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知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3. 实际操作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表示方法及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顺序和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位置,引入位置的概念。
- 提问:如何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2. 探究新知- 讲解数对的概念:数对是由两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用于表示平面上的点。
- 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数对通常用括号括起来,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3,4)。
- 讲解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 示例:在教室座位图中,找出某个学生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3.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在平面图上标出自己座位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并与其他组交流。
- 个人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数对表示位置的练习题。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 强调数对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尝试用数对表示,并与家人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顺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引言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表示和操作位置。
数对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
数对由两个数字组成,分别表示横坐标和纵坐标。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操作和应用。
数对的定义数对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有序对。
第一个数字表示横坐标,第二个数字表示纵坐标。
我们可以将数对表示为(x, y),其中x表示横坐标,y表示纵坐标。
例如,数对(3, 4)表示一个在横坐标为 3,纵坐标为 4 的位置。
同样,数对(0, 0)表示原点位置,即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 0 的位置。
数对的操作数对的加法数对的加法是将两个数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对。
例如,对于数对(1, 2)和(3, 4),它们的加法为(1+3, 2+4) = (4, 6)。
这表示将两个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位置(4, 6)。
数对的减法数对的减法是将两个数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相减,得到一个新的数对。
例如,对于数对(5, 7)和(2, 3),它们的减法为(5-2, 7-3) = (3, 4)。
这表示将两个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相减,得到一个新的位置(3, 4)。
数对的乘法数对的乘法是将一个数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与一个常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对。
例如,对于数对(2, 3)和常数2,它们的乘法为(2*2, 3*2) = (4, 6)。
这表示将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与常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位置(4, 6)。
数对的应用数对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坐标系:数对可以用来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从而构建坐标系。
多个点的数对可以用来表示图形或地图上的多个位置。
2.向量运算:数对可以用来表示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并进行向量加法、减法、标量乘法等运算。
3.图像处理:数对可以用来表示图像中的像素的位置,从而进行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游戏开发:数对可以用来表示游戏中的角色、道具、障碍等的位置,从而进行游戏场景的布置和碰撞检测。
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定物体位置。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1、同学们,今天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想认识下你们,我们班一共有几组几排呢?2、有谁想和我交朋友吗?你叫什么名字呢?你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排?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定位置。
你们愿意跟着我来吗?(板书:*定位置)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1、列、行的含义和*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1)认识场景图中的列和行①观察这幅座位图,竖里面有几排?以讲台为准,一般从左往右数,这是第1竖排,这是第2竖排……这是第6竖排。
②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都把它叫做列。
(板书:竖排列)*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
(板书:从左往右数)③在这幅图中,横里面又有几排呢?还是以讲台为准,一般从前往后数,这是第1横排,这是第2横排……这是第5横排。
④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数学上,每一竖排都叫做列,而每一个横排我们把它叫做行。
(板书:横排行)*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
(板书:从前往后数)(2)认识圆圈图①为了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现在我们把他们坐的位置都用圆圈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②为了突出小军坐的位置,我们把小军坐的位置用红色圆圈来表示。
(课件出示)③想一想,这一列应是第几列?这一列又是第几列?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列?(课件依次出示第1列到第6列)在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呢?(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2、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1)学习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吗?(2)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①揭示:用汉字表示小军的位置太麻烦了,因此数学家们研究了一种既简洁又准*的方法来表示他的位置,请看我怎样书写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重点、难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点物体的位置)1.数用有序的两个数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数对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表示第几行。
在书写时要用小括号将两个数括起来,并用逗号将两个数隔开。
如:数对( 3,2 )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向左右平移,对应点的数对只是列数变,行数不变。
向上下平移,只是行数变,列数不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 分数乘法意义(1)能改写成加法算式的分数乘法算式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11111如:2× 4=2+ 2+ 2+ 2那么×4表示 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2)不能改写成加法算式的分数乘法算式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313如:2×5表示2的5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注意:在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和分母能约分的尽量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简便。
3.倒数的认识( 1)倒数的定义: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2)求倒数的方法:①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做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③求 a(a≠0)的倒数就用 1÷a=a。
( 3) 1 的倒数是它本身;0 没有倒数。
4.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分率】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313如:2÷5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与其中一个因数是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知识讲解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问题导入(1)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教材19页例1)过程讲解1.具体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意义(l)明确列与行的含义。
图中同学们的座位横、竖都成排。
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如图中所示,从左往右依次为第1列、第2列、第3列……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如图中所示,从前往后依次为第1行、第2行、第3行……例如:按照此方法可以数出张亮在第2列、第3行。
(3)数对的意义。
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4)数对的书写格式。
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
2.明确用数对表示事物位置的方法—解决问题(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数出事物所在的列数,再数出事物所在的行数,即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例如:表示第3列王艳(3 , 4)表示第4行表示第4列赵雪(4 , 3)表示第3行发现:在数对中,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意义不同。
3.根据数对表示的具体意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2)(1)理解数对的具体意义。
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数对(6,4)中6表示的是第6列,4表示的是第4行。
(2)解决问题。
先从左往右数到第6列,然后从前往后数到第6列的第4行,这个位置就是王乐同学的位置。
归纳总结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
拓展提高数对的应用广泛。
比如在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那就是经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例如平面上的点、空间中的物体等。
而表示位置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数对来进行描述。
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有序对,通常用括号来表示,比如(3,4)。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以及在平面几何和坐标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对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在平面上,我们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比如,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说,我们可以用(x,y)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其中x代表点在横轴上的坐标,y代表点在纵轴上的坐标。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对来精确地描述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表示方法常常被广泛运用在地图、建筑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
其次,数对还可以在空间几何中进行应用。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用三元组(x,y,z)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其中x、y、z分别代表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这种表示方法在工程、航天、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描述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除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数对还可以在数学建模和统计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数学建模中,我们常常需要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运动和变化,而数对作为一种简洁而有效的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在统计学中,数对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身高和体重、温度和湿度等。
通过对数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数对作为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描述物体在平面和空间中的位置,还可以在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数对的概念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1、数对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
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
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
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图形的旋转知识点:1、绕中心点旋转的方向:顺时针,即顺着钟表时针走的方向,从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相反,从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2、对照方格纸能准确的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3、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制作。
如利用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和平移制作出不同的复杂图形。
旋转练习题一一、填空。
1、右图中,①指针从A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到______。
②指针从B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到______。
③指针从C到D,是______时针旋转了90º。
④指针从B到A,是______时针旋转了90º。
2、①号三角形绕A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②号梯形绕B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③号三角形绕C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④号平行四边行绕D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二、操作题。
1、把①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
2、把②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3、把③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4、把④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
5、把⑤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6、把⑥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先数列,在数行,竖为列,横为行,从左向右数列,从前向后看数横。
书写格式:(列,行)顺序不能颠倒,注意在数行,列的时候不要数错。
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百分数1.意义: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另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之几。
2. 计算法则:先乘除再加减3.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求一个数倒数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或用1除以倒数5.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处,又叫两个数的比。
6.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7. 化简比方法:一,比的基本性质,二求比值只有这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先数列,在数行,竖为列,横为行,从左向右数列,从前向后看数横。
书写格式:(列,行)顺序不能颠倒,注意在数行,列的时候不要数错。
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百分数1.意义: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另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之几。
2. 计算法则:先乘除再加减3.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求一个数倒数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或用1除以倒数5.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处,又叫两个数的比。
6.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7. 化简比方法:一,比的基本性质,二求比值只有这点第一、二单元重点1、山中访友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2、课后习题:(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先数列,在数行,竖为列,横为行,从左向右数列,从前向后看数横。
书写格式:(列,行)顺序不能颠倒,注意在数行,列的时候不要数错。
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百分数1.意义: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另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之几。
2. 计算法则:先乘除再加减3.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求一个数倒数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或用1除以倒数5.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处,又叫两个数的比。
6.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7. 化简比方法:一,比的基本性质,二求比值只有这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先数列,在数行,竖为列,横为行,从左向右数列,从前向后看数横。
书写格式:(列,行)顺序不能颠倒,注意在数行,列的时候不要数错。
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百分数1.意义: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另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之几。
2. 计算法则:先乘除再加减3.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求一个数倒数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或用1除以倒数5.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处,又叫两个数的比。
6.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7. 化简比方法:一,比的基本性质,二求比值只有这点第一、二单元重点1、山中访友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2、课后习题:(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草虫的村落1、《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枫)。
2、课后习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3、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
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
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4、文章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略)5、詹天佑1、主要内容及中心2、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3、(1)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如.面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
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4、默读课文,知道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
6、怀念母亲1、《怀念母亲》一课的作者是(季羡林)。
对课题的理解及作者的情感: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2、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充分表达出来。
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所以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虽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在作者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三、四单元内容重点9、穷人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2、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童年》、《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4、课文中省略号的主要作用: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3)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如,“我嘛……缝缝补补……”5、理解重点语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
使人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11、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2、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4、语句理解:(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并没有耳聋,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
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2)“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理解: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
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
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
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
13、只有一个地球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举例子具体真切作比较突出强调打比方形象生动。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者:西雅图)1、文章结构:总分总2、文体:演讲稿3、课后第2题:(1)“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理解: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2)“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理解: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
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万物,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
第五单元17、少年闰土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2、正音:“正”、“佛”、“行”、“供”、“畜”*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件事,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参P148要点: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生活丰富多彩。
潮汛看鱼—见多识广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参P142参P143参P147 与四件事留下的印象不完全一致4、关于“捕鸟”,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要点: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