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理论之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护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3.肺泡巨噬细胞
是由血液内单核细胞迁移至肺泡间隔后演变而来,其作用除吞噬进 入肺泡的微生物和尘粒外,还可生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 介素-1、氧自由基和弹力蛋白酶等活性物质,这些因子在肺部疾病的 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肺间质
是指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 括血管及淋巴组织。肺间质在肺内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使肺泡 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及肺的通气顺利进行。
陆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正常成人每天接触的空气量高达15000L,同时,还会受到经血液循 环带来的机体内部有害物质的侵害。为防止各种微生物、变应原、毒 素和粉尘等有害颗粒的侵袭,肺与呼吸道共同构成了完善的防御机制。
1.气道的防御作用
主要有3个防御机制。 ①物理防御机制:通过对致病因子的沉积、滞留和气道黏液-纤毛运 载系统的作用完成; ②生物防御机制: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对机体是一种防御机制; ③神经防御机制:主要是由有害因子刺激鼻黏膜、喉及气管时产生 咳嗽反射、喷嚏和支气管收缩等完成,从而将异物或微生物排出体外。
感谢聆听
教师:
科室:
联系:
3.胸部
应注意胸廓外形、两肺呼吸运动是否一致;肺部触诊有无语音震颤 改变和胸膜摩擦感;肺部叩诊音变化;听诊呼吸音变化,有无干、湿 啰音及其分布,有无胸膜摩擦音。
4.腹部及四肢
注意有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等。四肢评估注意有无杵状指 (趾)。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右心衰竭可有肝大及肝颈静脉回流 征阳性,支气管肺癌、肺脓肿可见杵状指。
肆
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正常情况下胸膜腔的脏 层与壁层胸膜之间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壁层胸膜分布有感觉神 经末梢,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因此胸部疼痛是由壁层胸膜发生病变 或受刺激引起。 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人为负压。当胸膜腔内进入 气体(气胸),胸膜腔内负压减小,甚至转为正压,则可造成肺萎陷, 不仅影响呼吸功能,也将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护师考试辅导:内科护理学之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框架图常见症状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的护理(感染+病史)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感染+烟)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并发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心+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烟鬼)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终末)常见症状护理一、咳嗽、咳痰的护理护理措施1.避免诱因2.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保持湿度3.饮食多饮水,>1500ml/d,利痰液稀释和排出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5.促进排痰遵医嘱用祛痰药(附表)附表6.预防并发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加强口护,定期翻身拍背、吸痰等7.缓解焦虑情绪略二、咯血的护理(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病人咯血时护士应给予细致观察与护理,使之有安全感,并作必要的解释,取得病人配合治疗。
2.安静休息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3.药物应用(附表)附表4.饮食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5.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三、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一)分型与病因(二)临床表现(三)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每日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增加对烦躁不安、恐惧病人的巡视次数5.氧气疗法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6.对于轻、中度病人应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补: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四)治疗原则(五)护理措施1.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病情变化2.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和空气流通3.给予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避辛辣、刺激4.嘱病人按医嘱用药,勿滥用抗生素肺炎病人的护理各种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组织急性渗出性炎症。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对病人的影响
01
02
03
影响生活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病 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 工作。
增加心理负担
长期的呼吸系统疾病可能 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
增加经济负担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 复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资 源和经济成本。
02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
02
这些疾病可以影响呼吸系统的正 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 咳痰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类型
01
02
03
04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等 。
支气管炎
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 管炎。
肺炎
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等。
支气管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根据病情给予局部热敷或冷敷,以缓解疼痛 。
心理支持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缓解疼痛带来的焦虑和 不安。
04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疾病护 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发热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发 热症状,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遵医 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咳嗽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时,应鼓 励患者咳嗽并及时排痰,保持呼吸道 通畅。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 疾病病人护理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护
理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疾病护
理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措施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护理课件,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呼吸操训练及借助呼吸锻 炼器训练等,以提高呼吸肌的耐力和力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具体 训练方法详见本章第八节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
在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活动耐力、呼吸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 的基础上,与病人共同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内容包括运动的方式、 频率、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及注意事项等。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训练、 抗阻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或多种方式结合。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显著费力,重症者吸气时呼吸 肌用力收缩,胸内负压增高,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 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哮鸣音。常见于喉 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气费力、缓慢,呼气时间明显延 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主要与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的痉挛 或炎症有关,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
咯血的机制与病因相关。炎症、肿瘤、结核等病变破坏支气管黏膜 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使黏膜下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 的咯血,咯血量一般较小;病变直接累及小血管引起血管破溃,可造 成中等量咯血;病变引起小动脉瘤、动静脉瘘或曲张的黏膜下血管破 裂,或严重而广泛的毛细血管炎致血管破坏或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咯 血多为大咯血。咯血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除有原发病的体征外,可有 出血部位呼吸音的减弱或湿啰音。
咯血的并发症有窒息、休克、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窒息是咯血最 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病人迅速死亡,应及时识别窒息先兆,积极抢 救。窒息发生时可表现为:咯血突然减少或中止,病人感胸闷、憋气, 出冷汗,随即烦躁、表情紧张或惊恐、两手乱动或手指喉头(示意空 气吸不进来),继而出现发绀、呼吸窘迫、全身抽搐、昏迷,甚至心跳、 呼吸停止而死亡。
护理学中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护理学中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它负责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了人们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中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与方法。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多种类型。
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上有所不同,因此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
下面将以其中两种疾病为例进行探讨。
1. 肺炎的护理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对于肺炎患者的护理,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例如通过痰液引流、雾化吸入等方法,帮助患者排除痰液,减轻呼吸困难。
(2)监测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肺炎患者常常伴随发热、心率增快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合理用药: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的使用。
护理人员需要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同时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
2. 哮喘的护理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对于哮喘患者的护理,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1)了解患者的哮喘诱因:哮喘发作通常与特定的诱因有关,如气候变化、花粉过敏等。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哮喘发作的诱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教育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吸入器:雾化器和吸入器是哮喘患者常用的治疗设备。
护理人员应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设备,确保药物能够充分到达气道。
(3)监测肺功能:肺功能监测是判断哮喘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肺功能,以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及疗效。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中的注意事项除了特定疾病的护理外,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治疗:保持患者的生活环境清洁和通风,避免空气污染和二手烟的暴露,有助于减轻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内科: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一.概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环甲膜链接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是喉梗阻时进行环甲膜穿刺的部位><右主支气管粗,短,直。
易发生异物及吸入性病变如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总面积(100㎡)肺泡上皮细胞:①I型细胞:覆盖肺泡总面积(95%),”呼吸膜“是指I型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交换的场所②II型细胞: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减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容量的稳定性,防止肺泡萎缩。
3.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末梢,脏层没有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为负压4.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呼吸调整中枢位于脑桥。
H+对呼吸的影响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H+浓度增高,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受抑制。
5.血常规: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与过敏和寄生虫有关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液检查:①一般检查:痰液成红色:痰中含有血液或血红蛋白黄绿色浓痰:表现为呼吸道化脓性感染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阿米巴肺脓肿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栋样或带血液者:克雷伯杆菌肺炎恶臭味:厌氧菌感染(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补充:大量痰:24小时痰量超过100ml)②抗酸染色法: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补充留取痰标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自然咳痰法(最常用):①病人于晨起首先清水漱口数次,然后用力咳出深部第一口痰,留于加盖无菌容器,尽快送检(不超过2小时)②若病人无痰可用高渗盐水(3%~10%)超声雾化吸入导痰注意事项:①留取痰标本应尽可能在使用或更换抗生素前进行。
②采集来自下呼吸道的分泌物(细菌感染:留取>1ml 真菌和寄生虫:3~5ml 分支杆菌5~10ml)}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1.咳嗽和咳痰咳嗽:①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内异物的作用。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呼吸音异常:如湿啰音、干啰音、哮鸣音 等,可能与肺部疾病、支气管疾病等有关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 重要性
章节副标题
病人护理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
早期发现:及时 发现病情,及时 治疗
预防并发症:预 防呼吸系统疾病 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轻痛苦
促进康复:促进 患者呼吸系统疾 病的康复,缩短 病程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呼吸 功能训练、心理支持等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确 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内科护理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 频率、深度、节律等指标,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呼吸支持:对呼吸困难的病人进 行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 疗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要点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病人 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 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 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加强营养支持:提供高蛋 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 饮食,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的心 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 安慰,减轻病人的焦虑和 恐惧感
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 生活质量
护士在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中的角色与职责
观察病情:密切 观察病人的呼吸、 心率、血压等生 命体征,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
实施护理:根据 医生的治疗方案, 为病人提供药物 治疗、吸氧、雾 化吸入等护理措 施
健康教育:向病 人及其家属讲解 呼吸系统疾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 他们的自我管理 能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等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

• 痰中带血时患者可出现紧张,甚至恐 惧
【辅助检查】
• 血常规 • 痰液检查 • 胸部X线检查 • 血气分析 • 肺功能等各项检查
【护理诊断】
•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胸痛、意 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等有关。
• 焦虑 与剧烈咳嗽、排痰不畅影响休息与睡 眠及病情加重有关
性出血热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病
【身体状况】
1.咯血量及性状 小量咯血:24h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24h咯血量100~500ml。 大咯血:24h咯血量达500ml以上
一次咯血量达300ml以上。
【身体状况】
2.窒息表现 • 大咯血时,患者出现情绪紧张、面色灰暗、胸
闷及咯血不畅为窒息的先兆,应予警惕。 • 一旦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大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 及时为患者漱口,擦净血迹
【护理措施】
(二)配合治疗护理 1.镇静止血 • 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控制滴数,高血压、冠
心病、心衰和妊娠者禁用。 • 观察有无恶心、便意、面色苍白、心悸、腹
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 烦躁不安者,适当选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
• 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无力 排痰、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环境及体位 • 空气新鲜、流通 • 温度在18~22℃ • 湿度在50%~60% 2.饮食护理 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 3.基础护理
【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及患者的意识,特别警惕窒息的发生 正确采集痰标本: • 以自然咳嗽法最常用,清晨痰液为宜,采集
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痰标本收集方法:
1) 晨起清水漱口3次 2) 用力咳出深部第一口痰液 3) 无菌容器加盖 4) 2小时内送检 5) 无痰患者,3-10%盐水雾化吸入导痰 6) 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或更换)前进行 注:留取下呼吸道标本,防污染
第二节 常见症状和体征
– 咳嗽与咳痰 – 肺源性呼吸困难 – 咯血
第一节 概述
内容要点
•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复习) • 二、护理评估
目标要求
➢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个性化评估内容
➢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一)呼吸道
上
1、 上呼吸道:
呼 吸 道
鼻、咽、喉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支气管循环(营养血管) 组成:支气管动脉、支气管壁毛细血管网、支气管静脉 功能:营养各级支气管壁、肺泡、胸膜 特点:压力高
(三)肺的血液供应
(三)肺的血液供应
小结
肺循环与体循环相通: 全身皮肤、组织、
器官的菌栓、血栓、 癌栓均可到肺,肺 部病变也可向全身 播散。
(四)胸膜腔和胸内压
胸膜:壁层胸膜(感觉神经) 脏层胸膜
• 掌握--“咳嗽”、“咳痰”的护理评估;胸部物理排痰 措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咯血的概念、特征 、咯血窒息时病人的表现、咯血窒息的危险因素 ;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概念、临床类型、身体评估 内容
•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 供有关护理措施
① 颜色:★
大量黄色脓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红棕色胶栋样痰---肺炎克雷柏杆菌感染 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大叶性肺炎) 棕褐色痰---阿米巴肺脓肿 烂桃样痰(果酱样痰)---肺吸虫病 灰黑色痰---大气污染、尘肺 黄绿色痰---绿脓杆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
(二)肺:
1、肺泡—总面积100m2 平静状态下1/20进行气体交换,超强储备力
2、肺泡上皮细胞
Ⅰ型细胞---95%,气体交换场所
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早产 儿发育不全)
间质层 表面活性物质 上皮基膜
毛细血管 基膜层
Ⅱ型 细胞
Ⅰ型 细胞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三)肺的血液供应
1、肺循环(功能血管) 组成: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功能:气体交换功能 特点:低压、低阻、高容
胸膜腔:指由胸膜壁层与胸 膜脏层围成的密闭、潜在的 腔隙 胸内压--负压 吸气末期为 -5~-10mmHg 呼气末期为 -3~-5mmHg 肺内压--吸气时为负压
呼气时为正压
(五)肺的呼吸功能
1、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每分钟通气量—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
(一)呼吸道
2、下呼吸道分为
传导性气道(解剖死腔) 从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气 体出入的通道,不参与气体 交换。
气体交换性气道(呼吸区)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一直 到肺泡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下呼吸道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什么叫小气道?
吸气状态下内径<2mm 的细支气管,包括第6级以下 的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称 为小气道
内科护理学理论之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新的呼吸系统疾病出现致使: 死亡率:在城市:第4位,占13.6%
在农村:第1位,占22. 46% 发病率:逐渐增加
第一节 概述
• 甲流疫情在中国目前已经提前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 快速上升期
• 三大特点:
以学校暴发为主。 从城市向农村地区持续蔓延 流行强度持续增加,部分地区已进入高发期
即:潮气量(400-500ml)× 呼吸频率 (16-20次/分)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或呼出肺泡的气体量
即:每分钟 通气量-死腔量(150ml × 呼吸频率) 2、肺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通过呼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的气体交 换 :
(六)肺的防御功能
1、物理防御: (1)鼻部:加温、加湿、过滤、清洁作用 (2)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自净作用 (3)咳嗽反射、打喷嚏 (4)支气管收缩:逐出颗粒
面的纤毛
慢性支气管炎气道 粘膜的纤毛改变
•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粘液细胞、浆细胞
慢性炎症—粘液分泌增多,痰液增多,粘稠度增加
• 固有膜(外膜):由软骨、结蹄组织、平滑肌。
平滑肌仅存在C型软骨缺口处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肺: 组成
肺泡、肺泡上皮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肺间质 功能:气体交换场所
特点--管壁纤细 管壁菲薄 无软骨支撑而容易塌陷
• 粘膜层: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柱状纤毛上皮细胞:
1000~1500次/分钟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 长期炎症:脱落、融合、 倒伏、畸变
•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粘液细胞
• 固有膜: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
分 述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长期炎症:纤毛脱落、融合、倒伏、畸变 粘膜层 电镜下正常气道粘膜表
一、咳嗽、咳痰
(三)护理评估
1、病史
①诱因--加重或缓解因素:受凉、气候突变、药物 ②咳嗽—发生的急缓、性质、出现及持续时间、有无咳嗽
无效或不能咳嗽
干咳、湿咳、时间等见20页 ③ 咳痰—颜色、性质、量、气味,不同疾病痰的颜色 鉴别21页★ 2、身体评估—生命体征、体位、皮肤黏膜、胸部检查 3、实验室及其他—血气分析、X线检查
2、生物学防御: (1)肺泡巨噬细胞、多核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 (2)免疫防御:IgA
(七)呼吸的调节
呼吸调节中枢---延髓/桥脑 化学调节---O2、CO2、H+
第一节 概述
二、护理评估
病史—患病及诊治经过、目前状况、心理、 社会、生活及家族史 身体评估---见书 实验室---血常规和痰液检查-见书 ★痰液观察----颜色、性质、量、气味
• 了解—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及症状特点
(一)定义
咳嗽:是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 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是机体的反射性保护 最常见症状
咳痰:是指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纤毛运动、支气 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 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一、咳嗽、咳痰
(二)咳嗽咳痰分类及病因
1、分类—干性咳嗽、湿性咳嗽 2、病因 ①感染因素-②理化因素--异物、粉尘、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气体 ③过敏因素-④心血管疾病:左心衰竭 ⑤其他: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