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核心素养教案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炼出的数学模型是“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教学中,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教材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不仅总结了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还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还探究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总结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

时间=路程,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2)组织交流计算方法。(3)引导讨论:竖式中的“145”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4)比较异同。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

3.验算: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数的计数,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列竖

式为:

(3)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数位对齐问题:这一步算的是145×10 ,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字“5”要与十位对齐。(4)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同,并

交流汇报。

相同点:乘的顺序相同,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不同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

6.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1:145×12=1740(千米)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

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3)整理算法。

2.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第(2)

题:

(1)你能运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来笔算106×30呢?(2)组织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展示简便的算法。

(3)引导思考:①竖式计算时,3和几对齐最简便?②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③3×0=0,百位上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写0,为什么?

(4)小结算法。(2)在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讨论下明确:把0前面的数对齐,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

末尾添几个0。

(3)回顾计算过程,归纳计算方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

齐。

2.(1)独立思考,尝试计算。(2)全班交流,选出最好的方法

并展示:

(3)同学们交流后明确:①3和6对齐最简便;②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不能省略;③百位上不可以直接写0,要和进位上

来的1相加,否则积就会少100,

导致积变小了。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用规

范的语言小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

法,用另一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

依次与中间有0的因数相乘,与0

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

相应的数位上。

活动意图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

便。

环节三:课堂小结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4题。

提升性作业: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6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5题。

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学生活动:

分析:先计算出大象20天一共吃多少食物,然后再与5吨进行比较。答案:350×20=7000(kg)=7(吨)7吨>5吨

答: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

活动意图

这三道题教师都鼓励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中第9、10题有意识地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该数量关系提供了经验。

5.作业设计

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568×24=13632

345×36=12420

350×40=14000

提升性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笔算下面各题。 144×5 44×15 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点明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出示47页例1李叔叔乘火车从某城市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老师列式145×12 2.解决问题 师:会算出结果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说怎样计算?

全班交流展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3.探讨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算出145×12的结果。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善课题)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谁介绍一下笔算的过程? 师:重点交流:竖式笔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十位上1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7页做一做 先笔算,在用计算器验算。 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注意什么? 2.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49页练习八第2题 师: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选择哪些信息? 想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 (四)归纳小结 1.师:我们共同探讨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 2.比较:复习题2和例1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五)教学拓展 课后完成 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调查: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 计算:如果按照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核心素养教案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炼出的数学模型是“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教学中,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教材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不仅总结了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还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还探究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总结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 时间=路程,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具体结构如下: 本单元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2.教材编排特点 (1)选择便于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较密切。如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梳理,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

且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又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因数比较吻合。 (2)体现了总结整理的教学意图。 首先表现在对口算、估算、笔算以及验算等计算要求的整体设计上。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内容不再单独编排口算与估算的例题,而是将其渗透在问题解决与相关练习中。如例1将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学习,例2则将口算的方法融于笔算中等。对于验算的编排,则是根据需要适时作出要求。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各种计算方法均是计算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的。 其次表现在“积的变化规律”的编排上。因为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引导学生探讨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很有必要。 (3)强化了与乘法相关的常见数量关系的学习。 数学学习基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更主要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积累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学应对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适时适度地提炼与归纳。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学习上,明显加大了力度,除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外,又增加了“数量、单价、总价三者数量关系’’的学习。这样的编排既符合《标准(2011)》的新要求,又为学生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增加了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4)注意对数学规律的总结与提炼。 数学学习中,对规律作适时适度的总结提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本单元内容在涉及探索规律时,比较关注相关规律或数学模型的结构化提炼。如两组常见数量关系的提炼,清楚而又简洁,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而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内容编排,也同样清楚地提出了要求,将发现的规律以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实验教材弱化的内容,本次修订则给予了加强。 三、教学建议

人教版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6课时

第1课时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板书:145×12=1740 1 4 5 × 1 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教案

考点题库一 1.选择。 (1)用竖式计算236×12时,因数12个位上的2乘236得()。 A、236 B、472 C、1500 (2)512×29的积最接近()。 A、15000 B、10000 C、1500 2.找出下面各题错误的原因,把序号填在()里,并改正。 ①没有加进上来的“1”。②积的定位不对。 1 3 4 改正: 1 5 2 改正: × 2 3 × 3 2 4 0 2 2 0 4 2 6 8 3 5 6 6 7 0 3 7 6 4 ()() 3.下面的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数字,当它们表示数字几时,竖式成立? a b c d × 9 d c b a 4.1995个8连续的积的个位数字与1995个7连续的积的个位数字相差多少?

考点题库二 1.判断。 (1)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因数都大。()(3)240×5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2.填一填。 (1)430+450+470=()×()=() (2)110+130+150+170+190=()×()=() (3)290+300+310+320+330+340+350=()×()=() 3.某大学军训结束进行汇演,同学们排成方队入场。每个方队有14排,每排有25名同学,2名同学担任领队,这样的一个方队共有多少人?12个这样的方队共有多少人? 4.某超市4月份前5天售出的油分别是200千克、210千克、220千克、230千克、240千克。这个超市4月份大约共售出多少千克油? 5.4×4×4×4×(),括号里最小填多少,积的末尾有4个连续的0?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不仅总结了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还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还探究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总结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人教版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口算。 23×30=47×20=42×19≈ 58×41≈ 2.计算。 43×26=12×34=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学生回答后师点击出示: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十一“黄金周”快到了,李叔叔想去北京旅游,在旅途中,李叔叔有一些数学问题要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生思考后汇报,师点击课件帮助分

析:题目中已知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行了12小时,要求1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怎样列式?(145×12=) (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每小时行145千米,要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这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估算一:把145看作150(有的把145看作140来算) 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 而145比150小,所以结果比1800千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作10 145×10=1450,而12比10大,所以结果比1450千米大。 请你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5)估算毕竟不是准确结果,我们要想得出准确结果,该怎样算?(笔算)如何笔算呢? ①学生自主尝试列出竖式。 ②教师可以从学生中选取两名学生上台演板。 ③让演板的学生给同学们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若不会,请同学们帮忙。 ④师生一起回顾竖式的书写和思考过程,出示完整正确的竖式。思考:积写在什么位置上? 竖式中的每一步表示什么?竖式: 145×12=1740 1 4 5 ×1 2 __________ 2 9 0 1 4 5 __________ 1 7 4 0 第二部分积该怎么写? (6)计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2.小结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4 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23×30 = 47×20 = 58×41≈ 42×19 ≈ 先口算: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 三位数乘两位数 指导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已经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旧知识进行合理迁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旧知 1、教师黑板板书:“乘法”二字,给予学生时间回忆思考,关于乘法,我们学习过了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在黑板上贴条) 预设1、我们学习过乘法口诀,我知道乘法就是加法的简单运算。 预设2、我学习过像31×4这样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 预设3、我学习过像131×4这样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 预设4、我学习过像31×24这样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 预设5、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预设5、像31×24这样的乘法我还可以这样计算(数的分解) 若没有预设5出现,教师就展示利用数的分解计算的资源,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看懂这个同学的做法吗? 教师随机将学生的汇报结果板书在黑板上面 2、(指板书)教师小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看到乘法能够联想起这么多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老师真的为你们带来了你们刚才说的这样的乘法算式(ppt一起出示)

你们会算吗?在你的题纸上面也有这三道题,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计算这三道题的结果吧!请你边计算,边想想,你是怎么算的?你为什么这样算? (22×3= ,12×23= ,121×3= ) a.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搜集资源,并准备实物投影展示。 b.同学们请看,谁看懂他的竖式计算了?谁来说说他是怎样计算的? 监控:学生在回答先计算的什么再计算的什么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在黑板上的竖式上适时板书竖式的箭头。(学生通过观察箭头,确定运算的顺序) 预设1:学生只能说出算法 教师:你说的很清楚,我们都知道怎么计算了。那同学们们,你们有什么想要问问他的吗?(有,肯定该学生的质疑本领)(没有,教师适时引导:那你们都不想问,高老师问一问。) 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意,两个6表示的含义不同,因为3乘十位上的2 表示6个十,3乘个位上的2表示6个一,所以这两个6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我们在计算22×3 的时候,用3乘22这个因数的个位得到六个一,用3乘22这个因数的十位得到六个十,合在一起及时66(边说边配合手势) 教师:谁清楚她的意思了吗?(听清楚了)谁能像“我俩”这样,及说清楚计算的方法,又能讲明白计算的道理。 预设2:学生能够直接说出算理 师:谁听清她说什么了?谁能再来说说这个6表示的意思?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给你们点赞。)现在谁能像刚才这样,说说12×23是怎样计算的?这样计算的道理是什么? 师:适时追问,这个“4”为什么和“3”对齐?它表示什么? 同理汇报121×3 3、你们很棒,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那么关于乘法计算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预设1、我还想研究乘法是谁发明的?我还想研究乘法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还要学习乘法? 预设2、我还想研究乘法最大可以计算多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47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 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字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 43×26= 12×34=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选一题指明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来学习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出示教材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 时行145千米。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一说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预设:通过读题能正确理解题意,已知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5千米,要求的是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 2.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5×1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1)估算。①把145看作150,145×12≈150×12=1800; ②把12看作10,145×12≈145×10=1450; ③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45×12≈150×10=1500。师:结合你的估算,求145×12 的积大致在什么范围? (2)用竖式计算。 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汇报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②引导讨论:竖式中积145 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 预设:这一步算的是145×10,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5”要与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比较异同。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除了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关系式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口算题:23×20 =42×30 = 2.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42×29≈ 23×21≈42×31≈ 3.笔算下面各题。 16×43=38×65=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 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生:列式145×12。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师:你能运用估算的知识猜一猜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150×2得300 ,1500+300=1800,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千米少一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笔算乘法(1)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12= (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 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 使学生明确: 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八”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提醒学生注意54×145这样的算式怎样笔算比较方便) (2)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完成,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2.教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列式、计算、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在笔算中应注意什么呢?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应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教材学大纲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一些算式的得数。 3.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计算方法,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应用,灵活地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5课时 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第4课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5课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和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各部分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2×3 412×3 243×2 2.笔算:22×14 62×53 59×44 我们已经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较复杂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1)估算。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150×10=1500,估计有1500千米。 (2)笔算。(让学生在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试算,看看笔算与估算相差多少,教师巡视指导,板书时同时讲解各部分积的定位。) 145×12=1740 列竖式计算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得290,表示290个一,0要与12的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145,表示145个十,5要与12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即为结果。(290+1450=1740) (3)拓展:任何多位数乘多位数,都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不同的是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时,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2.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做,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口述计算的过程,出现错误其他同学及时纠正,指名板演。 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或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49页第1题前4小题。 四、课后作业

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借助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同时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因数的位数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合适的方法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4.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及的变化规律,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 1,引导学生列式。 师:你能用估算的知识 猜一猜这个城市到北京 有多少千米吗?说说你 的想法。 2.笔算。 (1)引导学生根据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尝试计算145×12 的计算方法。 (2)组织交流计算方 法。 (3)引导讨论:竖式中 第二步计算得到的 “145”的末位为什么要 和十位对齐? 3.引导学生验算。 说明:对于一些比较大 的数的计算,可以用计 算器进行验算。 4. 组织学生比较三位 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 同。 1.列式,思考估算方法, 汇报结果:可以把145看 作150,145×12≈150× 12=1800;还可以把12看 作10,145×12≈145× 10=1450;也可以把145 看作150,把12看作10, 145×12≈150×10=1500。 2.(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2)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一:拆分法。 ①把12拆分成10+2,145 ×12=145×10+145× 2=1740。②把145拆分成 100+45,145×12=100× 12+45×12=1740。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3)讨论笔算时积中数位 对齐的问题:这一步算的 是145×10 ,积是1450, 代表145个10,所以“145” 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3.用计算器算出145×12 = 1740。 4. 讨论后明确三位数乘 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计算方法的异同。 3.估算。 79×202≈16000 91×102≈9000 39×99≈4000 28×59≈1800 4.列竖式计算。(P77) 123×42= 5166 428×36=15408 168×17=2856 竖式略 5.改正下题中的错 误。 改正: 6.学校为同学们定制 校服。每套89元,买 514套这样的校服, 一共要花多少钱? 89×514=45746(元)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 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 检查订正。 7.在用竖式计算176 ×23时,176与“2” 相乘实际上是(C)。 A.176×2 B.2×176 C.176×20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计算方法相同,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 个因数,积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速度表示法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乘法的估算二、学情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 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四年级上册数学补习】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 三、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⒉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⒊知道速度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9课时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包括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基本练习 由不同的乘法类型出发,回忆乘法,为练习做好准备。 一、基本练习 1、组织口算:书本第7页。 学生独立口算后组织校对。

人教版四年级教学教学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学案

适用标准文档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经历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 培育迁徙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口算下边各题。 15×6=35×2=23×3= 415×3=298×3=523×3= 用竖式计算。 24×12=44×59= 二、自主研究 李叔叔从长春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长春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列式是:145×12 请你先估量一下结果大概是多少? 你的估量方法是: 我能够用竖式计算。 145 ×12 先算()与()的乘积 再算()与()的乘积 最后算()与()的乘积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数位(),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 2.试一试。 134176425237 ×12×47×36×82文案大全

适用标准文档 回首反省 【讲堂达标】 经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疑惑? 2. 3.某市郊野的丛林公园有124公顷丛林。1公顷丛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 吨水。 1)这个公园的丛林一年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丛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拓展练习】 下边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12×3314×5515×66【学习评论】 自评师评 文案大全

适用标准文档 因数中间或末端有0的乘法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端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征。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端有0的竖式的简易写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用竖式计算。 708×6=790×8= 二、自主研究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一般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算式:160×30=106×30= 计算160×30时能够先口算出()×()=(),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也能够这样用竖式计算:160 ×30 106×30能够这样用竖式计算:106 30 因数末端有0的计算方法是:先把()前方的数相乘,乘完此后再看因数末端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积的末端()0。 2.试一试。 220160360580 ×40×60×25×12 回首反省 经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疑惑? 【讲堂达标】 判断对错。 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积得0,能够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端没有0。() (3)650×40=2600() (4)5600×50,积的末端有3个0。() 文案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