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课本现代文梳理

合集下载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现代文复习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现代文复习
气势煊赫,门禁森严,同时揭 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 寥寥数语,豪门气派跃然纸上。大石会狮地子位、。兽头大门、
“随匾随大上透观金便”大过,匾豪便字书讲黛、门坐。“究玉 乌贵在守是敕的的 木族那门随造布眼 錾的里人随宁局睛银气,不便国,,的而是派便府华我对是一,,”贵果们联“个而五的看,然列两是个陈到那坐个华与大设了等”,冠字别,贾级排而丽。那府分家列是服连皇那明整十。不续帝宏的齐来同使御伟礼;个用书的。仪穿;四的外,着不个不是
2.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 提示:①碧云天——烘托气氛;②黄花地——诗情画 意;③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 ④霜林染醉——促人想象。都表达了愁苦之情。
二、阅读【滚绣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3.这支曲子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提示:如“迟”“疾”“系”“挂”“迍迍”“快 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 个词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其中有三个“恨”字: 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 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 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 越“恨”越深广,表现了离别时复杂的感情。
2、分析“摔玉”这一情节,宝玉为什么摔玉? 表现了什么?
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 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 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象征着他追 求自由与平等,不愿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
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 张。那管世人诽谤!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

浙江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新高考1.2017年11月第三大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甲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乙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节选自《荷塘月色》)18.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4分)甲:乙:19.简析甲文“另一个世界”与乙文“另一世界”含义的异同。

(5分)同:异:2.2017年4月第三大题: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8-19题。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浙江省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必修教材基本篇目文学常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整理【文学体裁知识】
1.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

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2.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 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而标题则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3.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与课文有关的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与课文有关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整理。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会考复习四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会考复习四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会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想北平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1.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感情的?2.作者说自己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你怎么理解?3.作者在文中反复用“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等句子来表达对北平的爱无法言传,简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了。

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全面复习-超全课内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一)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考全面复习-超全课内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一)

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1已(停止)。

青,取2之(代“青”)3于(从)蓝,4而(连词、表转折)青5于(比)蓝;冰,水6为(凝结成)7之(代词、代冰),8而(连词、表转折)寒9于(比)水。

木直10中(合乎)绳,11輮(同“煣”,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12以为(即“以之为”,把……作为)轮,其13曲(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中规,14虽(即使)15有(同“又”)16槁(干枯)17暴(同“曝”晒干),不18复(再、又)19挺(直)者,21輮(名词、“輮”这种方法)使22之(代词、代轮)23然(这样)也。

24故(所以)木25受绳(用墨绳量过)26则(就、连词)直,27金(金属的刀类)28就(靠近)29砺(磨刀石)30则(就)利,31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32博学(广博地学习)33而(表递进)34日(每天、名词活用为状语)35参(检验)36省(省察、反省)37乎(介词、对)己,38则(连词、那就)39知(同“智”,智慧)40明(明达)41而(连词、表并列)行无42过(过失)矣。

吾43尝(曾经)终日44而(连词、表修饰)思矣,不如45须臾(片刻、瞬间)之所学也。

吾尝47跂(提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48博见(看见的范围广)也。

登高49而(连词、表修饰)招,臂非加长也,50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顺风51而(连词、表修饰)呼,声非加52疾(洪亮)也,而闻者53彰(清楚)。

54假(假借、利用)55舆(车)马者,非56利足(脚走得快)也,57而(连词、表转折)58致(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59能(善于、会)60水(游泳,名词活用做动词)也,61而(连词、表转折)62绝(横渡)江河。

君子63生(同“性”,天赋、资质)非异也,善假64于(介词、表对象,不译)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65焉(兼语,“于之”,从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66而(连词、表承接)神明自得,圣心备67焉(兼词,由此)。

2023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2023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必修教材基本篇目文学常识整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整顿
【文学体裁知识】
1.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

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旳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2.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
轼、南宋辛弃疾。

词按构造又可提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 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每首词均有一种曲词名称,叫词牌,而标题则概括了词旳重要内容。

3.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旳舞台艺术,按体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构造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应旳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旳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与课文有关旳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与课文有关旳中国现现代作家作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整顿。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

浙江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新高考1.2017年11月第三大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甲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乙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节选自《荷塘月色》)18.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4分)甲:乙:19.简析甲文“另一个世界”与乙文“另一世界”含义的异同。

(5分)同:异:2.2017年4月第三大题: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8-19题。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现代文必修591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现代文必修591
现代文
-2-
一、识字音
(一)给加点的易读错字注音。
1.浸渍.( zì ) 2.贮.藏( zhù) 3.萌蘖.( niè )
4.嗜.好( shì) 5.鳍.叶( qí ) 6.鲑.鱼( guī )
7.蛊.惑( gǔ ) 8.疱.疹( pào ) 9.渣滓.( zǐ )
10.铁砧.(zhēn)
11.青睐.( lài ) 12.框.架(kuàn)g
25.殒.身不恤.(yǔn x)ù 26.流水淙.淙(cóng) 27.红缯.(zēng)
28.瓜瓤.(ráng)
29.甜酒囊.(náng) 30.奶酪.( lào )
-3-
31.船坞.( wù )
32.洗涤.( dí )
34.修葺.( qì )
35.屠戮.( lù )
37.流觞.曲水(shān)g 38.河埠.( bù )
40.惴.惴(zhuì)
41.鼾.声( hān )
43.络.绎( luò )
44.舂.米(chōn)g
46.犯忌.( jì )
47.抵触.( chù )
49.托庇.( bì )
50.错愕.( è )
33.不惮.( dàn ) 36.矜.持( jīn ) 39.怯.怯( qiè ) 42.赊.酒(shē ) 45.鄙.薄( bǐ ) 48.怃.然( wǔ ) 51.锱铢.( zhū )
-9-
4.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与光彩。 例:再昂贵的家居饰品与天然植物的生机、活力相比都会黯然失 色,因此,春节在居室里摆放几株绿色植物,会增添节日的情调。 5.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 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例:至于这些传统戏在我们的时代,应该怎样改革,怎样推陈出新, 那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6.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例:卓有成效的领导者都经历过危机,也知道当危机出现之后应 该采取什么措施和什么态度,这些能力都是通过他们经历的事情学 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课本现代文梳理《我与地坛》作家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文本探究:1.第一节最后一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体验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人怎样活的问题需要一生努力解决。

充满生机的古园给作者带来了新生命,使作者重又扬起了生活的船帆。

2.第一节最后一段,作者说“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哪些东西不能改变?仅仅是这些具体景象本身吗?写出一二条具体的体验。

古园中能给人以启迪的精神财富任谁也不能改变。

夕阳映照着古园的坎坷之路,预示着人生道路是光明的。

雨燕把天地叫得苍凉,隐含着落寞的人生必将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苍黑古柏站立多年,人为什么不能在寂寞中前进。

3.第二节中有一段话:“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想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上帝的考虑也是对的。

”其中画线部分有何深刻意蕴?母亲活着的时候,“我”没能深彻母亲的苦难,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存在而使母亲遭此苦难,“我”于心不忍,所以,对母亲的离去也似乎感到一丝安慰。

赞美母亲伟大充溢字里行间。

4.文章最后一句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撤,有过我的车撤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人生体验?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的,一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而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蕴藏着母亲真挚的爱。

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亲的礼赞。

5.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此文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不能逃避,不能放弃,要勇于向命运挑战,挑战自我,寻求生活之路,让生命充满生机。

哲理: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人们都要珍惜生命,要勇于向命运挑战,幸福之路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

6.“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

“另一个世界”是指作者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

7.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找出所在段落)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以此来抒发当时心中的郁闷感觉。

(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借小昆虫来抒发当时心中的感觉。

)8.作者对蜂儿、蚂蚁等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些生灵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意趣,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增添了对生活的信心。

(作者写的几种动物充满了活力,给人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9.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死亡的感觉后,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用文中的话回答)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10.史铁生对于生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什么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时常去地坛,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读者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不像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一般读者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了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

11.“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为什么“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用文中的话回答)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或: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12.文中写自己摇着轮椅到园子里来时,为什么写“别人去上班”?别人上班是为了工作,“我”只是为了找一个去处消磨时光,逃避现实。

可见写“别人去上班”是为了对比和衬托。

13.联系课文,想想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作者会得到怎样的生命感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所以,十五年了,作者还是总到那古园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尽管残疾却不自伤。

14.如何理解“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脚印”有两种意味:一为物质的,即母亲在园中寻找“我”时密布的脚印;;一为精神的,“我”的每一步精神跋涉都有母亲的身影,“我”的每一次绕行都没能把母亲甩下,每一次挣扎都带给母亲新的忧虑和哀伤,是母亲陪“我”走过这条长路的。

园中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和关爱,而“我”的成长,也处处离不开母亲的启发,这样母亲和地坛合二为一,也与“我”融为一体。

阅读第一节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5.文中“最狂妄的年龄”应怎样理解?指对未来充满自信,满怀幻想,对幸福充满渴望的年龄。

16.“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按一般的语言习惯语序应怎样安排?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

更加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描写地坛的破败相将地坛当年的富丽面貌淡化了。

17.这一段写出了地坛的什么特点?这样写对表现史铁生的命运起什么作用?写出了地坛的荒芜、破败、冷落、古旧,烘托了作者悲苦的命运。

阅读第一节第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8.“它的意图”指的什么?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19.为什么作者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古园中小生命活跃其间,给予作者生命的感悟。

夕阳映照下的残垣断壁所显示的历史沧桑,让作者感受到时间的永恒。

20.请谈一谈第四段最后两句话的写法以及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

类比说明,具体表达我弄明白生死问题后心境的变化(轻松而坦然)。

阅读第二节的第八段,回答下列问题。

21.为什么“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母亲疼爱并理解儿子。

一方面她知道我心中苦闷,不该阻止我来古园,另一方面又担心我想些什么,做出危险的事情。

这揭示了母亲矛盾又紧张的心情。

22.母亲“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揭示了什么内容?揭示了母亲的牵挂、希冀、惊恐的心理,表现了毫不张扬而又深沉的母爱。

23.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自己当初不理解母亲无言而又深沉爱的痛悔。

作者认识到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爱,去体会、去设想、去理解,才有真切的感受,千万不要到“来不及”时,才感受到。

24.“我”原来就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为什么后来又“才……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当“我”在黑暗中孤零零地呆着却不再有人来催自己回家时,这陌生的感受使“我”真实地感到母亲已离“我”而去。

25.“我”为什么明明看见母亲还没有找到自己却决意不喊她,让母亲继续着急地悄悄找下去?作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你能分析出来吗?对于无助的母亲深挚而卑微的爱,更无助更卑微的“我”无法承受因无条件地接受它而引起的心灵震荡,也不愿因主动承受它而越发显出自身的绝望,还由于毕竟年轻不懂得关心、体贴痛苦的母亲,珍惜母亲给自己的爱,所以选择了残忍的回避。

26.“地坛的每一颗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辙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此句为划线句和写“我”对生与死的思考有什么关系?照应下文“这样想了好几年”,说明生和死的选择曾经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我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思考和抉择。

27.请概括出已经“截瘫”只能靠“轮椅”活动的“我”感悟到关于“生死”问题的宝贵体验。

生和死都是自然规律,对死不必急于求成。

28.为什么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悲痛之后,作者从地毯的一草一木领悟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生,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讲笑迎必然降临的节日。

29.作者将人生痛苦,将死亡比作“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目的是什么?这是作者在走过荒芜,经历痛苦,走过孤独之后真实情感的流露,截瘫使他更加向往自由行走,表明作者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未来、面对死亡,他知道经历“熬夜准备考试”之后,将有成功的喜悦,那将是人生的永恒。

以下为2010年浙江会考题30.指出文中“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的具体内容。

具体指只要儿子能活下去。

31.文中划线句“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感受到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理解到母亲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32.选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母亲形象,请写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方法: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内心独白、侧面烘托等。

“结合原文简析作用”略。

——示例:运用侧面烘托。

通过“我”的言语,侧面描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她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最低限度的祈求,“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

以此表现朴实沉勇、聪慧、坚忍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荷塘月色》作家简介: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