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平均数应用例说)

平均数应用例说平均数是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的量,它的应用十分广泛.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检查一箱装有12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抽查一部分.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样本的容量是多少解析:总体是指这箱12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个体是指每一个包装食品的质量,样本是按2%抽取的25袋包装食品的质量,样本的容量是25.点评:总体是指考察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因此回答问题时必须说明它的完整意义.还要注意样本的容量是没有单位的.例2从某校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中,任抽了1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125,120,129,107,125,107,120,125,133,129.估计这次参加数学测验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分析:本题是用样本的特性去估计总体的特性的正确理解,也初步考查平均数的计算.解:利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则:=122.即样本平均数为122.可以估计,这次数学测验中,参加的同学的平均分是122分.点评:用样本的特性估计总体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颇多.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的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精确,但相应地,搜集、整理、计算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实际生活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3下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一次语文测验的成绩分配表:成绩分50 60 70 80 90人数人 2 3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理解.解:由题意得:整理,得:解之,得:答:、的值分别为6和7.点评: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的数据重复时,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来计算平均数,其中尤其应注意各“权”之和等于样本的容量.例4某班第一小组有12人,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85、96、74、100、96、85、79、65、74、85、65、80,试计算这12人的数学平均数.解法1: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分.解法2:建立新数据,再利用平均数简化公式计算.取,将上面各数据同时减去80,得到一组新数据:5,16,-6,20,16,5,-1,-15,-6,5,-15,0.∴分.解法3: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分.解法4:建立新数据,再利用加权平均公式计算..∴分点评:①平均数公式是一个计算平均数的基本公式,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使用这个公式.②当数据较大,且大部分数据在某一常数左右波动,解法2可以减轻运算基,故此法比较简便,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的目的.常数a的取法并不惟一.③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重复出现时,可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来计算平均数.在加权平均数公式中,相同数据的个数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所占份量轻重之意,越大,表明的个数越多,“权”就越大.例5车间某天生产一种工件情况如下:100个的7人,90个的15人,80个的18人,70个的6人,60个的2人,50个的2人,试计算车间的生产平均数精确到如果从上面的数据中,取出100个的3人,90个的5人,80个的6人,70个的2人,60个的1人,50个的1人,组成一个样本,试计算这个样本的平均数精确到解:将100、90、80、70、60、50分别减去80,得:20,10,0,-10,-20,-30.∴=.∴个.=.∴个.点评:一般地,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的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相应地,搜集、整理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因此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可能性与付出代价的大小.。
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的计算在统计学中,平均数是最常用的一种统计指标,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以便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简介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可以用来代表这组数据的典型值,即表示整体特征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等。
2.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最基本的平均数计算方法,它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总和 / 数据个数。
我们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值相加,并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算术平均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4,6,8,10,12,14,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4 + 6 + 8 + 10 + 12 + 14) / 6 = 54 / 6 = 93. 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用于一组具有乘法关系的数据,它可以用来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增长率或平均减少率。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根号下(数据1 ×数据2 × ... ×数据n)。
例如,有一组数据:2,4,8,16,32,则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为:平均数 = 根号下(2 × 4 × 8 × 16 × 32) = 根号下(32768) = 324. 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考虑了数据的权重因素的一种平均数计算方法。
在计算加权平均数时,需要为每个数据指定一个权重值,并将每个数据与其对应的权重值相乘,然后再将乘积相加,最后除以权重值的总和。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数据1 ×权重1 + 数据2 ×权重2 + ... + 数据n ×权重n) / (权重1 + 权重2 + ... + 权重n)。
例如,有一组数据:3,4,5,6,7,其对应的权重分别为:2,3,4,1,2,则它们的加权平均数为:(3 × 2 + 4 × 3 + 5 × 4 + 6 × 1 + 7 × 2) / (2 + 3 + 4 + 1 + 2) = 55 / 12 ≈4.585. 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经济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
数据的平均数计算

数据的平均数计算数据的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对于理解数据分布、描述数据特征以及进行进一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数据的平均数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平均数计算方法。
它是将一组数据中的各个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据个数的总和。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将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相加,得到和。
2. 计算数据集中数据的个数,得到个数。
3. 用总和除以个数,得到算术平均数。
例如,对于数据集{2, 4, 6, 8, 10},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算术平均数:1. 2 + 4 + 6 + 8 + 10 = 302. 数据个数为53. 算术平均数 = 30 / 5 = 6算术平均数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可以反映数据集的中心位置。
二、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在算术平均数的基础上,对不同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集中不同数据拥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的情况。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 将数据集中的各个数值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得到各个数值的加权之和。
2. 将所有权重相加,得到总权重。
3. 用加权之和除以总权重,得到加权平均数。
举例来说,假设某学生的期末成绩由两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决定,其中数学的权重为0.6,英语的权重为0.4。
数学成绩为80,英语成绩为90。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加权平均数:1. (80 * 0.6) + (90 * 0.4) = 842. 总权重为0.6 + 0.4 = 13. 加权平均数 = 84 / 1 = 84三、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相对增长率或比例关系。
它是将数据集中的各个数值相乘,然后开方,得到几何平均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将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相乘,得到乘积。
2. 计算数据个数,得到个数。
3. 乘积开个数次方,得到几何平均数。
举例来说,假设某公司的收入增长率在过去五年分别为10%、12%、15%、8%和11%。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数据处理中,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两个经常被提及和使用的概念。
它们虽然都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在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算术平均数,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比如说,有一组数字 5、7、9、11、13,要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我们先把这几个数字相加:5 + 7 + 9 + 11 + 13 = 45,然后再除以数字的个数 5,45÷5 = 9,所以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就是 9。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非常直观和简单,它能给我们一个大致的了解,看看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我们在很多场景中都会用到算术平均数。
比如,老师要计算班级学生某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就会把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再除以学生的人数。
再比如,统计一个城市家庭的平均月收入,也是将所有家庭的月收入相加,然后除以家庭的数量。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数据的真实情况。
这时候,加权平均数就派上用场了。
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考虑了每个数据的“权重”。
权重可以理解为每个数据在总体中的重要程度或者影响力。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 20%、20%、30%和 30%。
平时作业成绩是 80 分,课堂表现成绩是 90 分,期中考试成绩是 75 分,期末考试成绩是 85 分。
那么,计算这个学生的总成绩时,就不能简单地把这四个成绩相加再除以 4,而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
具体计算方法是:80×20% + 90×20% + 75×30% + 85×30% = 16+ 18 + 225 + 255 = 82 分。
在这个例子中,每个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它们的权重。
加权平均数在很多实际场景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股票投资中,不同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不同,计算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时,就需要用到加权平均数。
成绩平均分怎么算

成绩平均分怎么算
学生成绩平均分是把所有的数字相加,除以数字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平均数,最基本的是算术平均。
加权平均数把所有的分数乘以对应的权数然后全部加起来,再除以所有的权数之和,就可以得出加权平均数。
平均分的种类如下: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所有科目一视同仁,但凡体现在成绩单上的课程,全部计入均分。
2、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
加权平均分的特点恰好与算术平均分的特点相反。
前者以学分为导向的,间接说明了学分高低代表着这门课的成绩所占的比重。
3、GPA
英语:Grade Point Average,简称GPA,意思就是平均成绩点数(平均分数、平均绩点)。
GPA是大多数大学及高等教育院校采用的一种评估学生成绩的制度,同时也有小量中学采用这种制度。
数学小学数学平均数计算

数学小学数学平均数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平均数计算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总个数,代表着一组数值的平均水平或平均值。
在求解平均数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也叫算平均,是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计算方法。
它的计算公式为:算术平均数 = 数值总和 / 总个数。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想求解一组数值的算术平均数,假设这组数为77、85、92、69、78,那么我们需要将这些数值相加得到数值总和,然后除以总个数,即可得到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平均数在一些情况下,不同数值对平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数 = (数值1 ×权重1 + 数值2 ×权重2 + ... + 数值n ×权重n) / (权重1+ 权重2 + ... + 权重n)。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班级有5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分别是80、85、90、95、100,而他们的考试分数比例分别为15%、25%、20%、25%、15%。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他们的英语平均分。
三、中位数除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我们还可以用中位数来描述一组数值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一组数值的个数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一组数值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组数值为5、8、9、10、12,那么中位数就是9。
四、众数除了中位数,众数也是一种常用的描述平均水平的方法。
众数是指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组数值为3、5、5、7、9、9、9,那么众数就是9。
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平均数。
小学阶段,通常我们会以算术平均数为主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计算(根据具体题目)

平均数计算(根据具体题目)在数学和统计学中,平均数是一种常见的统计量,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的计算方式有多种,具体取决于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问题背景。
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最常见的平均数计算方法,在对一组数值进行分析时经常使用。
算术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来计算得到。
例如,假设有一组数据:2、4、6、8、10。
为了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首先将所有数值相加得到30,然后除以数据个数5,得到6。
因此,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6。
二、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在不同数据具有不同权重或重要性时使用的一种平均数计算方法。
根据数据的权重,将每个数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并将结果相加,然后除以权重的总和来计算。
例如,假设某班级的期末成绩由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项目成绩组成,分别占比30%、50%和20%。
其中,作业成绩为80分,考试成绩为90分,项目成绩为95分。
为了计算班级的加权平均数,分别将每个成绩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相加得到:(80 * 0.3) + (90 * 0.5) + (95 * 0.2) = 24 + 45 + 19 = 88最后,将结果88除以权重的总和0.3 + 0.5 + 0.2 = 1,得到班级的加权平均数为88。
三、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常用于计算一组数据的相对比例关系。
几何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的乘积开根号来计算得到。
例如,假设某投资项目连续三年的回报率分别为5%、10%和20%,为了计算这三年的几何平均数,首先将回报率相乘:(1 + 0.05) * (1 +0.1) * (1 + 0.2) = 1.05 * 1.1 * 1.2 = 1.386然后,将结果1.386开三次方根,得到三年的几何平均数为1.149。
这意味着,该投资项目平均每年的回报率约为14.9%。
四、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常用于计算速度、比例和平均值方面。
调和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的倒数取平均值的倒数来计算得到。
数学中常用的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总结

数学中常用的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总结算术平均数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求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平均数的情况,比如统计一组数据的平均分数、平均工资等。
本文将总结常见的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包括简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平均数简单平均数也称为算术平均数,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数计算方法。
计算简单平均数的步骤如下:1. 首先将给定的一组数据相加,得到总和。
2. 然后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简单平均数。
举个例子,如下面这组数据:4,6,8,10,12首先将这组数据相加:4+6+8+10+12=40然后将总和40除以数据的个数5,得到简单平均数8。
二、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一种根据权重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的平均数计算方法。
每个数据的权重不同,计算加权平均数时需要将每个数据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再求和后除以权重的总和。
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步骤如下:1. 首先将每个数据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
2. 然后将上述乘积的总和除以权重的总和,即可得到加权平均数。
举个例子,如下面这组数据和对应的权重:4(权重为2),6(权重为3),8(权重为4),10(权重为5),12(权重为6)将每个数据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4x2,6x3,8x4,10x5,12x6然后将乘积的总和(4x2+6x3+8x4+10x5+12x6)除以权重的总和(2+3+4+5+6),即可得到加权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计算正数数据平均值的一种方法,它与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不同,它计算的是数据的倒数的平均值。
计算调和平均数的步骤如下:1. 首先将每个数据取倒数。
2. 然后将上述倒数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再将结果取倒数,即可得到调和平均数。
举个例子,如下面这组数据:2,4,6首先将每个数据取倒数:1/2,1/4,1/6然后将倒数的总和(1/2+1/4+1/6)除以数据的个数3,再将结果取倒数,即可得到调和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第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
下面播放一段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鼓励。
答案: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8m,平均年龄为25.4 岁;
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 m,平均年龄为24.1岁。
所以,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更为年轻。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
1,x
2
,…,x
n
,我们把
n
1
(x
1
+x
2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内容2:加权平均数
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1)÷(1+4+2+2+1+2+2+1)﹦25.4(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
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
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1)(2)问中录用的人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从而认识由于测试的每一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例1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
1
3
4
1 88
3
50
4
72
+
+
⨯+
⨯
+
⨯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 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 ,9.3 ,9.1 ,9.5 ,9.4 ,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将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
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3.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001 2007 2002 2006 2005
2006 2001 2009 2008 2010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用新的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第四环节:学生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 课本习题6.1的第1,2,3,4,5题。
2. 为了反映你们的家乡近几年的变化,请各小组自己命题,并设计方案,利
用双休日展开调查、汇总,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