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的资源分布
野山参栽培详解

林下参栽培野山参因掠夺式的采挖,已濒临枯竭,因其药用价值久负盛名。
药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奇货可居,难以满足日益增长需求。
模仿人参天然生长状况,进行模仿式栽培,目的是使根型类似于野山参,在提高药用价值的同时提高出货价格林下播籽育参的林下参便应运而生。
由于要确保“野外”和够“老”的栽培条件。
管理粗放和人参生长建设缓慢,林下山参作货时间相对较长。
投资也,成本低,周期长,管理风险大,效益高构成了林下山参的显著经济效益特征。
一、野山参生态环境野生人参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我国野生人参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的东南部,即北纬40°—48°,东经117°--137°的区域内,此区域内的长白山森林地带,年平均气温⒋2℃,1月平均气温-18℃,7-8月平均气温20-21℃,年降水量800-1000mm(7-8月降水量为400mm),无霜期100-140天。
有经验的采参人介绍,柳树林、杨树、桦树、落叶松以及生有木贼、和尚菜和苔草植物的湿润林下,一般不生人参。
在稍湿、生有粗茎鳞毛蕨,猴腿、蹄盖蕨群落的林下,偶尔也有山参生长。
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又叫山地灰化土、灰棕壤、暗棕壤),PH⒍0左右,小地形大都是微坡或斜坡,坡度30°左右林间郁闭度为0.5—0.8的林地常生有野山参。
由此不得而知,凡适宜野山参生长的环境条件,均适宜林下山参的生长。
二、生物学习性人参是多年生蓿根草本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几部分。
(1)根。
人参根是植根系的肉质根。
圆柱形或纺锤形,黄白色。
分支性较强。
可分为主根、支根(侧根)、根(吸收根)、不定根(此生根、)和根茎(芦头)。
根茎上生有芽苞,即越冬芽或苞芽。
主根长3——15厘米,粗细随年龄及营养条件变化而0.5——3厘米不等。
上端有横向凹陷致密的细纹,下部生多条支根(侧根)。
支根也叫参腿,根据支根大小、部位,又可分为一级支根,二级支根(或叫大支根、小支根、大侧根、小侧根)。
长白山野生中药材

长白山野生中药材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A级旅游景区。
长白山美丽富饶、风光绮丽、景色神奇、生态系统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就是野山参的主产地,主要产地有:辽宁、抚松、靖宇、长白、集安、桦甸、敦化、安图、辉南、临江、珲春、延吉、图们等地。
长白山自古至今盛产人参,闻名世界,天下知晓,尤其是辽宁桓仁、长白山野山参,更是驰名中外的稀世珍品。
据史书记载,长白山野山参的应用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
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研究人员已从野山参根中分离出了十多种人参皂苷,并发现其中人参皂苷Rg2、Rb1、Rc、Ro 的含量,都是野山参比栽培人参高数倍,而这些成分都与解决心肌供氧不足、防止心肌梗死、强心、抢救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抗老年痴呆症等有关。
此外,人体所必需的锶、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长白山野山参明显高于栽培人参。
这些物质和长白山野山参的生长年限关系非常紧密。
不老草又名草苁蓉,被子植物,兰科,草苁蓉属长白山不老草。
生长在海拔1300~2000米的陡壁或悬崖上。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达0.5米,径达3厘米,直立,基部膨大,肉质粗壮。
全株褐紫色,穗状花序,主轴较粗。
花较小,花冠暗红紫色,筒部膨大呈束状。
葫果卵球形。
草苁蓉全草入药。
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奇效。
主治肾虚阳痿、腰膝腿痛、肠燥便秘以及膀胱炎等。
民间传说有长生不老的效力,“不老草”由此得名。
用法为泡酒、炖鸡、煮汤、泡茶、入药。
赤灵芝的大小及形态变化很大,大型个体的菌盖为20×10厘米,厚约2厘米,一般个体为4×3厘米,厚0.5~1厘米,下面有无数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内有4~5个,管口圆形,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产生于担子顶端。
菌柄侧生,极少偏生,长于菌盖直径,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样光泽,坚硬。
孢子卵圆形,8~11×7厘米,壁两层,内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无色。
最全的野山参鉴别资料(图文并貌)

漫话长白山野山参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以生态环境区分为“野山参”和“园参。
野山参是指在原始的深山密林中自然分布、自然繁衍、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人参。
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任其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工管理痕迹,所以也称为“天然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为园参。
中华民族发现人参和应用人参的历史是最早的,确切地说是对野山参而言的。
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的《范子计然》(公元前465年)载:“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吴普的《吴氏本草》、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经典医药著作所载的人参均为“野山参”。
特别是汉代张仲景(公元196-220年)的《伤寒论》中共收载药方113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达21方,占总方数的18.6%。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32年)著有《千金备急方》共三十卷,收载5300余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竟达358方,约占总方数的6.8%。
唐代王涛编著的《外台秘要》(公元752年)共四十卷,共收载632O余方,配伍有人参者576方,约占总方数的9.l%。
明朝张介宾(公元1563-1640年)撰《景岳全书》中共收载2218方,其中配伍人参者达509方,占总方数的23%。
从我国春秋战国至明朝长达2000年的经典医藉都在处方中巧用人参治病,这些人参都是“野山参”。
野山参的“参”字在甲骨文中已被发现。
以郭沫若为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的第六册载有象形文字(参),这一象形文字属上下结构,上部是人参地上部位,显示出伞形花序,着生多个人参花的特征(古以三为代表多数);下半部是具有双腿迈步态的“人”形,即代表人参根。
甲古文产生于我国商殷时代,距今已有3500年,可见我国应用野山参的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人参宗主国。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A级旅游景区。
长白山美丽富饶、风光绮丽、景色神奇、生态系统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就是野山参的主产地,主要产地有:抚松、靖宇、长白、集安、桦甸、敦化、安图、辉南、、临江、珲春、延吉、图们等地。
人 参

于园参。
• 山参中又以纯野山参为上品,山参艼变及
籽海次之,各种充山参又次之。目前纯山 参及稀少,市场上质量较好的山参多属籽 海类。各类山参均以五体(体、芦、纹、 须、艼)俱佳为优。俄罗斯流入的野山参 不及国产货。
10
人参商品规格
• 红参类中以体长、色棕红或棕黄半透明、
20
人参商品规格
• 80边条红参1~3等: • 一等:干货,体长11.7cm以上,有分支
2~3个,80支/500g以内,无中尾、黄皮、 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 二等:稍有黄皮、抽沟、干疤。其余标准
同一等。
• 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
疤、腿红。其余标准同一等。
21
人参商品规格
• 小货边条红参1~3等: • 一等:干货,表面棕红色或淡棕色,有光
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
• 二等:稍有干疤、黄皮、抽沟。其余标准
同一等。
• 三等:表面色泽较差,有黄皮、干疤、抽
沟、腿红。其余标准同一等。
26
人参商品规格
• 80普通红参1~3等: • 一等:干货,80支/500g以内,支头均匀。
无细腿、破疤、黄皮、虫蛀。
• 二等:稍有干疤、黄皮、抽沟。其余标准
培,但产量极少。
3
人参的采制
• 野山参多在7月下旬至9月间果实红熟时上
山寻找采挖,采挖时尽量保持支根及须根 的完整。
• 普通园参生长6~9年后采收。通常于9月
上旬采收。采收时要防止伤根。
4
整个根部 整个根部 整个根部 整个根部
体形较好的水参, 全须白人参 沸水焯后,浸糖、 干燥。 洗刷,重制,晾 全须生晒参 晒,干燥。
【推荐】人参-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

【推荐】人参-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栽培品习称参,野生品习称山参。
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托,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能。
为常用名贵中药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人参系半阴性植物。
喜冷凉、湿润的环境,忌强光直射。
野生于有一定光照、郁闭度适宜的山坡林下。
宜栽培于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上,并搭设荫棚。
人参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年产量占全国的99.6%.其中,山参主产于吉林桦甸、抚松、安图、临江,辽宁桓仁、宽甸,黑龙江宁安、东宁等县,产量甚小。
园参主产于吉林抚松、通化、长白、集安、靖宇等,辽宁新宾、桓仁、宽甸,黑龙江铁力、伊春、东宁、林口等县、市。
此外,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区有引种栽培,产量甚微。
人参家种始于明代末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30年代,东北园参总产量已达750吨,以后产量逐年下降,解放前夕年产50吨。
建国后,人参生产逐渐恢复,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50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参收购量上升到50-90吨;60年代平均年收购200到300余吨。
到70年代,年收购量由500多吨上升到950吨,产、销平衡略有多余;80年代生产调整,年收购900吨以下。
由于出口和国内需求增加,货源不足,价格上涨,刺激了生产者积极性,出现盲目发展情况,超计划种植较多,年收购量为1700多吨至3000多吨,超过正常需要,造成积压。
建国后,我国的人参生产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尤其是70年代以来,发展更快,展示了我国人参生产和销售所具有的潜力。
目前要处理好逾量商品的收购储备,保护生产者积极性,妥善安排好今后的生产,防止大上大下。
要加强栽培和加工技术的研究,提高商品质量,增强人参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提高换汇率。
还要研制以人参为原料的新制剂、新品种,开辟新的应用领域。
百草之王野山参

百草之王野山参野山参是一种珍贵草本植物,被誉为“百草之王”。
它具有许多药用价值,并且在保健食品和中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野山参的植物特征、药用价值以及栽培和收获方法。
一、植物特征野山参(学名:Panax notoginseng)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人参属。
它的株高一般在30至60厘米之间,根茎粗壮,质地木质。
叶片呈掌状,有5至7个小叶组成,叶片上有锯齿状的边缘。
野山参的花朵黄白色,呈伞形簇生于花序的顶部。
果实为红色的浆果,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二、药用价值野山参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苷类、多糖类、生物碱以及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野山参许多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野山参在中医药中常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免疫调节等。
此外,野山参还常被制成保健品供人们食用。
野山参保健品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制成片剂、胶囊或者液体等形式。
这些保健品可以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调节体内功能和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栽培和收获野山参的栽培主要集中在中国南部的云南、广西等地,因为这些地区具备适宜的生长环境。
野山参要求土壤疏松、湿润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
种植野山参需要进行定植、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以确保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野山参的收获一般在生长3到5年后进行。
采摘时,先将植株拔起,将根茎露出地面,然后用刀将根茎切割收集。
在收获后,野山参需要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清洗干净后晾晒或者烘干,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结语百草之王野山参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并且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了解野山参的植物特征、药用价值以及栽培和收获方法,对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草本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和开发将进一步挖掘和应用野山参的潜力,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野山参的来源、形态、产地、类别及鉴别

野山参的来源、形态、产地、类别及鉴别摘要:野山参的发现距今有4000年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的功能为“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将人参列为最佳补品。
自汉代以后,人参即被列为珍贵药材,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近代的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都是应用人工栽培的园参进行化学检测的。
野山参的近代研究报道较少,仅仅略知其与园参化学成分相近,少数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正是野山参的独特作用所在。
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从人参中分离出人参皂苷30余种,如Ra1、Ra2、Rb1、Rb2、Rb3、Ro、Rd、Rg1、Rg2等,检测证明,野山参的含量都数倍于人工栽培的园参。
这些有效成分对治疗心肌供氧不足,心肌梗死,有明显效果,它的强心作用,可用于抢救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
同时,人参皂苷有促智作用,可抗老年痴呆症。
关键词:野山参;产地;类别;中药材鉴别1 野山参的来源与形态特征人参为五加科( Araliaceae )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的干燥根。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人参下的定义为:”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肉质,下端多分枝,顶端有根茎,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
由于野山参长在大自然中,没有人工控制干扰,长的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的呈人字形,有的呈园柱形或纺锤形,长有很多须根。
其外观特征明显区别于栽培园参,野山参的地下茎芦头特别长,长度超过主根的1至3倍,而栽培园参的地下茎芦头仅为主根的1/10。
因此,野山参的地下茎芦头长度特点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2 野山参的产地及类别2.1 野山参的产地野山参稀有而名贵,仅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一定区域,只有中国的长白山脉,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和朝鲜与我国接壤的白头山出产。
有史记载,我国人参主产区最早为上党(今山西南部),后发现东北辽东(辽河以东)也产人参。
野山参产业基本情况

野山参产业基本情况发布时间:2014-07-05野山参产业链包括:“野山参的生产与初加工→野山参批发与再加工→野山参专业渠道分销→野山参终端零售市场→野山参消费”。
从我国野山参产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虽然有一流的资源,但却是二流的生产与加工、三流的营销且中间环节较多,层级加价导致市场价格不透明,这是一直以来制约野山参产业发展的问题。
3.1野山参种植状况图3-1 2003年-2011年我国人参及野山参种植面积统计(柱形图)图3-2 2003年-2011年我国人参及野山参种植面积趋势图备注:①园参种植面积来自于历年统计数据;②从2007年开始,园参种植面积同比按36.5%的幅度递减;2011年吉林省下发《关于严控利用林地种植人参的紧急通知》后,人参种植面积开始被严格控制;③野山参撒种面积按各地实际播种土地面积统计基数估算。
从表3-1,图3-1、3-2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北三省野山参播种面积,从2003年-2007年,野山参播种面积年均增幅达到26.60%,从2008年开始播种面积骤减,截止2011年,野山参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40 k㎡,增长已基本停滞。
由于野山参可种植面积无法增加,根据其50年内不可续养的生长特性,未来几十年内野山参的总体产量也将随之减少。
(2)野山参成活率低野山参播种主要依靠飞机撒种,而优质野山参的生长对土质、采光、周边植物、温度和气候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苛刻,上述两个原因导致即使人工播种的野山参,其十五年生野山参总体成活率也仅有播种数量的3%,但野山参在生长至5年生后,存活率基本稳定。
(3)大型野山参管理企业开始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成长由于国家对“伐林栽参”传统模式的控制,导致人参产业投资成本增加,人参市场供应端表现出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效益低等特点,参农和小型种参企业和个人将被市场淘汰。
与之相比,野山参产业的投入更高、风险也相应更大,因此近年来大型野山参管理企业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它们以雄厚的资金和管理实力快速控制了稀有的野山参林地资源,完成了对行业上游优质资源的整合,同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山参的资源分布
世界上出产野山参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和北朝鲜三个国家。
中国主要是出自吉林长白山脉;俄罗斯主要出自远东地区;北朝鲜主要出自中朝边境接壤的长白山脉。
野山参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原始高山森林中,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不断的采挖,目前野山参已经越来越少,所以野山参是珍贵难得的绿色天然补品,我国吉林长白山生长的天然野山参更为山参中的珍品。
1、中国长白山野山参:长白山野山参主要产地为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畔的抚松、靖宇、桦甸、敦化、安图,鸭绿江畔的长白、临江、集安等地,沿江两岸有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茫茫林海,山势险峻,是历史上辽东野山参的主产地。
长白山野山参特点鲜明,参体灵秀、五形俱佳;“野性灵气”体态精悍强健,质实玲珑,须长弯绕龙蛇飞舞,珍珠点突出,芦头见长,二马牙圆膀圆芦多,自古皇帝对其赞誉有加,情有独钟,为皇室贡品。
2、北朝鲜野山参:北朝鲜与我国吉林省山连山,水连水;长白山主峰天池,地处中朝边界一分为二,鸭绿江源自长白山,中朝两国仅一江之隔,所以朝鲜也有野山参,鸭绿江以南为北朝鲜狼林山脉,赴战岭山脉、白头山脉,均有野山参,但产量不多。
由于这些山势比我国集安山势更陡,并以灰沙土为主,土壤较为干燥,所以北朝鲜野山参大多须短、体短、表皮深棕色,加工成干货显老黄色,易识别,其余特征与长白山产野山参相仿。
3、俄罗斯野山参:俄罗斯野山参主要产自其远东地区,高家索和乌克兰的山区也有少量。
俄罗斯地广人稀,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基本上不准许采挖野生人参,尤其是远东地区许多地方人迹罕至,建立了阿诺钦克人参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野山参的主产区。
俄罗斯林地土质为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棕色森林土或灰壤土,比之长白山腐殖质层深厚,风化石砾少,生存条件优越,所以俄罗斯野山参基本特征是:①艼帽大,成蓑衣艼,主体皮白细嫩;②顺体多,皮稍粗,少光泽跑纹多;③须条偏短,细而繁多,直而少曲,野趣少;④大量养分靠艼须吸收,珍珠点稀疏不明显,烘干后少见痕迹;⑤主根质轻,浸泡水中会漂浮。
俄罗斯野山参外观形态“灵气不足”、“野韵略逊”,但在药用价值上和长白山野山参比较不会有太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