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探讨

3讨 论 注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5 。 P 00 )
上 消化 道 血 以柏 油 样 变 和 呕 血 为主 要 特 征 表 现 , 床 引 起 临
上 消 化 道 的 原 因较 多 , 中 胃癌 、 管 静 脉 曲 张 破 裂 、 化性 溃 其 食 消 疡 、 性 胃粘 膜 病 变 较 为 常 见 。 上 消 化 道 血病 因 中 消 化 道 溃 疡 急 占有 较 高 比例 . 资 料 显 示 和 目前 公 众 的 生 活节 奏 加 快 有 密 切 相 有
态, 黑便 症状 、 血 症 状 停 止 ; 效 : 取 药 物 治 疗 后 7 测 心 呕 无 采 2h检
率 血 压水 平 有 波 动 发 生 , 有 黑 便 症 状 、 血症 状 持 续 存 在 。 仍 呕
15统 计 学 分 析 .
统 计 学 软 件 采 用 S S 3 P S1 . ,检 验 为 计 量 资 料 ,z 验 为 0版 £ x检 计 数 资料 ,< . P O 5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l E 工 ALA目 口 口 Y8 I N [ 学检验 口 L 口 AT 口 C [ C 8 医 M
C H 工NA HE A L T 工 N口 U日 T 口 Y
上消化道 出血 的临床诊 治探讨
王 军 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南省怀化市中医院 , 南怀化 湖
480 10 0
【 要】 摘 目的 探讨 上 消 化 道 出血 临床 诊 治 。 方 法 本 次研 究 对 象 共 8 0例 , 为 2 1 均 0 0年 5月 一 2 l 年 5月 该 院 消化 内科 收 治 01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现将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
1病因及其诱因1.1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临床上发现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1.1.1饮食不当是引起出血的主要诱因,主要是平时不注意定时定量,进食过冷过热食物,饮用具刺激性的浓茶、咖啡、肥腻、煎炸和产气食物,或暴饮暴食,以上因素可使处于溃疡活动期的病变部位发生出血。
1.1.2服药不当服用某些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有解热镇痛类药物如消炎痛、去痛片、感冒通、阿斯匹林等,说明不当服药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重要因素。
1.1.3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心理刺激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致使胃酸分泌增多,胃蠕动增强,从而加强胃粘膜的损害因素,消弱其保护因素,最终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1.1.4吸烟和不当饮酒吸烟和酒精对胃粘膜亦具有损伤作用,使原有基础疾病进一步加重并发出血。
1.2肝硬化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1机械物理性损伤包括进食粗糙食物如果仁、带刺鱼肉、经食管插管等可使曲张的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1.2.2门静脉压力增加包括恶心,呕吐,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内压力增高,门脉压增加;饮酒,输液和输血过多、过快引起血容量骤然增加,均能诱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2.3季节影响肝硬化合并出血的发生率与四季变化有关,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
其原因为:冬、春、秋季等气温降低的情况下,病人皮肤血流量减少,内脏血流量进一步增加,从而造成门脉压力增高,曲张的静脉压力一旦升高达弹性极限就易破裂出血。
1.3急性胃粘膜损害包括急性应激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亦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应激因素常见有烧伤、外伤或大手术、休克、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
因患者已有严重的原发疾病,故预后多不良。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观察要点

患者因肝 右叶巨块型 肝癌行TAE 术, 术 中肝 动脉造影见 肝管及胆囊 显影。
9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3)
十二指肠 降部 平滑肌肉 瘤,
10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4)
胃底近 贲门部 Dieulafo y溃疡出 血
11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5)
食管中 段憩室 并反复 上消化 道出血
12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6)
胃窦部 异位胰 腺并间 断出血
13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7)
食管 中段 鸡骨 嵌顿
14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8)
十二指肠 降始部异 位胰腺
15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9)
十二指肠水 平段低分化 腺癌并出血
16
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10)
胃底平滑肌 瘤溃烂出血
23
出血量估计(五)
轻度:失血量<500ml,占循环血量10%-15%,
HGB、BP、P基本无变化,多数感头晕。
中度:失血量500ml-1000ml,约占循环血量的
20%,HGB70g/L-100g/L,BP稍下降,P100次/ 分左右,病人有口渴、心慌、烦躁、尿少症状, 甚至一过性晕厥。
重度:失血量>1000ml,约占循环血量的30%
氮质血症
1.肠源性氮质血症(24-48h达高峰,出血停止3-4天后 才能降至正常)
2.肾前行氮质血症 3.肾性氮质血症(恢复较慢,持续4天以上)
27
三、临床表现(需注意的项目)
血象变化 1.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出现:
出血早期由于血管、脾脏代偿性收缩,红细胞 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结果均可正常。 经过生理调节,于大出血后3-4h以上出现红细 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程度和 失血量、出血前有无贫血基础及出血后体液平 衡状态等因素有关。 2.网织红细胞:出血24h至4-7天可高达5%-15%, 以后逐渐正常。 3.白细胞和血小板:出血后应激反应引起白细胞、 血小板迅速增加,一般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达 10-20*10^9/L,血止后2-3天才恢复正常。
上消化道出血

• 黄疸: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 • 皮肤粘膜出血:呕血或便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者→
五、诊断要点:
• 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史 • 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呕血、黑便
等。
(一)辅助检查:
• 血液检查:Hb、RBC反映出血程度; • 血尿素氮↑ :提示肠源性氮质血症;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 • 内镜检查 :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
(四)贫血和血象变化
•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急性出
血后3~4小时开始减少;
• 白细胞在出血后2~5小时升高,可达1万
~2万;血止后2~3 天才恢复正常;
• 血小板略升高 • 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
者,如原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血小 板计数可不增高
(五)发热
• 出血24小时内发烧,多数在38.5℃以
肝动脉瘤等引起者以黄疸为主要表现
• 出血多较突然、凶猛,体检可及肿大
而压痛的胆囊
四、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 一般来说幽门以下出血易致黑便,而幽门以上出
血易致呕血
• 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呕吐,则
全部向下排出呈黑便
• 如出血量大,在幽门以下血液反流到胃内引起恶
心、呕吐,亦可产生呕血
下,可持续3~5天。 发热机制尚不清 楚,一般认为是循环血容量减少,周 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与肠道积血、代谢产物吸收无 关。
(六)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 上腹痛: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 • 老年人出现无规律上腹痛、纳差和消瘦者→ • 肝脾大: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并结节不平,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26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分析

分为两组 , 中青年组( <6 0 岁) 共8 4 例( 4 5 . 9 %) , 老 年组( ≥6 0岁 ) 共9 9例 ( 5 4 . 1 %) 。 2 - 3 临床症状 以及失血程度 1 8 3 例行 胃镜检查 的病例 中, 以呕血症状就诊的有 3 5例( 1 9 . 1 %) , 其 中<6 0岁 1 3 例, ≥6 O 岁2 2 例; 以黑便症状就诊的 有 1 0 6例 ( 5 7 . 9 %) ,其 中<6 0岁 5 3例 , >6 I 0岁 5 3 例; 以呕血和黑便症状就诊的有 4 2例( 2 3 . 0 %) , 其 中<6 0岁 1 8 例, >6 I 0 岁2 4 例, 老年患者与 中青年 患 者 在 临床症 状 方面 无 明显 差异 。重度 贫 血 2 4例 ( 1 3 . 1 %) , 其 中<6 0 岁l O 例, 16 > 0 岁l 4 例; 中度贫 血6 6 例 ( 3 6 . 1 %) ,其 中<6 0岁 2 8例 , >6 I 0 岁3 8 例; 轻度贫血 9 3 例( 5 0 . 8 %) , 其 中<6 0 岁4 6 例, ≥ 6 0岁 4 7 例 ;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在失血程度方 面无 明显差 异 。 2 . 4 出血 原 因 1 8 3例 明 确 诊 断 的 上 消化 道 出 血 病例中,位于前 四位 的出血原 因:消化性溃疡 1 3 0 例 ( 7 1 . 0 %)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 8 6例,胃溃疡 3 1 例 ,复合性 溃 疡 1 3例 ;急性 胃黏膜 损伤 2 6例 ( 1 4 . 2 %) ; 食管 胃底静脉 曲张 1 0例( 5 . 5 %) ; 胃癌 l 2 例( 6 . 6 %) 。 2 结 果 2 . 5 患者年龄与病 因的关系 中青年组 以十二指 2 . 1 一般资料 2 0 1 0 年 1 O月 一 2 0 1 2 年3 月我科 肠溃疡为主要出血原因, 占5 1 . 2 %, 老年组 占 3 0 . 3 %, 共收住的上消化道 出血住 院病人 2 6 6例 ,其 中男 中青年组与老年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老年组 出血 1 9 4例 , 女7 2例 , 男 : 女为 2 . 6 9: 1 , 年龄 1 4— 9 O 以 胃溃疡 为主要 出血 原 因 , 老年 组 占 3 4 . 3 %, 中青 年 岁 。在 2 6 6例患 者 中有 1 8 3例患 者通过 胃镜 检查 明 组占 1 1 . 9 %,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确诊 断 , 8 3例 由于存 在 胃镜 检查 禁忌证 或 患者 意愿 见表 1 等原因,未行 胃镜检查。在明确诊断的患者中, 男 表 1 各 年龄组上 消化道 出血病 因分布情 况 例( %) 消化 性 溃 疡 1 3 9例 , 女4 4例 , 年龄 1 5—9 0岁 。 微 食道 年龄 组 I  ̄ -  ̄ 2 . 2 发 病 年 龄 分 布 情 况 小 于 1 9岁 1 2例 中青年组 4 3 ( 5 1 . 2 ) 1 0 ( 1 1 . 9 ) 5 ( 6 . 0 )1 5 ( 1 7 . 9 ) 3 ( 3 . 6 )6 ( 7 . 1 ) ( 6 . 5 5 %) , 2 0 — 2 9岁 9 例 ( 4 . 9 1 %) , 3 0 — 3 9 岁1 4例 老年组 3 0 ( 3 0 . 3 )3 4 ( 3 4 . 3 )8 ( 8 . 1 )1 1 ( 1 1 . 1 )7 ( 7 . 1 )6 ( 6 . 1 ) ( 7 . 6 5 %) , 4 0 ~ 4 9 岁2 8 例( 1 5 . 3 0 %) , 5 0 ~ 5 9 岁2 1 例 注: 与老年组相 比, ★ P < O . 0 5 , ★ ★ P ( 0 . O l ( 1 1 . 4 7 %) , 6 0~ 6 9 岁4 4例 ( 2 4 . 0 4 %) , 7 0~ 7 9 岁4 5 2 . 6 预后情况 2 例患者死于反复大出血。1 例为 例( 2 4 . 5 9 %) , 8 0 8 9 岁9 例( 4 . 9 1 %) , ≥9 0岁 1 例 7 0岁女性 , 有血吸虫肝硬化病史 , 反复大呕血入 院, ( 0 . 5 5 % o将所有行 胃镜检查的病例 1 8 3 例按年龄 入院 1 小时循环衰竭死亡 ;另 1 例为 8 4岁高龄男 作者单位 : 宿松县人 民医院内二科 安徽 2 4 6 5 0 0 性患者 , 有高血压 、 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 , 呕血入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诊治

是 首 选 的 方 法
I 化 道 } m是 临床 常 见急 症 之 一 , 消 } l j
也是 多种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 , 其病情凶险 危重 , 病因复杂 , 病死率高 。 资料与方法
研 究 对 象 : 集 20 收 0 9年 1月 ~2 1 01
上消化道 出血可 凶消化道本身 炎症 、 机械性 损伤 、 血管病变 、 肿瘤等 因素 引起 , 也可因临近器 官的病变 和全 身性疾病 累 计消化道所致 , 因复杂 , 病 十二 指肠 溃疡
多 见 于 中青 年 人 , 能 与 患 者 不 良的 生 活 可 习 惯社 会 环 境 压 力 大 有 关 , 年 人 则 以 胃 老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Hl FS C f M M l f Y B T{ N F _ ~ T '0 3RS
上 消 化 道 出血 的 病 因分 析 及 诊 治
药 、 子泵抑制剂 。 质 徐 影 陈 军 赵 亮 16 0 林 省 梨 树 县 第 一 人 民 医院 35 0吉 16 0 树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35 0梨 16 0 35 0梨树 县 第 一人 民 医 院
对于 出血 性 疾病 能 够做 到 早 发 现 、 治 早 疗, 提高 了止 血率 , 提高治疗 效果 , 但是 如
患 者 出血 量 较 大 , 反 复 发 作 m 血 , 一 或 则 般预后差 。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溃 疡 贫 血
溃疡多见 , 是 胃癌 的高发 人群 , 且 同时合 并多种 基础 病 的比例 明显高 于青 中年病 人, 且老年人 中大量使用非 甾体类抗 炎药
摘 要 目的 : 讨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病 探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与临床特点研究

选取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 l 2月期间 , 在 我院住院治疗 的 表 2: 临床症状与失血程度 比较( 例) 3 l 8例上 消化道 出血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所 有患者均 为经 胃镜、 消 化道 造影 、 血管造影 等检查确 诊, 有 完整临床 资料 的住 院患者 。 患者 因呕血或 ( 和) 黑便 而就诊 , 同时可伴有头 晕、 血压 下降、 心 率加 快等周 围循环衰竭 征象和氮质 血症 、 发热及血 象变化 。排 除因药物 、 食物 、 下消化道 出血 、 呼吸道 出血 吞入消化道 等会导
入 院后 1 h因循环衰竭 而死 亡 。另 1 例患 者为 8 5岁女性 , 有 高 血压 、 心脏病 等基础病 , 因大 呕 血 人 院 , 人 院后 再 次 反 复 大 呕 血
而死亡 。其他患者经补液 、 积极 扩容、 抑酸等治疗后好转 。
3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 上消化道出血男性患者多 于女性患 者, 比
l l } l
l
1 0 2 f ' 1  ̄ I 处方药 绝 1 2器 第8期
・
临床研 究 ・
上消化道出血病 因分析与临床 区人 民 医 院 消化 内科 , 江 苏苏州 2 1 5 1 2 9 )
【 摘要 】 目的 探讨分析上消化道 出血 的病 因和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并统计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 l 2 月期间住 院治疗 的 3 1 8 例卜 消化道 出血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 果 上消化道 出血 患者男 女 比例为 2 . 7 9: 1 ; 大于 6 0 岁老年患 者 占5 3 . 1 4 %; 5 8 . 1 8 % 患者因黑便就诊 : 消化性溃 疡、 急性 胃黏膜 病变 、 食道 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 出血和 胃癌致使 上消化道 出血的 比例分别 为 6 2 . 5 8 %、 1 5 . 4 1 %、 8 . 8 1 %和6 . 6 0 %。结论 消化性溃 疡是上消化 道出血 的 最常见病因 , 老年患者是上消化道 出血的高危人群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 8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4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无法控制出血,给予急诊外科手术治疗,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再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
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占62.35%,其次是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和胃癌出血。
结论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要防治结合,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临床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老年人病症的研究成为热点。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据我国资料表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19%,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应引起老年人的高度重视[2]。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首先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内科治疗无效的,在出血得到控制后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3]。
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5例,其中男63例,女22例,年龄60~84岁,平均(72.4±9.5)岁。
以黑便为首发症状56例,呕血11例,黑便合并呕血18例;入院时有9例为休克状态,血红蛋白(hb)测定:hb≤60 g/l 13例,60~90 g/l 30例,≥90 g/l 43例。
所有患者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排除因下消化道出血以及因口、鼻及呼吸道疾病出血和药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的患者。
1.2 出血病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5例,胃溃疡出血28例,胃癌出血11例,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1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7例。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根据患者具体出血情况进行补充血容量、内镜下止血、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以及生长抑素应用等内科常规综合治疗[4],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对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给予相应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
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23例治愈,出血停止。
1例新确诊胃癌患者转外科治疗,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1例胃癌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未治愈,转上级医院。
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
结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最为常见。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病因临床特点诊治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包括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常见的消化内科急症。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①食管疾病;②胃、十二指肠疾病;③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④门静脉高压;⑤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⑥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女9例,男19例,年龄30~75岁,平均52岁;消化性溃疡病史12例,肝硬化病史5例,发病前有醉酒史5例,胃癌病史1例。
临床表现:呕血11例,其中呕鲜红色血2例,呕咖啡色血9例,柏油样便23例,7例头晕、心慌、乏力症状。
出血前上腹痛19例,
其中长期规律性上腹疼痛12例。
纳差、进行性体重下降2例。
实验室检查:入院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4例,入院时正常但入院后3~4小时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19例,入院24小时后网织红细胞高于正常23例,28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至中度升高。
粪潜血阳性。
辅助检查:纤维内镜检查报消化性溃疡16例,胃癌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b超报肝硬化5例。
治疗措施:28例出血患者,16例明确诊断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饮高度白酒致上消化道出血5例,胃癌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
2例呕鲜红色血患者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危重,入院后患者按内科ⅰ级护理,报病危,心电监护,吸氧,暂禁食,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神志变化等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尿量,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立即查血型和配血,1例输红细胞悬液800ml,另1例输红细胞悬液400ml和全血400ml,静滴生理盐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补充血容量。
所有患者给予静滴6-氨基乙酸,止血敏和西米替丁及补液治疗,治疗原发病,及支持对症治疗。
结果
23例治愈,出血停止。
1例新确诊胃癌患者转外科治疗,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1例胃癌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未治愈,转上级医院。
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
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
讨论
28例出血患者,16例明确诊断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醉酒致上消化道出血5例,胃癌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必须正确估计出血量:成人每天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每天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粪。
胃内储积血量250~300ml可引起呕血;1次出血量400ml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心慌、乏力等。
短时间内出血量>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要了解及治疗原发病,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止血同时要治疗溃疡病,出血停止后仍要继续巩固治疗消化性溃疡,防止再次出血。
收治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未治愈,转上级医院,2例死亡。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多发病突然,呕血量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诱发肝昏迷,如不积极抢救,患者随时可能死亡。
醉酒致上消化道出血,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积极治疗可治愈,以后必须控制饮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减少胃黏膜损伤。
胃癌患者应尽早转外科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虽然近年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
很大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临床应予重视。
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尽早明确引起出血的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尽可能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3-488.
2罗洪涛,罗葵良.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现状.北京:人民军医,
2009:91-92.
3马淑红,凌娇奴.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1,1:103.
4祝旭清,王雪飞,高志荣,王国祥,王建文.上消化道影响因
素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1,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