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总结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总结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1. 运动学特点:,其大小、方向均不变。
2. 受力特点: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
3. 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都可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4.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
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通常计算时,取,粗略计算时,取。
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B. 在空气中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其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不相同的解析: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可知A、B项错误;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变化的快慢即为重力加速度,D项错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知C项正确。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如下:1.三个基本公式:例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高处自由下落,乙从2H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在两物体未着地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 下落过程中,下落第1s末时,它们的速度相同C. 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由公式可知C项正确;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可知D项错误。
2.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学生活动:课本P34实践和拓展2
测反 应时 间
学习与评价:P37 D12
一、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定义: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大小: 一般g取9.8m/s2 方向: 竖直向下
(3)落下一半时间即 t′=5 s,其位移大小为 1 1 h5= gt′2= ×10×25 m=125 m 2 2 (4)设落地时速度为 v,由公式 v2=2gh t v= 2gh= 2×10×500 m/s=100 m/s
答案 (4) 100 m/s
(1)10 s
(2) 5 m
95 m (3) 125 m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 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地球上不同地点, g值 比较:
地 点 纬 度
g ( m/s2 )
北 极 90º 9. 832
北 京
39º56´ 9. 801
上 海
31º12´ 9. 794
广 州
23º06´ 9. 788
赤 道
0º 9. 780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重力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vt v0 at 1 2 s v0 t at 2 2 2as vt2 v0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公式和推论 (1)速度公式:vt=gt. 1 2 (2)位移公式:s= gt .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s. t (4)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Δs=gT2. vt 1 (5)平均速度: v = = V 2 2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及其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及其规律一.知识总结归纳:1. 物体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1)是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2)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2. 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称重力加速度g 。
g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最小、两极最大,还随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高度越高g 越小。
在通常的计算中,地面上的g 取9.8m/s 2,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 取做10m/s 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初速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 gt h gt v gh v v t t t ====,,,。
122222/3. 竖直上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到最高点时,v=0,a=-g 。
分析方法及规律: (1)分段分析法:①上升过程:匀减速运动,,。
v v gt s v t gt t =-=-00212(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②下落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v gt s gt t ==122(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2)整过程分析法:全过程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应用此两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正v v gt s v t gt s v t =-=-00212负,s 为正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上方,s 为负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下方,v 为正值,表示质点向上运动,v 为负值,表示质点向下运动。
由同一位移s 求出的t 、v t 可能有两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3几个推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h v g t m =022=v 0/g ;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自由落体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
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g是重力加速度,g≈9.8m/(s^2);
(1)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gt。
(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h=(1/2)gt^2。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2gs=v^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计算公式为△s=(1/2)8t^2;,其中,△s是距离增量,g是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通常计算时取10m/s2),t是物体下落的时间。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
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
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
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1/2)8t^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通算公式vt2=2gh
5.推论Vt=2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v=gt
位移公式:h= 1 gt
2
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 要点梳理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 速度叫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2)方向: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大小:g=9.8 m/s2. 【注意】 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是相同的;在不同的地点,g的 值略有不同. ①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的地方,g越大. ②同一纬度,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g越小.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g的变化不大,一般取g=9.8 m/s2,粗略计算时,取g =10 m/s2. 在不同的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一般不相同.
平均速度在位移求解中的应用
由梅尔敦定理(见课本P52)知,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而言,它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
1
v =2
(v0+vt),再利用 v
= ht
的
变形式h= v t,我们能方便求解自由落体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10 m/s,再过2 s它的速度
为29.6 m/s,求这2 s内物体下落的高度?
【解析】 物体在该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v=
1 2
(v0+vt)=
1 2
(10+29.6)
m/s=19.8
m/s
所以物体在该2 s内的位移为:
h=v t=19.8×2 m=39.6 m
【答案】 39.6 m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自开始下落计时,分别求出在第1s 内的位 移,最后1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练习
一物体在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由静止开始下
落4.9m所用时间是1s.该物体在月球上做自由落
体运动,由静止开始下落1s的距离有多大?(已
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1
实践:测测你的反应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一)
测反应 时间
第一次用一张长度约为15cm卡片;
第二次用一长米尺,记录下落 位移,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和已知的g值来计算反应时间t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二)
测高度
如何测量悬崖、峡谷的高度
元尊 /ddxs/118485/ 元尊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 始下落的运动
2、特征:(1)初速度为零 (2)仅受重力
由纸带得:
(3)轨迹是一条直线 (4)速度越来越大
(1)初速度为零
(2)仅受重力 综合以上四个特征
(3)轨迹是一条直线
(4)速度越来越大 猜想: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练习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通过 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之比为多少?
*讨论交流
• 教材P32-在现实中,雨滴大约在1.5km左右的高 空形成并开始下落。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 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遇到过这 样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 一般不超过8m/s.为什么它们的差别会这么大?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v/(m•s-1)位移公式、平(t,均v=t)速由度三公角式形面积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一、知识点击: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重力加速度:①在同一地点,一切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②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③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一般不同。
④通常计算中g 取 9.8m/s 2。
3.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变速直线运动。
v=gt h=21gt 2 v t 2 =2gh h =2t v .t 4.特点: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有关的比例都可应用。
二、能力激活:题型一:运用匀变速规律解题:示例1:一矿井深为125m ,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好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此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少?[分析] 把十一个小球看作是一个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
方法一:运用比例式[解析]从第11个小球刚离开井口的时刻算起,通过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各相邻小球的间距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 N =1∶3∶5…∶(2n -1)总共间隔数N =10,则S Ⅰ=125/(1+3+…+19)=1.25m, S Ⅱ=3×125/(1+3+…+19)=3.75m根据ΔS =gT 2所以,相邻两个小球下落时间间隔为s g S T 5.01025.175.3=-=∆=∆ 此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S =(13+15)×125/(1+3+…+19)=35m 。
方法二:运用v =t s =2t v [解析]第三个和第五个球运动的中间时刻为第四个球,所以 v =t s =2t v =v 4=10×(11-4)×0.5=35m/s ,m t v s 35135=⨯== 方法三:运用v =t s =20v v t + [解析][]m t v v s 3515.0)511(105.0)311(1021)(2153=⨯⨯-⨯+⨯-⨯=+= 方法四:运用s=v o t+at 2/2 [解析]m at t v s 351102115.0)511(1021225=⨯⨯+⨯⨯-⨯=+= 方法五:运用t t t t t t s s s -=∆+∆+→[解析][][]m s s s 355.0)511(10215.0)311(102122511311=⨯-⨯⨯-⨯-⨯⨯=-=--方法六:运用图像[解析]作出小球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其中第三个小球运动的时间t 3=(11-3)×0.5=4s ,第五个小球运动的时间t 5=(11-5)×0.5=3s 。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经典例题及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识讲解】自由落体运动一、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此实验说明:①在月球上无大气层。
②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但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
当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再研究:为了纪念伽利略的伟大贡献,1993年4月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用精密自动投卸仪把不同材料制成的木球、铝球、塑料球等许多小球从比萨斜塔上44米高处同时投下,用精密电子仪器和摄像机记录,结果发现所有小球同时以同一速度落地.所以,一般情况下,物体在空气中下落,可以忽略空气的影响,近似地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从静止开始下落,初速为零。
2、只受重力,或其它力可忽略不计.(这是一种近似,忽略了次要因素,抓住了主要因素,这是一种理想化研究方法)三、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伽利略不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内部矛盾,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做了许多研究。
他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伽利略所处的年代还没有钟表,计时仪器也较差,自由落体运动又很快,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多么巧妙啊!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如图是处理课本中的自由落体纸带运动轨迹.猜想:自由落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给定的公式v t=,因数据相邻点时间t=0.02s得v A=0v B==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问题: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没有关系,原 因是什么呢?
推测:可能是受空气阻力(若在真空中,会如何呢?)
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
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
问题提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如何?)
学生探究:学生操作,纸带分析,猜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 内容
一、新课引入
什么是落体运 动?
教师活动
强调学生注意轨 迹:演示(1)树叶 下落(2)手里捏着 粉笔松开手后掉下 来
体运动 (2) 物体做自由落
体运动的条件
学生得出结论: (1) 运动轨迹是直线,故
速度方向不变 (2) 连续相等时间位移越
来越大,故速度越来 越大 (3) 相邻连续五点间的位 移差相等
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布置作业
3 可以同学间互相
书本 28 面 2。3.。 讨论
4
【板书设计】
§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
(1) 将 羽 毛 和 学生注意到金属片与羽毛下
金 属 片 放 落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位置
入有空气
的牛顿管
让他们同
时下落,观
察下来情
况
(2) 将 牛 顿 管
抽成真空,
让它们再
次 同 时 下 学生总结:
落,观察下 (1) 只受重力
落情况
(2) 初速度为零
借助多媒体播放牛 顿管抽成真空时金 属片与羽毛下落的 慢镜头
总结这类物体落下 的运动就是落体运 动,问:物体下落 的过程有没有一定 规律可循呢?
学生活动 树叶落下轨迹为曲线运动,粉 笔运动为直线运动
答:应该有
设计意图
为区别自由落体 运动与落体运动
实验现象符合学 生的生活经验,为 下面激起学生的 认知矛盾做准备。
二、新课内容 (一)自由落体运 动概念的学习
1. 几个小实验引 入新课:观察 重的物体与轻 的物体下落快 慢关系
问:大家认为重的 物体与轻的物体谁 下落的快呢?
大家的观点和两千 年前古希腊学者亚 里士多德一样,下 面我们来看几个实 验,强调学生应记 录谁下落要快? (1) 把 一 枚 硬
币和一张 展开的纸 片从同一 高度自由 下落。 (2) 把 一 张 纸 片捏成纸 团,将纸团 和一张展 开的纸片 从同一高 度自由下 落 (3) 将 一 枚 硬 币和一枚 表面贴有 纸片的硬 币从同一 高度自由
3.月球上的实 验。
教师讲述 1971 年 美国宇航员在月球 表面将锤子和羽毛 同时释放,它们同 时落在月球表面的
故 事。
答: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4. 引 出 自 由 落 体 运动不受空气阻 力的原因
问:既然物体下落 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与物体所受重力无 关,为什么现实生 活中粉笔比树叶下 落的快呢?(加演 示)
广东省 2010 年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参评课例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粤教版教材 必修一模块 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课时】《探究自由落体运动》(1 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选自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 1)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关于自由落体运 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本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 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下一节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 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在对落体运动有认识和第一章已经学习加速度的基础上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更重要 的是在学这章时加入许多实验,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 体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 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得速度越快。比如说,10 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 要比 1 千克重的物体快 10 倍。 1700 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 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 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 8,小 石头的下落速度为 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而减慢,结果 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 8;但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总的重力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整 个系统下落的速度要比 8 还大。这样,就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前提推断出了互相矛盾的 结论,这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伽利略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性, 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 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 10 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 1 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 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 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 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 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伽 利 略 在 比 萨 斜 塔 做 自 由 落 体 实 验 的 故 事 , 记 载 在 他 的 学 生 维 维 安 尼 ( Vincenzo Viviani,1622—1703)在 1654 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 年出版)一书中, 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 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 重要的力学定律。 【当堂反馈】 1.1591 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 10 倍) 登上了高为 54.5 米的比萨斜塔的顶部,如图 2—5—1 所示,自由释放这两个小球,结果 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伽利略这个实验意在说明:轻、重物体下落的_________ 一样(填“速度”或“加速度”)。[来源:]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 2—5—2 所示, 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有同学说是因受空 气阻力的作用,那
学生上讲台感受抽空机抽空 气时手指被吸得感觉 【实验现象】 (1) 金属片先落下 (2) 同时下落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在实验事实的基 础上,能让学生建 立“表象”,此时 再引入概念,学生 才能真正构建和 理解概念。事半功 倍
5.牛顿管实验
我们看是否是这一
原因在起作用
5、 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6、 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
7、 应用训练
【教学用具】 树叶,薄纸片,粉笔,天平,硬币,棉花,牛顿管,重锤,抽气机,打点计时器,学生
电源,铁架台,导线,计算机,投影仪以及有关知识的多媒体软件等。 【教学流程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
答:重的
学生通过天平能观察到纸团 比棉花轻 【实验现象】 (1) 重的硬币下落快 (2) 轻重相同的纸下落不
一样 (3) 轻重不同的硬币下落
一样快 (4) 轻的纸团下落快
让学生观察演示 实验,借助实验事 实验证自己的猜 想正确与否,并做 出初步的结论:物 体下落快慢与轻
重无关。
(4)
下落 把一团纸 团和一团 棉花分别 放已经调 平的托盘 天平两盘 中,将两者 从同一高 度同时释 放他们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 (2)正确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并明白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 状态下的运动; (3)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落体运动的运动轨迹,并能通过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 间等运动信息,获取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信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科学研究的方法。 【阅读材料】:
展示一个重锤,将 其从静止释放 问:重锤的运动可 否看成是自由落体 运动?
答:打点计时器
落体运动,这样学 生能很容易接受。
答:可以,因空气阻力远小于 重锤重力
强化学生的动手 能力,也进一步让 学生实验:(一学生上去操作) 学 生 避 免 以 后 实 验可能出现的错 误
请同学们运用重锤 与打点计时器设计 一个实验记录重锤 作自由落体运动的 轨迹
7.什么情况下可以 强调自由落体运动 忽略空气阻力? 是理想运动,若空
气阻力相比重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