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12=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使学生明确: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教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

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

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 210×4= 200×3=

20×3= 130×5= 240×2=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3.在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或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怎样计算呢?

(板书课题: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2。

(1)160×30= (2)106×30=

2.160×30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算法:

(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 1 6 0

× 3 0

4 8 0 0

(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过程:

1 6 0

× 3 0 为什么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呢?

4 8 0 0 使学生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很简便。

3.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试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使学生明确: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直接在积的后面添上去,因数中间的0要参与运算,不能添在积的后面。

4.教材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指四名同学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强调计算时,要把末尾0前面的数字数位对齐。

第2题:小组分工完成,互相检验,然后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

组织学生议一议。

(1)把因数末尾有0前面的数字相乘。

(2)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3题。

快速写出每题的结果,并在小组中交流口算的方法。

2.教材“练习八”第4题。

投影出示“神舟九号”飞船的图片。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八”第5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适当点拨,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八”第6题。

你能很快比较出每组算式的大小吗?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练习八第2、3、6~12*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准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笔算下列各题。

124×29= 306×24= 520×30=

指三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

3.教师针对前一课时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简要讲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2题。

(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内容。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3)教师指出:森林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爱护森林,保护环境。

2.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8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题做得对吗?错在哪里?将错题改正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改正,小组互相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了避免错误,可以怎样检验?

(3)集体订正,交流计算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检验的方法。

3.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0题。

课件出示第10题中各种观赏蔬菜,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第(1)、(2)两题,并相互检查。

组织学生议一议: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在班上交流。

4.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1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1题。

(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内容。

分析:总共有四款不同价钱的电话机,分别是128元、108元、198元和210元,不变的条件是李老师带了3000元,要买15台同样的电话机。

共有四种购买方案:

①购买128元的电话机15台。

②购买108元的电话机15台。

③购买198元的电话机15台。

④购买210元的电话机15台。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方案,得出答案。

这一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共有多少种选购方案。

三、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3、6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2)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7题。

指名4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法,小组订正。

2.拓展练习。

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2 *题。

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可适时提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练习。

2.引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

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 (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5)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6)你还能举例说说你的发现吗?

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题。

(1)你能看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题。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

第5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 例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行评判。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

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 千米”?

〖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讨论: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引导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是一样的,算法类同。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45×12 =145×(2+10) =145×2+145×10 =290+1450 =1740(千米) 145×12=1740(千米) 1 4 5 × 1 2 2 9 0 ……表示2小时行了290千米; 1 4 5 ………表示10小时行了1450千米; 1 7 4 0 ……表示12小时行了1740千米。 例2.商店的里新进了一批酸奶机,每台458元,某酸奶厂想要购买14台酸奶机。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 458×14 =458×(4+10) =458×4+458×10 =1832+4580

=6412(元) 458×14=6412(元) 4 5 8 × 1 4 1 8 3 2 ……表示买4台酸奶机需要支付1832元; 4 8 5 ………表示买10台酸奶机需要支付4580元; 6 4 1 2 ……表示买14台酸奶机需要支付6412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3. 160×30=4800 1 6 0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 × 3 0 第二个因数末尾也有0 4 8 0 0 两个因数末尾的0都不参与计算,最后在积的末尾补上两个0。 例4. 106×30=5040 1 2 6 第一个因数末尾没有0 × 4 0 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 5 0 4 0 第二因数的十位跟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0不参与计算, 最后在积的末尾补上一个0。 例5. 270×36=9720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12=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使学生明确: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教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

人教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6课时

第1课时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板书:145×12=1740 1 4 5 × 1 2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不仅总结了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还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还探究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总结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一定有生可以得到)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有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1、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①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转化为乘数位数较少的乘法计算; ②乘数末尾共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补几个0。 2、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①数位对齐,三位数在上,两位数在下; ②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③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④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判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位数方法: 把算式与200×50或20×500进行比较,因数变大,则积是五位数;因数变小,则积是四位数。 4、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0方法: 乘数末尾0 + 乘数0前面部分乘得积末尾的0 【练习】: 1、列竖式计算。 100×36= 700×54= 900×48= 500×25= 150×63= 730×45= 964×80= 525×20= 200×30= 90×700= 80×500= 600×50= 2、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3×123= 27×145= 35×286= 58×912=

3、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26×307= 408×25= 508×15= 209×65= (2)504×60= 406×30= 106×80= 705×40= 4、填空。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积最小是()×()=(),它是()位数;积最大是()×()=(),它是()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600×3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4)20×500=(),50×200=()。 (5)42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6)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 (7)805×3的中间有()个0。 (8)803×5的中间有()个0。 【作业】: 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20×60= 730×16= 314×1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1 经过一周的时间教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我想只要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教学这部分之前,我提前带领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虽然个别学生把以前的知识有所忘记,但经过复习总体来说还掌握不错。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仅仅是运算的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亿以内。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的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关系。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有逻辑地连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解决例3种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竖式计算(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专项训练)-小学数学四年 级上册人教版 一、竖式计算 1.笔算下面各题。 182×47=304×15=350×60=224×30= 2.用竖式计算。 134×26=207×82=340×15=125×48=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4×30180×50265×46 4.用竖式计算。 136×4219×307278×80

5.列竖式计算。 430×53=92×708= 6.用竖式计算。 134×45=39×102= 140×26=270×40= 7.用竖式计算。 287×63=25×260=402×56= 309×40=406×25=196×51= 8.列竖式计算。 216×33=92×508=209×40= 790×19=538×25=14×480= 9.列竖式计算。 128×16=34×507=27×142=300×80=656×12=365×24=

10.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 ⨯=*20318⨯=27131 18345 ⨯=10850 45208 ⨯= ⨯=*58022 11. 178×28=560×17=27×146=109×38=226×39=250×60= 12.列竖式计算。 423×25=518×45=569×13= 224×35=128×27=295×18= 13.列竖式计算。 236×18=605×52= 890×78=137×35=

23412⨯ 54060⨯ 25612⨯ 30625⨯ 80940⨯ 12815⨯ 15.用竖式计算。 153×15= 406×35= 760×50= 16.列竖式计算。 ①46050⨯= ②37026⨯= ③90205⨯= ④76295⨯= ⑤11532⨯= ⑥10548⨯= 17.列竖式计算。 609×94 328×25 342×32 570×86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1: 3、笔算乘法2: 4、笔算乘法3: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6、行程问题: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就是说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 = 速度路程÷速度 = 时间 7、积的变化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笔算法: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填一个0。 口算法:先口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填一个0,等于3180。 笔算法:先笔算出16×3=48, 再在积的末尾填两个0 口算法: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两个0,等于 4800。 先算个位上的2乘以145等于290,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试题,五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试题,小学数学复习试题,小学数学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期末期中考试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 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 变。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 (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三年级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试题,五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试题,小学数学复习试题,小学数学练习题,一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期末期中考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 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 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更难。教材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150千米/时、60米/分,意在让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 优质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回忆估算方法。 (1)把145看作150,145×12≈150×12=1800;还可以把12看作10,145×12≈145×10=1450;还可以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50×10≈150×10=1500。 (2)根据以上估算,积的大致范围在1450和1800之间。 2.(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列竖式为: (3)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数位对齐问题:这一步算的是145×10 ,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字“5”要与十位对齐。1.口算。 13×20= 24×3= 50×80= 150×4= 18×40= 9×120= 答案:260 72 4000 600 720 1080 2.笔算。 37×23= 34×25= 60×14= 45×32= 17×22= 84×70= 答案:851 850 840 1440 374 5880 3.估算。 79×202≈ 91×102≈ 39×99≈ 28×59≈ 答案:16000 9000 4000 1800 4.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73×25= 67×124= 35×321= 638×12= 答案:(竖式略)6825 8308 11235 7656 5.改正下题中的错误。 改正:

相同点:乘的顺序相同,6.学校为同学们定制校服。每套89元,买了514套这样的校服,一共要花多少钱? 89×514=45746(元) 答:一共要花45746元钱。7.计算。 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47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 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字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 43×26= 12×34=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选一题指明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来学习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出示教材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 时行145千米。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一说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预设:通过读题能正确理解题意,已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5千米,要求的是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2.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5×1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1)估算。①把145看作150,145×12≈150×12=1800; ②把12看作10,145×12≈145×10=1450; ③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45×12≈150×10=1500。师:结合你的估算,求145×12 的积大致在什么范围? (2)用竖式计算。 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汇报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②引导讨论:竖式中积145 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预设:这一步算的是145×10,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5”要与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比较异同。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 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 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乘法口诀表。目的是为了这节课的顺利进行。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23×20=42×30= 3.两位数乘两位数。 23×19=42×29= 23×21=42×31= 4.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 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检测试卷(一)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口算18×3时,先算(),再算(),最后算()。 2.口算190×2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3.估算207×83时,把207看作(),83看作(),因为()×()=(),所以207×83≈()。 4.18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80千米是这辆汽车的(),可以写成(),读作()。 6.买5张办公桌花了8000元。是已知()和(),可以求()。(填“单价”“总价”或“数量”) 7.在里填“>”“<”或“=”。 130×3013×300 150×70140×70 16×20030×150 140×80150×70 23×40040×320 8.根据第一道算式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得数。 (1)24×41=984 24×410=() 240×410=() 2400×410=() (2)25×4=100 25×2=()

25×24=() 50×8=()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4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2.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没有0,它们积的末尾也没有0。()3.如果A×48=B,那么A就是B的48倍。()4.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均不为0)同时乘5,积不变。() 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A.9900 B.1000 C.9990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36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 A.36 B.360 C.3600 3.笔算时,2与46相乘得92,92表示()。 A.92个一B.92个十C.92个百 4.如果A×B=260,那么A×(B×2)=()。 A.260 B.130 C.520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每题4分,共8分) 1. 2. 五、我会计算。( 1题9分,2题12分,共21分)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含答案)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章节复习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互联 知识导航 知识点一: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可预知,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不可预知,用“可能”描述。 知识点二:可能性的大小及根据可能性大小进行推测 1.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2.记录的次数越多,说明被摸到的可能性越大,对应的物体数量就可能相对多些。

夯实基础 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 (四下·成武期中)当积和一个因数(0除外)相等时,另一个因数是()。 A. 0 B. 1 C. 2 2. (四下·新沂期中)下图是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第一步得数是A,第二步得数是B,A与B比较,()。 A. A=B B. A>B C. A

6. (四上·陈仓期末)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共有几个0。() 7. (四上·邹城期末)汽车行驶时,如果路程一定,用的时间越少,车的速度越快。() 8. (四下·南京期中)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9. (四下·南谯期中)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扩大6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就不变。() 10.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乘数的末尾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 三、仔细想,认真填(共7题;每空1分,共21分) 11. (四下·简阳期中)一支钢笔8元,12支钢笔96元。根据这些数据,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12.(四下·新沂期中)一列高速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0千米,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题中每小时300千米还可以写成, 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 ×。 13. 已知A×B=420,那么(A×10)×(B×10)= , (A×10)×(B÷100)= 。 14. 一盒水彩笔39元,要买202盒,需要元。 15.(四下·盐田期末)根据0.29×3.5=1.015,那么×29=1.015,0.35×=10.15。 16. (四下·兴化期中)在横线上填上“>”、“<”或“=”。 609×6905×5 125×80250×40 29×504405×29 52×4×252×6 40000万4亿600002 600020 17. (四下·兴化期中)249×49的积的最高位是位,308的25倍是 , 1250×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四、连线题(共4分) 18. ( 4分 ) 估一估,下面算式的结果和哪个数最接近?连一连。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数学(上)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要点】 一、估算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依据算式,可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二、计算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 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 2、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 不看,看成16×3,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 3、找规律计算(P48): 注意找到题目中间隐藏的提示“()×()”,即几个一样的数相加。 第一行,观察,发现130是中间数,用中间数乘个数 即110+120+130+140+150=130×5 第二行,观察,发现没有中间的数,首 数和尾数相加,和除以2,再乘个数。 即220+230+240+250=235×4 4、笔算乘法的方法: (1)观察横式列竖式:如145×12= 列出竖式,把位数小的写在下面,数位 对齐 (2)个位算起依次乘: 先算145×2得290,因为这里的2在 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290从个 位写起。 再算145×1得145,因为这里的1在十位上, 表示1个十,所以145从十位写起。 (3)对齐数位再相加: 把前面两步得出的结果按照数位对齐再进行相加,就得到正确的结果啦! 5、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如160×30= (1)先将末尾的0的部分和“非0”部分分 别对齐 (2)用虚线隔开,虚线要往下延长到得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