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松鼠(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松鼠》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松鼠》教案

17《松鼠》【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小动物。

布丰的《松鼠》,有着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既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又是一篇很好的学习说明文写作的范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外,还要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不想认识它?播放一小段松鼠视频。

师:一起说这是谁?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松鼠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松鼠》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松鼠和作者布封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松鼠的资料。

生汇报作者布封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布封走近松鼠,看看布封眼中的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强调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谁来说说在作者眼中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漂亮、驯良、乖巧的动物。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松鼠的哪一方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喜欢的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松鼠刻画的如此生动、形象的。

生读文,交流。

并做好批注。

5、选代表谈体会,感受,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并同时出示带有文本的幻灯片)(漂亮一处要体会作者用的修辞方法。

分析松鼠搭窝过程的语句时要抓住体现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用”、“然后”,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即说明顺序,抓住动词,体会拟人化的特点)四、感情升华:师: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表达了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现在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松鼠,请就你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17《松鼠》(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松鼠》(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松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学习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松鼠的了解。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课文分析(10分钟)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松鼠课文内容生字词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生字词。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但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讨论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松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课堂讨论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表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二、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五、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2、思考问题:(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2)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明确:(1)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第1段第2~5段第6段结构:由总到分(3)松鼠的特征:漂亮(第2段)驯良(第3段)讨人喜欢乖巧(第4~5段)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提问: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提示:结合课文内容,确定自己的思路)明确:先介绍自己的“漂亮”。

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坐姿和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接着介绍自己的“驯良”。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的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要的食物杏仁、榛子等(不伤害人畜)最后介绍自己的“乖巧”。

过水方法尾巴当帆舵警觉性强跑、躲、逃跑跳敏捷善于爬树选址干净暖和建造宽广坚实居住舒适安全盖子充满灵性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欣赏《松鼠》电影片段,思考问题:“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②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 来表现它的警觉;③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④从蹦跳 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⑤从被惹恼时发出的不高兴的叫声来表 现它丰富的感情。
在精读课文 的基础上理清 作者的思路,有 利于让学生把
统领全文的作用。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松鼠的主要特征。 握课文内容,明 明确: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白课文的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交流感受。 问题:①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②松鼠在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分别有什么
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积累。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生词带入课文中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松鼠的特点。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能表现出松鼠的特点的 句子。 (2)学生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 预设:文章第 1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起到了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课题:17.松鼠 授课日期:
1.认识本课“驯、矫、歇”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等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学会观察动物,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说明。
较阅读的方法初步感受本文与《太阳》一文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异。
预设:教师出示卡片内容,指名朗读。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搜
集更多有关松鼠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松鼠建立一个档案,以
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松鼠》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松鼠》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松鼠》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松鼠的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关于松鼠的知识。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

3.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写作练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松鼠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课文:打印或准备电子版的课文。

3.作业纸:用于学生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对松鼠的描述。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松鼠的叫声和动作。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松鼠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回答。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习作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习作优质教案

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习作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学习课文《松鼠》,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2. 习作训练:以“我眼中的松鼠”为主题,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写作,表达自己对松鼠的认识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松鼠图片、写作纸张等。

2. 学具:学生自带观察松鼠的素材(如照片、绘画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松鼠图片,让学生对松鼠有直观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观察松鼠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松鼠》,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鼠的特点,为习作打下基础。

三、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松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松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习作训练(10分钟)1. 教师布置习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松鼠”为主题,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

2. 学生现场进行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松鼠外形:__ __ __性格:__ __ __生活习性:__ __ __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习作成果。

2. 学生回家后,进行家庭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

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的亲密关系。

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细腻,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松鼠特点的归纳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文字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学生对于动物的兴趣较浓,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形象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会写“松、鼠”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驯、木桩”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观察、想象、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松鼠特点的归纳。

3.课文朗读与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4.课文朗读录音。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松鼠有什么了解?松鼠有什么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同时,让学生勾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并简单交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特点。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归纳松鼠的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松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松鼠》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认识主人公松鼠。

2.能够品味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小动物对自然的依赖和生存环境。

3.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动物的关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对主人公松鼠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难点:1.理解掌握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及上下文的运用。

2.掌握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材:《松鼠》课文。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图片。

3.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松鼠这个课文。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先简单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小动物吗?你有养过小动物吗?”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标点停顿的表达。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课文故事情节,每组展示其理解。

4.总结整个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松鼠的理解。

第三步:情感认识(1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小动物的感受和帮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灵。

2.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心形图案,让学生写下他们对松鼠的感受和想法。

第四步:语言表达(10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小动物或自然环境带来的爱与帮助,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强化。

2.鼓励学生多关注、关爱动物和大自然,提倡绿色环保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体现自己对动物和自然的关爱之情。

2.要求学生复习《松鼠》这篇课文内容,准备课文内容考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松鼠》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松鼠这个主人公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动物。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动手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需要,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松鼠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3.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2.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难点1.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

1.字词教学。

本课有8个会认字和11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会写字。

会认字中的“驯、矫、杈、藓”容易读错,重点强调和巩固。

11个会写字中,有的容易读错,如“拾、狭”;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鼠、滑”。

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

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里、放到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本课要求掌握的13个词语,可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理解其意思。

2.阅读理解。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第一步:提取中心句,找出松鼠的特点,分段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第二步: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第三步: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学习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四步: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过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表达运用。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能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1.预习提纲(1)读题目,查找与松鼠有关的资料,知道松鼠的习性。

(2)搜集作者布封的资料,整理成不超过150字的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没有喜欢小动物的同学呢?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生自由发言)2.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视频。

(课件出示:小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大约1分钟)。

3.这是什么动物?(生:松鼠)对了,松鼠。

看了视频后,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生畅所欲言)4.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松鼠》。

(教师板书:松鼠)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贴近学生实际,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在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也得到了展示和交流。

二、认识作者。

1.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搜集的作者的资料,你们认为作者布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生展示预习成果。

出示课件: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被任命为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1753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著《自然史》,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几遍。

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会认字:驯、矫、歇、杈、藓、狭、勉、锥会写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词语:松鼠、乖巧、清秀、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驯”不要读成“xún”;“矫”不要读成“jiāo”;“杈”不要读成“chā”;“藓”不要读成“xiān”等。

)(3)教师指导写生字:重点强调如“鼠、滑、梳”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鼠”的下边是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滑”的右上边的里边是横折;“梳”的右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愿意预习。

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结合,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课件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教师相机板书“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教师相机板书“外形、性格、行为、生活”)2.探究说明角度。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是从哪些角度为我们介绍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出示:说明角度使用方法表达效果)3.学生小组交流。

通过阅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归纳能力,为以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了解说明方法做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了解它的特点。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2.师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和段落。

这样导课非常的简洁,不拖泥带水,既不会过多地浪费时间,又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精品细读,学习作者如何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

(一)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学生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并思考中心句的作用。

2.教师引导:这句话与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3.交流、展示:(教师课件出示)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

(二)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的“漂亮”这一特点的呢?1.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教师出示松鼠图片的课件,分小组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4.同学们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课件出示: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外形描写)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打比方)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作比较)5.师:是呀,无论是玲珑的小面孔,还是帽缨形的尾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与可爱,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小松鼠的漂亮可爱呢?谁来试试?(读得不错,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6.谁能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几个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外形描写、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来描写松鼠的外形特征。

重点分析语言特点,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做到讲练结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都遵循这样的理念和思路。

(三)哪个自然段写松鼠的活动?从哪些角度写的?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1.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教师出示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在大树上跳上跳下的视频,30秒左右),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突出了松鼠驯良的特点。

4.男生来读读这一段内容,大家先了解小松鼠活动的范围和时间,然后把下面的空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机警)(不骚扰人),突出它(驯良)的性格特点。

(四)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松鼠在活动方面的特点。

1.松鼠的厉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请接着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学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然后总结:松鼠在“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表现了它的警觉;储备食物过冬表现了它的聪明;蹦跳的动作表现了它的轻快。

教师点拨:总之,这段文字说明了松鼠的“乖巧”。

2.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找出句子,点明每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做总结。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作比较)2.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举例子)3.课件出示,让学生填空。

第3自然段中,作者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蹦跳动作)(储备食物)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警觉、轻快以及聪明、可爱的特点。

(五)第4自然段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它是怎样搭窝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1.生读第4自然段,教师出示松鼠搭窝的视频。

(视频大约3分钟左右)2.交流: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教师适时板书:搭窝、选址、建造、居住、窝口、乖巧)3.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

第4自然段中,作者从(选址)、(建造)、(居住)、(窝口)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表现了松鼠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4.模仿这一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一项活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一种,也可以自己制定。

课件出示: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食5.展示成果。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写的短文展示出来)喜鹊筑巢只见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衔着一根枯枝,落在了那棵大树上,低着头,用它那尖儿长的喙,摆弄着、忙碌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