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治疗体会及疗效观察
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1-09-26T16:56:48.84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黎虞明汤湛波付志伟罗木生胡志远[导读]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数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各型跟骨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平均18个月。
24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功能完全恢复,疗效满意。
结论:治疗跟骨骨折能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达到预期,就避免手术。
选择一个痛苦小、费用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效果好并且符合患者病情特点的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在临床上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医疗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夹板;手术复位;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31-02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数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
大多数的跟骨骨折累及跟距下关节面,其中85%—90%属关节内骨折。
跟骨为内外弓的共同后臂,其形态和位置对足弓的形成和负重影响极大。
由于跟骨骨折后大多粉碎并波及到关节面,bohler角变小,肿胀明显,皮肤条件差,而且跟骨本身是一块不规则的六面体短骨,所以治疗上还是比较困难的。
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32例跟骨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符合患者骨折特点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方案,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2例跟骨患者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4~70岁,平均36.8岁。
车祸致伤3,坠落伤28例,砸伤1例。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28例临床体会

侧 壁 的完 整骨快 上[, 板 不能 固定 的较 完整 的骨快 , 可单 独使 4对钢 1 也 用螺 钉 辅助 固定 , 成 固定后 , 检查 距 下关 节的 活动 范 围 , 次 用 完 须 再
定, 将外 侧 骨 快 、 前外 侧 骨快 复 位 , 别 用 克 氏针 临时 固定 , 的 分 大
骨 缺 损者 均 取 自体 髂 骨移 植 , c型 臂X线 机 透 视 , B h e ’角 已 见 o lr s 恢复 , 折复位后位置满意 , 跟骨钛钢板 , 骨 置 螺钉 固定 , 意 中 间 注
C 臂x线机 透视 检查 骨 折的 复位 情 况 , 内固定 物的 固 定情 况 , 型 及 充
【 胥少 汀 , 宝丰 , 印坎 . 2 】 葛 徐 实用 骨科 学 【 . M】 北京 : 人民 军 医出 版
社 , 0 5:0 . 2 0 8 9
分止血 , 胶片或硅 胶 引流管 接 引流袋 , 后 引流2 -4h, 外侧 置 术 4 8 跟骨
加压 包扎3 , 抬高 患肢 , 后 即可足趾 主动 活动锻 炼 ,周弹 力绷带 d并 术 2
[】 鲁迪 , 3 墨菲 , 王满宜 , . 等 骨折 冶疗的AO原NJ . [ 北京 : 京华 夏出 M] 北
版社 ,0 3 5 3 9 . 2 0 : 8 ~5 0
包扎下下地扶拐不负重行走 ,个月后逐渐负重行走。 3
[ 孙 明宏, 4 ] 田广 利 . 骨 关 节 内 骨 折 的 治 疗 [】 实 用 骨 科 杂 志 , 跟 J.
2 0 l ( )6 0 9, 1 : 6—6 . 5 7
【 收稿 日期 i 0 0 0 —1 2 1 - 3 1
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跟 骨骨 折 是 足部 的 常 见损伤 , 青壮 年 多见 。 存冶 疗 上 , 别 以 特 是 跟 骨 碎 折 比 较 困 难 。 过去 常 采 用 闭 合 复 位外 固 定 及 切 开 复 位 克 氏 针 内 固定 等 方 法 冶疗 , 疗 效 均 不能 十 分 满 意 , 别 是跟 骨 但 特
水 、 面 的 C 平 扫 , 较 为 详细 的 了解跟 骨 骨折 的 情 况 。 手 术方 T 以 法 : 麻 或硬 膜 外 麻醉 卜, 人取 仰 卧 位 , 规 消毒 铺 巾 , 血 后 腰 病 常 驱
}紧 血带 。取 外 踝后 下 方约 2 m 处作 弧 形切 口, 口两端 分 别 c 切
膜 下 剥 离 显露 , 量 较 少 的 牵拉 皮 沿 , 固 定后 要 彻 底 止 血 。 再 尽 内 止 血 带上 紧 的情 况 下 , 用生 理 盐 水冲 洗 - 净 伤 口 , 行缝 合 , 闭 t : 进 关
切 口, 后 加压 包扎 , 然 放松 止 血 带 。
Hale Waihona Puke 前常规 拍 跟 骨侧 位 、轴 位 x 线 片 , 规 进 行距 下 关 节 的 冠 状 面 、 常
龄 3 2I 岁。关节 外跟 骨 体碎 折 7 。关 节 内碎折 2 例 4例 , S n es 按 a d r
分 型 : 型 7 , I 6 ,V型 l 例 。 I I 例 I 型 例 I I 0
1 2 治 疗方 法 .
现 负 重 时 疼痛 , 引起 功 能 受 限 , 焦振 清 等 采 用距 下 关 节 融 合 钢 板 内 固定 治 疗取 得 了良好 的 疗效 【。 在治 疗过 程 中 , 2 】 常有 伤 口感 染 、
能 尽 量减 少后遗 症 的发 生…。S n e s I a d r V型跟 骨骨 折跟 距 关节 面 粉 碎 较 为 严重 , 纯 骨 折 内 固 定术 后 创 伤性 关节 炎的 发 生 , 出 单 常
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在肱骨髁交界处出 现的骨折,10 岁以下儿童出现该症状的可能 性较大,占儿童肘部骨折患者总人数的 40% 左右 [1]。本次研究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 者实施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研究如下。
组别 对照组 治疗组
P值
<0.0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屈曲功能的改善范围达到伸 0°,屈 80°;差: 式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 骨折愈合,肘关节出现严重内翻或外翻,关 90.5%。两组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选择 2011 年 6 月 -2013 年 6 月我院收治 的 84 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2 例。对照组中 男性 25 例,女性 17 例;患者年龄 7-52 岁, 平均年龄(24.1±1.6)岁;髁上骨折发病时间 1-9 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2±0.6)小时;治 疗组中男性 24 例,女性 18 例;患者年龄 9-53 岁,平均年龄(24.2±1.7)岁;髁上骨折发病 时间 1-8 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3±0.5)小时。 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 钟泽莅 , 谭伦 . 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
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J]. 四 川医学 ,2009,8(10):104. [2] 王 东 莉 , 王 经 昭 .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58 例 治 疗 体 会 [J].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2011,4(25):102. [3] 汤志辉 , 沈宏达 , 李伟胜 , 等 . 有限切 开手术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59 例 [J]. 西部医学 ,2009,3(4):48.
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疗效分析目的分析探讨跟骨骨折临床特点与疗效。
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26例30足,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利用X线片观察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经1~2年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患者治疗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均有显著增大(P<0.05),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67%。
结论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创伤小且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不会给软组织造成过大破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微创空心螺钉固定跟骨骨折屬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在跗骨骨折中占比高达60%[1]。
大部分患者是在从高处跌下时,因足跟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压缩下导致跟骨骨折,也有部分患者是撕脱骨折。
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难度较大,且易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一直是骨科临床治疗难点[2]。
我院在为跟骨骨折患者展开治疗时,均给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26例30足,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9~69岁,平均(44.7±2.5)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单侧22例,双侧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4例,交通意外7例,碾压伤3例,跌倒伤2例;患者受伤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 h~4 d,平均时间为(2.1±0.4)d;合并伤:足部其他位置骨折3例,胸腰椎压缩骨折5例,同侧股骨干骨折2例。
术前行X线片拍摄与CT扫描,观察骨折情况。
1.2 方法26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常规体检,展开消肿、支持、对症治疗,待有皮纹出现时展开手术。
以跟骨结节上与腱止点外侧与内侧作进针点,将2支斯失针(3.5 mm)以与跟骨纵轴平行线夹角为20度方向钻进跟骨中,止于骨折线处。
术者一手握住患足远端并展开跖屈,另一手握住斯失针并展开撬拔复位,平整距下部关节面并确保骨折两个断端实现对合。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目的:了解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52例(56足)临床资料。
结果:随访6~24个月,44例(84.6%)愈合优良,3例(5.8%)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2例(3.8%)切口内血肿形成,3例(5.8%)发生深部感染;AOFAS踝足功能评分为优18足,良23足,可11足,差4足,优良率为73%。
结论:跟骨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internal plate fix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clinical data of 52 cases of bone fractures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5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6to 24 months. 44 cases(84.6%)were cured excellent,3cases(5.8%) had wound necrosis, 2 cases(3.8%) had hematoma formation and 3 cases(5.8%) had deep infection. According to AOFAS ankle score system,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8 cases, good in 23 cases, fair in 11 cases and poor in 4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3%.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internal plate fix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obtain good effect.[Key words] Calcaneus; Fractures; Surgical treatment; Internal fixation跟骨骨折主要由坠落伤和车祸等高能量损伤造成,占跗骨骨折60%,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5%[1]。
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体会
骨折的治疗一般是围绕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正确地复位,另一个就是保护。
正确地复位是以恢复损伤部位正常功能和形态为目标进行的,一般采取内固定外固定的方式,如使用板条量体,夹板,放射学对称法等;保护是以减轻损伤部位的负担,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关节活动度为目的而采取的,主要有支架止血止痛等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体循环的改善,加强营养和伤口止痛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控制局限性的活动度,减轻受伤部位的负担,以便恢复损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
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6-01-26T14:31:27.460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9期作者:刘家林[导读] 南京市雨花医院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注重手术时机和术后处理可取得满意疗效。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38 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按Sanders 分型Ⅱ型2例,Ⅲ型13 例,Ⅳ型23 例,开放骨折5 例,男性病人21 例,女性病人17 例,术后通过Maryland 评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38 例患者中37 例均骨折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跟骨塌陷骨折移位行二次手术,1 例出现皮瓣坏死行二期皮瓣转以后骨折愈合。
根据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优90-100 分,良75-89 分,可50-74分,差低于50 分,38 例患者中优24 例,良9 例,可3 例,差2例,优良率86.8%,效果满意。
结论: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注重手术时机和术后处理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青壮年多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跟骨及周围结构解剖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所以治疗困难,预后差。
其损伤机制大多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的直接垂直暴力造成的,少部分由扭转力造成。
最常见的原因是坠落伤,高能量的损伤常导致粉碎骨折或关节内骨折。
跟骨骨折的治疗分为石膏外固定,撬拨复位,间接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其具体的治疗方式的选择除了取决于患者一般状况及局部的软组织条件外,更多的取决于跟骨骨折的分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对2007 年5 月—2014 年5 月收治的跟骨骨折中的38例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按Sanders 分型Ⅱ型2 例,Ⅲ型13例,Ⅳ型23 例,开放骨折5 例,男性病人21 例,女性病人17 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的治疗体会及疗效观察
关键词跟骨骨折;疗效;跟骨重建锁定钢板
跟骨骨折是足踝部最常见的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
65%[1],所以跟骨骨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早期的距跟关节融合术,随着临床经验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本科手术采用跟骨重建锁定钢板治疗了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选自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4例41足,女11例16足;年龄19~55岁,双侧12例;皆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受伤至手术时间3~16 d,平均时间7 d;手术后随访时间1~4年;Sander分型:男Ⅱ型32足、Ⅲ型7足、Ⅳ型2足;女Ⅱ型9足、Ⅲ型5足、Ⅳ型2足;Ⅱ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穿针或钢板内固定术,Ⅲ型和Ⅳ型均采用外侧扩“L”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本组病例未予Ⅰ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1例患者于撬拨术5个月行跟骨矫形距下关节融合术。
术后到完全负重时间1~9个月,无皮瓣坏死病例,经换药和使用抗生素等积极治疗,伤口愈合。
1. 2 影像学检查及骨折分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检查,并行冠状面和水平面CT扫描,作为分型标准。
所有患者均做Sanders分型:Ⅰ型:所有无移位的骨折;Ⅱ型:劈裂后距下关节的部分发生骨折(2个骨折块);Ⅲ型:较复杂的骨折(有2条骨折线将跟骨分3块);Ⅳ型:为严重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块通常为4块以上。
1. 3 手术方法采用跟骨“L”形外侧切口,待足部皮肤出现“皱纹征”,一般伤后7~10 d行手术;用手术刀紧贴跟骨外侧壁骨膜下锐性分离。
切口垂直部分和跟腱平行并位于腓肠神经后方。
切口转向前方,沿足背皮肤和足底皮肤线向前,平行于跟骨跖面,向远侧延伸越过跟骰关节。
在皮瓣的顶端,沿切口线直接切到骨面,保留一全厚皮瓣,用3枚直径
2.0 mm的克氏针从皮瓣下分别钻入外踝、距骨颈外侧壁及骰骨,并向上折彎针尾,使切口皮瓣“不接触”牵开,这样可以较好地维持距下关节的显露。
将薄的外侧壁向外翻,显露跟骨骨折。
①如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的内侧部分没有骨折分离,跟骨结节指向跖侧、内侧和向内翻出。
将1枚4 mm的schanz针插入跟骨结节,向后牵引平移使跟骨结节前倾移位,然后跟剩余的没有损伤的关节面对位,克氏针剪短留置。
②跟骨前突的骨折,尤其是涉及跟骰关节的骨折,应在直视下复位并暂时固定。
③术中摄轴位和侧位片评估跟骨结节和前突的复位情况。
接着重建跟骨后关节面,在直视下确保骨折复位满意,并用小骨膜剥离器触摸检查。
在钢板螺钉放置之前,使用克氏针暂时固定。
再次术中摄片,确保骨折的所有部分完全复位。
④当跟骨后关节面下方的部位空虚、没有支持结构时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将塑形良好的跟骨解剖重建板等放置于跟骨外侧壁以固定跟骨骨折。
远侧的螺钉固定于跟骰关节的近侧并轻度指向头侧。
后侧的螺钉应插入跟骨结节中。
应用轻度指向前侧、朝向中关节面的皮质骨螺钉固定后关节面。
⑤切口常规置引流管1根。
所有患者由同一组医生治疗,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术前0.5 h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 4 观察指标术后常规C线摄片或CT扫描评价手术效果,包括并发症及Maryland评分(参照文献[5]分为优、良、中、差进行评定)情况。
2 结果
45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年,术后发生轻度距下关节炎9例,跟腓撞击1例,足底疼痛(长距离行走)2例,腓骨长短肌腱炎2 例,跟腱炎2例,无明显并发症29例。
Maryland 评分:优15例,良20例,中8例,差2例。
3 讨论
跟骨解剖学重建包括恢复Bohler 角、Gissane 角、跟骨力线及跟骨宽度,除此之外,还有跟骨水平长度和轴长的重建,作者以术后最后一次随访为断面,寻找现在跟骨解剖形态方面的异常和并发症的关系及足功能影响因素的相对大小,以便在并发症未出现之前,在手术当中有意识进行纠正,以利于产生良好地功能[2-5]。
距下关节炎的发生与受伤时关节面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当中关节面的复位程度、跟骨的力线、伤后时间及负重程度相关。
俞光荣等[2]认为,对于骨折畸形愈合伴距下关节炎,距下关节融合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除此之外,跟骨畸形、足负重力线、后足短缩及关节运动轴线恢复也是必须的,不然会致后足的高度及跟骨与外踝的间隙缩小。
本组有跟腓撞击和距下关节炎同时发生。
对于发生距下关节炎的患者,距跟角和轴位距跟角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既反应距下关节面的平整程度,也反映了跟骨力线的问题[6-9]。
本文发现术后随访时间是足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即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功能优良的几率更高。
无疑这时要考虑随访时间,对功能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否存在时间段的分割来评估足功能,即阶段性。
该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组讨论病例发现,受伤时间是足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即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功能是可、差的几率更高,一般选择伤后7~10 d,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时手术[3]。
故能否找到既足够考虑足部软组织功能,也考虑了时间延长导致的可、差发生率更高的影响,寻找更加合适时间段。
该方面的研究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10-15]。
有研究回顾性分析[16-18],其中不可避免有选择偏倚的影响;本研究并发症例数较少,无法很有效的代表总体;还有本地区患者术后大多保护性避免患足负重,避免长距离行走以及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手术方法、更好的内固定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Sanders R,Vaupel ZM,Erdogan M,et al. 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long-term (10-20 Years)results in 108
fractures using a prognostic CT classificatio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4,28(10):551-563.
[2] 俞光荣,梅炯,朱辉,等.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35-40.
[3] Bajammal S,Tornetta P,Sanders D,et al.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2005,19(5):360.
[4] 陳伟南,李宏.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117-119.
[5] 唐学斌. 跟骨骨折28例治疗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9):109.
[6] 吕军,张军强. 跟骨骨折近期疗效观察及体会(38例42足报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77-1480.
[7] 徐衍斌,初海坤,初海鹏,等.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治疗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37-39.
[8] 崔树森,郭强,马伟涛. 应用改良跟骨外侧”L”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62-64.
[9] 温鑫皓. 异形钢板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植骨与不植骨的临床疗效观察.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10] 李恒. 老年跟骨骨折30例治疗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
201-202.
[11] 吴亦新,徐小艳. 跟骨骨折53例治疗体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6):357-359.
[12] 刘伟. 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医药与保健,2014,22(1):33.
[13] 孙召军,李兴楼. 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141-142.
[14] 王涛.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34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86-87.
[15] 李娜,彭贵凌,张国柱. 应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
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3):494-495.
[16] 严海兵. 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35-4036.
[17] 谢成. 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体会. 医学信息旬刊,2011,24(8):3647-3648.
[18] 赵文水,邢国利. 植骨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