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和环氧乙烷残留量分析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GC5890F型气相色谱仪可对消毒设备中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1.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用水萃取样品中所含环氧乙烷,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含量。

2.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气相色谱仪条件氢焰鉴定器:灵敏度不小于2X 1 0-11g/s(苯,二硫化碳(CS2)〕色谱柱:所用色谱柱应能使试样中杂质和环氧乙烷完全分开,并有一定的耐仪器各部位温度:a) 气化室200摄氏度;b) 检测室250摄氏度。

气流量:a) 氮气15m L/min-30m l-/min;b) 氢气30m L/min;c) 空气300 mL/mina3.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标准贮备液的配制取外部干燥的50m 工容量瓶,加人约30m 1水,加瓶塞,称重,精确到。

0.1 m g。

用注射器注入约0. 6 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重量。

加水至刻度再将此溶液稀释成1 X 10-' g/L作为标准贮备液。

4.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制备4.1 试验样制备应在取样后立即进行,否则应将供试样品封于由聚四氟乙烯密封的金属容器中保存。

4.2 将样品截为5 mm长碎块,取2. 0 g放人萃取容器中,加10 mL水,顶端空间40 mL,容器内压力为常压,在恒温水浴60 C士1'C中放置20 min.。

5.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步骤5 .1 用贮备液配制1X10-3g/L—1X102g/L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各取10mL按4 .2方法处理。

用玻璃注射器依次从平衡后的标准样和试样中迅速取1mL上部气体,注人进样器.记录环氧乙烷的峰高(或面积)。

注1: 在一个分析中尽量一人操作,并使用同一只1m L玻璃注射器注2: 注射器预先恒温到样品相同温度注3: 每次注意环氧乙烷保留时间的变化,以防进样汽化垫漏气注4: 每个样品(包括标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分析三次,三次分析中必须有两次结果相差不大于5%,否则此样品应重新进行分析。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灭菌和杀虫等领域。

然而,环氧乙烷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其残留量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气化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首先,将样品加热至适当温度,使环氧乙烷挥发;然后,将挥发的环氧乙烷通过色谱柱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检测灵敏度高,但需要专用的仪器和设备。

2.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首先,将样品与溶剂混合,然后通过色谱柱将混合物中的环氧乙烷与其他成分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更加适用于高浓度环氧乙烷残留的检测。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是一种更为精确和灵敏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

该方法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通过色谱柱分离目标化合物,并使用质谱仪进行识别和定量。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准确检测和定量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4.气体分析仪法气体分析仪法是一种简单且易于操作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

首先,将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环氧乙烷挥发;然后,使用气体分析仪对挥发出的气体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是否存在环氧乙烷。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成本低,适用于快速筛查样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

在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时1.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需要的灵敏度、分辨率和样品类型等因素进行选择。

2.样品的制备要注意避免环氧乙烷的二次污染,使用适当的溶剂和容器。

3.检测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要做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确定合理的残留量限值,并评估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检验。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比色分析法一、环氧乙烷(EO)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

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沸点10.4℃,在该温度以上为无色气体。

EO液体在室温下易挥发,有醚味。

EO具有顽强的扩散和穿透能力,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均有灭杀作用,属于广谱灭菌剂。

环氧乙烷是一种可刺橄身体表面并引起强烈反应的可燃气体。

在很多情况下,环氧乙烷是可致突变的,对胎儿可产生毒性并可致畸,对肇丸的功能具有副作用,并能损害体内的许多器官系统。

在动物致癌研究中,吸人EO可产生几种赘生性变化,包括白血病、脑肿瘤和乳房肿瘤。

而当食人或皮下注射EO时,则只在接触部位形成肿瘤。

一位调查者曾报道过,与EO接触的工作人员,致癌率和死亡率较高,但对工人的几项近期研究结果则表明与该发现不相符。

二、2-氯乙醇(ECH)2-氯乙醇是一种刺激身体表面、具有急性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快速被吸收的可燃液体。

ECH还具有微弱的致突变性,有潜在的致胎儿毒性和致畸性的可能,并对体内的几种器官系统:包括肺、肾、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担伤。

ECH在动物的痛肿瘤生物评价中,呈阴性。

三、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的接触量限度四、环氧乙烷残留量分析方法——比色分析法(一)、检测依据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二)、原理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得环氧乙烷含量。

(三)、溶液配制·0.1mol/L盐酸:取9mL盐酸稀释至1000mL。

·高碘酸溶液(5g/L):称取高碘酸0.5g,溶于水,稀释至100mL。

·硫代硫酸钠溶液(10g/L):称取硫代硫酸钠1.0g,溶于水,稀释至100mL。

·亚硫酸钠溶液(100g/L):称取10.0g无水亚硫酸钠,溶于水,稀释至100mL。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

测试目的:
以此确定产品消毒后启用时间,当产品原料与消毒工艺改变时应予测试。

样品采集:
于环氧乙烷灭菌后,立即从同一消毒批号的三个大包装中随机抽取一定量小包装样品,采样量至少应够作两次测试用。

仪器:
GC-6800A气相色谱仪一套,详见附单
操作步骤:
1.标样配制:
用100mL玻璃针筒从纯环氧乙烷小钢瓶中抽取环氧乙烷标准气(重复放空二次,以排除原有空气),塞上橡皮头,用10mL针筒抽取上述100mL针筒中纯环氧乙烷标准气10mL,用氮气稀释到100mL(可将10mL标准气注入到已有90mL氮气的带橡皮塞头的针筒中来完成)。

用同样方法根据需要再逐级稀释2~3次(稀释1000~10000倍),作三个浓度的标准气体。

按环氧乙烷小钢瓶中环氧乙烷的纯度、稀释倍数和室温计算出最后标准气中的环氧乙烷浓度。

样品处理:
至少取2个最小包装产品,将其剪碎,随机精确称取2g,放入萃取容器中,加入5mL三氯甲烷或丙酮,充分摇匀,放置4h或振荡0.5h待用。

五、分析、计算
待仪器稳定后,在同样条件下,环氧乙烷标准气体各进样0.5μL,待分析样品各进样2μL。

根据保留时间定性,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计算。

此工作由工作站自动进行,并直接打出实际含量。

环氧乙烷残留量(气相色谱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氧乙烷残留量(气相色谱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检验员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2.适用范围适用于经环氧乙烷灭菌后产品的EO残留量检测。

3.职责质量部检验员负责EO残留量检测。

4.操作规程4.1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制备取外部干燥的50ml容量瓶,加水约30ml,加瓶塞,称重,精确到0.1mg。

用注射器注入约0.6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

加水至刻度线制成约含环氧乙烷10mg/mL的溶液,作为标准贮备液。

4.2供试液准备4.2.1抽样频次、数量从每个灭菌批的同品种产品中随机抽样,一般情况下,每个灭菌批同品种随机抽样数量为2个最小包装。

4.2.2供试液制备取样品易于拆卸、剪取及不易于环氧乙烷解析的部位(与人体直接接触部位优先),截成5mm长碎块或10mm2片状块,取1.0g样品放入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水5ml,密封。

4.3绘制标准曲线用贮备液分别配制1μg/ml∽10μg/ml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精确量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将六个系列浓度标准溶液的顶空瓶放入顶空进样器的槽位中(气相色谱仪参数设置如下表,样品类型选择为“标样”),自动进样,依次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并使用气相色谱软件中的“校正”功能,依次添加六个系列浓度标准溶液的数据,绘制出标准曲线(X 轴:EO浓度,μg/ml,Y轴:EO峰面积)。

4.4样品测试将装有供试液的顶空瓶放入顶空进样器的槽位中(气相色谱仪参数设置如上表,样品类型选择为“试样”),自动进样,依次进行气相色谱检测,记录供试液EO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供试液相应的浓度C。

4.5环氧乙烷残留量(相对含量)计算=5C/m计算公式:CEO式中:C:产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相对含量),μg/g;EO5:量取的浸提液体积,mL;C:标准曲线上找出的供试液相应的浓度,μg/mL;m :称样量,g。

4.6注意事项1)使用环氧乙烷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环氧乙烷的瓶子及移取器具应于冰水浴中降温;2)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应在4℃以下密闭保存备用,存放时,储存容器宜倒置存放;3)每月需配置标准溶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校准,若偏差较大,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4)如果试验样品测量结果不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应改变标准曲线的浓度重新作标准曲线。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规程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规程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操作规程1.0 目的连同生物试验一起,证明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可用2.0 适用范围适合经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经解析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3.0检测依据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七部分ISO 10993.7-2008 EO 灭菌残留量4.0 规程4.1 使用仪器4.2 操作过程4.2.1样品处理:将样品透析包装打开,选取易于拆卸、剪取及不易于环氧乙烷解析处的部位,将样品剪成5mm长碎块,取1.0g样品1份,放入20mL顶空进样瓶,加纯水5mL,密封,放入恒温60 C±「C水浴中浸提40min 。

4.2.2 抽样频次从每个灭菌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样。

一般情况下,每个灭菌批次随机抽样数量为5只。

4.2.3 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的制备取外部干燥的50 mL容量瓶,加水20〜30 mL ,加瓶塞,称重,精确到0.1mg。

用注射器注入约0.1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

计算出贮备液浓度,4C 以下保存备用。

4.2.4标准工作液制备各取1mL 贮备液分别配制1 x i0-3g/L、2 x i0-3g/L、4 x i0-3g/L、6 x i0-3g/L、8 x i0-3g/L、l X l0-2g/L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密封,备用。

各取5mL按4.1方法处理。

4.5 气相色谱仪操作4.5.1将氮氢空一体机打开电源,将右侧氮气放气阀打开至少30min,闭合使氮气和氢气气压恢复至0.4MPa 。

4.5.2将气体净化阀打开。

4.5.3 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和工作站软件,待气压和流速平衡后,按点火按钮,观察基线变化及FID检测口是否产生蒸汽。

4.5.4参数设定4.5.5 将样品与实验用标准品放置于60 C±「C水浴中,平衡至少40min 。

4.5.6 用玻璃注射器从平衡后的标准品和样品中迅速抽取1mL上部气体,插入毛细管柱进样口,进样,然后点击操作面板上的“确定”按键(进样时应注意进样速度,防止气体逸散及回退)。

30环氧乙烷残留检验操作规程

30环氧乙烷残留检验操作规程

30环氧乙烷残留检验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环氧乙烷残留检验的操作步骤,确保环氧乙烷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环氧乙烷的生产和质检过程中对其残留量进行检验。

三、设备和试剂1.环氧乙烷残留检验仪器:气相色谱仪、样品瓶、移液器等。

2.试剂:二氯甲烷、丙酮、乙醇。

四、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1)取适量环氧乙烷样品,将其转移到样品瓶中。

(2)将样品瓶密封并进行标记,确保样品不会泄漏或混入其他物质。

2.样品提取(1)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合适的提取方法将环氧乙烷样品中的残留物提取出来。

可以使用溶剂提取法或固相萃取法等。

(2)将提取的残留物转移到样品瓶中,确保样品不会泄漏或混入其他物质。

3.样品预处理(1)将样品瓶中的残留物与二氯甲烷进行适量的稀释。

稀释倍数视实际样品情况而定,一般为1:10或1:100。

(2)使用适量的丙酮进行洗涤,以去除残留物中的杂质。

(3)使用适量的乙醇进行再次洗涤,以去除残留物中的残留丙酮。

(4)将预处理后的样品置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

4.气相色谱检测(1)将分离后的样品取出,使用移液器等装置将其转移到气相色谱仪中。

(2)设置气相色谱仪的相关参数,如进样模式、流速、温度等,确保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3)进行样品的气相色谱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五、质量控制1.每批次检验前,应进行仪器的校验和调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每个样品的提取和处理过程应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样品污染和误差。

3.定期参与相关质量控制方案,与其他实验室比对检测结果,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1.将检测到的环氧乙烷残留浓度与相关标准比较,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2.统计和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评价。

3.根据结果评价,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2.使用有害溶剂时,应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溶剂对身体的伤害。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规程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规程

1.试验目的检测一次性医疗器材经环氧乙烷消毒后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判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试验原理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得环氧乙烷的含量。

3.试验仪器及试剂移液管,容量瓶(50ml,100ml,1000ml),量筒,烧杯,分析天平,滴管,分光光度计,纳氏比色管0.1mol/L盐酸溶液,5g/L高碘酸溶液,10g/L硫代硫酸钠,100g/L亚硫酸钠溶液,品红-亚硫酸试液,乙二醇标准储备液,蒸馏水4.试剂的配制0.1mol/L盐酸溶液:取9ml盐酸稀释至1000ml5g/L高碘酸溶液:称取高碘酸0.5g,加水稀释至100ml10g/L硫代硫酸钠:称取1.0g硫代硫酸钠,加水稀释成100ml100g/L亚硫酸钠溶液:称取10.0g亚硫酸钠,加水稀释成100ml品红-亚硫酸试液:称取0.1g碱性品红,加入120ml 80℃热蒸馏水溶解,冷却后加入100g/mL亚硫酸钠溶液20ml、盐酸2ml,置于暗处1h以上。

试液应为无色,若发现有微红色,应重新配制。

乙二醇标准储备液:取一个外部干燥、清洁的50ml容量瓶,加水约30ml,精确称重。

精确量取0.5ml乙二醇,迅速加入瓶中,摇匀后,精确称重。

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乙二醇的重量,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乙二醇的浓度为:c=(m/50)×103式中:C:乙二醇标准储备液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m:溶液中乙二醇的重量,单位为克(g)乙二醇标准溶液(c1=c×10-3):精确量取1.0ml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至1000ml5.供试液制备供试液的制备采用极限浸提法,取整个样品或样品上有代表性的部位,截为5mm长的碎块,称取2.0g置于烧杯中,加入0.1mol/L盐酸溶液10ml,室温放置1h,作为供试液。

6.试验步骤6.1取5支纳氏比色管,分别加入0.1mol/L盐酸2ml,再精确加入0.5ml、1.0ml、1.5,ml、2.0ml、2.5ml乙二醇标准溶液,再另取一支纳氏比色管,精确加入0.1ml盐酸溶液2ml作为空白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有0.1%~0.2%苯扎溴铵溶液, 75%乙醇、2%煤酚皂溶液、1%聚维 酮碘溶液等。
化学灭菌法
小结
高压蒸汽灭菌: 工作服、口罩、稀释液等,置高压杀菌锅内,一
般采用121℃灭菌半小时, 不同的培养基有不同的要求,应分别处理。
火焰灭菌:接种针、接种环等可直接火焰灭菌。 高温干燥灭菌:各种玻璃器皿、注射器、吸管等,置于燥箱中
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细菌蛋白质变性而杀灭 微生物的方法。
分类:
煮沸灭菌 流通蒸汽灭菌 热压灭菌
•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蒸气的物品。金属或玻璃容器及用具、瓷器、 橡胶塞、膜滤器等均能采用此法。
• 常用条件(温度、蒸气表压与时间)为:115℃(67kPa),30min; 121℃(97kPa),20min;126℃(139 kPa),15min。
• 是利用紫外线作用于菌体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 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紫外光波长190350nm之间,其中波长为260nm左右,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最大。
• 适用于:无菌室、某些工作区的空气灭菌、物体表面灭菌。
微波灭菌法:
• 采用频率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照射产生热能杀灭微生物的方 法。
第三体积越大,环氧乙烷含量绝对就越高;对于医用敷料、无纺布、合 成医用乳胶手套等对环氧乙烷气体有很强的吸附性,吸附在这类产品上 的残留量很难彻底解析,所以对此类产品,不应选用环氧乙烷灭菌。
分类:
火焰灭菌法:是将待灭菌物品直接置于火焰中烧灼进行灭菌的方 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 • 适用于:耐火焰材质的物品如金属、玻璃用具或容器及瓷器等 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将待灭菌物品置于高温干热空气中灭菌的方 法,需要长时间高热环境才能达到灭菌效果。 • 适用于:耐高温材质的物品(玻璃、金属制品等)及耐高温、 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粉末化学药品。 • 干热空气灭菌常用:135~145℃灭菌3~5h;160~170℃灭菌 2~4h;180~200℃灭菌0.5~1h。
二是灭菌后生成物的毒性。环氧乙烷与氯元素接触产生毒性很大的氯醇, 与水接触形成乙二醇,对环境和种植物的生产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环氧乙烷灭菌相关知识
医疗器械产品如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负责设备维护 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及产品放行工作。应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对环氧 乙烷残留量造成健康风险的意识,
提纲
环氧乙烷灭菌相关知识
环氧乙烷灭菌利用环氧乙烷在常温下为气态,蒸汽压较大,对灭菌物 品的穿透性强,可以穿透微孔而达到物品的深部,环氧乙烷是一种非 常活泼的灭菌剂,杀菌能力强且广泛,有很强的穿透能力,适合于包 装物品的灭菌,对物品损坏轻微,且费用较低。现大部分的医疗器械 生产企业采用此种方法灭菌。
紫外线照射灭菌时注意的问题
紫外线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一般使用时间达到额 定时间70%时应更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杀菌效果。紫外线灯平 均寿命一般为2000h。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 菌大40~ 50倍。
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 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环氧乙烷能够高效地对医疗产品进行灭菌,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医疗 产品上的环氧乙烷残留也会对使用者和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毒害。 其毒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为环氧乙烷本身的毒性。通过呼吸器官吸入体内刺激呼吸道,引起恶 心、呕吐、头昏、头痛、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通过皮肤、 粘膜接触后,引起红肿、水泡及血泡,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烧伤及粘 膜组织灼伤,造成毛发脱落;超量进入人体血液内,可致红细胞溶解, 补体灭活和凝血酶破坏引起全身性溶血。
紫外线灭菌效果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关,这需要通过验证来确定 照射时间。
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 决定
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指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 是一种机械除菌方法,供除菌用的滤器,要求能有效地从 溶液中除净微生物,溶液能顺畅地通过,容易清洗,操作 简便。
首先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必须按规定进行解析,即纸塑包装灭菌 后解析7天,全塑包装灭菌后解析14天,并经检测确定器械上的环氧乙烷 残留量小于10µg/g后出厂;
其次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应采用透气性好,有助于消除残留环氧 乙烷的纸塑包装,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环氧乙烷残留,降低器械使用的风 险;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的除菌。 常用除菌滤器(应在无菌操条件下进行):
0.22µm或0.3µm的微孔滤膜 G6垂熔玻璃滤器
气体灭菌法:指用化学药品的
气体或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气态杀菌剂:为环氧乙烷、 甲醛、丙二醇、臭氧、乳酸、过氧 乙酸等。
药液灭菌法: 药液灭菌法利用药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
细菌的种类与数量 器械(被灭菌物)性质
灭菌温度、压力与时间
射线灭菌法
常用的有:
辐射灭菌法:
• 原理是射线可直接破坏细菌DNA,导致微生物死亡。辐射灭菌的特 点是不升高灭菌产品的温度,穿透性强。
• 适用于:羊肠线、高分子材料等医疗器械的灭菌。
紫外线灭菌法:
无菌及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第一部分
1. 常用灭菌方法 2. 环氧乙烷残留量 3.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4.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
提纲
灭菌的方法:
物理方法
• 干热灭菌 • 湿热灭菌 • 射线灭菌 • 滤过灭菌
化学方法
• 气体灭菌 • 药液灭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蒸汽穿透、 或者易被湿热破坏的物品的灭菌。
160℃灭Leabharlann 2小时。 一般消毒: 无菌室内的凳、工作台、试管架、天平、待检物容器或
包装均无法进行灭菌,必须用其他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适当的 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人员的手也用此法进行消毒。
空气的消毒:开启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即可。
1. 常用灭菌方法 2. 环氧乙烷残留量 3.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4. 医疗器械无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