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消除措施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消除措施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消除措施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界面带电状态,当静电放电时会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对化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相应的预防消除措施:
1. 危害:静电可能造成火灾与爆炸,尤其是在容易发生静电的混合物及气体环境中。

这种情况下的火源极为敏感,可能会导致爆炸。

预防消除措施: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抗静电材料或在液体储存器中加入电导剂。

工人应戴抗静电手套和鞋,以减少或消除静电。

2. 危害:电离辐射属于静电现象,可能会对化工生产的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预防消除措施:应采取防爆措施,包括使用防辐射材料,必要时可借助遮蔽、散射等方法减轻辐射。

3. 危害:在化工过程中,静电可能会引发火花或电击。

预防消除措施:应使用抗静电装置和设备,并在需要时采取可减少或消除静电的方法。

4. 危害:静电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和损坏。

预防消除措施:应使用防静电织物、屏蔽材料和电导性材料来防止静电。

总之,在化工生产中,应当严格控制和管理静电现象,采取必要的防范和预防措施来确保生产场所、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在工业、办公室和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危害。

静电可以对人体、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讨论静电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静电的危害静电可以引起火灾。

当静电聚集在物体表面时,它会创建一个电场。

如果电场的能量足够强大,它可以点燃周围的可燃物质。

特别是在易燃液体、气体和粉尘的存在下,静电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将会更大。

静电对人体有害。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可以引起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取决于电压的大小和电流的路径。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静电电流较小,但它仍可能触发心脏病、神经病和癫痫等疾病。

此外,静电也会促使外界污染物积聚在皮肤上,导致过敏或其他病症。

静电还会引起设备故障和损坏。

当静电通过设备时,它会导致电压波动,从而破坏电子元件。

静电造成的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停工和生产线中断,这将导致企业损失巨大。

防止静电的方法地面静电需要一个溢出的路径来消散。

设置合适的地面可以提供静电消散的路径。

最理想的是独立的地面,但许多设备和设施都不适用于独立的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圆形环形和单线圆沟地面来消除静电。

静电消电器静电消电器可以在设备表面积累的静电超过特定电压时自动触发以消除静电。

它通过释放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将表面静电中和。

静电消电器可用于电荷积累较强的区域,如塑料涂层、人造纤维等。

阻止积累防止静电的最好方法是防止静电积累。

在工作场所中,这可以通过保持适当的湿度、使用离子风机和防静电涂层等手段实现。

适当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而离子风机可以释放离子来中和表面静电,防静电涂层则可以在纤维和塑料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静电的积累。

结论静电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静电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合适的地面、静电消电器和防止静电积累等方法,我们可以降低静电对人体、设备和环境的损害。

在工作中多关注静电问题,并及时处理静电问题,可以保护自己、家庭和企业的安全。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预防措施:减少使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
其他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穿防静电服等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穿防静电服
穿防静电鞋
戴防静电手套
避免在危险场所穿脱衣物或整理头发
04
静电的应对方法
及时释放静电
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增加室内湿度
触摸金属物品,将静电及时释放掉
穿纯棉衣服,减少静电的产生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穿防静电服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使用防静电手环等防护用品
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及时就医治疗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如引起皮肤瘙痒、头痛、头晕等症状
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及早发现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就医时注意事项: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告知医生症状和病史
预防静电再次危害: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
05
静电的预防与应对建议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03
静电的预防措施
04
静电的应对方法
05
静电的预防与应对建议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静电对皮肤的影响
静电对肌肉系统的危害
静电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加强防静电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静电危害的认识
加强科研力度,研发更加有效的防静电技术和产品
静电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和生产安全的影响
预防措施:加强防静电措施的落实和监督
研发建议: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更加有效的防静电技术和产品
总结:加强科研力度,研发更加有效的防静电技术和产品对于减少静电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秋冬季一到,风干物燥引起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脱衣服时“噼里啪啦”的小电光,触碰金属时指尖传来的一阵麻酥......静电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简单的“触电感”,它还存在着巨大的事故隐患你知道吗?一、静电是怎么产生的?静电的发生机制。

由于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物体相互靠近时,电子就会在物体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导致电荷在物质系统之间的不均匀分布,打破原本的平衡状态。

所谓静电,其实就是这些发生转移、在某一物体上积累下来的电荷,而由这些电荷引发的诸多现象,如头发炸毛、电脑屏幕粘上灰尘等,就是静电现象。

当我们活动时,身体、衣物会和地面、空气等产生摩擦,使电子在它们之间发生转移,从而使身体带电。

我们的鞋子大多是绝缘的橡胶底,身体累积的电荷不可能通过鞋导给大地,于是身体的电荷逐渐累积,也就产生了静电。

静电现象在冬天比在夏天更为常见,这与不同湿度下空气的导电能力有关。

相对湿润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微小液滴,可以转移身体的一部分电荷,而冬天气候干燥,室内外温差更大,大的温差会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因此摩擦带来的电荷很容易积累起来。

二、静电有哪些危害?1、对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环境干燥、摩擦、穿戴化纤衣物等原因,经常导致身体产生静电,在与金属接触时,就会有疼痛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静电的辐射下时,人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躁、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对工业:比如加油站,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当环境温度升高或出现异常情况时,油品挥发出的可燃蒸汽与空气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一旦有火花出现,就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而静电放电则恰恰能够提供火花。

由此可见,静电作为能够提供火花的一种点火源,且其隐蔽性、潜在性、随机性和复杂性为油库火灾或爆炸危害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静电现象呢?(一)日常生活防静电1 多摄入水分。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提高身体的湿度,能有效地减少静电。

静电危害预防措施

静电危害预防措施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一般状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出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静电就产生了。

而且因它们所带电荷发生积聚时产生了很高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的现象。

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静电具有很大的作用,如静电植绒、静电喷漆、静电除虫等,同时由于静电的存在,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危害,如静电放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

随着石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一、火灾危险性1.当物体产生的静电荷越积越多,形成很高的电位时,与其他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并发生放电现象。

当电压达到300伏以上,所产生的静电火花,即可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粉尘。

此外,静电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危害,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固体物质在搬运或生产工序中会受到大面积摩擦和挤压,如传动装置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固定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聚合或分离;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发生摩擦;固体物质在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及其他类似工艺过程中,均可产生静电。

而且随着转速加快,所受压力的增大,以及摩擦、挤压时的接触面过大、空气干燥且设备无良好接地等原因,致使静电荷聚集放电,出现火灾危险性。

3、一般可燃液体都有较大的电阻,在灌装、输送、运输或生产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喷溅与管壁摩擦或受到冲击时,都能产生静电。

特别是当液体内没有导电颗粒、输送管道内表面粗糙、液体流速过快等,都会产生很强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在没良好导除静电装置时,便积聚电压而发生放电现象,极易引发火灾。

4.粉尘在研磨、搅拌、筛分等工序中高速运动,使粉尘与粉尘之间,粉尘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物体问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大量的静电,轻则妨碍生产,重则引起爆炸。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产生于物体表面由于摩擦、接触或分离所引起的电荷不平衡。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静电带来的危害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静电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电荷后,会导致放电,而人体如在放电的时候接触带电体,就会产生电击。

电击伤害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疼痛和麻刺感,重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火灾爆炸:在一些有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以及化学产品的摩擦、输送等操作,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设备损坏: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放电可能对计算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的微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而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带来的放电也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排静电:排静电是指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电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地面进行接地处理,或者使用导电地坪和导电防静电工具来排除静电。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通常采用离子风、雷管、脉冲式放电器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 环境控制:在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需要加强环境控制,采取通风排气等方法,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4. 人身防护:在一些静电浓度较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穿着防静电服装、鞋等来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5. 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静电屏蔽材料、增加接地装置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静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及采取科学、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不平衡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危害。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火花放电、电击和对设备的损坏。

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基本措施:1.衣物选择:选择抗静电的衣物,如纯棉或纯麻织物,避免使用纤维和合成材料。

避免穿着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如尼龙、涤纶等。

另外,可以选择安全鞋,以防止脚底与地面的接触产生静电。

2.湿润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适度湿度,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

湿度高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喷水等方式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3.避免摩擦:减少或避免摩擦,避免与易产生静电的物质摩擦。

如避免穿戴塑料材质的鞋底,避免与塑料制品、塑料地毯等摩擦。

4.接地保护:合理设置和使用接地设施,如接地线、接地极等。

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以采用接地保护措施,将其电荷通过接地导流,减少静电的积累。

5.静电消除装置: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喷雾剂等。

这些装置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降低静电积累的风险。

6.防止火花放电:在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环境中,要注意防止火花放电。

可以采用非产生火花的工具和设备,并对可燃物质进行合理的存放和使用。

7.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材料,可以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防静电地垫等,来防止静电对其产生危害。

8.静电安全教育:对于从事易产生静电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宣传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静电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总之,静电危害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合理的措施和预防,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降低静电危害的风险。

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静电措施的选择和实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静电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 三、事故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 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 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 引发事故。 (2) 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 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 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 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直接灌装甲苯。
• ④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 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输转中 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 几倍到几十倍。 • ⑤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 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 生静电。 • ⑥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 电电压越高。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 高。
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常见引发静 电的工序: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主讲:金飞翼
2016年5月
,影响物质点燃的各种因素均 处于最敏感的条件下,点燃该物 质所需的最小电气能量。
无水乙醇的最小点火电流75mA,最小点 燃能量(无资料) 氢气的最小点火电流21mA,最小点燃能 量0.019mJ
什么是静电呢?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 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 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 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 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 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 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 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 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 已全部烧毁。
15
人体与静电(三)
• 电击感觉是由于人体静电瞬间释放造成 的
人体带电量 1,000V 3,000V 5,000V 7,000V 10,000V 电击程度 完全没有感觉 感到刺痛 手掌甚至手腕感到发麻 手掌感到强烈疼痛、麻痹 整个手都觉得痛,并且感到触电
16
12,000V 感到整个手受到强烈冲击
影响静电产生的主要因素:
• 具体分析如下: •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 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 体。 •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 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 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 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事故二: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
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 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 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 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 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 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 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 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 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RH 65-90% 15,000V 250V
在工作台上操作
包说明书的已烯树脂封皮 从工作台上拿普通塑料袋 从垫有聚氨基甲酸泡沫的 工作椅上站起
6,000V
7,000V 20,000V 18,000V
100V
600V 1,200V 1,500V
14
人体与静电(二)
尽管携带了令人吃惊的静 电电位,但由于并未瞬间 释放,因此人体并无感觉 。
12
产生静电的方式(四)
•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 除物体接触后分离能起电外,当 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 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 负电和正电
13
人体与静电(一)
人体活动 在地毯上走动 在已烯树脂地板上行走 环境湿度 RH(湿度) 10-20% 35,000V 12,000V
静电电位
1. 材料性质包括材料内在化学组成,物质内 部结构、应力应变力学特征、材料形状和 导电性等。 2. 周围环境条件包括接触物体(材料)周围 气体组成与压力、温度、湿度等。 3. 机械作用情况包括两种材料接触的类型、 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分离速度以及材料 作用力的性质等。 4. 材料配合种类不同材料间的摩擦,会产生 不同极性的静电。不同材料附有不同的静 电强度。
静电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 人体长期在静电辐射下,会使人焦躁不安、 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在家庭生活 当中,静电不仅化纤衣服有,脚下的地毯、 日常的塑料用具、锃亮的油漆家具及至各种 家电均可能出现静电现象,静电可吸附空气 中大量的尘埃而且带电性越大、吸附尘埃的 数量就越多,而尘埃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毒物 质和病菌,轻则刺激皮肤,影响皮肤的光泽 和细嫩,重则使皮肤起癍生疮,更严重的还 会引发支气管哮喘和心律失常等病症。
静电并不是静止时的电,是宏观暂 时停留在某处的电,静电现象是一种 常见的带电现象。日常生活中,用塑 料梳子梳头发或脱下合成纤维衣料的 衣服时,有时能听到轻微的“噼啪” 声,在黑暗中可见到放电的闪光,这 些都是静电现象。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 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 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种物质 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上正电, 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 电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 移动,人们称之为静电荷, 简称静 电 。静电的常用参数为电压,单位 是“千伏”(KV)
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当电量不变,电压和电容成反比,由于 工艺过程中电容变化很大,使静电电位可以高达数 千伏至上万伏; 2、能量不大。一般不超过数豪焦耳,少数达数十 豪焦耳; 3、尖端放电。导体尖端,曲率最大。电荷密度大, 容易发生电晕放电和发展成火花放电; 4、感应放电。将导体移入带电与接地体之间,可 感应静电,并对带电体和接地体产生火花放电; 5、绝缘体上静电泄漏很慢。静电泄漏的快慢决定 于材料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的乘积。而绝缘体的介电 常数和电阻率都很大,所以静电泄漏很慢,保留危 险状态时间长。
•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 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 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 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 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 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 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 “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 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 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 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 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 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 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工作桌面、地板、 椅子、衣服、纸张、卷宗、包装材料、流动 空气、流动的液体、漏斗等。
• • • • • • • • • •
磨擦起电 冲流起电 喷射起电 剥离起电 沉降起电 溅泼起电 喷雾起电 破裂起电 碰撞起电 滴下起电
化工生产中静电事故案例:
•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 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 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 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 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 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 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 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 13.5t被拉回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 车。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 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 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 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 式装卸管。
生活中静电的预防措施
• 6、到自然环境中去。有条件的话,在地上赤足运动一下, 因为常见的鞋底都属绝缘体,身体无法和大地直接接触,也 就无法释放身上积累的静电。 • 7、尽量少穿化纤类衣物,或者选用经过防静电处理的衣物 。贴身衣服、被褥一定要选用纯棉制品或真丝制品。同时, 远离化纤地毯。 • 8、秋冬季要保持一定的室内湿度,这样静电就不容易积累 。室内放上一盆清水或摆放些花草,可以缓解空气中的静电 积累和灰尘吸附。 • 9、长时间用电脑或看电视后,要及时清洗裸露的皮肤,多 洗手、勤洗脸,对消除皮肤上的静电很有好处。 • 10、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酸奶,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 素c,减轻静电对人带来的影响 ,最后少穿胶底的鞋,胶底的 鞋基本于地绝缘了,静电无法释放。
10
产生静电的方式(二)
•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 带上静电。为什么气体也会产生静电呢? 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 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 离”而起电。所以在我们的周围环境甚 至我们的身上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静电,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
11
产生静电的方式(三)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 二、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 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 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 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 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 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 罐内温度。
• (1)流动带电——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时,由于液体与 配管等固体接触,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上形成双电 层。随着液体流动双电层中一部分电荷被带走,产生 静电; • (2)摩擦静电——由于物体相互摩擦,发生接触位置 的移动和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 (3)玻璃带电——相互密切结合的物体剥离时引起电 荷分离产生静电; • (4)喷出带电——液体、气体和粉尘从截面很小的开 口部位喷出时他们越喷面的 摩擦以及相互之间的 撞击, 变成飞溅的飞沫而产生大量的静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