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 热带雨林B 红树林C 常绿硬叶林D 常绿阔叶林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 均匀分布B. 集群分布C. 随机分布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 稳定种群B 增长种群C 衰退种群6、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他感作用B 抑制作用C 竞争D 领域性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 不规则波动B 周期性波动C 种群爆发D 生态入侵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A. CO2浓度升高B. 水体温度变化C. 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 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A.变型;B.变种;C.亚种;D.品种.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群丛;B.种群;C.种;D.群系.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A.C3植物;B.CAM植物;C.C4植物;D.B和C.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B. 竞争;C. 互利共生;D. 趋异适应.11、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植被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2)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前奏:18世纪中期到末期(3)近代植物地理学基础的奠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2)植物地理学的巩固时期:1820-19世纪50年代3)植物地理学的发展时期:1855年至现在;19世纪末开始,植物地理学就按照各个分支学科发展。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
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
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
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
P15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P15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P16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P26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P74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
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P74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
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
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
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1、洪堡将植物地理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首次提出“植物地理学”这一名词。
1807年洪堡发表的《植物地理学知识》专论,成为划时代的代表著作,标志着植物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基本特征: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是生殖隔离的——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3、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
林奈认为,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
《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创立了“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植物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名,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
4、植物界的大类群:(一)、原核生物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单细胞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繁殖方式:直接分裂·细菌门最古老、最微小(1-10 μ);无孔不入;1600种;生长极快;适应能力极强·蓝藻门含叶绿素a;可营光合作用;营养条件简单;生物群落的先驱者;分布范围广(二)、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真核藻类有细胞核结构;单细胞藻或多细胞藻(无根茎叶的分化);含叶绿素a ,营自养型生活;繁殖方式多样·真菌门大多数真菌个体由菌丝缠绕构成;有细胞核结构;无叶绿素,典型的异养生物(寄生、腐生或共生);繁殖方式多样;种类繁多(7 万多种);特殊的生物类群·地衣门自养型的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的真菌的共生体;能适应恶劣环境;根据形状分为3 大类:壳状、叶状、枝状(三)、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呈叶状或有茎叶分化;自养型,营光合作用;没有根的分化(假根);吸收功能由营养体表面执行;躯体矮小;多数生于潮湿环境(还不能摆脱水的限制);繁殖方式特殊·蕨类植物门有根茎叶分化;自养型,营光合作用;有维管束;繁殖方式与苔藓植物类似;几乎均为草本;多分布于湿热环境(四)、种子植物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25万余种;以种子进行繁殖,利于种族繁衍;维管束更加发达,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更加完善;花粉管出现,受精作用可以不再以水为媒介;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门全部为木本;叶呈针形、鳞形、线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胚珠裸露,由它转化而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分为苏铁、银杏、松杉和买麻藤四纲。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理试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理试题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以下是一份关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个气候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 叶子较大,表面光滑
B. 叶子较小,表面有蜡质层
C. 四季常绿,无明显的落叶季节
D. 夏季落叶,秋季生长茂盛
3.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A. 全年降水丰富,夏季干燥
B. 全年降水较少,夏季湿润
C. 全年降水丰富,冬季干燥
D. 全年降水较少,冬季湿润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形成条件。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如何保护和恢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三、论述题
1.论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分析地中海气候区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挑战和机遇。
四、分析题
1.分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探讨地中海气候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植物地理思考与练习题

《植物地理学》思考与练习题绪论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有哪几方面?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和植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植物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与植物地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哪些?4、简要介绍植物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5、什么叫生物圈?为什么说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6、举例说明植物具有指示作用。
7、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生态学的关系。
第一章1.植物分类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叫物种?什么是种群?3.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4.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是怎样的?5.植物如何命名?6.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区别?比较原核生物、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特征。
7. 什么是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二者有何关系?8、简述被子植物发展与主要地球环境特征。
9.简述被子植物系统进化的总趋势。
10、为什么说木兰科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而菊科和兰科分别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类型?11、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类群?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有何区别?第二章1、名词解释:植物区系,分布区,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生态入侵2、影响植物分布区变化的宏观因素有哪些?环境演变对植物分布区的变化有何影响?3、物种是如何形成的?简述异地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4、如何进行植物区系成分分析?5、简述世界植物区系分区概况。
6、简述中国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
7、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生态入侵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入侵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9、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10、阐明特有分布的类型及其成因。
第三章1、解释:环境、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适应,生态幅、驯化、植物的需求性,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三基点温度,物候,需水量,生活型,生态型、生活型谱、有效积温法则、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生理性干旱2、生态因子怎样分类?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作者:姚峰满qq:172962751
一、名词解释
1.种
2.亚种
3.变种
4.植物区系
5.种群
6.种的分布区
7.属分布区
8.间断分布区
9.连续分布区
10.属分布中心(多样性中心)
11.环境
12.植物环境
13.生境
14.滴液现象
15.生存条件
16.生态因子
17.最小因子法则(最低量定律)
18.限制因子
19.耐性定律
20.适应
21.趋同
22.趣异
23.生态幅(生态幅度、生态域、生态价)
24.光补偿点
25.光饱和点
26.温度系数(Q10)
27.活动积温
28.有效积温
29.生活型
30.生长型
31.层片
32.群落最小面积
33.优势种
34.标志种
35.建群种
36.共建种
37.伴生种
38.植物群落
39.植物群落波动(年际变化)
40.演替
41.演替顶级
42.群系
44.植被型组
45.稀树草原
46.红树林
47.草甸
48.苔原
49.沼泽
50.原生裸地
51.次生裸地
52.生理性干旱
53.物理性干旱
54.投影盖度
55.基部盖度
56.多度
57.植物细胞渗透势
58.植物细胞水势
59.植物细胞基质势
60.植物细胞压力势
61.富养植物
62.贫养植物
63.中间型植物
64.盐生植物
66.阳生植物
67.阴生植物
68.耐荫植物
69.长日照植物
70.短日照植物
71.中日照植物
72.中间性植物
73.旱生植物
74.中生植物
75.湿生植物
76.光周期现象
二、简答题
1.间断分布区的形成因素?
2.特有种分布区的成因?
3.区别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4.简述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5.简述高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6.简述硬叶旱生植物的特点?
7.简述植物的命名(物种命名)?
8.对比垂直分层与层片?
9.什么是群落最小面积,如何进行测量?
11.波动的划分类型(波动产生的原因)?
12.简述演替类型的划分?
13.简述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4.简述群丛的命名?
15.简述同一植物群丛的群落有哪些具体要求(群丛概念的含义)?
16.简述植物的休眠型?
17.举例说明什么是限制因子?
18.简述热带雨林的外貌特征?
19.简述热带雨林乔木的特征?
20.简述季雨林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21.简述稀树草原的分布及其特征?
22.简述红树林的群落特征?
23.简述红树林的重要性?
24.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外貌特征?
25.简述暖性针叶林的类型?
26.简述硬叶常绿林的群落特征?
27.简述亚非荒漠分布区?
28.简述夏叶林(夏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29.简述我国夏绿阔叶林的分布状况?
30.简述草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31.简述我国草原的类型?
33.简述沼泽演化的三个阶段(沼泽的三大类型)?
34.简述波动与演替的关系?
35.简述欧亚大陆的苔原类型?
三、论述题
1.论述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以欧亚大陆为例)?
2.论述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答案参考:武吉华《植物地理学》(第四版)
2011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