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

合集下载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设计

《高矮》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面【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一本字典、一本书、幻灯片、小红花、课本.【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操作、师生问答、、、、、、【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呢?(小红花)今天呢,我要看谁的眼睛最亮,我就把小红花奖给他,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高矮》这部分的知识,好吗?板书:高矮那现在老师出一幅图让同学们来观察,看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观察得最仔细。

(课件出示:主题图)二、新授课: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看出这是在路上?好,你们再观察一下,图上画了谁?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1、戴着眼镜。

2、拄着拐杖3、两个小朋友扶着他)那如果在路上遇到盲人过马路,你会怎样呢?(帮助他过马路)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那你们看看他们这三个人中谁比谁高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比高矮的呢?(电视台与医院、大树与小柳树、公共汽车与小车、红绿灯与垃圾桶。

)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不能比高)为什么不能比高?(因为那个男孩他踮脚了)那怎样才能比高呢?那也就是说他们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高?对不对?同学们再看看,他们现在能比高了吗?为什么?(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3、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也来比一比谁高谁矮,谁愿意上来玩?(找三名学生)问:这三名同学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刚才XX同学是最高,好,现在他跟老师来比,谁高?我们现在就知道我们在比较高矮时有人高有人矮,并且要看谁跟谁比,怎么比。

4、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一起来比,看看谁高谁矮。

(教师走到一名没有同桌的学生旁,跟他说,没有人和你比,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和你比一比好不好?)请几对同学来说一说,他们比的结果。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高矮的比较”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比较高矮”展开的。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高矮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高度的物体,如书本、玩具等,以及一些记录工具,如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孩子们在比较自己和同学的身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较高矮。

2. 讲解示范:我会通过一些教具,向学生们演示比较高矮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一起发现比较高矮的结果。

3. 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练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图示和关键词,如“高矮”、“比较”等,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比较高矮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请同学们用画笔和纸张,画出自己认为的高矮物体,并写上物体的高矮顺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高矮的结果。

同时,我也会看看学生们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高矮的意义。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去观察和比较高矮的物体,比如家里的家具、学校的建筑物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我选择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比较高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高矮》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0《高矮》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高、矮”的含义。

2、学会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知道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图片,两个小朋友在搭积木。

)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搭的情况比一比,说一说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刚搭了4块积木,小明搭了3块积木,小刚搭的积木比小明多;或者直接看搭积木的高度进行比较:小刚搭的积木高,小明搭的积木矮等。

)板书:高、矮[设计意图说明:搭积木的游戏,既复习了已学习的比多少的知识,又能引出“高”“矮”的概念。

]2、(媒体演示,继续搭积木)师:现在两人谁搭的积木高,谁搭的积木矮呢?[设计意图说明:巩固对高矮的认识,适当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回答如:小刚搭的积木高,小明搭的积木矮等等。

]师:刚才我们通过搭积木的游戏,知道有些物体是有高、矮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高矮。

出示课题:《高矮》(并板书)二、新授探究一:掌握直接比较高矮的方法。

1、(媒体出示图片。

)师:刚才我们比了小明和小刚谁搭的积木高,谁搭的积木矮。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身高,谁高谁矮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刚高、小明矮;或者两人站的有近有远,无法正确比较等。

)2、问: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比较出他们的高矮呢?(学生可能回答:让两人排排队,站在一起等。

)(媒体演示:两人站在一起比高矮。

)3、问:在比较高矮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人要站直,不能弯;不能踮脚尖等。

)(媒体出示)小结:两个同学比高矮时,也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比较长短的方法那样,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这就要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人要站直,然后看头顶的高度。

(板书: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一年级数学上册 高矮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高矮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高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比较的思想,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准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高矮的含义,了解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经历对身高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难点:会正确地进行高矮的比较。

教学准备教学用红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两朵红花在黑板上方贴一朵,下方贴一朵。

)师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很快拿到下方贴的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老师很轻松的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二、感知高矮,自主探究1. 游戏活动:比高矮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

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问:谁能看出他们两人谁高谁矮?2. 不容易看出高矮你能想办法比出来吗?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3. 指名汇报怎么比出他们的高矮。

4. 同学们都想到了很多好方法,下面我们让他们俩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背靠背站着比。

先让学生按下面的方法比,问:行不行?那背靠背站着比应注意什么呢?根据应注意的事项让两个学生比高矮。

学生根据比的情况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巩固提高1. 练习一第7题。

出示第7题让学生判断,做完后集体核对。

2. 排队游戏。

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出来,任意站到讲台上。

问:你们能一眼看出谁最高?谁最矮吗?怎么办呢?按高矮按顺序排列就可以看出来了。

让这一组的同学自己从高到矮排队。

(老师注意观察学生比高矮的方法。

)排好队后让学生说一说谁最矮?谁最高?其它几组的同学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可以自己找个地方排队比一比。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高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小数观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样方式;明白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育学生观看、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难点、重点:把握比较高矮的方式,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预备: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进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情愿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

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教师什么缘故能拿到这多红花?生:因为教师的比小朋友高。

师:什么缘故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咱们一起研究比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二、探讨方式1.情境演示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师: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生:能。

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伙儿能看出谁高谁矮吗?生:不容易看出。

2.小组合作各组同窗讨论比高矮的方式。

3.汇报交流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式鼓舞合作活动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小数观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样方式;明白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育学生观看、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难点、重点:把握比较高矮的方式,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预备: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进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情愿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

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4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4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4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比较的“多、少”)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生:老师多!生:学生多!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生齐:老师高!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1,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

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2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两枝不同长短、不同颜色的铅笔、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各种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动物乐园要举行化妆舞会,小动物们都急急忙忙赶来了,大家都到齐了。

熊猫主持宣布:要小动物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入会场。

小动物们都你争我抢的要先进去。

小鸟要先进去,其他动物都反对说,你在空中飞,你最高;小猴子也要先进去,小熊说你比我高,现在你倦着身子呢……。

大家争执不休,这可急坏了熊猫。

小朋友,你能替熊猫想个办法吗?二、学习新知1、学生交流、汇报,找出比较高矮的方法。

(1)①小组讨论②汇报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让它们站在同一位置来比较,这样对小鸟很公平,其他动物也无可争辩;另外,在比较高低时,身体要站直,不能倦曲着,这样对小熊和小猴来说也比较公平。

③刚才咱们通过比一比(揭示课题)使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进入了会场。

(2)、现在咱们也来比谁高老师先和一名同学比,再和另一名同学比。

(两位同学个子差不多)师:通过老师和这两位小朋友比个子,你知道了什么?生:老师高,学生低。

师:对!这个我们通过观察也能知道。

生:我还知道刚才这两位小朋友赵清高,徐金低。

因为赵清到你脖子那儿,徐金到你衣服的第一个扣子处。

师:真了不起!你能借助老师来知道这两位小朋友的高低。

(3)、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四人比较高低,看哪一组比较的快,咱们让比较快的一组上前也来介绍他们的好方法。

A、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B、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生:两个同学把鞋脱掉,背靠背地站在一起就能比出谁高谁矮。

小学数学教案比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比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比高矮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高、矮这个词来描述物体的高度。

2.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使用“比”来表示大小关系。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高度比较和排序。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掌握用“高”、“矮”这两个词汇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比”来表示不同物体之间的高低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不同高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用“高”、“矮”来描述这些物体的高度,引导学生感
知高度的大小之差异。

2. 教学新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比较不同学生的身高,其中一个学生充当记录员,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

学生们通过比较身高,用“比”来表示身高的高低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高”。

3. 拓展练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用“高”、“矮”描述这些物体的高度,并通过比较不同物体
的高度,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

4. 巩固训练: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用“比”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排列顺序,如“A高
于B,B低于C”。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当使用“比”来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时,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如何正确比较和排
序不同物体的高度。

教学资源:图片、物体、学生身高记录表等。

教学延伸: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高低比较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对高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比较和排序物体高度时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使用“高”、“矮”和“比”等概念进行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1,让学生观察。

)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

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厚薄。

3、同桌比较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