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说明
《读<伊索寓言>》备课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备课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伊索寓言>,使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并将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
二、教学内容1. <伊索寓言>简介: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故事特点。
2. <狐狸和葡萄>:学习故事内容,理解狐狸为了吃到葡萄而不断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
3. <乌鸦和狐狸>:学习故事内容,理解乌鸦因为得意而失去美味的后果,引导学生学会谦虚,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4. <狼和小羊>:学习故事内容,理解狼为了陷害小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勇敢地面对不公平的待遇。
5. <农夫和蛇>:学习故事内容,理解农夫对蛇的善良却换来蛇的咬伤,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他人的本性,不要对恶人心慈手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伊索寓言>故事内容的掌握,寓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伊索寓言>的背景、故事特点及寓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及其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故事特点。
2. 学习<狐狸和葡萄>: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讨论狐狸的努力过程及其寓意。
3. 学习<乌鸦和狐狸>: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乌鸦的得意及其寓意。
4. 学习<狼和小羊>: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讨论狼的不择手段及其寓意。
5. 学习<农夫和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农夫的善良及其寓意。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
教材选取了法国作家让·德·拉·封丹创作的经典寓言故事《列那狐的故事》。
具体章节为全书共二十个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列那狐与各种动物的互动、斗智斗勇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寓言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寓言的内涵,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言意义,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列那狐的故事》书籍、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列那狐的故事》的作者及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和喜爱,激发阅读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选取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讲解,如“列那狐与乌鸦”。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章节,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课堂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寓言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六、板书设计1.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2. 内容:(1)作者:让·德·拉·封丹(2)主要角色:列那狐、乌鸦、狼、狮子等(3)寓言寓意:智慧、勇敢、诚实、友谊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列那狐的故事》剩余章节,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4篇《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学习目标:1.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丰满寓言的故事情节。
2.学习“续写”和“扩写”两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悠悠五千年,寓言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去捡拾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吧!1.同学们,读完此书,你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寓言”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生说)师出示: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二、读中感悟,合理补白1.看到大家交流的这么热烈,老师也想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请看《更渡一遭》。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捉到甲鱼想吃掉甲鱼,却又不想承担杀生罪名的人,他烧了一锅沸腾的水,并在锅顶架起一根细细的竹桥,让甲鱼两次从上面爬过的事,讽刺了那些面目伪善口蜜腹剑的小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甲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师:这是一只可怜、悲哀的甲鱼。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一下,大致有这几个:(1)甲鱼第二次听到主人让它爬过细竹条时,它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又会怎么做?(2)甲鱼第二次到底有没有爬过去?3.是啊,故事的结局甲鱼第二次有没有爬过去,我们不得而知。
这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巧妙之处:故事言简意赅,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4.同桌两人合作学习,说一说甲鱼在第二次过细竹桥时它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5.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吧!6.交流,评价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都很丰富,但有一点要注意,无论怎样想象都不能背离寓言的寓意,不能违背事实。
三、深思熟读,丰满情节过渡: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动的小故事。
通常情况下学习寓言,必须先了解这个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情节。
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即寓意。
而在语文课里学习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两点外,还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语言因素可以学习、训练和借鉴。
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课三则寓言,包括了《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和《南辕北辙》,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
三则寓言内容不同,蕴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侧重点。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在位时,每次都要300人的乐队一齐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湣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过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
其寓意是: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写了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现。
教学上可侧重创造性复述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诸如“300人一齐吹竽时的场面、声势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请求参加吹竽队时的表情、话语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时的具体表现和混不过去的狼狈相又各是怎样的?”等等。
《买椟还珠》讲的是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
他把宝珠装在用名贵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装饰得十分美观。
郑国有个人出高价买下盒子,却把放在里面的宝珠还给了商人。
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
这则寓言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故事内容,后面是作者的议论。
而寓意的揭示可从作者的议论中去体会概括。
而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导。
即:“珠宝商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郑国人肯出高价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南辕北辙》讲的是有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
当朋友提醒他时,他还自恃优势,强词夺理,继续背道而驰。
统编三下《克雷洛夫寓言》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统编三下《克雷洛夫寓言》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阅读背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真读书是教师的天职。
三年级的孩子对阅读寓言故事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了解寓言,为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自觉,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品质,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教会学生从小故事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阅读目标:1.走进《克雷洛夫寓言》,喜欢读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2.掌握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阅读重点: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阅读难点:在交流中学会读书做笔记,初步学习读后感的写法。
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搜集寓言及《克雷洛夫寓言》有关资料。
2.布置学生读《猫头鹰和驴子》3.彩贴教学过程:一、表演故事,激发兴趣1.看图想故事出示图片,你能知道故事的题目吗?你能选一个讲一讲吗?2.学生讲故事《守株待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二年级课文中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并让学生演一演,再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文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做铺垫。
』二、认识寓言总结特点1.寓言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韵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2.寓言的特点①篇幅短小,通俗易懂;②大都以动物或植物为主人公;③具有特别的含义,告诉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
(小智慧大道理)3.走进《克雷洛夫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精彩小故事,深刻大道理!历经百年,寓言以短小的篇幅,讽喻古今中外之社会。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这些故事多以动物、植物为主人公,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4.走近克雷洛夫克雷洛夫不仅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
世界三大寓言家:克雷洛夫、伊索、拉封丹(设计意图: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孩子懂得寓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
即小智慧大道理,让孩子认识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克雷洛夫,读《克雷洛夫寓言》故事,品智慧人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寓言故事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寓言故事阅读一、引言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材之一。
这类故事以虚构的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形象为主角,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幽默的对话,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寓意明显且易于理解,适合培养孩子们思考问题、学习道德与价值观念。
本教案旨在指导小学语文老师有效打造寓言故事阅读课。
二、目标与要求1. 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与功能;- 培养学生运用语篇知识分析寓言故事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正义、友爱等道德价值观念的认识。
2. 要求:-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寓言故事中隐藏的道理;- 能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 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个人见解。
三、准备工作1. 教师:- 搜集多种形式、内容不同但结构固定明确的寓言故事;- 准备PPT或者教辅资料,包括寓言故事的背景介绍和重点词语解析;- 设计相关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 预习课文内容,并理清故事情节;- 做好笔记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精选的寓言故事短片播放引起学生的关注,为学习寓言故事阅读创建情境。
提问引导讨论:你们观看的寓言故事中有哪些道理?2. 导入与目标呈现(5分钟)使用PPT或者其他形式向学生介绍本课要阅读的寓言故事及课题名称,并解释目标与要求。
3. 导读与分析(15分钟)老师提问或展示关键信息,并鼓励学生通过推测和合作探讨获得答案。
分析语篇结构、人物特征、隐喻手法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把握整个故事。
4. 独立阅读(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全文,重点注意理解及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道理。
同时,在纸上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5. 合作讨论(10分钟)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所理解的道理及思考。
鼓励他们通过对话、辩论等方式澄清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并分享个人见解。
6. 共同讨论(10分钟)邀请每个小组代表走上讲台,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发现和领悟。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辩论,共同探索更深层次的含义。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优质教案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列那狐的诡计》。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学习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列那狐的故事》,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2. 使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发散性思维。
3. 学习并运用重点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情节,运用重点词汇。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外阅读书籍《列那狐的故事》、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寓言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寓言故事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列那狐的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过程细节: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分析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列那狐的诡计,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4.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关于《列那狐的故事》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过程细节:学生跟随教师解题,互动交流。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两个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列那狐的故事》课外阅读指导2. 内容:a. 寓言故事特点b. 故事情节分析c. 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列那狐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b. 选用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2. 答案:b. 示例:编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寓言故事,运用所学词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积累词汇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交流会
──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
小龙马总校:延彬
一、指导目标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三、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寓言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
(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
(二)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1.提问:什么是寓言呢?
2.介绍出处:我们刚学完的《寓言两则》,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名篇。
《纪昌学射》出自《列子·汤问》;《扁鹊治病》出自《非子》。
3.过渡: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三)班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收录到《课外阅读小册子》中,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小组交流要求:
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
3.提出班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荐发言。
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
全班分享目标:
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4.班交流:
A.4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边讲边把自己的小册子展示,同组同学帮忙在黑板上板书上推介的寓言故事书目、篇目。
B.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5.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
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6.评价:现在请大家说说听完推荐后,你现在最想看的是哪本书,理由是什么?(指名3.4人说,然后全班投票。
)
7.颁奖:最佳推荐员。
8.布置最佳推荐员任务:课后,请最佳推荐员把自己看过的优秀寓言故事的书名、作者、等等资料填写到班级推荐书目表中。
(四)推荐寓言故事,延展课文知识
1.推荐外国寓言故事:其实除了同学们所推荐的书,还有很多著名的寓言故事书呢!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其中的几本吧。
(出示课件)
2.方法教给:好书浩如烟海,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寓言故事呢?(先让学生说,再出示课件)
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
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说明;
D、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
3.推荐一则寓言过渡:学了好方法,我们还要懂得运用。
现在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方法,来完成以下的这则寓言故事的读书笔记吧。
4.播放《猴子戴手套》,完成读书笔记。
猴子戴手套作者:樊发稼
一只猴子进城玩儿,看见男男女女都戴着手套,挺好看的。
猴子进商店,也给自己买了一副手套。
回到山林里,猴子戴上那副花花绿绿的手套到处炫耀:
“大伙都来瞧呀,我的手套多漂亮!”
八哥鸟随声附和地道:“是啊是啊,多漂亮!多漂亮!”
喜欢拍马屁的小猩猩说:“嘿,猴哥!今儿个你戴了手套显得格外精神,既有风度也很潇洒!”
只有上了点年纪的驴子不以为然地说:
“手套是人的专用品,我们动物不宜生搬硬套地使用。
猴子戴手套,我看有点不伦不类。
”
猴子听了驴子的话,骂道:
“你这蠢驴知道个啥!我看你是妒忌心太重了。
”
没过几天,猴子摔成重伤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戴了手套上树,握不住树枝,从树上跌了下来。
5.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用了什么方法帮助自己阅读理解了这则寓言故事。
(五)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还了解了不少寓言故事书,更学到了寓言故事阅读的好方法。
其实,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所以我们说──阅读,爱读,多读,反复读。
七、板书:
阅读,爱读,多读,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