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航运金融研究与策略建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航运金融研究与策略建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航运金融研究与策略建议潘小明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关于率先形成效劳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1年,上海要根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国内银行同业纷纷寻求国家战略下的业务战略布局。

一、航运产业链分析〔一〕航运在各种运输渠道中居主导地位航运具有运量大、运距长、本钱低、能耗少的特点,是国际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承担了全球85%的货物贸易总量。

在中国,航运货物吞吐量也占据60%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部 ?中国航运开展报告2006? 〔二〕航运业具有高度的周期性和高风险特性 航运业的高风险特性来源于其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图1:航运业的周期性特征〔包括运费、现金流、资产价值〕资料来源:DVB bank (一家德国银行,专注于船舶及飞机租赁业务) 〔三〕航运产业链集群分布状况英国及新加坡都对航运产业链集群做过清晰划分。

图2:航运产业链集群降freight 下降demand demolition increase船队收缩fleet shrinksfreight rate recover新船码头扩created船价下降shipprice drops投机性造船需求过剩over ordering by来源:根据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网站Maritime &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资料整理〔四〕航运产业链对经济的影响路径2007年,伦敦经济研究机构Oxford economics根据影响的紧密程度,将航运产业链对经济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派生影响及传导性影响,如以下图所示。

图3:航运产业及其经济传导路径资料来源: Oxford Economics,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UK shipping industry in 200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支持。

2010年1月,交通运输部率先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从集疏运、航运服务、综合试验区、邮轮产业等四个方面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打造“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集疏运体系随着制造业产业布局转移、航运编者按:首届“苏浙闽粤桂沪”五省(区)一市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特邀上海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员会航运建设协调处副处长李晨曦作主题报告,主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启动、推进,是上海乃至中国十年大发展、大跨越的亮点之一,举世瞩目。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刊摘登主题报告相关内容,并以此热烈庆祝党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过长江口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航道通过能力。

12.5米深水航道投用后,吃水大于12米的大船数量迅猛增长。

在10米航道开通后的2006至2009年,累计有17艘次吃水大于12米的船舶乘潮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

12.5米深水航道开通后大船数量出现井喷,2010年迅速增长到28艘次,2011年进一步增长到353艘次,2012年前4个月增长到310艘次。

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极大地释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的创新与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小组办公室 供稿期工程及赵家沟主体工程已近尾声,各项目有序推进,初步形成连通江浙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

“十一五”期间,上海内河航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

至2010年底,上海内河III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43.0公里,内河III级及以上航道达标率从2005年的26.3%提高到46.0%,通过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上海也在加紧推进外高桥、芦潮港等内河港区建设,加强内外港区衔接,充分发挥内河航道作用。

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

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推动下,上海海事部门积极推进江海直达推荐船型研究,根据市场情况完成了推荐船型的筛选、评估工作,并制定了特定航线船舶安全管理、船舶附加检验、船员培训等配套规定,使内河集装箱船舶直达洋山深水港成为现实。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路径的开题报告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路径的开题报告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路径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具备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发展潜力。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上海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将对上海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本课题旨在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路径,为上海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深入了解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机遇,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优化上海城市建设,加速上海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3. 对于其他城市,特别是一些新兴城市,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并结合实地调研,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深入分析。

在方法选择上,采用归纳法、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全面展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路径。

五、研究进度安排预计本研究的时间为6个月,研究进度安排如下:第1个月: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第2个月:开展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第3个月:开展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第4个月:完成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分析第5个月:完成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在关系分析第6个月:完成研究报告撰写和答辩六、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路径的角度,对上海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上海市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王婷婷来源:《水运管理》2010年第06期【摘要】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在信息系统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上海港在信息平台建设、航道治理、码头泊位及锚地靠泊能力等方面有待改进,认为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基础设施;信息化;集疏运体系;泊位;锚地0 引言自1996年1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来,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外高桥港区拥有16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和4个支线集装箱泊位,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万TEU,再次位居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之首;洋山深水港区3期第2阶段工程完成,共建成16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配置60台大型集装箱桥吊,港区总面积达到8 km2,设计年吞吐能力达930万TEU,2009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5万TEU;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已完成,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 12.5 m,上海“江海联运”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扩大。

目前,上海港是世界第1大货运港和世界第2大集装箱港,也是东北亚地区集装箱航班最密集的港口之一。

虽然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集装箱码头的规模、设施、效率、服务、航线密度均为世界一流,但在公共信息服务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1 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1.1 信息系统(1)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仍是空白上海港至今尚未建成全面覆盖有关单位、实现港航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上海口岸的海关、国检、边防、海事等管理部门以及上港集团各自建有口岸信息系统,但各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

货主、船舶所有人等单位需要“同单4报”,而且需要投资建立4套与以上各管理部门相对应的计算机程序,造成重复投资和重复报关报检。

(2)报关报检“双轨制”问题从2007年上海海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以来,在快速通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这一试点只针对部分关区和重点企业,并不涵盖所有关区和企业。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院系:蒋震机电工程学院专业:2012级自动化一班姓名:李永豪学号:201217422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作为大宗物流运输的平台,港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港口的地位。

基于这样的现实,人们愈加认识到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港口经济、港口物流、港口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

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此后以洋山深水港区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内容的港口运营取得了积极成效。

近年来,为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至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发展新趋势和上海自身的情况,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选择进行探讨。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案例纵观目前世界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鹿特丹、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升级转型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迁及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

在探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已经成功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的发展特征,更应探究其形成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客观规律。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规律1)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迁移和产业转移是引导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核心机遇。

2)港口“硬实力”始终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前提。

3)充满活力的经济腹地和庞大的国际贸易量是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支撑。

4)金融中心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升级转型的必要条件。

上海港良好的地理位置世界上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贸易的形式的构成上,一般可分为腹地型和转口型;在贸易的辐射功能上又可分为世界级和区域级。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意见与建议
政府在航运中心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航运服务业产业集群 完善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健全优化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 加快航运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六 3
自贸区惠利
六 3
自贸区惠利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计划到2015 年实现航运要素和 资源集聚,这就需要拥有更自由、更优惠的政策吸引航 运资源来沪。

优势

优势
自然条件与经济环境优势
航运中心建设居于国内领先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优势
三 3
面临的问题
航运硬环境建设仍需改善
1.港口运作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2.集疏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缺乏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
航运业重复投资与产能过剩 构建区域协调机制困难重重 航运软环境滞后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介绍提纲
一 二
由来和背景 自身优势
三 3 四
取得成果
不足之处 意见与建议
五 六 3
自贸区惠利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由来和历史
2009 年 4 月国务院正式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 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 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 国际航运中心; •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 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 国际航运枢纽港
对于自贸试验区的成立,上海本地的港口、造船、物
流等相关企业均表示将利好于本企业。
航运公司有望受益于效率提高、中转成本降低,方案的
具体措施将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建设,长期 将使中国在国际航运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加强。

基于条件分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策研究

基于条件分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策研究
( ) 海 国际航 运 中心建 设 的空 间条 件 二 上
上海 国际航 运 中心建 设 的空 间条件 是基 本形 成 以上 海为 中心 、 以江 浙 为两翼 , 以长 江流 域 为 腹地 , 国内其他 港 口合 理分 工 、 与 紧密 协作 的 国际航 运枢 纽港 。
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作为一 国对外经济往来的中心 , 应该发挥连接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 、 发展 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因此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 , 它是长三
件 的 角度 出发 , 面分析 上 海 国 际航 运 中心建 设 的 现 状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 调 上 海应 该 全 强
采取 优先 发展航 运服 务 市场 、 支持 航 运金 融 市场 , 并利 用 上 海在 航 运 服 务 与金 融 市场 的 领先 优 势整合 长 三角 的港 口资 源 , 推动 上 海 国际航 运 中心 建设 的跳跃 式发展 。
几个 方 面 的 内容 : ( ) 一 上海 建设 国 际航运 中心的 基础 条件
上 海建 设 国 际航运 中心 的基 础 条件是 基 本 形 成 规模 化 、 约 化 、 捷 高 效 、 构优 化 的 现 代 集 快 结 化 港 口集 疏运 体 系 , 以及 国际航 空枢 纽港 , 现多 种运 输方 式一 体化 发展 。 实
关键 词 :条件 分析
中图分类号 :F 5 . 523
上 海 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
文献标识码 :A
支持 政 策
文章编号 :10 0 5—10 (0 19—04 0 5 39 21) 0 0— 1
随着 上海金 融 、 运 “ 航 两个 中心 ” 设被 提 升 为 国家 战 略 , 海实 际上 已经 肩 负起 在 全 球 化 建 上 时代 提升 中国国 际竞 争力 、 快 中国转 型发 展 的历 史使 命 。要 实现这样 的 目标 , 须从 理论 上 深 加 必

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梅方盘
【期刊名称】《集装箱化》
【年(卷),期】1996(000)005
【摘要】一、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顾名思义是国际水上运输的中心。

要进行国际水上运输就离不开海上运输的各种船舶,所以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就要
成为国际海运船舶往来的中心。

由于船舶的往来运输是为贸易发展服务的,因此,国
际航运中心亦往往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目前。

【总页数】3页(P9-10,28)
【作者】梅方盘
【作者单位】上海市政交通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2.3
【相关文献】
1.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心 [J], 林锋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南京国际航运副中心建设的探讨 [J], 洪昌仕
3.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若干问题的探讨 [J], 梅方盘
4.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需要船舶工业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J], 顾虎良;
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J], 马淑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外贸口岸,也是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建设工作。

海运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航运是海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船舶进出港效率,降低交通成本,扩
大航运业规模。

因此,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和规划;
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如何提高船舶进出港效率和降低交通成本;
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全面了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这将有助于上海市政府更好地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提高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
的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