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说课稿:5.3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遗传病》,本节具体编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册第四章第2节中引用了北美白种人常见的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在本节中的“资料搜集和分析”中则问及基因诊断遗传病的实例,又在选修2第一章第2节中较详细介绍基因诊断的原理和过程,因此本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更突出的是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中很好的贯彻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伴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染色体遗传(如白化病)等方面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对其他遗传病了解甚少,对遗传病类型及特点没有整体性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调查性知识学习接触较少,所以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基于上述学情及本节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并依据新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新教材中要使学生“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搜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的精神。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制定: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3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自主—合作—

探究

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人类遗传病调查、资料搜集等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

的科

学态度,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并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

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难点:○1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并根据新课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使用讨论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可通过讨论、观察对比、图文结合、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流程分析

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一下教学流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由

六、板书设计:

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七、教学反思

1.开始就提出关键性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2.对本节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了重组,条理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教材内容不是让他们被动的、不加思考的全盘接受,而是一些供他们分析和思考的良好素材。

3.设计问题串衔接各个知识点并且环环相扣,使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推导,自主获得重要概念,同时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4.教学中还设计了合理简洁的板书,配合幻灯片展示,要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附: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3篇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优秀3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优秀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X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进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用这样的导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

人类遗传病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人类遗传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孟德尔遗传规律,对于人类自身疾病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整体情况较好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引言](2分钟) 引用杨焕明教授的话,赞美生命! [过渡]每一个人都想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世界上的一

部分人却因身体疾病而不能拥有健康,其中有些较严重的疾病是因为遗传所致,这些人的生活有着不为常人所知的痛苦,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遗传病吧! [引出主题]人类遗传病 认同生命的美丽在于生命的质量。 引用杨焕明教授的话,教师富有感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 [主题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6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家族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吗? 2.[展示图片] 几种常见的或是较严重的遗传病 3.遗传病的定义及分类? [引导]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和它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4.请依据其病理,对常见遗传病进行分类(用表格进行总结一) [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小组1: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小组2:红绿色盲的的调查,看书释疑; [回答]基因、染色体; [巩固练习]看书完成表格。 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 [主题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0分钟)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长亭送别》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讲解:《长亭送别》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1原文 长亭送别 元代: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现代散文的名篇。这个单元选的是写景状物的散文,文章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鉴赏品味语言,赏析作者的情感。 此文是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根据文章特点,教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和通过景物分析体会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念和落寞之情上。教学的难点定位在对作者对故都秋的“悲凉”感受上。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阅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对散文景中蕴涵的情难以把握。面对秋景,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学生一般认为“清”、“静”的景物往往和“喜爱”等积极感情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际遭遇感到陌生,因此对故都秋景中表现出的“悲凉”特点难以理解。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进而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产生悲凉之情的原因。(提示: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正因为他有如此生活经历,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他整个的人生感受。)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和落寞之情。 2.讨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课文以“情”驭“景”、形散神聚的特点。 3.讲授归纳法: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归纳小结,形成对文章整体性理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 2、品味本文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三)、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给人以艳丽;夏天是热情的,给人以昂扬;冬天是寒冷的,给人以萧索。那么,秋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们归纳一些有关秋的诗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这些诗词的作者借秋景尽情抒发了他们的情感,有的惆怅落寞,有的乐观旷达。比如,《天净沙·秋思》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惆怅落寞的思归情感,秋味是悲凉的;《赤壁赋》表现的是被贬文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秋味是淡雅的;《沁园春长沙》体现的是一代伟人昂扬向上的政治理想,秋味是豪迈的。这些写秋的诗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都是情景交融、情景浑然一体的佳作。面对秋景,郁达夫先生又是如何描摹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生的《故都的秋》,体味文中的情味。 文本解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1、2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故都的秋的?请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 “清”“静”“悲凉”的特点,并用江南之秋的慢、湿、淡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学习第二部分(信息筛选、合作探究) 研习描绘故都秋的五幅图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共3篇)

篇一:(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说课稿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馈练习、总结反思”这样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4.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第4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4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重点 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难点 去分母时,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即整数项);正确理解分数线的作用,去分母后注意给分子添加括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等式的基本性质2是怎样叙述的呢? 2.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3;(2)2,4,5. 3.通过上几节课的探讨,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如果未知数的系数是分数时,怎样来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呢?那么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探索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问题: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单独绣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问再合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情境,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活动:(1)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引导学生分析,建立方程模型. 师生共同分析:(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甲完成的工作量+乙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 (2)设工作总量为1,剩下的工作两人合做需x天完成,则115(x+1)+112(x+4)=1. 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115(x+1)+112(x+4)=1? (1)鼓励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2)巡视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3)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去括号,得115x+115+112x+412=1. 移项,得:115x+112x=1-115-412. 化简,得:320x=35. 两边同除以320,得x=4. 教师:该方程与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过的方程的系数都为整数,而这一题出现了分数. 教师:能否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 学生:我们可以根据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上一个既是15又是12的倍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5.3人类遗传病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2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5.3人类遗传病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 2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来自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遗传病和优生,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人类遗传病生”是。。。。的内容,教材在讲述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之后,再提出优生的几项措施,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等知识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了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人类遗传病和优生”内容,是对前面四节内容的合理补充、综合运用和有效延伸,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②理解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③知道一些优生的措施。 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②通过小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①学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②树立不畏挫折,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观。 三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优生的几项措施(确定依据: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属于生活常识知识,且高考中较常出现)。教学难点:各种类型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确定依据:需在前几节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才能得出)。 四课时计划:1课时 五说教法

本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属于常识性知识,内容浅显易懂,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准备的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中获得遗传病和优生的相关知识。 六说学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收集资料,观察课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首先我会在新课开始前发放一张表格,这张表格上的内容有遗传病类型,病因,举例和遗传特点,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了解常见遗传病的症状并完成这张表格: 另外,我会把学生分成两个调查小组,收集与遗传病、近亲结婚、优生优育有关的资料。其中一个小组:通过在图书馆和阅览室(2人)、互联网(2人)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亲结婚状况。 另外一个小组:让每位学生调查周围熟悉的10个家庭中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的发病情况,引导学生设计出调查统计表,并画出患病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若调查家庭中有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单元检测卷(附答案)$860386

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单元检测卷 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印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主要是因为该国什么产业发达?() A. 对外贸易 B. 农业 C. 服务外包 D. 工业 2.印度冬季盛行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3.瓜达尔港濒临() A. 红海 B. 地中海 C. 阿拉伯海 D. 孟加拉湾 4.下列关于南亚农业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河平原是南亚黄麻主要种植区 B. 德干高原西部是南亚棉花主要种植区 C. 东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 D. 南亚是个降水适中、风调雨顺的地区 5.对印度人民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与泥石流 B. 水旱灾害 C. 台风与海啸 D. 火山喷发 6.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气候为主。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7.下列属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地域狭小,平原广阔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④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矿产资源贫乏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④ 8.南亚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宗教中发源于南亚的是() A. 佛教、犹太教 B. 印度教、伊斯兰教 C. 佛教、印度教 D. 伊斯兰教、天主教 9.读日本进口主要工业原料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国石油、天然气源资丰富 B. 该国矿产资源丰富 C. 该国森林资源贫乏 D. 该国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 10.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15年中国游客赴日人数大涨至490万人次,旅游市场规模达154亿元人民币,日本成为中国出境游第一目的地市场,阅读材料和图,大量中国游客喜欢去日本旅游及购物的原因不包括() A. 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与我国文化渊源相近 B. 中国距离日本较近,交通费用较低 C. 日本制造业发达,产品质量高 D. 日本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11.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主要原因是() A. 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B.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C. 经济快速发展,原料和燃料需求量大 D. 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12.(题文)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 本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B. 本国有丰富的农产品 C.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3.在印度的雨季是6一9月,此时印度盛行是( ) A. 西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东南季风 14.印度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突出的经济增长点是 A. 服务外包产业 B. 工业 C. 农业 D. 旅游业 15.下列岛屿和半岛均属于南亚的是() A. 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 B. 斯里兰卡岛、印度半岛 C. 斯里兰卡岛、中南半岛 D. 马尔代夫群岛、马来半岛

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第一章内容基于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通过“假说——演绎”的思维过程,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及规律。本章内容包括两节: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盂德尔的施豆杂交实验(二)》。第1节内容是第2节内容的基础。在每一节,教材均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通过教学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体现了假说——演绎法在揭示遗传规律中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本质打基础。本节教学闸明自由组合定律,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2.3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五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疯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探索过程的顺序,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节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并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人地呈现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再总结自由组合定律。在呈现方式上,教材突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除以以外,本节十分注重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闸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3.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4.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来看自由组合定律的本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文言文阅读习题2(精校Word版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习题二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②,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平?”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③,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④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②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③不果:终于没有实行。④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如就见者也如:应当。 B.君命召,不俟驾俟:等待。 C.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得:能够。 D.使数人要于路要:要挟、威胁。 2.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 A.寡人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D.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赣县田村中学周金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要复习好一个专题就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本专题来源于人教版编著的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变化长期地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也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好了铺垫,更为高中必修二继续学好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奠定基础。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教材抓住基因这一关键词,以基因为线索,共分5节来阐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通过这5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因此,本专题的复习,也应紧抓基因这个生物学重要概念来展开。 (二)复习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地位之后,我根据考纲要求和中考命题趋势,确定复习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各组概念,并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优生优育,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1、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人的性别遗传 复习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除了分析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特点:初三学生大部分内敛羞涩、不善言辞,但却渴望成长和提升。 知识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较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遗传知识去解决中考遗传题型中基因型及计算概率的能力较弱。 在这样的学情下,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我认为,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潜心设计,努力使简单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一定可以达到好的复习效果。本专题, 教法:教师采用概念图启发,考点精当点拨,精讲精练各个击破的教学方式教。 学法:学生用观察法、分析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学,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 四、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找父母的小游戏,导入本专题的复习。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 (二)网络构建,知识自填 教师要求学生花十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并将本专题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1.2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区域发展阶段》选自湘教版的普通高中地理《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节,适用于高一学生学习,也是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区域的含义、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已基本掌握,了解了区域的基本特征。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2、教学难点: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二、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取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和探究归纳法。 本节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区域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需要通过比较法理清思路、寻找规律。 关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资料,需要教师一系列设问,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和探究归纳法,指导学生分析资料中的地理信息,探究区域发展演化的规律。 2.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刺激,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由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类型的判断导入新课,引入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准,进而讲解接下来的相关内容。 (二)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重、难点突破 本板块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处理好本节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方案: (1)分阶段研究,区域特征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鉴于本块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根据课本内容安排,采取由先到后的顺序逐阶段分项研究每个区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并紧跟案例分析,回答相应的问题。 (2)限时阅读,总结特征 让学生限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各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等内容并辅助制作表格,以此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河北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二轮复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教案.docx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说课 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说课 说课提纲: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设计说明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木课是《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1节,《水溶液》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木节课既是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溶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基础,尤其是为学习盐类的水解奠定基础。木课时内容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水的电离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2.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己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并基本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但在认知水平上,部分学生可能认为酸中无OH:碱中无H+,由于知识点与己有经验的冲突和本节理论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0理解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 行和关计算 0知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含义,并掌握其表示

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0通过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培养自己归纳、对比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通过水的离子积和强弱电解质等内容的学习,了解才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教学重难点 2重点:水的电离过程和KW的理解 2难点:对KW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法学法 理论支撑:“3M・HET”高效教学策略和建构主义理论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类比归纳法。 2.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把全班分成若干4人合作小组,自主确定一人为小组发言人,负责整合本组讨论的结果,并代表本组作交流发言,从而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十章单元检测卷(附答案)$860389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单元检测卷 极地地区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有关南极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1月至次年3月,是来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B. 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C. 南极洲是淡水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大洲 D. 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南极洲地区生物资源相当贫乏 2.关于两极地区共有特征的叙述,错误的() A. 两极地区都没有长期定居人口 B. 两极地区都设立了众多的科学考察站 C. 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 两极地区都非常寒冷 3.南极点附近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A. 地热 B. 煤炭 C. 水能 D. 风能 4.世界降水最少的大陆上,最典型的代表动物是 A. B. C. D. 5.中国第一个考察站是________. 6.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因纽人特别耐寒 B. 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C. 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D. 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7.南极洲有“寒极”之称,以冰原气候为主,其气候酷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跨经度最广②地处高纬③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④受海洋影响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8.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旅游的是() A. 捧着企鹅拍照 B. 给动物投喂食物 C. 品尝当地野味 D. 把生活垃圾带走

9.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主要有() A. 储存在地下的大量淡水 B. 大陆内部有大片地衣、苔藓 C. 沿岸栖息着无数食草动物 D. 埋藏在地下的丰富的矿产资源 10.关于北极地区的范围,错误的说法是() A. 北纬66.5°以北的广大地区 B.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 C. 包括亚、欧、北美三大洲的大陆 D. 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大洲的一些陆地和岛屿 11.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 A. 南极洲、北冰洋 B. 亚洲、太平洋 C. 大洋洲、印度洋 D. 北美洲、大西洋 12.下列世界之最不属于南极洲的是 A.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 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D. 最寒冷的大洲 13.下列关于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冰层厚,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B.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环境问题的大洲 C. 降水稀少,被称为“白色荒漠” D.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4.读南极地区图, 我国科考人员去南极考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八年级下生物冀少版71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课时练.docx

2018年八年级下生物冀少版7.1.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课时练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 1.白蚁肠道中生活着一种鞭毛虫,它能帮助白蚁消化木材纤维,鞭毛虫以白蚁肠道屮的有机物为食而获得营养。白蚁和鞭毛虫的这种关系构成了 0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共生关系 2.青蛙在冬季要进行冬眠,主要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3.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空间。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里水稻生活的环境仅由水、空气、土壤、阳光组成 B.生物依赖环境,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或改变环境 C.生物的保护色是生物影响坏境的表现 D.人类是生物圈中比较特殊的生物,能力最强,所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可以不断从自然界获収资源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 B.骆驼的尿液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0. 7 °C时才会出汗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沙漠屮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5.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

B.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 C.生活在不同环境屮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是完全相同的 D.气孔张开与•闭合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6.近几年,由于我县大力推行“生态立县”,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整治湖水污染,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飞禽和鱼类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这种现彖主要体现了()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7.在沙漠地区生存的动植很少,造成这种现彖的主要因素是 A.水 B.风沙 C.阳光 D.温度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坏境具有适应性的一项是() A.冬天青蛙钻井泥里冬眠 B.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C.秋天木棉落叶 D.缺乏肥力,农作物长得矮小 9.“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说明了()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0.鱼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现象最好的解释是生物能够() A.适应环境 B.依赖环境 C.改造生物 D.影响环境 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A.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 B.嗅觉屮枢具有适应性 C.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 D.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单元检测(答案)$857421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章单元检测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单选题 1.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 A. 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身高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 对载人航天器“神舟六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普查的方式 C. 医生要了解某病人体内含有病毒的情况,需抽血进行化验,采用普查的方式 D. 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行人数最少只为90人 B. 步行人数为50人 C. 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数的50% D. 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要少 3.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相应组的() A. 组距 B. 组数 C. 频数 D. 频率 4.调查下面问题,应该进行抽样调查的是() A. 调查某校七(2)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B. 调查我省中小学生的视力近视情况 C. 调查某校七(5)班同学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情况 D. 调查某中学全体教师家庭的收入情况 5.为调查某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所抽查的学生中喜爱动画节目的学生约有()

A. 50名 B. 60名 C. 70名 D. 80名 6.抽取50个作为样本进行统计,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是0.12,那么,该样本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有() A. 6个 B. 12个 C. 60个 D. 120个 7.已知一组数据含有20个数据:68,69,70,66,68,65,64,65,69,62,67,66,65,67,63,65,64,61,65,66,如果分成5组,那么64.5~66.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 A. 0.04 B. 0.5 C. 0.45 D. 0.4 8.在1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50个作为样本进行统计,频数分布表中55~58这一组数据的频率是0.12,那么估计这100个数据中,落在55~58之间的约有()A. 120个 B. 60个 C. 12个 D. 6个 9.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核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是() A. 144° B. 162° C. 216° D. 250° 10.对某中学7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69 cm,最小值为143 cm,对这组数据整理时测定它的组距为5 cm,应分成( ) A. 5组 B. 6组 C. 7组 D. 8组 11.如图,小明用条形统计图记录某地汛期一个星期的降雨量,如果日降雨量在25mm及以上为大雨,那么这个星期下大雨的天数为() A. 3天 B. 4天 C. 5天 D. 6天 12.某同学想了解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叉路口1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的车辆数量,他应采取的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八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8B.10C.12D.0.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B.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四边形具有稳定性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3.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1 2 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 交于点M,N,作直线MN分别交BC,AC于点D,E,若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为() A.16cm B.19cm C.22cm D.25cm 4.多边形每个外角为45°,则多边形的边数是( ) A.8 B.7 C.6 D.5 5.已知:如图,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在证明该结论时,需添加辅助线,则作法不正确的是() A.作∠APB的平分线PC交AB于点C B.过点P作PC⊥AB于点C且AC=BC C.取AB中点C,连接PC

D .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C 6.如图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CBE ADC ∆∆都是等边三角形,,AE BD 相交于点O ,且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 ,连接,M N ,有如下结论:①DCB ACE ∆≅∆;②AM DN =;③CMN ∆为等边三角形;④60︒∠=EOB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下列式子中,计算结果等于a 9的是( ) A .a 3+ a 6 B .a 1.a C .(a 6) 3 D .a 12÷a 2 8.如图,△ABC 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A =50°,∠C'=30°,则∠B 的度数为( ) A .30° B .50° C .90° D .100° 9.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 ,AC 于点D 和E ,∠B =60°,∠C =25°,则∠BAD 为( ) A .50° B .70° C .75° D .80° 10.如图,在△ABC 中,CB =AC ,DE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E ,交BC 于点D ,若∠B =70°, 则∠BAD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