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

合集下载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笔画的构造到词义的内涵,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设了《优美的汉字》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2. 能够感受并欣赏汉字的艺术魅力,从中领略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传承汉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来领略汉字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教师在讲解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手写,落实操作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并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分配学生到黑板前来模拟汉字的书写,检查学生对笔画和书写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字形美观。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要求学生欣赏和体会汉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设计和制作一些图文作品,以此来表现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优美的汉字》学案

《优美的汉字》学案

《优美的汉字》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初步掌握据形断义的词义推断方法。

3.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培养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美的发现(1)观察下列汉字,发现汉字之美。

1、(1)观察下列汉字,品味汉字之美。

汉字之美(一):(2)朗读下列文字,品味汉字之美。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yào)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笠翁对韵》)汉字之美(二):(3)辨识下列汉字,感受汉字之美。

汉字之美(三):二、美的运用下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请仔细观察,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会徽中蕴含了汉字哪些方面的美。

三、巩固提升1、合作探究(1)请分析下列汉字的本义日木旦本末明休旱晴松小结:分析汉字本义的方法2、考场链接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dí。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生而眇.者不识日()5、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四、拓展延伸我们的姓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你能否写出自己姓的形体演变过程,并解释其本义呢?附表:形声字部首归类。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重点是汉字的构成。

)2、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准备】1、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搜集自己名字中各个字的本义,探究其构成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图片。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汉字的起源1、了解仓颉造字说。

展示仓颉以及仓颉庙图片,解释“倉”的含义(人下一君,君上一人),引导学生理解造字是集体的功劳,而非一人的贡献。

2、由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演变1、幻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图、表,让学生形成对汉字演变的总体印象。

2、逐一展示每一种汉字形体的图片,并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展现,你能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四、汉字的构成1、幻灯展示4种主要构字方式2、逐一分析每种构字方式,配图说明。

五、汉字游戏1、汉字字义的探讨。

2、汉字听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说自己名字的本义以及尝试分析其造字方式。

七、课堂小结汉字优美的形态,端庄沉稳的结构,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蕴,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

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

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课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之中,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情分析:此学段的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与汉字有关的知识,以及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文化都没有太深的接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文字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构字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以及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梳理汉字的起源、构成、发展等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汉字的构成方法,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1、梳理法:通过罗列、比较的方法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2、探究法:通过搜集、研究的方法探究文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他在这里所盛赞的这个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那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有怎样的魅力竟然让一个外国人如此赞赏。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领略它的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板书:优美的汉字)二、汉字的“三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美吗?对,音美、形美、意美。

音美以感耳,悦耳动听;形美以感目,赏心悦目;意美以感心,心旷神怡。

首先,我们听两个音频,来感受一下汉字的音美(播放音频MP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导学案(含答案)

18 优美的汉字 1 四中王东霞《优美的汉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设想:梳理探究部分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既不能忽视不管,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解,应该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梳理探究的主动性、体验过程的实践性。

为此,本篇内容安排学生课前尽量多地准备、查找有关资料(占有资料),初步整合资料,课上与教师一同展示探究成果、分析资料并获得一定的结论,运用有关结论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通读文本《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

2.按照共同爱好原则自由组合成小组(4-8人),确定一个专题,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3.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梳理,整理获得的知识或得出初步结论。

课堂展示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奥运会徽、开幕式中国文字形义的特质导入课文。

(展示幻灯片)。

二、展示探究成果:(由四个小组展示,每组不超过5分钟)(一)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二)汉字的形体: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1)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六国古文----小篆(形声占87.39%)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2)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宋代形声超过90%)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三)汉字的构成:(1)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2)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应用:根据意符推究文字的意思,减少错别字。

优美的汉字学案定稿

优美的汉字学案定稿

《优美的汉字》学案一班级姓名【学习导航】1、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2、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3、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

【资料链接】一、汉字寻根(周有光)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

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

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

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

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

岩画是汉字的父母。

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

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

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00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

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

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

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

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

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岩画以象形为主,指事为副。

指事例如,数目用线条表示,有些图形上加上了小的标记。

这些方法,也是原始文字的创造方法。

(选自《语文闲谈》,三联书店1997年版)二、白水县仓颉庙(王利)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

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

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学案

《优美的汉字》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收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预习案
一、导语激趣,目标引领(导入语):
二、自主学习,梳理探究:
1.汉字是记录的符号,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甲骨文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发现单字约
个,具有特征。

2.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3.汉字形体的演变,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汉字发展经
历、、、、、、、八个阶段。

4.观察教材汉字字形演变表,并总结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
答:
三、语言运用——汉字的意美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从以下字中任选两个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4分)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思:
舒:
劣:
选:。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精选5篇)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通过对汉字起源、形体、构成及文化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汉字和汉字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的热爱汉字和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对汉字起源和发展过程,汉字的构造等的介绍要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设计汉字字谜导入课文:(1)欲话无言听流水活.(活)(2)有水可种荷花,有土可种桑麻,有人非你非我,有马可走天下。

.( 也 )(3)虽有十张口,只有一颗心;要想猜出来,必须动脑筋。

(思 )(4)看文字,一半是春秋,论年代,一半在春秋。

(秦)猜了这几个字谜,大家可以看出,汉字的组成、结构是很有趣味的,那么今天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优美的汉字》一、首先介绍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汉代,仓颉被神话。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多媒体出示仓颉像和仓颉造字台)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

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图片展示)甲骨文发现的过程: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
学案博苑
08-31 0815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认识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学纠正错别字。

学习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二、了解汉字
(1)汉字的起源: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消亡,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2)汉字的形体
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小篆
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
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
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
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
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
(3)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注、假借这“六书”的构字原理。

(4)汉字文化
a、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

中文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读之特别琅琅上口。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没有轻辅音,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

b、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c、汉字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字
如“家”字,屋子里有一头猪,猪繁殖力强,当时,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征家的人丁兴旺。

“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

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

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

“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

汉字是都是由有意义的部分构成的,拆字就成为了一种文化,字谜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d、汉字好记,意思好懂。

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
牛 ox 公牛 bull 母牛 cow 小牛 calf 牛
奶 milk
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

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

又由于汉字
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

2、自我检测(C展示)
(1)甲骨文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发现单字约个,具
有特征
(2)汉字发展经
历、、、、、、、八个阶段
(3)分别举出5个象形、指事、会意字(教材上的除外),并对特点作简要分析。

(4)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整理形声字六种结构方式,填写下表。

结构位置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内形外声
外形内声
(5)猜字谜: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打一
字)()
百万大军扫白旗,天下无人去对敌。

秦王丢了余元帅,大骂将军无马骑。

(打四字)()
二、探究合作:
(1)收集整理关于仓颉及仓颉造字的传说:(C同学展示)
(2)观察《汉字字形演变表》,讨论归纳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

(A同学展示)
《汉字字形演变表》如下:
(3)讨论如何纠正错别字,并举例说明。

(B同学展示)
三、限时训练:
1、课内巩固
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纷至踏来()
蘖根祸种()插科打浑()揠旗息鼓()察颜观色()
唇枪舌箭()日没途穷()世外桃园()再接再历()
针贬时弊()名列前矛()黄梁美梦()悬梁刺骨()
人情事故()百战不怠()责无旁代()其实难负()
坐阵指挥()义气相投()气冲宵汉()跚跚来迟()
2、拓展练习
以“趣话汉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交流。

四、学习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练习答案
【自我检测】:1、答:3000,4500,所指事物的形貌
2、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4答(略) 5、府,一、二、三、四
【合作探究】:
1、答:明确: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

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2、答:明确:a、笔画线条化。

笔画,有一个形成过程。

从甲骨文到篆字的古文字阶段,笔画逐渐形成直笔和圆两种。

隶变以后逐渐形成笔画匀称、线条统一的楷体字的笔画系统。

b、字形符号化。

汉字历史上曾经有过“六书”理论,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以便于分析和理解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这种做法不是把汉字作为符号,而是作为表达意义的图形组合来看待。

“隶变”从根本上打破了古代汉字的理据性。

近现代汉字特别是经过了简化的现代汉字,已经彻底打破了楷书所继承的微弱的理据性,就是汉字符号系统彻底地符号化了。

c、结构规范化。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汉字逐渐由不规范变得整齐规范、大小一致、造型美观。

这种规范是印刷术发明以来,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

3、答:明确:a、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如戌读xū,戍读shù;溯读sù,朔读shuò。

b、以形辨形:
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

如:绊(拌)脚石:“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

c、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

如:“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

d、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

如:好高骛(鹜)远,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鹜”与“好”对应,当用表“追求”的“骛”。

e、来源推形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

如:“墨(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

【限时训练】:1、课内巩固:
采弛尤沓孽诨偃言剑暮源厉
砭茅粱股世殆贷副镇意霄姗
2、拓展练习:(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