够全面高效的满足各种负荷情况的需求, 而且节省了初投资。 3、方案介绍
3.1、冰蓄冷系统原理流程
冰蓄冷系统原理示意图 该系统供冷时,乙二醇溶液首先经过冷机在空调工况下降 温以保持较高效的工作,再经冰槽的冷却使乙二醇溶液的温度 进一步降低,这样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处乙二醇溶液可以达到 较大的温差,从而使得在相同的负荷条件下,串联系统乙二醇 溶液的流量较小,因此在相同的条件时串联系统的乙二醇循环 泵小于并联系统,从而使串联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都优 于并联系统,而且串联方式管路更加简单运行可靠。 3.2、设计日负荷平衡策略 设计日(100%负荷)负荷分配策略:由于空调系统设计日 的逐时冷负荷较大,为了充分利用蓄冰槽和冷机的供冷能力, 最大的降低系统运行电费,空调冷负荷由冷机和蓄冰槽共同承 担。双工况冷机在夜间的电力低谷时段23:00—07:00进行蓄
中央空调冰蓄冷系统运行管理方案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能耗分析摘要:空调冰蓄冷技术是七十年代开始在国外兴起的一门实用综合技术,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引入,并在近几年迅速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馆冰蓄冷系统在2010年7月调试完毕并全面投入使用。
本文介绍了科技馆冰蓄冷系统在制冰、融冰、制冷等工况下的运行管理方案,以及运行中通过合理调节而达到的最佳节能效果。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阐述了冰蓄冷系统在中央空调中的优势。
关键词:冰蓄冷、运行策略、管理方案、能耗分析目录一、项目概况二、制冷站设备表三、系统流程图1、流程与颜色2、乙二醇流程说明四、冰蓄冷中央空调运行策略五、科技馆冰蓄冷系统自控模式1、融冰优先工况模式2、系统制冰工况模式3、主机运行工况模式六、具体运行管理方案1、各时段电价表2、运行方案3、制冷机组运行和冰蓄冷运行的能耗分析比较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一天内用电高峰与低谷差距在不断拉大,电网运行的不均匀情况日趋严重。
高峰用电量中空调用电就占了3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这极大影响了发电的成本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空调冰蓄冷技术是七十年代开始在国外兴起的一门实用综合技术,由于可以对电网的电力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由于峰谷电价的差额,使用户的运行电费大幅下降,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引入,并在近几年迅速发展。
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推广使用冰蓄冷中央空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双赢举措。
一、项目概况:中国科技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为10万m²,空调冷负荷为14280KW,制冷机组采用3台制冷量为2743KW的双工况离心式制冷机,1台1055KW的离心式冷水机组。
冰蓄冷系统采用内融冰、主机上游串联系统,总蓄冰量43859KW。
科技馆中央空调在2009年9月份开馆前正式投入使用,但由于设备原因,冰蓄冷系统在2010年7月下旬才调试完毕并投入运行。
作为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方,我们必须为科技馆提供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方案,既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又要达到节能的目的。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讲义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模式
C.蓄冰冷机单独供冷模式
双工况机组
乙二醇溶液
10.5℃ 3.5℃
水
12℃ 7℃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备构成
1、中央空调主机 2、蓄冰桶 3、板式换热器 4、乙二醇泵 5、控制系统(含电动阀门) 6、冷冻循环泵 7、冷却塔 8、冷却循环泵 9、配电设施
比常规空调系 统多出的设备
什么是冰蓄冷?
利用夜间用电负荷较低并且电价偏低的低 价电打开主机制冷蓄冰。白天在用电高峰 并电价偏高的时候,融冰释放冷量制冷的 技术。我们称它为冰蓄冷技术。 简单讲,就是利用夜间3毛多钱的电做白天 1块多钱的事。最大限度实现中央空调用户 能源运行费用节省。
用晚上3毛钱的电 做白天1元钱的事
冰蓄冷空调的社会意义及优点
国内冰蓄冷技术近年迅猛发展
2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建筑物 蓄冷项目总计只有600多个
2000000-600=?
“ 我国冰蓄冷空调市场已走向成熟 。全国范
围内 近两年的工程 几乎等于前十年的总和, 这本身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内, 这个数字仍以几何级数字向上递增 ……”
--中国建筑研究院总工程师 中国制冷学会理事 宋孝春
常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12℃
水
7℃77℃℃
水
冷冻 泵
12℃
7℃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模式
A.夜间蓄冰模式
双工况机组 乙二醇溶液
水
空调机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供冷末端
红线左侧为空调机房设备,右侧为空调末端!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模式
B.冰桶单独融冰供冷模式
双工况机组 关闭状态
乙二醇溶液
10.5℃ 3.5℃
2024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分析概述冰蓄冷中央空调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通过利用不同时间段的低峰电力价格冷却水进行蓄冷,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意识的增强,冰蓄冷中央空调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对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1. 市场现状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市场前景广阔。
2. 市场增长趋势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以下几个因素对市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环保意识增强:冰蓄冷中央空调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得到了愈加重视的环保意识的支持,促使用户选择冰蓄冷中央空调产品。
•节能需求增加: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采用低峰值电力进行蓄冷,可以有效利用廉价电力,以降低空调运行成本。
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用户对节能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政府政策支持:为鼓励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应用,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来推动市场发展。
•技术创新促进发展: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有较大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产品性能得到了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前景展望预计未来几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以下几个因素将促进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冰蓄冷中央空调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进一步突破: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的持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能效,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建筑节能要求提高:随着人们对能源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将面临更多的节能要求,这将进一步促进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政府对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冰蓄冷空调系统可分为全部蓄能系统和部分蓄能系统

冰蓄冷空调系统可分为全部蓄能系统和部分蓄能系统。
当电费价格在不同时间里有差别时,可以将全部负荷转移到廉价电费的时间里运行。
可选用一台能蓄存足够能量的传统冷水机组,将整个负荷转移到高峰以外的时间去,这称之为“全部蓄能系统”。
这种方式常常用于改建工程中利用原有的冷水机组,只需加设蓄冷设备和有关的辅助装置,但需注意原有冷水机组是否适用于冰蓄冷系统1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主要特点冰蓄冷空调技术是指在用电低谷时用电制冰并暂时蓄存在蓄冰装置中, 在需要时( 如用电高峰) 把冷量取出来进行利用。
由此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 有利于降低发电装机容量, 维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2) 制冷机组的容量小于常规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相应的冷却塔、水泵、输变电系统容量减少。
(3) 在某些常规空调系统配上冰蓄冷设备, 可以提高30%~50%的供冷能力。
(4) 可以作为稳定的冷源供应, 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5) 制冷设备大多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况, 减少开停机次数, 延长设备寿命。
(6) 对电网进行削峰填谷, 提高于电网运行稳定性、经济性, 降低发电装机容量。
(7) 减少发电厂对环境的污染。
2 系统的组成及制冰方式分类2.1 系统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机组、蓄冷设备( 或蓄水池) 、辅助设备及设备之间的连接、调节控制装置等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种类多种多样,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另外, 系统还应达到能源最佳使用效率, 节省运转电费, 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2.2 制冰方式分类根据制冰方式的不同, 冰蓄冷可以分为静态制冰、动态制冰两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冰结冰, 冰本身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这一类制冰方式包括冰盘管式、封装式等多种具体形式。
动态制冰方式在制冰过程中有冰晶、冰浆生成, 且处于运动状态。
冰蓄冷的优缺点介绍

冰蓄冷空调的原理和优缺点介绍一、冰蓄冷的技术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调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于蓄冷装置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由于充分应用了夜间低谷电力,由此使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在有夜间低谷电力费用的地区)降低。
在有夜间低谷电力费用的地区,冰蓄冷中央空调不仅为用户节约大量的运行费用,而且对电网具有卓越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应用电力蓄冷、蓄热作为节能降耗的十大措施之一。
二、冰蓄冷技术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优化空调系统:原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属于耗能型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通过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可将原系统进行优化,使空调运行过程更趋于合理。
2、降低运行电费:充分利用电价优惠政策,在夜间低电谷电价时段制冷,在高峰电价时段放冷使用,能够做到部分移峰,从而降低空调运行电费。
3、节省空调运行电量:a、由于充冷过程在夜间进行,夜间气温相比白天较低,制制冷单耗下降。
B、由于充冷时制冷机满负荷地高效运行,避免了正常供冷时难以避免的“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4、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运行的灵活性:b、然停电时,不需开主机,只需开供冷泵,因此,使用备用电源仍可维持空调供冷。
b、应紧张,供电部门对正常中央空调要限电使用,但在全国各地,蓄冷中央空调往往得到额外支持,不在限制范围。
c、行方式灵活,空调可按原有系统单独运行,也可与增加蓄冷系统结合运行。
三、冰蓄冷技术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缺点:1、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其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大。
2、蓄冷装置要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而且增加了蓄冷设备费用。
3、制冷蓄冰时制冷主机的制冷效率要比在空调工况下低,其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COP)要下降。
4、与普通空调系统相比需增加水管和风管的保温费用。
5、设计与调试相对比较复杂,效能的完全发挥受环境影响较大。
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的原理及市场前景分析

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的原理及市场前景分析摘要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利用夜间网低谷电运转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一项调节负荷、节约能源的技术。
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是转移高峰电力、开发低谷用电、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符合我国的长期国策。
那么根据冰蓄冷空调技术的特点和目前我国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冰蓄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大温差与低温送风的优点。
关键词:冰蓄冷空调技术;移峰填谷;低温送风目录1、技术背景 (1)2冰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2.1冰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1)2.2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 (1)2.2.1 部分蓄冷运行方式 (1)2.2.2 全部蓄冷运行方式 (2)2.2.3 分时蓄冷运行方式 (2)3、冰蓄冷空调系统评价 (2)3.1 冰蓄冷空调的优势 (2)3.2 冰蓄冷空调的特点 (3)4、国外冰蓄冷空调的概况 (3)5 、我国冰蓄冷空调现状及发展趋势 (4)5.1 冰蓄冷空调发展概况 (4)5.2 我国冰蓄冷空调技术发展趋势 (4)5.2.1 低温送风技术的发展 (4)5.2.2 实现区域供冷 (5)5.2.3 新型蓄冷技术和蓄冷材料的开发 (5)5.3 冰蓄冷现阶段的机遇 (6)参考文献 (7)1、技术背景电力蓄冷技术,以其独特的移峰填谷作用成为我国改善电力紧张局面,并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2005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在南京召开“应对空调负荷措施技术交流会”会上指出,继续大力推广蓄冷空调技术,采用需求侧管理(DSM)的水蓄冷、冰蓄冷技术来达到削峰填谷,充分运用价格杠杆,鼓励用户采用蓄冷空调[1].随着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电力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冰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组成2.1冰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所谓蓄冷空调,是指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制冷主机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2.2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冰蓄冷系统的蓄冷运行方式通常有3种,即部分蓄冷、全部蓄冷、分时蓄冷.在确定冰蓄冷空调的制冷机组容量之前,首先,应按照该建筑计算逐时空调冷负荷的方法,计算出建筑逐时冷负荷.2.2.1 部分蓄冷运行方式制冷机在夜间的低谷蓄冷,白天融冰供冷以满足冷负荷要求,供冷不足的部分由制冷机供给.主要特点是减少了装机容量,一般可减少到峰值冷负荷的30%~60%.这种蓄冷对电网的削峰填谷没有发挥最大作用.2.2.2 全部蓄冷运行方式夜间蓄冷,白天融冰供冷,完全满足白天冷负荷要求,即空调冷负荷全部靠融冰来供给.当冷负荷全部出现在高峰用电时间段时,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削峰填谷作用.由于制冷设备容量没有减少,因而初始投资仍然很大.2.2.3 分时蓄冷运行方式充分利用低谷电来制冰蓄冷,而在用电高峰时段靠融冰供冷,满足空调冷负荷要求,真正起到电网的移峰填谷作用.由于分时蓄冷运行方式既可以分时融冰供冷较大限度的利用蓄冰供冷,同时,又兼顾了高峰时刻的负荷要求,因此,冰蓄冷中央空调方案一般采用这种运行策略.3、冰蓄冷空调系统评价3.1 冰蓄冷空调的优势蓄冷空调系统由于其具有的独特的“移峰填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缓解电力生产和供应的紧张状况,提高发电效率,转移电力高峰电量,平衡电网峰谷差,因此,可以减少由于新建火力发电厂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从而保护环境,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社会生态平衡效益.另一方面,冰蓄冷中央空调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峰谷电价差可节省相当可观的运行电费,由于可以依靠融冰来供冷,因此,可以减少制冷机组容量与台数,减少其投资,同时,也减少电力容量与变配电设施费用,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2 冰蓄冷空调的特点冰蓄冷空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力降低制冷机组的容量,减少电力增容费与机组设备费.同时,还可以使空调用冷水温度降至1℃~4℃,从而获取较低的送风温度,节省风机的运行能耗.采用冰蓄冷技术使得制冷系统全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机组开停次数减少,系统状态稳定.同时,由于其可作为应急冷源使用,提高了供冷的可靠性.冰蓄冷空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初投资大,蓄冷工况运行时制冷机组效率低,控制系统较复杂.目前的蓄冰槽与板式换热器,由于制造工艺要求高,价格往往是制冷机组的1.5倍.投资费用较高已成为冰蓄冷空调的主要障碍,因此,提高蓄冰槽的性能和蓄冷设备国产化率以降低成本,已成当务之急.4、国外冰蓄冷空调的概况1994年底前,美国约有4000多个蓄冷空调系统用于不同的建筑物,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医院、学校、工厂、工艺设备及集会中心.美国芝加哥市Unicon热能技术公司,建立了小区冷冻生产中心,拥有60个BAC蓄冰槽,可提供232400kWh的蓄冰量.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能源的有效利用.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就开始对蓄冷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随后推出了分时电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推广蓄冷空调应用技术.到1998年,日本共有5566个蓄冷空调系统.5 、我国冰蓄冷空调现状及发展趋势5.1 冰蓄冷空调发展概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造水蓄冷和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同时还有电力紧缺的北京市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已有建成投入运行和正在施工的工程448个,分布在4个直辖市和18个省,全国2/3的省市都建造了蓄冷空调系统,蓄冷空调最多的依次是浙江省(67项)、北京市(64项)、江苏省(57项)、广东省(29项)、山东省(28项)和上海市(27项).5.2 我国冰蓄冷空调技术发展趋势我国的蓄冷空调技术经过十几年发展和使用,人们已经认识到其在电网运行中的移峰填谷作用,且该系统有利于提高电网负荷率并实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并通过实际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5.2.1 低温送风技术的发展由于蓄冰储能提供了低温冷源,为低温送风技术的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通常情况下,风机在电力峰值时间运行,由于采用低温系统,送风量可以减小,风机消耗功率则相对减少,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峰值电力需求,从而降低运行费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样,低温送风系统所需的冷冻水量也相应减少,若与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比较,常规空调系统(送风温度13℃,无冰蓄冷系统)的冷冻机及冷却塔的容量将增加60%左右,水泵容量则增加一倍.由于送风量减少,相应的空调设备和风道尺寸均减少,系统所占建筑空间就小了,可降低建筑物层高,从而降低建设费用.蓄冰技术与低温送风技术的结合有其优越的经济特性,如推行冰蓄冷空调配合低温送风方式,将大大降低能耗,既可以有效地使峰谷差减小,又可节能并节省初投资.因此,低温送风技术必将成为我国空调系统发展的重点.5.2.2 实现区域供冷区域性的供热或供冷对于实现节能及有效利用资源是较为合理的.对于单个供冷站而言,区域供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减少了电力消耗及环境污染.由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可以建立区域性空调供冷,实现区域集中供冷,使供冷方式变得更为灵活,更加符合区域性的实际用冷需求,真正的达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5.2.3 新型蓄冷技术和蓄冷材料的开发随着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对新型蓄能技术开发愈来愈受到重视,通过制冷工质替代、加大传热速率及强化系统内的传热传质过程来实现缩短蓄放冷时间,并通过降低间壁传热热阻,以及降低制冷剂与水之间的附加热阻来实现更快速的新型蓄冷制冰技术.与此同时,对新型蓄冷、蓄热介质的开发也受到关注.目前,应用的蓄冷材料主要包括水、冰和共晶盐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固液相变潜热大,经久耐用且具有较高稳定性,易于保存和无腐蚀性的新型蓄冷材料正被人们所期待.5.3 冰蓄冷现阶段的机遇中国城市化率的快速增长,为实施区域集中蓄冷/供冷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园区、开发区的大规模建设,为区域集中蓄冷/供冷奠定了基础;城市或区域商业中心、行政中心的集中建设,使实现区域集中蓄冷/供冷有了现实的条件;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一次能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实,使实施以移峰填谷为主要特征的集中蓄冷/供冷成为必然。
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空调系统一.简介夏季,普遍使用的空调系统已成为建筑物高峰用电的大户,由于电力用户的用电性质不同,各类用户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不同,这样负荷的累加就形成了用电的高峰和低谷负荷,高峰负荷的大小决定了电网必须投入的发电设备容量(包括发电机组和输配电设备等的容量),如果各类用户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过分集中,为了满足高峰期用户电力需求,电力部门一方面必须建设新电站增加电网容量,一方面必须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适应用户的负荷变化,用户方面也需采取节电和调荷措施,否则,只能通过拉闸限电的方法减轻电站运行压力。
昼夜蓄冷调荷技术就是针对这种局面提出并得以运用的。
它是让制冷机组在夜间电力负荷低谷时运行,并将产生的冷量储存起来,在次日需要时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用冷负荷,以实现用户侧冷复合用电的移峰调谷,达到均衡电网负荷的目的。
简单地说,蓄冷调荷技术有以下三方面的社会效益:1)通过移峰调谷,达到均衡电网负荷的目的。
减少国家对新增电站和电网的投资,同时减少调峰调荷的工作,避免限电拉闸。
2)稳定电厂机组负荷水平,改善机组运行效率。
3)减少CO2和烟尘排放量,从而保护环境,减轻温室效应(火力发电机组负荷率低时,CO2和烟尘排放量大)。
4)对用户来说,利用夜间电价低廉时段制冰,在电价高峰时段使用,能大大减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对用户的作用:1)减少制冷机容量,提高制冷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减少水泵,冷却塔的装机容量3)减少配电容量,从而减少部分投资4)减少运行费用5)可采用低温送风系统,提高工作空间的环境质量6)可作紧急冷源使用7)将计算机控制结合进蓄冰系统中,实现运行模式的优化冰蓄冷中央空调已逐渐成为移峰填谷,均衡电网用电,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的有力手段,它代表了集中空调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蓄冷技术的分类:1 水蓄冷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显热(4.2KJ/KG.K)进行蓄冷,即夜间制出2-5度的低温水供白天使用,供回水温差一般8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为解决峰谷用电量差应运而生的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对其原理,分类,优缺点,效益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评价冰蓄冷系统的一系列指标,如冰蓄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制冷率与融冰率,热损失,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此外,介绍了国外的冰蓄冷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及特点,另外,对于国内冰蓄冷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做了总结以及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冰蓄冷;移峰填谷;蓄能Ice-Thermal-Storage Cen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ce-thermal-storage cen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peak and valley of electricity and introduces the the principl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lassification, benefits and so on. Furthermore, the paper also explains a series of index that evaluate the ice-thermal-storage cen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such as the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the refrigeration rate and thaw rate, the heat loss,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and so on. In addition, it shows the technology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ce-thermal-storage cen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how to do in our country when we popularize the ice-thermal-storage cen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Key words:The ice storage technology,; Peak load shaving; Energy storage引言众所周知,夏季用电紧张,时常导致拉闸限电的事情发生。
到了夏季,随着空调用电的加大,让城市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放大,电网负荷明显加大。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冯自平称“电力紧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峰谷差造成的,峰谷差造成浪费几乎是‘天文数字’。
”,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空调是造成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合全天的电量供应,其实电力紧张只出现在用电高峰时段,用电低谷期发电能力富裕的电量却往往因得不到有效利用而被白白消耗掉,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特别在夏季高温期间,电力供需矛盾突出,重点是空调负荷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这种增长与气温密切相关。
夏天电力出现缺口的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时至3时和晚上6时30分至8时30分,夜间及凌晨为用电低谷期。
在用电高峰期,由于负荷增加较大,与低谷形成峰谷差。
据有关报道,去年广东空调的负荷绝对值就已超过1000万千瓦,而空调开启带来的负荷占总用电负荷已经达到35%以上。
空调用电不仅增加了高峰负荷,而且加大了电网的峰谷差。
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快,96年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世界第2位,到9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5亿千瓦,2004年装机容量达到4.4亿千瓦,预计2005年要突破5亿千瓦,仅比美国装机容量少3亿千瓦左右。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电力供应仍日益紧缺,尤其是高峰不足与低谷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全靠新建电厂来满足尖峰需求,则势必造成电厂及输配电设备投资的浪费,使国家经济遭受损失,如1997年每千瓦装机容量所产生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为28800元,而到2004年则降为27300元,随着未来几年新建电厂的陆续投产,此现象将更加突出。
这样不能充分利用廉价环保能源,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
如果采用需求侧调控的方法,如空调的冰蓄冷等可以将用电时间移至非高峰期,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
以上海市为例,历史最高用电负荷为1668.2万千瓦,而同日的最低用电负荷为1050万千瓦,其中空调用电约占45%,同使用常规空调相比,冰蓄冷空调有25%左右的移峰能力,理论上可转移11%的高峰负荷到低谷。
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是转移高峰电力、开发低谷用电、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符合中国的长期国策。
1.冰蓄冷空调简介1.1冰蓄冷空调的原理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原理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离峰时段或称用电低谷期启动压缩机运转,采用制冷机冷却冰水制冰,利用制冷介质的显热或潜热特性,用一定方式将冷量存储起来。
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需要使用空调,而又不适宜运转冷气机组的时间,即可让夜间所储存的冰溶化,吸收空调冰水的热量,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达到冰水冷却的效果,如此即可将白天尖峰时段的冷气用电需量,转移至夜间离峰时段,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工艺技术的需要。
冰蓄冷实际上是对能源的一种储备——在用电低谷、电价较低(或中央空调不需要工作)时开始制冰,蓄存冷量;而在用电高峰、电价较高(中央空调需要工作)时停止制冰、同时依靠冰的融化来制冷,从而完成能源利用在时间上的转移,节省运行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1.2冰蓄冷空调的系统构成图图1 冰蓄冷系统构成图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机组、蓄冷设备( 或蓄水池) 、辅助设备以及调节控制装置等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种类多种多样,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另外, 系统还应达到能源最佳使用效率, 节省运转电费, 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1.3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分类按冷源分类:①冷媒液(盐水等)循环 ,②制冷剂直接膨胀式按制冰形态分类:①静态型 ,在换热器上结冰与融冰;最常用的为浸水盘管式外制冰内融方式;②动态型,将生成的冰连续或间断地剥离;最常用的是在若干平行板内通以冷媒,在板面上喷水并使其结冰,待冰层达到适当厚度,再加热板面,使冰片剥离,提高了蒸发温度和制冷机性能系数。
按冷水输送方式分类 :①二次侧冷水输送方式为冰蓄冷槽与二次侧热媒相通 ,②一次侧与二次侧相通的盐水输送方式按装置组成分类:①现场安装型,适用于大型建筑物;②机组型,将制冷机与冰蓄冷槽等组合成机组,由工厂生产,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
1.4冰蓄冷空调的优缺点1.4.1冰蓄冷空调的优点●可以转移制冷机组的用电时间,起到了转移用电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空调蓄冷系统的制冷设备容量和装置的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
一般可减少30%-50%;●断电时利用一般功率发电机仍可保持室内空调的运行;●可以快速达到制冷效果;●降低噪乱冷水流量与循环风减少,即减少空调机组运行时运转振动及噪音的降低;●实用寿命比普通空调长;●空调蓄冷系统中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状态稳定,提高可设备利用率。
1.4.2冰蓄冷空调的缺点●对于冰蓄冷系统,其运行效率将降低;●增加了蓄冷设备费用及其占用的空间;●增加水管和风管的保温费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主机性能系数(COP)要下降。
1.5蓄冰流程选择蓄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可有两种运行工况,即蓄冰工况和放冷工况。
在蓄冰工况时,经制冷机冷却的低温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槽的蓄冰换热器内,将蓄冰槽内静止的水冷却并冻结成冰,当蓄冰过程完成时,整个蓄冰设备的水将基本完全冻结。
融冰时,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系统回流温热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换热器,将乙二醇溶液温度降低,再送回负荷端满足空调冷负荷的需要。
乙二醇溶液系统的流程有两种:并联流程和串联流程(参见图2):●并联流程:这种流程中制冷机与蓄冰罐在系统中处于并联位置,当最大负荷时,可以联合供冷。
同时该流程可以蓄冷、蓄冷并供冷、单溶冰供冷、冷机直接供冷等。
●串联流程:即制冷机与蓄冰罐在流程中处于串联位置,以一套循环泵维持系统内的流量与压力,供应空调所需的基本负荷。
串联流程配置适当自控,也可实现各种工况的切换。
a.并联流程b.串联流程图2 蓄冷流程图一般来说,串联系统中多采用“制冷机上游”的方式,此时,制冷机的进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制冷机的高效率与节电运行;“制冷机下游”的方式冰蓄冷贮槽可以按照较高的释冷温度来确定容量,冰蓄冷贮槽的体积要小,制冷机的出水温度低,制冷机的效率相应较低,但制冷机与冰蓄冷贮槽的费用较“制冷机上游”要低。
并联系统则是最常见的系统,系统操作运行简单方便,在发挥制冷机与蓄冰罐的放冷能力方面均衡性较好,夜间蓄冷时只需开启功率较小的初级泵运行,蓄冷时更节能,运行灵活。
串联流程系统较简单,放冷恒定,适合于较小的工程和大温差供冷系统。
1.6.冰蓄冷空调的效益1.6.1宏观效益●转移电力高峰用电量,平衡电网峰谷差●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平衡●充分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1.6.2微观效益●减少主机装机容量和功率可达30%—50%●相应减少冷却塔的装机容量和功率●设备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可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一次电力投资费用,包括电贴费、变压器、配电柜等●利用分时电价,可节省大量的运行费用可作为应急冷源,停电时可利用自备电力启动水泵融冰供冷2.评价冰蓄冷系统的几个指标2.1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蓄冷空调系统特别是冰蓄冷式空调系统在蓄冷过程中,一般会造成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的降低。
理论上说蒸发温度每降低l℃,制冷机组的平均耗电率增加3%。
因此在配置系统,选择蓄冷设备时应尽可能地提高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
对于冰蓄冷系统,影响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结冰厚度,制冰厚度越薄,蓄冷时所需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较高,耗电量较少;但是制冰厚度太薄,则蓄冰设备盘管换热面积增加,槽体体积加大,因此一般应考虑经济厚度来控制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
2.2名义蓄冷量与净可利用蓄冷量名义蓄冷量是指由蓄冷设备生产厂商所定义的蓄冷设备的理论蓄冷量(一般比净可用蓄冷量大)。
净可利用蓄冷量是指在一给定的蓄冷和释冷循环过程中,蓄冷设备在等于或小于可用供冷温度时所能提供的最大实际蓄冷量。
净可利用蓄冷量占名义蓄冷量的百分比例值是衡量蓄冷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此比例值越大,则蓄冷设备的使用率越高,当然此数值受蓄冷系统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蓄冷系统的配置,设备的进出口温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