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PPT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公开课课件】苏教版高二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40张PPT)

长沮的回答是什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么意思?
“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 嘲讽孔子周游列 “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 国,忙于求仕,
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应该很熟悉道路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 情况。
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 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补充材料
❖ “隐士,道德高尚,孔子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 佩服。但隐士看不起他,嘲笑他。分歧在于:隐士 彻底不合作,而孔子却不能忘情于世,忘情于人。 他总想在坏人里找好人,不肯放弃最后的努 力。”——李零
B.晨门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说明孔子 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闻名遐迩。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目的在于劝诫孔子不要再 执著了,天下已无道。
D.楚狂接舆用唱歌讽刺谩骂孔子,甚至不给孔子反 驳的机会就溜之大吉。
三、儒道互补:“仕”与“隐”的论争
长沮(jū)、桀溺(jíe nì)耦
而:表并列
(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过:经过
表现出了热心济世,虽屡遭挫折但坚忍不 拔的精神品质。
探讨
如何理解不仕无义?
不仕无义: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
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 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 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 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 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 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 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5 弟子孰为好学课件PPT

栏目导航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 一、颜回 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 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 做官。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 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要是
栏目导航
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 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 赏和喜爱。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栏目导航
三、冉耕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以德行著 称。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 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 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 十哲(德行科)之一。
栏目导航
四、冉雍 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雍 气量宽宏,沉默厚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 可以做地方长官。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以德行著称,被列 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 孔子并列为大儒。
栏目导航
(3)文.学.:子游、子夏 古义:指__能__学__习__掌__握__古__代__文__献__,__即__孔__子__所__传__的__《__诗__》__、__《__书__》__等_ 。 今义: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 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4)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有__仁__爱__之__心__,__关__爱__他__人__。_ 今义:①指丈夫或妻子;②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栏目导航
第 5 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判断句) 译文:_不__是__我__不__喜__欢__您__的__学__说__,__是__我__力__量__不__够__。__ (2)吾以子为异之问(宾语前置) 译文:_我__以__为__你__是__问__别__的__人__。__ (3)曾由与求之问(宾语前置) 译文:_竟__然__问__由__和__求__呀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良知课件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寻求仁义礼智、 世间公道,却 原来都是背着娃娃找娃娃。孟子向 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不就在 你的身上吗?于是 我们都反省自身,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 中 去寻求仁义礼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 壮成长。 抛开抽象的哲学论争不说,孟子的“性善论” 思想是不是有 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意义呢?
第九则 【译文1】
第九则 【译文2】
•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 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 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 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 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 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 于智。
第九则 【译文3】
这使人想到他在《公孙丑 上》里面所说的,人有仁义 礼智的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仁义 礼智已经植根 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像手脚四肢已长在我们的身上 一样,由于太自然,太习惯了,反倒使我们浑然不知, 意识不 到了。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 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 上!”我们不认为他是个百分之 百的白痴才怪。可今天突然有人对 我们说:“我发现 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我们认为他是 白痴 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陆”呢?
学生公都子更为全面地提出了人性问题来和孟子 进行讨论, 除了告子的观点外,还另外举出了两 种观点,且有理有据,说服 力较强。这一次孟子 没有以诘难或推谬的方式进行辩论,而是正 面阐 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说是阐述,其实 也是重申,因 为其主要内客,即关于恻隐、羞恶、 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 们与仁、义、礼、智 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公孙五上》里已经 提出 并阐述过了。
老师点出难理解的字词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 ③瞽 (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 善。 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 ⑤情:指天生的性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仁政_课件

探 究
译文:____说__的__就___是__您__啊__。_______
菜单
晨
(5)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
读
开 卷
译文:__我__没__有__听__说__过__这__些__事__。__
助 读
有
参
益
(6)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考 译
课
译文:___没___有__人__能__够__阻__挡__他__。___
文
课 前
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
自
主 导
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
学
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
课 堂
论基础是“性善论”。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
读
开 卷
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
文
导
高可二黍许不定数词,表示“左右”、“上下”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3.词类活用
开
助
卷 有
(1)无以,则王.乎(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读 参
益
(2)从而刑.之(名词作动词,加以刑罚)
考 译 文
课 前
(3)权.,然后知轻重(名词作动词,用秤称)
自
主 导
(4)度.,然后知长短(名词作动词,用尺量)
究
菜单
晨
读 党恶(偏袒恶行)而害民也如此。然师严而友亲,故己绝之(与
开
助
卷 有
之断绝关系),而犹使门人正(纠正)之,又见其爱人之无已(没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仁政课件

(5)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 译文:__我__没__有__听__说__过__这__些__事__。__ (6)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译文:___没___有__人__能__够__阻__挡__他__。___ (7)牛何之(宾语前置) 译文:_____牵__着__牛__到___哪__里__去__?_____ (8)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 译文:___这__样__看__来__,__一__根__羽__毛__都__拿__不__起__。______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 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 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 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 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 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 论基础是“性善论”。
仁政
隋朝末年,天下分崩,许多人瞧准了机会,拉起十几个 人,迫不及待地先登基过过皇帝瘾。王世充也赶上了这拨潮 流,而且众多的皇帝中就数他雷厉风行,刚一登基,就命令 以西朝堂受理冤情,东朝堂接受直言极谏。这个东西就叫现
场办案了,凡是没有政务经验的人最容易犯下这种愚蠢的错 误,许多老百姓也特别喜欢当官的这么胡搞,一个负责办理 的人面对着数不清的人脸,事情是百分之百的不能够现场解 决的。没个十天八天,往往是连个头绪也理不出来。可是老 百姓才不管你这么多,你既然公开办案,那么就得当场给我 一个交代,结果这个现场办案一开始就乱了套。王世充一瞧 这种平民天子根本不像他想象得那么容易,叫门外的老百姓 一挤兑,干脆躲宫里边再也不出来了。人是社会人,你在这
世界上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必然的会和别人发生关联。所以 一旦不懂得中庸之道,不能够以客观的角度来把握人类社会 的内在规律,那么就会像王世充这样,许多事情你看着简单, 等到做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做 皇帝大概是最容易的事情了,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做皇帝的 经验,所以觉得做皇帝就是颐指气使比比划划,那是件多么 容易的事情!可是王世充一试,才发现这世界上最难做的, 就是所有人都认为简单的事情。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7 仁 政课件PPT

栏目导航
(8)寡.固不可以敌众.( 形容词作名词,少的一方;多的一方 ) (9)弱.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容词作动词,尊敬 ) (1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 (13)危.士臣( 使动用法,使……陷于危险 ) (14)朝.秦楚( 使动用法,使……朝 ) (15)富.之( 使动用法,使……富 ) (16)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
天下国家
仁政
栏目导航面灶台上正冒着烟,一个小男孩站在厨 房门口惊呼“妈,糊了!”一个打麻将的男人望向厨房,而小孩的 妈妈正在专心地看着自己的麻将,头也不回地说:“儿子,妈妈还 没有和呢!”
【寓意点评】 讽刺了生活中一些父母沉迷于麻将等娱乐活动, 漠视孩子和家庭的社会现象。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动 词 , 施 予 (5)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动 词 , 戴 上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动 词 , 扩 建 、 营 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动 词 , 虚 夸 、 以 少 报 多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动 词 , 超 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副 词 , 更 加
故园谁道有书来动 词 , 料 想
栏目导航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动 词 , 增 加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动 词 , 水 满 溢 出 , 引 申 为 上 涨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动 词 , 超 过 (2)益满招损,谦受益名 词 , 利 益 、 好 处 谬陪吾益友形 容 词 , 有 益 的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副 词 , 更 加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副 词 , 渐 渐
(8)寡.固不可以敌众.( 形容词作名词,少的一方;多的一方 ) (9)弱.固不可以敌强.(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容词作动词,尊敬 ) (1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 (13)危.士臣( 使动用法,使……陷于危险 ) (14)朝.秦楚( 使动用法,使……朝 ) (15)富.之( 使动用法,使……富 ) (16)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
天下国家
仁政
栏目导航面灶台上正冒着烟,一个小男孩站在厨 房门口惊呼“妈,糊了!”一个打麻将的男人望向厨房,而小孩的 妈妈正在专心地看着自己的麻将,头也不回地说:“儿子,妈妈还 没有和呢!”
【寓意点评】 讽刺了生活中一些父母沉迷于麻将等娱乐活动, 漠视孩子和家庭的社会现象。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动 词 , 施 予 (5)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动 词 , 戴 上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动 词 , 扩 建 、 营 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动 词 , 虚 夸 、 以 少 报 多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动 词 , 超 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副 词 , 更 加
故园谁道有书来动 词 , 料 想
栏目导航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动 词 , 增 加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动 词 , 水 满 溢 出 , 引 申 为 上 涨 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动 词 , 超 过 (2)益满招损,谦受益名 词 , 利 益 、 好 处 谬陪吾益友形 容 词 , 有 益 的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副 词 , 更 加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副 词 , 渐 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仁义礼智_课件

孟子曰:“仁之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
实,事亲是也;义之 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
实,从兄是也;智之 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
实,知斯二者弗去是 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
也;礼之实,节文① 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
斯二者是也;乐之实, 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
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生则恶可已也,恶可 已,则不知足之蹈之 手之舞之。”
②要“存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用心追求,加以扩充就 能得到仁义礼智。 ③要“求”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为宽大 为怀的仁者、遵礼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宽容 大度,推己及人。 ⑤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 ⑥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 怎能舍弃?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曰:“人 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几希;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舜明于 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 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
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 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 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 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 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 强地施行仁义。”
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 四种发端了。是不是 说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了?纵观 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 境界?
学习 理解 赏析
孟子认为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 ①要“扩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上不断扩大充实, 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孟子指出人虽绝大部分同于动物,但却具有
“异于禽兽者几希”的部分(孟子称之为“性 善”);要做好人做君子,关键在于克制同于禽 兽的部分而保存发扬那“几希”的“人性”。这 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 的差异”。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1 夫子自道课件PPT

[答案] B
栏目导航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 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君 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 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 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 ,原来的字叫古字, 后 起 的 字 叫 今 字 。 如 “ 至 莫 夜 月 明 ”( 《 石 钟 山 记 》 ) 中 “ 莫 ” 通 “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栏目导航
阅读课文 1,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C.故患有所不辟.也
B.卒.供役而还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栏目导航
[解析] A 项,“没”通“殁”,去世。B 项,“卒”,完毕、 终了。C 项,“辟”通“避”,躲、设法躲开。D 项,“有”通“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课前
自主导学
栏目导航
第 1 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 零数之间 )
(2)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尔”同“耳”,而已,罢了 ) (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 ) (4)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嘑”同“呼” )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 ) (6)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一直 )
——《论语·述而第七》 6.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 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他老 人家(这正是)叙述自己啊。”
——《论语·宪问第十四》
栏目导航
7.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 者不能并有,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道义也是 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生命本 是我所喜欢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所以我不干苟且 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 所以有的祸害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一切可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 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免祸害的事情,哪有不
栏目导航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 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君 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 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 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 ,原来的字叫古字, 后 起 的 字 叫 今 字 。 如 “ 至 莫 夜 月 明 ”( 《 石 钟 山 记 》 ) 中 “ 莫 ” 通 “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栏目导航
阅读课文 1,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C.故患有所不辟.也
B.卒.供役而还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栏目导航
[解析] A 项,“没”通“殁”,去世。B 项,“卒”,完毕、 终了。C 项,“辟”通“避”,躲、设法躲开。D 项,“有”通“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课前
自主导学
栏目导航
第 1 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 零数之间 )
(2)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尔”同“耳”,而已,罢了 ) (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 ) (4)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嘑”同“呼” )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 ) (6)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一直 )
——《论语·述而第七》 6.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 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他老 人家(这正是)叙述自己啊。”
——《论语·宪问第十四》
栏目导航
7.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 者不能并有,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道义也是 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生命本 是我所喜欢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所以我不干苟且 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 所以有的祸害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一切可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 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免祸害的事情,哪有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22、子曰:“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 定坚决。” 26.3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 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 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 蚀: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 更改的时候,每个人都仰望着。”
修养的境界
31.1、曾子曰:“吾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 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 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 习了呢?” 3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戚。” 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 经常局促忧愁。”
孔子,是一个 志在报国又无人重 用的闲人;又是一 个周游列国、苦寻 门路的忙人;更是 一个到处碰壁、从 不回头的强人。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 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 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 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
孔子思想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 不 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等。 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 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伦理:“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品德:“温、良、恭、俭、让”
从孔子到孟子
3.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 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 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 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 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 出规矩。”
23.14、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 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说:“君子只有勇而没有义,就会捣乱 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 盗。” 25.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 那怎么可以。” 25.2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 利。”
《论语》
儒家的经典 道德的规范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 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 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 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 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 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5.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7.1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赶 得上。 8.12、孟子曰:“君子不怨天,不 尤人。” 孟子说:“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 人。”
人的起点
14.6、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 同,便相距悬远。” 14.9、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 之;……是非之心,智也。” 14.9、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弗思耳矣。 仁义礼智,不是由外人给与我的,是我 本来就具有的,不过没有去思考罢了。
3.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 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 使他怀念我。” 5.4、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孔子说:“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 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
5.5、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说:“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 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 如此罢了。” 5.6、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孔子说:“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 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31.8、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9、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曾益其所不能。” 31.9、孟子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也。” 34.1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学问之道
43.1、子曰:“君子敏于事而慎于 言。” 孔子说:“君子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谨慎。” 4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仁者爱人
22.5、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 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 合礼的事不做。” 2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 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Hale Waihona Puke 22.7、子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 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说:“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 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 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 使唤人。” 23.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 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 明人活动,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 寿。”
论语· 孟子选 读
大丰市新丰中学 宋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 王 21 年(前 551 ),生有异质,学 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 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 政治活动。年50摄鲁国相事,其后 不用,遂周游列国,年68返鲁。卒 于敬王41年(前479),年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