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父亲受拿破仑启示提出“以空间换时间”
苏教版初三古诗文阅读鉴答案

初三古诗文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题。
(15分)【古诗阅读】阙①题(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幽(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3分)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3.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A.收人而令.小动词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名词B.予.观之“我”人称代词同予.者何人(《爱莲说》)“我”人称代词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xian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以……为异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023年初中语文挑战满分全优卷: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2023年初中语文挑战满分全优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记叙文阅读艾草,香如故肖朵朵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
②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
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③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
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
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
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蒿,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④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
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
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
《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屈原在《离骚》里说:“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这些叙述,像夏夜轻灵的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
只因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一边帮我悬灸,一边将这些向我娓娓道来。
⑤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
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
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
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
谈白先勇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兼与普鲁斯特比较

对老去的憎恶和对青春 的渴望 , 对象化 为对 少年模 特儿 的惊
叹 、 美和 一种 强 烈 的 占有 欲。他 伸 出 手去 , 要 抓 住 他。 赞 想
然 而 , 春 是 抓 不住 。 就 在 画 家 “ 起 了 双 手 , 少 年 的 颈 端 青 举 向
一
把 掐去”3 P2的 时候 , 年 拼命 游 向 了 自由的海 湾 。画 ¨{4 I1) 少
衰、 社会剧变之感慨 , 对面临危机的传统 中国文化之 乡愁 , 而
最 基 本 的 , 作 者对 人 类 生命 之 ‘ 限 ’ 对 人 类 永 远 无 法 长 是 有 ,
对 于 已青 春 不 再 的女 人 就 更 显 得 格 外 沉 重 。 另 一 篇 小 说 《 玉
葆青春, 停止时间激流的万 古怅 恨。 …(9 这个发 现很准确 ” m6 )
故 事 。但 对 于 玉 卿 嫂 的 悲剧 , 家 是 这 样 来 阐 释 的 : . 个 成 作 “一
熟的女人爱上 了~个年 纪较 轻的小 伙子 , 间也是其 中的一 时 个主要 因素 。爱情 与时 间有 着不 可分 割 的关 系。 | ( 在 ”4 I
“ 十 出头 ” 卿 嫂 对 “ 多 不 过 二 十 来 岁 ” 庆 生 近 乎 变 态 三 玉 最 的
其 实 这 种 对 时 间 的锐 利敏 感 并 不 是 始 自于 《 北 人 》 在 台 , 白先 勇早 期 作 品 中 , 已 经 透 露 出 白 先 勇 对 时 间 的 特 殊 感 就 受 。在 他 的早 期 作 品 中 , 次 出 现 如 过 去 / 在 、 年/ 年 、 多 现 少 老
性的论断 , 她从《 台北人》 里解读出三个相互关联 的主题 :今 “
昔 之 比 ”“ 肉之 争 ” 生 死 之 谜 ” 她 发 现 “ 台 北 人 》 书 、灵 和“ 。 《 一
八年级语文《未有天才之前》学习要点

《未有天才之前》学习要点本文是鲁迅先生1924年1月17日应邀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演讲。
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刊》第一期。
同年12月27日《京报副刊》第21号转载时,前面有一段作者的小引:“伏园兄:今天看看正月间在师大附中的演讲,其生命似乎确乎尚在,所以校正寄奉,以备转载。
二十二日夜,迅上。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原文鉴赏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原文鉴赏鲁迅《未有天才之前》原文鉴赏未有天才之前①——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讲我自己觉得我的讲话不能使诸君有益或者有趣,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什么事,但推托拖延得太长久了,所以终于不能不到这里来说几句。
我看现在许多人对于文艺界的要求的呼声之中,要求天才的产生也可以算是很盛大的了,这显然可以反证两件事:一是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天才,二是大家对于现在的艺术的厌薄。
天才究竟有没有?也许有着罢,然而我们和别人都没有见。
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没有;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 山②,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
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
——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然而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
举出几样来说:其一就是“整理国故”③。
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
”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
就现状而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
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我们和古董商人谈天,他自然总称赞他的古董如何好,然而他决不痛骂画家,农夫,工匠等类,说是忘记了祖宗:他实在比许多国学家聪明得远。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卷(有答案)

A.《长安三万里》通过一首首经典唐诗的影像化表达,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们的家国情怀。
B.长城、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C.成都率先实现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的互联互通,解决了电子健康卡没有支付功能。
D.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围绕以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幸福的主题为中心,探讨城市发展战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居:居住B.微斯人微:如果没有C.讲信修睦修:培养D.女有归归:女子出嫁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处江湖之远B.不以物喜大道之行也以其境过清C.然则何时而乐耶D.不必藏于己入则无法家拂士于我如浮云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宴在锦江夜色中徐徐展开。
⑤不仅如此,“夜游锦江”还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如夜游龙门阵、锦江雅聚等活动。
音乐广场码头的夜游龙门阵,将众多街头艺人汇聚于此,定制互动演出,带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体验。
大型沉浸式剧游《锦江之上》,通过一景一故事的方式,在真实与虚拟的重叠中,将游客带入历史空间,体验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
(摘自“天府新生活”等,有删改)乙点赞“夜游锦江”①“夜游锦江”自2019年运营以来,短短三年间,迸发出夺目的色彩。
废墟阅读答案内容

废墟阅读答案内容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废墟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废墟》文章阅读: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
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
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
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
①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善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②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里的满足。
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 (深奥/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③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辑的残骸;④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告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南美洲人坐拥群山,多少憧憬异域的智者于峰峦外探寻出路,于是成就了烛照人类的《百年孤独》。
诚恳(淡然/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 (驱逐/放逐)。
(取材于余秋雨的《废墟》)《废墟》阅读题:小题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灼(zhuó)伤B.偌(nuò)大 C.怆(chuàng)然 D.憧(chōng)憬小题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小题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深奥诀别淡然驱逐B.深沉告别坦然放逐C.深沉诀别坦然驱逐D.深奥告别淡然放逐小题4:文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依次被替换,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心惊胆战 B.平心静气 C.百般无奈 D.前倨后恭小题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
北京高考语文名著阅读模拟训练(附解析)

名著阅读模拟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回答下面小题。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①者乎?为之,犹贤②乎已。
”(《论语·阳货》)注释:①博,六博,古代一种棋局游戏。
弈,围棋。
①贤,好。
(1)下列对这两则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饱食终日与终日不食都无益。
B.孔子主张抓紧一切时间用来思考问题。
C.孔子主张抓紧一切时间用来专心学习。
D.孔子认为博弈游戏对人有益值得提倡。
(2)诗人朱自清自己的旧体诗集命名为《犹贤博弈斋诗钞》。
请结合第二则语段,谈谈你对朱自清命名诗集用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1)C(2)作者谦逊地表达自己没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把自己的旧体诗创作看作比博弈游戏好一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述和分析文本语段内容的能力。
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熟悉文本,先通读几遍语段,然后提炼关键语句,获取大意;如果是叙述性文段则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去归纳,并指出其在整个文本中的作用即可。
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这两则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从第一句话的最后部分“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可知是强调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从第二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可知强调要专心致志。
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就是强调学习要专心、专注。
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
探究文中的重要观点或问题,重点是细读文本,然后梳理出相关的文字来,然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归纳。
题干要求请结合第二则语段,谈谈你对朱自清命名诗集用意的理解。
朱自清的旧体诗集名叫《犹贤博弈斋诗钞》,他化用了孔子语录中“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这句话,说明自己喜爱古典诗词,偶作的这些古典诗词有博弈游戏的趣味,更委婉地说明自己并没有虚度光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这正是朱自清作为一代学者的雅好和闲情逸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白先勇:父亲受拿破仑启示提出“以空间换时间”
白崇禧(1893 年3 月18 日—1966 年12 月2 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新桂系中心人物之一,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北伐战争时,率广
西军队攻至山海关。
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
抗日战争胜利
后,白崇禧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白崇禧于1966 年在台北病逝。
口述者简介
今年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70 周年,白崇禧是国民政府指挥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
近日,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在南京就父亲和自己的抗战经历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专访。
白先勇(19 3 7 年8 月16 日-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
白崇禧第五子。
从小酷爱文学,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
学美国艾奥瓦大学。
1965 年取得艾奥瓦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
他在19 9 4 年退休。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不久前,我在台湾世新大学作了抗战讲座,并和齐邦媛先生一起回忆了我们童年、
青少年时代抗战的情况。
在现场,有几位90 岁高龄的老人唱抗日歌曲,包括《松花江上》、《万里长城》等,很感人的。
听到这些歌曲,一下子回忆都回来了。
父亲研究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
抗战是中华民族对抗异族入侵的一场圣战,军民一体,不分党派。
这是20 世纪中华民族对抗外族入侵最大的一件事。
从历史上看,牺牲的数字是数千万(注:中国人民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