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 (1).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训练(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下乘.(chénɡ)烟榻.(tà)逻辑.(ji)锱.铢必较(zì)B.流弊.(bì)箭镞.(zú)辞藻.(zǎo)不离不即.(jì)C.蕴藉.(jiè)倒涎.(xián)斟酌.(zhuó)清沁.肺腑(xīn)D.窸窣.(sū)憎.恶(zēnɡ)精髓.(suǐ)轻鸢.剪掠(yuān)解析:A项,“锱”应读zī;B项,“即”应读jí;C项,“沁”应读qìn。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笼统尺牍简陋回肠荡气B.逍遥譬如篇幅不了了之C.口吻圆满增添一概而论D.腐化防碍影射得鱼忘筌解析:D项,防—妨。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1)室内装修设计师多利用装饰材料来建筑空间的不足,比如客厅过大或过窄,就装上屏风、隔扇或镜子来改善其空间效果。
(2)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上海文庙每年都以庙会的形式举行许愿活动,让莘莘学子在孔子像前表达志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3)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弥补熏染径自B.弥补熏陶径自C.填补熏染径直D.填补熏陶径直解析:①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
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常与空白、亏白、缺额搭配。
“建筑空间的不足”“过大或过窄”等属于“缺陷”,与“弥补”语意搭配。
②熏陶: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熏染: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属于“好的影响”,用“熏陶”更恰当。
(推荐)2018年秋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 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检测卷(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一、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滕王阁序》凭借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写出水边雁声的两句是,。
(2)《逍遥游》中写鹏的翅膀很大,能凭借羊角风直上青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技盖至此乎D.乌江亭长檥船待此小大之辩也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C.问征夫..,批大郤..以前路 D.依乎天理4.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而彼且奚适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D.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
抢:碰,触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既窈窕以寻壑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爱惜,怜惜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逋:逃脱D.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散文尚处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
其中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属说理性散文。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
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
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
”今人多把“五岭”解释为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五座山的总称。
不过,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
五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岭南地区属于古代‘五服’之‘荒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恩维说,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岭南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
王风未被,春风不度,所以唐杜佑在《通典》中说:“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之前是为荒服。
”明确指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
唐宋之际,岭南是当局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据统计,两《唐书》所载唐朝有名有姓且有具体贬谪地者共211人,个中岭南道就有138人,约占贬谪总人数的65%,别的载有人名无具体地名或有地名无具体人名的岭南谪宦还有200人摆布。
而宋代全部岭南地域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
柳宗元《舍弟宗一》诗曰:“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
”在贺州学院文明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侯艳看来,“一身去国”是被社会文明主流扬弃和政治追求失败后的无限悲怨,“万死投荒”之“荒”无疑是唐宋文人关于贬所“岭南”的团体印象,此乃天文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5文档单元检测卷(三)

单元检测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后,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意蕴。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上。
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必修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dī)防怂(sǒnɡ)XXX(yànɡ)气喘吁吁(xū).......B.剜(wān)肉蘸(zhàn)酒娇嗔(shèn)一惊一咋(zhā)....C.讥诮(xiào)踹(chuài)水..D.酒馔(zhuàn)角隅(yú)..蠕(rú)动颠沛(pèi)流离..埋(mái)怨车轮辗轧(y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喝彩通宵惆怅温馨没精打彩B.XXX划拳车篷惟一蓬蓬响C.佑护览绳磨蹭吸吮窸窸窣窣D.洗漱悸动竟争战战兢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她太周围的事情,因此便容易被那些事物所干扰。
(2)我们党中央现在恳求工农干部研究文化,由于学了文化当前,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以学。
(3)XXX推翻了XXX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从而在实质上粉碎了创造人类、又为人类创造万物的那种的宇宙观。
(4)假如有人提出这么个理论,说我们国度出批改主义的主要原因,就是姑娘们爱穿花衣裳。
以是,要根除资产阶级头脑,就要禁止姑娘们穿花衣裳,你肯定觉得好笑。
A.注重着重荒唐荒谬C.着重注重荒唐荒唐B.着重注重荒谬荒唐D.注重着重荒谬荒唐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文明礼貌月”活动期间,各班的黑板报都办得形形色色,煞是好看。
....B.我随旅游团登上了泰山极顶,面对万顷云海,游目骋怀,真是心旷神怡。
....C.在糊口中做人要正派,处处刺探他人隐私传播小道消息是极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D.上周的年级足球赛上,我们班踢了三班一个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XXX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4∶1心悦诚服,不得不服。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测试(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测试(参考答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测试(参考答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测试〔近。
10〕参考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详细点拨:1、A 〔在B 项中的“创.〔chu àng 〕伤〞应该改为“创.〔chu ōng 〕伤〞;C 项中的“阴谋密计〞应该改为“阴谋秘籍〞;D 项中的“慰藉.〔j í〕〞应该改为“慰藉.〔ji è〕〞〕 2、A3、D4、B 〔A 项中的“将实行减少招生和停止招生的政策〞应该改为“将实行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的政策〞;C 项中的“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应该改为“怎么就和与自己同过患难〞;而D 项中的错误就更加明显了,应该把“大约一半左右的篇幅〞中的“大约〞或“左右〞去掉一个即可。
〕5、C 〔在A 项中的“陶潜说过〞应该加上逗号;B 项中的“浑浑噩噩、是非颠倒〞中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D 应该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的句号放在引号后面。
〕6、C 〔在“鲁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
他的《祝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这句话有错误,《祝福》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应该改为“《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二、〔18分,每题3分〕详细讲解: 7、B 〔在“B 〞项中的 辞:辩解。
应该改为 辞:去世.〕 8、A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被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于.:对〕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与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中的而都表示转折。
〕 9、B (A 人情..:古:人之常情;今:人的感情。
) 〔C 粪土..:古:借喻;今:粪便〕 〔B 已乎..: 古:与今意相同〕 〔D 私心..:古:自己的心愿;今:相对于公有〕 10、B 〔只有在“B 〞的“苟〞字是:如果,作连词;其它三项均为“苟且〞的意思。
〕11、〔6分〕〔1〕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必修5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 (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鉴赏(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诗的意境周振甫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五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5分)()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解析:C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
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答案:C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解析:A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C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
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答案:B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太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解析:D项推断错误。
“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答案: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
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 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
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
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
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
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以为常。
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
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
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
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
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
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
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
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
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5分)()A.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解析:A项“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错,原文中专家建议“尽量少”和“做好防护”。
C项两则材料中专家的观点大同小异。
D项“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有误,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侧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
答案:B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6分)()A.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