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代谢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执业医师的内分泌学与代谢疾病

执业医师的内分泌学与代谢疾病

执业医师的内分泌学与代谢疾病内分泌学是研究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激素的产生、分泌、传递和作用的科学,涉及的范围广泛且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执业医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必须对内分泌学知识和代谢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内分泌系统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由许多重要的器官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这些器官在人体内分泌激素的产生和分泌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执业医师需要了解每个器官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激素的正常功能和异常病理变化。

二、常见代谢疾病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常常导致各种代谢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代谢疾病: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

执业医师需要熟悉糖尿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2.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减,分别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

执业医师需要熟悉甲状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高血压:在代谢疾病中,高血压往往和内分泌系统有关。

严重的高血压病可导致内分泌紊乱,进一步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

执业医师需要了解高血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管理血压。

4. 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病变,执业医师需要具备准确诊断和判断结节性质的能力。

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执业医师也需要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手段。

三、内分泌学的临床实践内分泌学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应用,如下所示:1. 临床诊断:内分泌学的知识对于进行准确的疾病诊断非常重要。

执业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内分泌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

2. 激素治疗:在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中,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或者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执业医师需要准确计算激素用量,调整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疗效。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垂体1、松果体2、甲状腺3、甲状旁腺4、胰腺内分泌部5、肾上腺6、性腺7、胸腺8、胎盘9内分泌器官:分布于脑(内啡肽、胃泌素),胃肠(30多种胃肠肽,如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胰(生长抑素、胰多肽),肾(肾素、前列腺素),肝(血管紧张素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NO),心房肌细胞(心房钠尿肽),脂肪细胞(瘦素Leptin) 低钾血症病因:1. 摄入不足:长期饥饿、昏迷、吸收障碍、神经性厌食2. 排出过多:①非肾性失钾:过多出汗、腹泻、呕吐②肾性失钾: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利尿药、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3.钾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大量细胞生成、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1. 心血管:洋地黄毒性耐受下降、心律失常、加重心衰,甚至心脏骤停2. 肌肉:肌无力、疼痛、痉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3. 肾脏:引起加重代谢性碱中毒治疗:1. 补钾量可参考血钾浓度降低程度,每天补钾40~80mmol不等2. 对因治疗:纠正碱中毒、改用保钾利尿剂3. 注意:①禁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见尿补钾;③氯离子可以提高肾的保钾能力高钾血症病因:1. 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含钾药物、输入库存血2. 排除减少:①肾小球滤过下降:急性肾衰竭②肾小管分泌减少:醛固酮减少症3. 钾向细胞外转移:酸中毒、大量细胞坏死(挤压、烧伤)、应用高渗药物临床表现:1. 心血管: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后降,感觉异常、嗜睡、乏力3. 内分泌:引起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分泌增加治疗:1. 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食物2. 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可对抗心肌毒性3. 促进钾离子排泄:①排钾利尿剂②阳离子交换树脂③血液透析高渗性脱水病因:1. 摄入不足:吞咽因难,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断绝水源2. 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大面积烧伤、尿崩、呕吐、腹泻临床表现:轻度缺水:口渴中度缺水:极度口渴。

内分泌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内分泌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内分泌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1. 内分泌系统概述
-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调节和协调多个生理过程的重要系统之一。

-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激素组成。

- 内分泌腺体包括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

2. 垂体与垂体激素
- 垂体位于脑下垂体底部,分为前叶和后叶。

- 垂体激素包括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 GH促进生长发育,TSH调节甲状腺功能,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3. 甲状腺与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3和T4)。

- 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蛋白质合成。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4. 胰岛与胰岛素
- 胰岛位于胰腺内,主要由胰岛素细胞和胰高血糖素细胞组成。

- 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能量。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症状。

5. 肾上腺与肾上腺素
-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分为髓质和皮质。

-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调节体内应激反应。

-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参与调节体液平衡和代谢。

6. 甲状旁腺与甲状旁腺激素
-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周围,主要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

- PTH调节血钙水平,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甲状旁
腺疾病。

以上是内分泌学考试的重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内分泌与代谢复习知识点(2)

内分泌与代谢复习知识点(2)

第一章概述名词解释: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体液传递而实现其调节作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允许作用: 是指某些激素本身对某些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效应,但它的存在却可使另一种激素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靶细胞: 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受体: 指存在于靶细胞中能与某种激素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

远距分泌: 大多数激素分泌后经血液运送到机体远处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第二信使: 将激素的信息从靶细胞表面传送到细胞内某些酶系,从而实现激素调节作用的使者称为第二信使。

简答:1、简述两种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答:含氮激素细胞:胞质内的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丰富,有许多的膜包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细胞:胞质内的滑面内质网丰富,发达的管泡状嵴线粒体,许多的含有胆固醇的脂滴,无分泌颗粒。

2、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答:(1)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2)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 激素的高效放大作用;(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

论述题:1、激素对机体的主要调节作用。

答:①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内环境的稳态;②促进细胞的分化和分裂,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③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影响学习、记忆及行为等脑的高级功能;④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提高机体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⑤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控机体的生殖过程。

第二章下丘脑-垂体名词解释:赫令体: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运输下行,途中分泌颗粒局部聚集,呈串珠样膨大,在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为赫令氏体。

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分泌与代谢调节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分泌与代谢调节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分泌与代谢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和器官组成,它们主要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代谢调节是指机体通过调控能量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和利用,保持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平衡。

在高考生物中,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调节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分析和阐述其中的关键内容。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内分泌系统主要由下丘脑-垂体系统和一些散在的内分泌腺体组成。

下丘脑-垂体系统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指挥”,下丘脑通过释放释放激素来控制垂体前叶的激素分泌,而垂体则分泌多种激素来调节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体的功能。

其他散在的内分泌腺体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

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负责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免疫、血液循环、糖代谢、性功能等多个方面的生理过程。

内分泌系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维持激素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

举个例子,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降低血糖浓度;相反,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使得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

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是内分泌系统保持体内稳定状态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激素的作用及调节机制1.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代谢调节影响很大。

它们可以促进体内能量物质的合成、分解和利用,对细胞的产热、增加氧耗起着重要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系统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甲状腺刺激素释放激素(TSH)的调节。

2.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皮质醇、醛固酮和性激素。

它们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水盐平衡、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节。

3.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内的β细胞和α细胞分泌的。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合成。

医学复习资料:内分泌和代谢病学课程小结

医学复习资料:内分泌和代谢病学课程小结
内分泌和代谢病学课程小结
• 一.总论 • 二.甲亢和甲减 • 三.糖尿病 • 四.原醛和皮质醇增多症 • 五.尿崩症和嗜铬细胞瘤
一总论
• 内分泌学的发展阶段 • 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网络 • 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外分泌的概念 • 内分泌轴的调节(毒症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甲亢最常见的三大病因(Graves病,结节性甲状
腺肿伴甲亢和高概念腺瘤)
• Graves病的发病机理和主要临床表现(甲亢,突 眼和局限性粘液性水肿)
• 甲亢的三大治疗措施(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 131,手术以其适应症)
• 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理、分类及其主要副作用 • 甲亢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 甲减的病因(甲状腺炎特别是桥本甲状腺 炎,放射治疗,手术)
• 库欣综合征治疗(药物和手术)
五尿崩症和嗜铬细胞瘤
• 尿崩症的病因 • 尿崩症的诊断(禁水-加压素试验) • 尿崩症的治疗
•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 嗜铬细胞瘤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 嗜铬细胞瘤的术前准备
• 甲减的临床表现(粘液性水肿、贫血、浆 膜腔积液、血心脏和血脂以及肌酶谱改变 等)
• 甲减的治疗
三糖尿病
•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 • 糖尿病的症状 • 糖尿病的并发症
急性:DKA,HHS 慢性:微血管,神经,大血管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透昏迷)的发病 机理、临床变现和治疗原则
•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酮)和 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
• 原醛的临床表现 • 原醛的筛查、确诊和病灶的定位诊断 • 原醛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
• 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库欣综合征的诊断(皮质醇增多的证据) • 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分类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控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控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控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调控在生物学中属于重要的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介绍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内分泌腺体的分类以及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控的关系等方面来详细解析这一知识点。

一、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维持机体的稳态。

内分泌激素以血液为载体传递到作用部位,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内分泌系统对于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能量代谢、生殖、生长发育以及与环境适应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分泌腺体的分类内分泌腺体是指能够分泌激素的腺体,根据其分泌方式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内分泌腺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下丘脑-垂体系统:下丘脑和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丘脑通过神经传递的方式控制垂体的分泌,而垂体则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2. 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重要的腺体之一,主要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在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体温、能量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等进程。

3. 胰腺:胰腺既是消化腺又是内分泌腺体,它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

其中,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能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

4. 垂体外腺体:包括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胃肠道等多个腺体。

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对于钙磷代谢、应激反应、生殖以及胃肠道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控的关系内分泌系统与代谢调控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和代谢稳定。

代谢调控主要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个方面。

1. 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调控血糖水平,从而影响能量的利用和储存。

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则能升高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的释放和合成。

2. 物质代谢:内分泌系统还参与调节脂肪、蛋白质和水盐等物质的代谢。

内科护理学——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内分泌系统由人体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等)及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组织及细胞所组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2、下丘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过程分:初治期、减量期、维持期。

4、糖尿病病人运动锻炼方式最好做有氧运动。

5、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尿、饮、多食、体重减轻。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

7、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而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8、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反应、变态反应。

9、糖尿病患者三餐总热量分配按病人进食习惯分为1/5、2/5、2/5或1/3、1/3、l/3也可按四餐分为l/7、2/7、2/7、2/7。

10、(考)对可疑糖尿病患者应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血糖<7.8mmol/L,服糖后2h血糖于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

11、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的基础上,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运动、病态、衰老等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12、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咪唑类两类,其都是阻断甲状腺素的合成。

13、甲亢病人应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补充出汗、腹泻、呼吸加快等所丢失的水份。

14、糖尿病病人每日饮食中食用纤维含量>40g为宜。

1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和胫前粘液性水肿。

16、甲状腺危象主要诱因有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严重精神创伤、严重药物反应、过量服用、TH制剂、严重躯体疾病等。

17、甲亢的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三种。

18、甲亢的护理在饮食方面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供足够热量和营养以补充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系统基础部分知识整理第一章概述名词解释: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体液传递而实现其调节作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允许作用: 是指某些激素本身对某些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效应,但它的存在却可使另一种激素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靶细胞: 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受体: 指存在于靶细胞中能与某种激素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

远距分泌: 大多数激素分泌后经血液运送到机体远处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第二信使: 将激素的信息从靶细胞表面传送到细胞内某些酶系, 从而实现激素调节作用的使者称为第二信使。

简答:1、简述两种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答:含氮激素细胞:胞质内的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丰富,有许多的膜包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细胞:胞质内的滑面内质网丰富,发达的管泡状嵴线粒体,许多的含有胆固醇的脂滴,无分泌颗粒。

2、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答:(1)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2)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 激素的高效放大作用;(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

论述题:1、激素对机体的主要调节作用。

答:① 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内环境的稳态;②促进细胞的分化和分裂,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③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影响学习、记忆及行为等脑的高级功能;④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提高机体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⑤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控机体的生殖过程。

第二章下丘脑-垂体名词解释:赫令体: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运输下行,途中分泌颗粒局部聚集,呈串珠样膨大,在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为赫令氏体。

下丘脑调节肽: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 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简答题1、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组成和功能。

答: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漏斗处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该网进入结节部汇集形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至远侧部再度形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加上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释放的激素(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 ,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远侧部,调节腺细胞分泌活动。

2、神经垂体激素有哪些?有何生理功能?答:神经垂体激素是指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经下丘脑- 垂体束的运送而贮存于神经垂体的血管升压素(抗利尿素,ADH)与缩宫素(OT)。

(1)血管升压素(VP) :平时少量释放入血,具有抗利尿作用;大失血时, 血管升压素大量释放入血,可使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 2)缩宫素:在哺乳和分娩时发挥生理效应, 它可维持哺乳期乳腺的发育和促进乳汁的排出;可促进妊娠子宫收缩。

3、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下丘脑调节肽有哪些?有何生理功能?答:( 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进腺垂体ACTH分泌。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腺垂体TSH 分泌。

(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进腺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分泌。

( 4) 催乳素释放因子(PRF) :促进PRL分泌。

( 5)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 :抑制PRL分泌。

( 6)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促进腺垂体生长激素(GH)分泌。

(7) 生长抑素(SS): 抑制腺垂体生长激素(GH) 及其他垂体激素分泌。

论述题1、试述腺垂体远侧部微细结构,分泌哪些激素?有何生理功能?答:腺垂体远侧部即垂体前叶,其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

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

嗜酸性细胞有两种: 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分别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生长激素GH:促进物质代谢和机体的生长发育。

催乳素PRL: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泌乳。

嗜碱性细胞有三种: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分别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促进腺细胞增生。

卵泡刺激素FSH:调节性腺的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黄体生成素LH:调节性腺的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及分泌,促进腺细胞增生。

2、试述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结构和功能联系。

答:下丘脑和腺垂体关系:下丘脑视上区和结节区(如弓状核等) 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经轴突释放入漏斗处的第一级毛细血管网内,继而经垂体门微静脉系统输至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调节相应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又可通过垂体血液环流,到达下丘脑,反馈影响其功能活动。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二者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下丘脑视上区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直抵神经部,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的主要来源。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在神经垂体内贮存,并释放入血窦,通过血循环作用于靶器官。

第三章甲状腺名词解释:滤泡旁细胞: 位于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细胞大,胞质亮,能释放降钙素。

碘阻滞效应: 血碘浓度达到10 mmol/L时,甲状腺聚碘作用完全消失,这种过量的碘产生的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作用,称为碘阻滞效应( Wolff-Chaikoff effect )。

简答题1、简述甲状腺滤泡的结构和功能。

答:甲状腺滤泡是甲状腺实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滤泡大小不等,由甲状腺滤泡上皮围成,滤泡腔内充满均质嗜酸性胶质,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甲状腺球蛋白。

滤泡上皮多为单层立方上皮,其形态可随功能状态的不同发生变化,功能活跃时,上皮细胞变高,腔内胶质减少;反之,上皮细胞变扁,腔内胶质增多。

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含氮激素细胞特点,滤泡壁上皮及滤泡之间可见大而亮的滤泡旁细胞,也是含氮激素细胞,分泌降钙素。

2、简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与储存特点。

答: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有碘和甲状腺球蛋白。

其合成过程包括以下三步:(1)滤泡聚碘(2)酪氨酸的碘化(3)碘化酪氨酸缩合。

甲状腺激素贮存的特点有二:一是贮存于细胞外,在甲状腺球蛋白上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以胶质的形式贮存存于细胞外的滤泡腔;二是贮存量很大,可供机体利用50~120 天之久。

3、大剂量碘制剂于甲亢手术前用药的意义有哪些?答: ①抑制蛋白水解酶,抑制T3 、T4 释放;②抑制甲状腺素生物合成;③使腺体退化、血管减少,利于手术;④只能在术前一周给药,长期应用反使碘摄取受抑制,胞内碘离子下降,失去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使甲亢复发。

4、为何甲亢危象和毒性甲状腺肿术前准备时要服用碘?答:甲状腺具有适应碘供应量的变化而调节自身对碘的摄取和合成T3、T4 的能力。

当外源碘供应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 可产生抗甲状腺效应,抑制甲状腺碘转运机能。

甲亢危象和毒性甲状腺肿术前准备时服用碘溶液, 可以暂时抑制T3、T4合成和释放减少, 甲状腺萎缩, 血管减少, 甲亢症状减轻, BMR降低。

以防出血和不良反应,且便于手术。

论述题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哪些?答:(1)促进生长发育TH 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

TH和GH协同作用,调控幼年期生长发育。

TH 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成熟,使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患呆小病。

(2)调节新陈代谢1)增强能量代谢TH 可使除脑脾和性腺(睾丸)外的组织的基础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大,体温也因此发生波动。

TH具有“产热效应” 。

2)调节物质代谢生理水平的TH对糖、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均有促进作用,而大剂量的TH则对分解代谢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①糖代谢:加速小肠黏膜吸收糖, 促进糖原分解,增强糖异生,升高血糖;还可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糖原合成,降低血糖。

②脂类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和胆固醇合成, 也可加速胆固醇降解, 且分解超过合成。

③蛋白质代谢:正常时促进蛋白质合成, 分泌过多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3)影响器官系统功能TH 是维持机体基础性功能活动的激素,对器官系统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高成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细胞对儿茶酚胺反应增强。

使肌肉活动速度增强。

TH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

通过允许作用,促进激素的分泌与代谢;维持正常的性欲,性功能。

第四章甲状旁腺论述题:1、血钙浓度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答:血钙浓度维持于正常水平主要受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3和降钙素(CT)的调节。

此三种激素分别作用于靶器官骨、肾及肠道, 通过cAMP系统而发挥调节作用。

PTH、维生素D3 可使血钙浓度升高, 而CT则降低血钙浓度。

当血钙浓度降低时, 可刺激甲状旁腺细胞释放PTH增多, 而CT分泌减少, 从而使血钙浓度升至正常水平。

当血钙浓度升高时, CT 分泌增加, 而PTH分泌减少, 使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水平。

PTH 与CT对血钙浓度的作用相反,共同调节钙的代谢,维持血钙浓度的相对稳定。

2、试述甲状旁腺激素(PTH) 、降钙素和1,25 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答:(1)PTH有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的作用,主要途径是:促进肾近端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抑制对磷的重吸收;另一方面PTH激活1α-羟化酶, 促进25(OH)D3 转变为1,25(OH) 2D3,从而促进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钙入血。

( 2)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降钙素主要促进成骨作用,抑制溶骨作用;它还能抑制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

(3) 1,25(OH) 2D3的生理作用:促进小肠上皮细2+胞对Ca2+的吸收,也促进磷的吸收;对骨钙动员和骨盐沉积方面均有作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磷。

第五章肾上腺名词解释嗜铬细胞: 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呈多边形,细胞的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嗜铬颗粒,可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应激反应: 一般指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关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简答题1、简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及其所分泌的激素。

答:肾上腺皮质是肾上腺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周边。

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个带的细胞均为类固醇激素细胞,以束状带最为典型。

球状带薄,细胞小,染色深,排列呈团,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厚,细胞大,染色浅,排列呈束,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细胞较小,排列呈索,细胞索互相连接成网,分泌雄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