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
探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

探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来自心理、生理及其它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恋爱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心理及身体健康因素等等。
在现实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恋爱、人际、消费、理想等几个方面。
为此,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透析1、恋爱观部分大学生在恋爱目的上认识不够成熟,态度不严肃,表现为“爱情至上”与“随便玩玩”两种倾向。
有些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这点女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还有同学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调味剂,寂寞的安慰剂,好奇心的弥补剂,认为感情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玩火者会导致自焚”的道理他们似乎不懂或无视。
部分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过于随意与浮躁,缺乏责任心。
今年来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等观念不断地冲击传统、保守、矜持的中国大学生。
有些大学生把无视爱情,一旦达到寻求刺激的目的或满足了性欲之后就断绝关系。
部分大学生在恋爱心理上存在着误区。
这类大学生一味地追求外表与金钱等外在的东西而忽视内涵。
此外,他们的攀比心理相对较为严重,认为自己的“另一伴”更漂亮或更帅或更有钱。
他们随波逐流,为所欲为,造成了很多时间的浪费和金钱上的灰色消费,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心理与行为。
2、人际观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观念上存在着某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生过客”与“相互利用”两种倾向。
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总是一再地封闭自己不与人来往,认为等毕业后大家就是陌生人。
有的大学生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因此处处时时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
事实上,一味地漠视同学的关系或关注自己的利益都是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及自身人格的塑造。
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技能技巧,使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困扰在人际矛盾冲突中。
比如说自我中心主义的同学,凡是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很多时候会由此产生了误会,断送了友情。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函。
为了了解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人对我院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院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
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年龄、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
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状况。
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大三学生。
其中包含男生,女生,省内人,省外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座谈会。
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份,有效回收率为 %。
开座谈会3场,共人。
二、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是考察他们幸福观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对该问题的回答往往决定了幸福观中其它问题的看法。
在“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的问卷调查中,被试者通过罗列方式回答问题,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致性最高的前五个标准是,美满幸福的家庭、事业上成功、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能和自己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知心朋友,百分数分别为92.86%、75.56%、92.86%、77.1%、82.7%。
可见,我院大多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是积极的、向上的。
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这些学生学校应给予正确引导。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幸福”是个充满诱惑力的名词。
在现实生活中,我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觉又如何?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健康满意度”方面选择很满意、满意、一般的百分比分别为21.8%、42.1%、16.92%,加总为80.82%,说明大多数学生觉得健康。
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程度的调查

二、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程度的调查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程度及指数进行调查和分析,成员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得到一系列相关数据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原因:在物质日益丰沛的现代社会,追求幸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什么是幸福?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么?许多关于幸福的问题接踵而至。
当然,幸福的标准往往是抽象的,它既不能用尺来量,也不能用秤来称。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
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不同。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及特殊集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幸福观。
调查目的: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
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
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二工大校内学生调查方式:走访调查和在线调查调查分析:根据《大学生幸福感程度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如果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就有可能跟不上学业,男生学习上的困难多数在于英语这类语言科目,而女生多数则在于微积分、代数等数学相关的科目。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观幸福感更是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一、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不同年级、专业和学校中进行问卷发放。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以及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等。
调查期间,共有500份有效问卷被回收,有效回收率达到90%。
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分布。
有60%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70-80分的评价,25%的大学生给出了80-90分的评价,而仅有5%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评价为60分以下。
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幸福感持有较为积极的评价。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还分析了可能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等。
结果显示,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对他们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人际关系,有60%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对其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就业压力和家庭关系也是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占比30%和20%。
四、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其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较高的幸福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满意度,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较低的幸福感则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
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增强幸福感,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其幸福感: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增强心理韧性,有效化解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现实意义探讨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针对某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提 高研究的普适性。
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未能充分利用其他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等。未来可以采用多种研究 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获得成果
心态调整后,该大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学业和人际关 系也得到改善,整体幸福感显著提升。
案例二
活动内容
该班级组织了一系列以“幸福是什么”为主题的班会、团日活动等,引导同学们深入思 考幸福的含义。
实施效果
通过活动,同学们逐渐认识到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包括精神上的充实和成长 。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追求全面的人生发展。
大学生幸福观将更加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将更加开放和多元,他们的幸福观也将 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
未来高校将更加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创新创业等。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成为引导大学生树 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会自我调节
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情绪调节、认知调节、 行为调节等,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同时,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05
现实意义探讨:以具体案例为例
案例一
原本心态
该大学生原本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常感不满和焦虑。
调整过程
通过参加心理辅导和阅读相关书籍,逐渐认识到幸福感的本质, 学会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思考高曙光内容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本文从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以及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类型着手,对大学生的幸福观作哲学的思考,就是力图寻找幸福所内含的这种方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关键词:幸福观科学内涵培养途径一、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善的主观体验。
追求善即追求幸福。
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
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
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
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
什么是幸福呢?从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是千差万别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境遇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待幸福观的态度问题,它直接地影响指导着人生的实践,极具重要性。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幸福问题进行研究,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思想观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此说来,幸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往往是人自我实现后的一种满足感,此外,个人幸福不能脱离社会幸福而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人类生活,从人类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关注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贴近现实的,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大学生,会有利于大学生幸福的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解,马克思对追求幸福所作的努力,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大学生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甚至出现了很多问题。
那么,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着哪些问题?以及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1. 压力过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这导致了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各种压力交织在一起,给大学生的幸福感带来了挑战。
2. 自我认同感不足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不足,出现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情况。
他们常常感到困惑、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3. 社交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社交问题也日益突出,他们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虚拟社交上,而忽视了真实的社交需求,导致孤独感增加,人际关系也出现了问题。
4. 生活质量下降尽管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工作忙碌、学业压力等原因,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
5. 对未来的焦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学生们常常陷入焦虑中,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担心未来的生活质量,担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些都让他们的幸福感受到了挑战。
二、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对策研究1.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3. 拓展学生的社交圈子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帮助学生结识更多的朋友,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增加对社会的归属感。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与实践引言大学生幸福观是指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它关乎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因此,培养和实践大学生幸福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理论探讨1. 定义和内涵幸福观是指对于生活本身的态度和评价,是每个人主观意义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而大学生幸福观则更加注重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它涉及到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2. 影响因素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和性格、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等。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容易给大学生的幸福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实践探讨1. 培养积极心态大学生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勇于面对和应对。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论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2. 注重身心健康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适当的锻炼和休息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每天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压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非常重要。
要主动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意见。
并且要有足够的社交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以便交流和分享。
4. 发掘兴趣爱好大学生要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样既可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通过参与兴趣爱好的活动,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
5. 把握学习机会大学生应该将学习视为重要任务,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只有经过充分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