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常见消毒灭菌方法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方法食用菌栽培中的灭菌与消毒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其栽培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灭菌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菌种和培养基的纯净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一、灭菌方法1. 热力灭菌: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通过高温将培养基或容器中的微生物彻底杀灭。

热力灭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一般采用高温烘箱,在160-180摄氏度下进行一定时间的烘烤。

湿热灭菌则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通常在121摄氏度下进行20-30分钟的处理。

不同的灭菌器具和材料对应不同的灭菌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利用化学物质的特性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在食用菌栽培中,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是将有机溶剂酒精喷洒在培养容器内壁,通过蒸发和扩散将微生物杀灭。

化学灭菌方法操作简单,但需注意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否安全。

3. 辐射灭菌:辐射灭菌主要通过紫外线辐射和电离辐射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的目的。

紫外线灭菌器在食用菌栽培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消毒培养箱、工具和生产环境。

电离辐射灭菌技术主要用于一些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种的灭菌处理。

二、消毒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与灭菌方法相似,通过高温将容器和工具中的微生物消灭。

高温消毒的温度和时间相对较低,一般在70-80摄氏度下持续烘烤或加热20-30分钟。

高温消毒主要用于对一些不耐受高温的器皿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2. 消毒液消毒:消毒液消毒常用于对容器、器皿和工具的消毒,同时也可用于对工作环境进行表面消毒。

常用的消毒液包括漂白水(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酒精等。

消毒液消毒的过程需要将待消毒物品浸泡在所选的消毒液中一段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充分杀灭。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食用菌灭菌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将食用菌种植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杀灭,以保证食用菌的安全和生长品质。

食用菌灭菌常用的方法有:1. 高温灭菌法:高温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在菌棒生产中,可以使用高温箱将菌棒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灭菌。

常见的高温处理温度为60-80摄氏度,持续处理时间为2-4小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霉菌、细菌和一些寄生虫,但对于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可能效果较差。

2. 高压灭菌法:高压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通过将食用菌种植基质置于高压容器中,进行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高压处理条件为3-10兆帕,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杀灭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和厌氧菌,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灭菌方法。

3. 蒸汽灭菌法: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霉菌和一些病原体。

常见的蒸汽灭菌条件为115-121摄氏度,持续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容器等物品。

4.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过氧乙酸、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器皿等物品。

5. 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是一种无污染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紫外线进行辐照,可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紫外线辐照条件为254纳米波长,辐照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操作台、空气过滤器等设备。

食用菌灭菌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有害微生物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食用菌灭菌时,还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选择合适的灭菌剂和处理条件也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

食用菌接种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式1、臭氧消毒臭氧消毒属于静态杀菌,其化学式是O3。

臭氧灭菌属溶菌级,杀菌彻底,无残留,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不仅对各种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影响臭氧杀菌的因素有湿度、温度、新鲜空气量、臭氧发生量、臭氧杀菌时间等,可同步对空气、物体表面、水消毒。

臭氧消毒并不是闻到臭味就表明在杀菌,一般而言,臭氧消毒时室内相对湿度≥70%,臭氧浓度≥20mg/m³,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杀菌率达93%-100%。

臭氧产生的原理为:将空气中的氧离子(0)电离成活性氧(O3),所以,接种室使用需要配套制氧机或氧气管,方可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

臭氧消毒时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因此不能在有人情况下使用,而且消毒后须在关机40分钟后方能进入车间。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也属于静态杀菌,其原理为:细菌吸收紫外线后,引起D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细菌死亡,杀菌效率可达96%-99.9%。

其安装方式为,固定吊装在天花板距地面2米(1.5米效果更好)的高度向下直接照射,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每次照射30分钟以上。

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在每次使用前建议使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因此在消毒时,车间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应该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紫外线灯得使用时间和辐照强度成反比,一般使用寿命不得超过1000小时就须更换灯管,建议使用过程中配备紫外线照度计监测辐照强度,也可记录使用时间作为更换灯管依据。

由于紫外线的辐照对人体皮肤、眼睛有危害,所以也不能在有人情况下使用。

3、NICOLER动态技术NICOLER动态技术属于动态杀菌,可以在有人工作情况下同步对接种室杀菌,对人体无害,是近年来才被广泛使用的消毒技术,其杀菌消毒原理为:通过特殊的脉冲信号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杀菌因子,整个杀菌过程只需0.1秒,使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在相对的“无菌无尘”状态。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

食用菌的化学灭菌消毒以及干燥灭菌法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灭菌是重中之重的步骤之一,在选择灭菌和消毒的方式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实际的过程不同来选择,今天小编就介绍两种方式:一、化学灭菌与消毒化学灭菌与消毒,即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杀菌或抑菌的方法。

一般用于杀死微生物的药剂称杀菌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药剂称抑制剂或消毒剂。

实际上两者并无严格区别,因为杀菌剂在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消毒剂在高浓度时,呈现杀菌作用,所以统称为杀菌消毒剂。

化学药剂的杀菌消毒作用因其本身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杀菌剂主要用于接种室、接种箱、菇房、用具、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手等消毒,有时也用于培养料的辅助消毒。

理想的杀菌剂应杀菌力强,价格低,能长期保存,无腐蚀性,对人无毒或毒性较小。

常用杀菌消毒剂有酒精、甲醛、高锰酸钾、漂白粉、硫黄、石灰、气雾消毒盒、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

要使杀菌消毒剂充分发挥杀菌效力,必须使化学药品成为气态或液态,才能获得与消毒物品的最大接触面积。

(一)气态消毒法气态消毒法是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呈气体状态扩散到空中,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只需把消毒的空间密闭即可;另一种方法是把要消毒的物品放在特殊的容器中,先抽净物品孔隙里的空气,再通入杀菌气体。

这种方法杀菌彻底,且毒气不易外溢,但必须有一定的设备,如真空熏蒸消毒机等。

一般用于剧毒药剂熏蒸和不耐热物品的彻底消毒灭菌。

(二)液态消毒法液态消毒法是将杀菌消毒剂按一定的比例直接投入待消毒灭菌的溶液中,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喷雾、擦拭、浸泡、涂抹或加入培养基中等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二、干燥灭菌利用干燥使微生物脱水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方法。

水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微生物都含有较高的水分。

许多微生物的营养体在空气中干燥时,逐渐死亡。

食物、药品等经过适当干燥,便可长期保存。

食用菌烤干或晒干后,杀灭不耐干燥的微生物的营养体,同时造成不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干燥条件,从而能保存较长时间。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项古老而富有挑战的农业技术,如今已成为许多人的兴趣爱好或商业项目。

然而,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食用菌栽培。

一、灭菌和消毒在食用菌栽培开始之前,灭菌和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灭菌和消毒。

下面是一些解决方法:1. 使用高温灭菌法:将培养基或介质放入压力锅中,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灭菌。

这可以有效地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真菌。

2. 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可用于消毒种植容器、工具、设备等。

3. 保持清洁环境:保持栽培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培养室、工具和设备,以减少细菌、真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二、菌种选择有时,栽培菌种可能出现问题,如菌种不活跃或无法生长等。

以下是解决方法:1. 购买优质菌种: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购买优质和活跃的菌种。

确保菌种新鲜,并且符合您所栽培的具体食用菌品种。

2. 储存和保鲜菌种:正确储存和保鲜菌种,避免接触湿气和高温,以确保菌种的活性和生长。

3. 使用传代菌种:在每次栽培中,从前一批次的培养物中提取菌丝作为新的菌株,以保持菌种的活性和适应性。

三、温度和湿度控制成功的食用菌栽培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温度控制:在栽培特定食用菌时,了解其最适宜的温度要求,并调整培养环境中的温度。

使用加热设备或冷却设备来控制温度,并确保环境温度稳定。

2. 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对于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

使用水雾器或加湿设备来增加湿度,并使用风扇或通风设备来调节湿度。

3. 避免过度湿润:虽然湿度对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但过度湿润也会导致真菌、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保持适度湿润并注意通风,以避免湿度过高。

四、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栽培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检查并清除感染的菌袋或培养基:一旦发现受到感染的菌袋或培养基,立即将其移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害扩散。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处理与消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处理与消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处理与消技术在食用菌类栽培过程中,灭菌处理和消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灭菌处理是为了消除或杀死菌群,如细菌、真菌和病毒,并确保菌培养的无菌条件。

消技术则是用于控制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常用的灭菌处理和消技术的应用。

一、灭菌处理灭菌处理在食用菌类栽培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杀灭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微生物,创造无菌环境,保证菌丝体的纯净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灭菌处理方法:1. 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式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蒸汽灭菌利用高温蒸汽的热效应,将菌群彻底杀死。

干热灭菌则通过高温空气的热效应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药剂来灭杀微生物。

最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是使用气体灭菌剂,如二氧化硫、乙烯氧化物等。

这些气体能够渗透到材料的内部,杀灭菌落并保持无菌环境。

3. 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辐射破坏微生物的核酸,从而杀灭菌群。

这种灭菌方法广泛应用于培养皿、试管、操作台等小型物品的灭菌处理。

二、消技术消技术是为了控制和防止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技术:1.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食用菌类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栽培过程中,要做到定期清洁和消毒菌房、器具和工具,确保无菌环境。

同时,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病虫害防控:病虫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

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如及时清除感染的菌块,使用合适的农药等,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菌的健康生长。

3. 菌种选择和筛选:菌种的选择和筛选对控制病菌和病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菌种,如耐病性较强的菌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菌种筛选标准,可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质量。

4. 增强抗性:通过提高食用菌的抗性,如引入耐病性基因等方式,可以增强食用菌的耐病能力,减少病害对菌群的影响。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灭菌技术是在食用菌类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灭菌的目的是在培养基或培养环境中完全消灭或抑制菌群的生长,以确保食用菌的良好发育和高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灭菌技术与方法。

一、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通过将培养基或培养环境置于高温条件下,如蒸汽、高压锅等,利用高温的热量来杀灭菌群。

高温灭菌法简单易行,对食用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灭菌时间会导致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损失,从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产量。

二、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培养基或培养环境进行处理,以达到消灭或抑制菌群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灭菌药剂包括过氧化氢、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些药剂能有效消毒,具有广谱杀菌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要严格控制,过高的浓度可能对食用菌产生抑制效应,过低的浓度则无法有效杀灭菌群。

三、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是利用电离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的效应来杀灭菌群。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γ射线和X射线,紫外线辐射则主要利用紫外线照射效应。

辐射灭菌法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彻底杀灭菌群。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辐射剂量要适当控制,过高的辐射剂量可能对食用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食用菌生长和发育。

四、生物灭菌法生物灭菌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抗菌效应来杀灭其他菌群。

比如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来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

生物灭菌法相对较为安全,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但是需要选择适当的生物灭菌菌种,并控制其使用的浓度和方法。

五、预灭菌法预灭菌法是在食用菌栽培中,通过预先对种子、菌棒或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状态。

预灭菌法可以有效消灭菌群,预防那些难以消除的杂菌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高温、化学药剂或辐射等方法进行预灭菌处理。

综上所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灭菌技术与方法包括高温灭菌法、化学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生物灭菌法和预灭菌法。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
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是指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研究出的一系列有效的食用菌灭菌技术。

这些灭菌方法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旨在杀灭菌丝、孢子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确保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热处理灭菌。

这种方法利用高温高压对食用菌进行杀菌,通常使用蒸汽消毒器或高压灭菌锅。

对于某些特殊的食用菌,如木耳、银耳等,也可以使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进行灭菌。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灭菌。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药剂的杀菌作用,对食用菌进行灭菌处理。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过氧化氢、乙醛、二氧化氯等。

还有一种新兴的灭菌方法是辐射灭菌。

通过使用电子束、X射线或紫外线等辐射源来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杀灭菌丝和孢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辐射源的剂量和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菌种和食用菌种类进行精确控制。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灭菌方法,如微波辐射灭菌、超声波灭菌等。

这些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灭菌条件,确保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

总的来说,近代食用菌灭菌方法的出现,为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保障。

通过合理使用灭菌方法,可以有效杀灭菌丝和孢子等有害微生物,保障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常见消毒灭菌方法食用菌的消毒灭菌在物品及空气中分布着大量微生物。

进行食用菌生产必须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和运用消毒、灭菌技术,严防杂菌污染,保证菌种优良纯正,使食用菌顺利生长发育,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消毒灭菌是排除杂菌干扰,为食用菌创造洁净生长环境的重要保证。

也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几个重要概念:灭菌: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物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杀灭物料、容器、用具和空气中的所有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料中、物体表面及环境中的一部分微生物,即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不能杀死微生物的休眠体。

防腐: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暂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除菌:是一种用机械的方法(如过滤、离心分离、静电吸附等)除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1.灭菌杀死一定环境、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一定范围内的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使之达到无菌程度,是灭菌的目的。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灭菌可分为杀菌和溶菌。

杀菌是指菌体失活,但菌形尚存。

溶菌是指菌体死亡后发生溶解、消失的现象。

2.消毒:杀死环境、物品中的病原菌(杀不死芽孢),而对被消毒物品基本无害的方法为消毒。

3.防腐:暂时抑制其生长。

使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称为防腐。

属于一种抑菌作用。

4.除菌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方法为除菌。

消毒灭菌主要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

各种理化因子究竟能起到灭菌、消毒、防腐中的哪种效果,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强度或浓度、作用时间、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及菌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任何消毒灭菌法的使用,必须达到既杀灭物品中的微生物,又不破坏其固有性质的目的。

物理消毒灭菌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是热力灭菌及紫外线灭菌,两者都属于强杀伤力因素。

一、热力灭菌原理:高温使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等重要细胞物质发生凝固或变性失活。

日常生活中的炒、烧、烤、蒸、煮等对微生物都有一种短平快的效果。

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

在实践中,可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具体条件选用。

(一)干热灭菌利用火焰、热空气杀死微生物(适于耐烧、耐烤物品),干热灭菌以其快速在灭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干热灭菌器灭菌范围较窄。

(1)酒精灯烧接种工具、管口、瓶口→烧至红热(冷却用)简、快、彻底(2)烘烤法(热空气) 适于体积较大的玻璃、金属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吸管等包装放入烘箱→160-170℃、2h断电→70℃以下取物。

注意:升降温勿急;勿超180℃;用时随用随开包。

干热灭菌简便易行,能保持物品干燥,但使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空玻璃、金属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二、蒸汽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可分为: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1)煮沸灭菌法: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

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

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

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

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121摄氏度,灭菌20-30min,如果是产孢子的微生物则应采用灭菌后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小时,再灭菌一次,以用于杀死刚刚萌发的孢子。

三、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为770nm~1000μm的电磁波,以1μm~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物体均匀加热,常用于碗、筷等食具的灭菌;微波(microwave):波长为1mm~1000mm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微波炉的热效应分布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用于非金属器械及食具消毒。

四、紫外灯灭菌法紫外线杀菌灯在紫外线UV-C波段内,其中250-270nm范围内杀菌力最强。

由于汞的共振谱线为2537A,这种杀菌管能产生253.7nm的紫外线,使细菌和病毒DNA和RNAV发生变性,细胞不能繁殖。

紫外线消毒灯对任何细菌或病毒都有效,集中高强度紫外线在短时间内即可杀菌.广泛应用于空气,各类材质表面,水或其它液体的消毒杀菌。

一,使用方法: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2分册(医院消毒规范)规定,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并且要求分布均匀、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使得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

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n,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与辐射距离呈反比,悬挂太高,影响灭菌效果。

如果是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照射表面应以1m为宜,杀菌才有效。

用于饮水消毒水层厚度不超过2厘米,消毒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0℃~40℃,湿度40%~6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相对湿度大于80%时也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二,注意事项:1、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会造成灼伤,请注意防护。

避免较长时间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2、紫外线对有机细胞有杀伤作用。

请勿对宠物和植物长期照射。

3、注意对室内名贵书画进行遮挡,以防长时间紫外线照射氧化变色。

4、勿将杀菌灯作为照明灯使用。

消毒以适度为宜,不提倡长时间开着紫外灯。

5、清洁紫外线灯时,请切断电源,使用干净的软布或酒精轻擦,忌用汽油等有机液擦拭。

6、防止儿童玩耍和接触。

7、对房间消毒完后,请即开窗通风。

五、臭氧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素也很有效。

1、臭氧的灭菌机制及过程类属于生物化学过程,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

2、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产和繁殖过程到破坏。

3、渗透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

并且将死亡菌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枝原体及热原(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内毒素)等溶解变性灭亡。

综观无菌技术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三种。

应用臭氧作灭菌剂是属于溶菌。

所谓溶菌,即可达到“彻底、永久地消灭物体表面所有微生物”的效果。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淡蓝色气体。

分子结构呈三角形,键角为116°,其密度是氧气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仅次于氟(2.5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细菌被臭氧杀死是由细胞膜的断裂所致,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消散,是由于细胞质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条件下细胞不可能再生。

应当指出,与次氯酸类消毒剂不同,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在水中臭氧浓度0.3-2mg/L时,0.5-1min内就可以致死细菌。

①病毒已经证明臭氧对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杀灭性,例如Poloi病毒在臭氧浓度为0.05-0.45mg/L 时,2min就会失去活性。

②孢囊在臭氧浓度为0.3mg/L下作用2.4min就被完全除掉。

③孢子由于孢衣的保护,它比生长态菌的抗臭氧能力高出10-15倍。

④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青霉属菌(penicillium)能被杀灭。

⑤寄生生物曼森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在3min后被杀灭。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幅射,照射能量能产生激发作用。

紫外线照射杀菌是使微生物细胞内核酸、原浆蛋白和酶发生化学变化而死亡。

紫外线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死包括细菌、结核杆菌、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

从化学角度讲因为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

从生物学角度讲呢是因为高浓度乙醇可以使细菌质壁分离,严重的质壁分离可以杀死细菌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由此可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酒精极易挥发,因此,消毒酒精配好后,应立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备用,以免因挥发而降低浓度,影响杀菌效果。

另外,酒精的刺激性较大,粘膜消毒应忌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