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月亮
诗中的月作文(通用32篇)

诗中的月作文诗中的月作文(通用32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中的月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中的月作文篇1漫步在月光下,阵阵微风拂面而来,在这寂静的中秋之夜,不如拿着一本唐诗宋词,去和诗人一起感受诗与月亮的完美结合。
诗中的明月,好似一幅水墨画,月光透过松枝间,清泉从石头间流过。
此时,在诗人王维的眼里,他们美得无可挑剔,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千古佳句。
古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亚于我们。
当诗人李白自己孤独地站在窗前,看着对面的那户人家正吃着团圆饭,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人,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诗中的明月更多的是对亲人的祝福。
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佳节之时,抑制不住思念自己远在故乡亲人的情感,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远方的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
而大诗人李白又在这中秋佳节望着天边的明月,举起酒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足以说明李白向往自由浪漫的情怀。
钱塘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涨潮,唐代诗人张若虚就目睹了这恢弘大气、豪放壮观的景象,写下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名句,显示出了张若虚不拘一格的情怀。
在这中秋佳节,谁人都会有难以抑制的思乡情怀,诗人王建也是如此,于是写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以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月,有诗,有浪漫,更有博大的中秋文化。
在诗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与月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所以让我们以赏月为契机,赏月、品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诗中的月作文篇2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古人的离乡游子常用月亮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他们为站在远处,借着月亮照耀着大地,一个背影,一轮明月,真有几分思乡游子的味道。
第二天,爸爸给我买来一本《唐诗三百首》,里面就有好多写月的诗,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读《月夜忆舍弟》时,问爸爸“舍弟”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中的月作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中的月作文 月,在中国人心中已经被神化了。
人们赋予了月亮灵魂和精神。
以下是小编 带来的我家乡的古诗中的月作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
像晋代: 陶潜 《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月 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 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
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
同样, 陶潜的归园田居中 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
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 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
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
即寒凉的秦 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
诗人 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
同时,这暮色迷 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 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
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
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 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 意, 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
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
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 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 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
这里四处漫游的 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 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 借明 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
以诗词中月为题的作文

以诗词中月为题的作文
月亮就挂在天上,亮晶晶的,像块大银盘。
看着它,你就觉得
心里特别踏实,好像什么烦恼都没了。
哎,你瞧那月亮下的竹林,风一吹,竹子就跟跳舞似的,影子
在地上晃来晃去,多有意思啊。
湖面上,月亮的倒影一闪一闪的,像是有好多小眼睛在跟你捉
迷藏。
真美!
在山里看月亮,那感觉完全不一样。
月亮就从山后面一点点升
起来,好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探出头来。
城里的月亮也不一样。
高楼大厦、霓虹灯都亮着,跟月亮一比,也不觉得有多亮了。
但月亮还是在那里,静静地亮着,好像在对你说,“嘿,别忘了,我还在这儿呢。
”。
总的来说,月亮就是那么回事儿。
但每次看到它,总觉得心里
有点什么被触动了。
可能,这就是月亮的魔力吧。
诗中的月--作文

诗中的月
明月在诗人的眼里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有抒发感情的、有活泼生动的、有寄托思念的……谈起和月有关的诗,我首先会想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思乡诗,李白独自在外,因为太想家了,所以就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看着皎洁的月光洒在窗前,勾起了自己内心的回想,于是,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李白的心情当时应该特别的忧愁、不开心,心里像一只受伤的动物一样,刺在身上,阵阵痛心。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涧,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只一水之隔,钟山也只有几座山的距离。
春风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当时王安石的心情是苦闷的,因为王安石已经罢官,怎能心情好呢?王安石快到家的时候,心里面想了很多,第二种感觉是因为王安石在外面受了欺辱,很想让他的家人来安慰他,所以王安石在回来的路上是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在关于明月的诗里,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比如王维的诗。
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让我的心情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气息,有一种美感。
李白、王安石、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带着一些忧愁,但是他们都是把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上。
古诗中的明月作文

古诗中的明月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明月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时候,我还不懂事,并不知道所谓的月亮是什么,只知道当夜深人静时,天空中会出现一个既像大大的盘子、又有点像月饼的东西。
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想着“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时,妈妈就会告诉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这时,我会稚气地问:“白玉盘长啥样呢?”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咱们客厅不是就有吗?它滑滑的、亮亮的、白白的。
”这时,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手摸摸脑袋。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个夜晚。
因为李白的《静夜思》,是我会背的第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妈妈教我读时,我一头雾水,并不知道为什么诗人要“举头望明月”。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月亮代表思乡。
看到月亮,仿佛就回到了家乡。
诗人仰望月亮,就是在思念家乡。
后来,我又读到《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才彻底明白诗人杜甫那种思念家乡、迫切回乡的心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总感觉这首诗就像一幅春花秋月的.水墨画,美轮美奂,令人震撼。
而现在,我在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处处可见“月亮”的踪影。
比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两相对照,不正把唐玄宗思念爱妃的心情写活了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感动了我,也让我对白居易的诗颇有兴趣。
渐渐的,我对诗词更有兴趣了,诗中的故事仿佛越来越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告诉自己,要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词的世界,探索中华民族诗歌的奥秘!。
古诗词里的月作文350字

古诗词里的月作文350字
月光洒满江楼,我坐在那儿,心里琢磨着古代的诗人们是怎么
写月亮的。
那银色的光,真的好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跟古人们
一起赏月,感觉真奇妙。
“床前明月光,是不是像地上的霜?”这句诗,说得真贴切。
每次看到月亮,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好像有个老朋友在默默陪着我。
“哎呀,这月亮啥时候冒出来的?我得举杯问问天!”有时候,我会像这样,在月光下小酌一杯,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古代的大诗人,跟天地对话,好不畅快!
“你看,月亮都爬到柳梢头上了,是不是有人约我黄昏后见面?”月光下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在告诉我,今晚有个浪漫的约
会等着我呢。
“无论我在哪里,只要抬头看到月亮,就知道远方的你也在看。
”这月亮啊,真的好像个传递思念的使者,让我感觉无论多远,都能和心爱的人心意相通。
这月亮啊,就像一首首古诗,每次看到它,我都能想到好多美丽的诗句。
它不仅是天空的一颗明珠,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古诗词里的月作文350字

古诗词里的月作文350字
在古诗词里,月亮真的就像个超级亮的宝石,诗人们都喜欢写它。
想象一下,月光洒下来,整个院子都亮堂堂的,好像时间都停
了似的。
那些诗人啊,就用月亮来表达他们的心情,把心里的思念啊、情感啊都藏在月光里,传给远方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话太酷了!想象一下,一个
人晚上在院子里喝酒,然后叫上月亮一起,好像还有第三个人似的。
这孤独中又有那么点潇洒,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豪放起来。
月亮还像个超级大的镜子,把整个世界都照得清清楚楚的。
诗
人们常常说月亮温柔,就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感觉就
算相隔再远,有了月亮,就像在一起似的。
不过,月亮也不总是那么开心的。
有时候,它也会带着点忧伤,就像“月落乌啼霜满天”,听着都让人觉得心里有点堵堵的,能感
受到诗人的那种无奈和孤单。
总的来说,古诗词里的月亮真的超有魅力,它就像诗人们的心情一样,有时候明亮,有时候忧伤,但总是那么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用诗句来写月亮的作文

用诗句来写月亮的作文
月亮,那可是天空中的大明星!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为它写下美
妙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候的我呀,望着天上的月亮,还真以
为那是个大大的白玉盘子呢!你瞧,这月亮多像个被老天爷挂在天上的宝贝,
白白的,圆圆的,透着神秘的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这话说得太有感觉啦!就算相隔千里,只要抬头看看那同一轮月亮,就好像亲人朋友在身边一样。
月亮啊,你就像个
超级邮差,传递着人们的思念和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这句诗一出来,那种对家乡的思念简
直要溢出来了!不管走到哪儿,看到的月亮好像都不如家乡的亮,家乡的亲。
月亮成了乡愁的象征,让人心里酸酸的,又暖暖的。
月亮这家伙,有时候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朵后面偷偷瞧着我们;有
时候又大大方方地出来溜达,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
它看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诗人们用他们的妙笔把月亮写得那么美,那么动人。
而我们呢,只要抬头
看看月亮,就能感受到那些诗句里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月亮啊月亮,你可真是
个让人着迷的家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月亮
月亮低低的,蛋清色的光,似要流下来。
看着我们,深深地看着我们。
地上的人,就有了无数次对月伤情的时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是情人对着月亮,深刻地思念起远方征人的时候。
月亮如此美好,你是如此美好,但我仍然需要回去,或许梦里会有与你的相遇,那是你我的假期。
便想起这样的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爱情,是如此的美好,只要相遇便成就了永恒的美好。
就像纳兰性德曾说,人生一切哪比得上生前一壶酒?这壶酒里有至情至性,是爱的纯粹,痛的彻底。
饮尽它,人生便也是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东风、百花、吐丝而尽的春蚕,燃烧成灰的蜡烛,寒冷的月光。
不去追究这诗的深意,但人生的悲凉,爱情的无望早已满满地在纸上了。
而每个人都会背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思乡之情说尽了。
正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法回来的无奈,只能期盼着与你一起剪西窗的烛光,到那时,我会告诉你我在这秋雨绵绵天气里的哀思。
巴山夜雨的景象,于是成了所有描述外出野客飘零的经典意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将自己当成征夫,望不到头的故乡,心里淤积的思念,或许只有月亮才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沙场几人回。
”在美好的爱情里,告别美艳的娇妻,被迫着奔赴了战争,没有几人回的战争。
这一别,或许就是一生,挥着手,送你远去,望你带走我的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心情,你可能体会?
当你问爱我有多深,我或许只能回答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生深情,岂可言表。
请你抬头看月亮。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
而在这灿烂的诗文化中,明月成为名家笔下的宠儿,成为一刻璀璨的明珠。
月,在中国人心中已经被神化了。
人们赋予了月亮灵魂和精神。
月,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千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嫦娥奔月”的故事妇孺皆知。
赏月成为中秋的重大节目。
迁客骚人,情有独钟于月。
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成为千古绝唱。
似乎每个人从孩提时就开始背诵
李白的【静夜思】。
但只有远离故土时,方能体会到诗中的真谛。
想到相思,人们会很自
然得抬头望望明月;看到明月,不禁勾起了相思之情。
在中国,“明月”于“相思”似乎
已经潜规则般结合在了一起。
从古至今,无数像李白一样的异乡人,看到明月便会很自然
地惦念起家中亲人同窗故友。
明月呀明月,你牵动着多少游子的肝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曲【水调歌头】道出了千百游子的心声。
诗中作者
借月抒怀,表达了对亲人深切思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身虽离,心相依。
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不也能共赏明月吗?就让思念与祝福趁着月色,乘着清风飞到想念的人身边吧。
明月
呀明月,你成为多少游子感情的寄托。
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白居易的“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明月,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为月消得人憔悴。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
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
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
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
这里的不日不月意
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
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
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
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
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
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
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
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
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
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
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
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
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
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
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
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
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
僻的异乡。
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
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
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
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
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