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合集下载

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法语电影作为欧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其精妙的剧情、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风格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然而,面对语言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法语电影的片名在翻译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保持原著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有效翻译法语电影片名。

1. 直译策略直译是指将原本的单词或词组直接翻译成目标语的单词或词组,一种最基本的翻译方式。

例如法国经典电影《美女与野兽》在翻译成英文时采取了直译的策略,直接译为“Beauty and the Beast”。

这种翻译方式简单、准确,不会忽略原著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较好地保持源语风格和文化内涵。

但有时候会出现意义的错乱或者不吸引人的情况,所以不能盲目依赖。

此外还需要考虑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谨防字面翻译的误导。

2. 意译策略意译是指通过找到与原著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来进行翻译。

它尊重原书,保留原语言的意蕴,加入目标语言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一种高级方法。

例如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翻译成英文时采用了意译的策略,译为“Les Choristes”,这个词汇的意思是音乐之声,尽管不按字面翻译,但同样有效地传达了电影的主题和氛围。

这种翻译方式在保留原著意义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引导观众,使观众对影片更快产生共情。

但也要注意对原著的尊重,不得因为为了吸引观众而改变原著的本意。

3. 准意译策略通过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有一种翻译方式是准意译。

准意译是指通过对原著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再次观察和思考,找到一种既符合语言结构和句式规则,又传达了原著意义的翻译方式。

例如法国电影《楚门的世界》在翻译成英文时采用了准意译的策略,译为“The Truman Show”,中文意思为《主持人真傻》或《海星名叫楚门》,该片名曾获英美两个奖项。

准意译是一种取长补短的翻译方式,既保留了直译的准确性,又拥有了意译的吸引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实用翻译策略。

4. 幽默译名策略幽默译名是指将电影原名进行改编或调整,以达意幽默、更能引起观众兴趣和记忆,并保证能够对原著内容的准确传达。

从目的论视角看法国电影片名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法国电影片名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法国电影片名翻译董赛金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妥徽文学ANHUIWENXUE摘要院院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学家汉斯.费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本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翻译目 的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

电影目前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视片名的翻译具有其特殊性,既要简短明晰,又要具有创新性,能够吸引观众,激发其观影欲望,从而提高票房,实现商 业目的。

基于此目的,片名翻译应被视为广告翻译,而非普通文本的翻译。

笔者将以法国多部电影为例,试图归纳出目的论指导下片名翻译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法国影片片名翻译_、翻译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将功能概念引人到翻译范畴。

她 认为,译文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交际功能等方面要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译本的功能特征。

随后,汉斯•费米尔(Vermeer)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他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该行为应考虑到译文受众的理解和需求,遵循目的原则。

即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此外,翻译还必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

前者指译文内部必须连贯,在译文受众看来是可连贯的,后者指译文和原文之间要有连贯性。

以上即是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

由此,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翻译译文预期目标实现的充分程度。

综上,翻译的目的不同,所使用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则会不同。

那么,以电影片名翻译为例,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激发观众观影的欲望,提髙票房。

因 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则应该归为广告翻译而非普通文本翻译,具备创造性、新颖性,同时还要与电影具体内容关联。

如果完全对电影原片片名进行直译,可能会让受众感到费解,达不到吸引顾客的目的。

二、法国电影片名翻译现状简析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外国影片的引进和推广过程中,片名的翻译显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部不可错过的法语电影

十部不可错过的法语电影

十部不可错过的法语电影新东方法语教师王迪1、天使爱美丽(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浪漫是一种生活态度“Le 3 septembre 1973, à 18 heures 28 minutes et 32 secondes, une mouche bleue de la famille des calliphoridés, capable de produire quatorze mille six cent soixante-dix battements d'ailes à la minute, se posait rue Saint Vincent, à Montmartre.”……(译文:1973年9月3日18时28分32秒,一只可每秒扇动翅膀达14670次的丽蝇属苍蝇落在了蒙马特高地的大街上……)天马行空般的开场白,光怪陆离的情节,形形色色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同时,每个人又有仅仅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世界之所以美丽,正是因为所有人都是不同的:喜欢撕下大块墙纸的父亲,喜欢捏塑料纸袋的Josephe, 喜欢打水漂的爱美丽,喜欢收集丢弃相片的尼诺和喜欢听故事的猫,这一切,这一个个生活中的小细节,把整个乾坤粉饰地五彩缤纷。

整部电影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情节荒诞,而主题突显,正如法兰西民族,看上去悠闲自得,甚至时而散漫无章,而这,却正是我们所说的浪漫二字——一种生活态度。

2.博闻强记的博马舍(Beaumarchais l'insolent)——谁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Je me presse de rire de tout, de peur d'être obligé d'en pleurer.”(译文:“之所以我强迫自己笑看世间种种,是因为心底隐藏了会为之悲伤的恐惧。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外语电影是现代社会中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它不仅可以娱乐观众,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语言文化。

而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是外语电影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为电影片名是外语电影和文化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一、电影片名的基本翻译原则影片的名称,是导演对影片中心思想、核心情感和主题的精炼概括,是影片宣传、市场推销的一大武器。

在一个观众对影片未知的前提下,影片名称就必须生动、富有魅力。

影片名称,除了宣传效应外,还给人们留下很巨大的艺术价值。

然而,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决定了各自在翻译片名时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因此要想翻译出好的电影片名,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把握各种原则和方法。

1.节略原则节略原则是指把电影中的一些重要情节或主要内容在片名中简化梳理。

这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人们对电影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进一步了解这部电影。

例如,《肖申克的救赎》在英文的原名中就直接将电影的主要内容用三个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概括出来。

2.套用原则套用原则就是将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从电影中的某个重要元素或特定物件中选取,以描述电影的主题。

这种文字游戏的转化有时候非常成功,就像《非常嫌疑犯》就是一例。

因为电影中的主要元素就是嫌疑犯和调查。

所以影片名称的翻译也非常贴合影片的主题。

3.追求传达情感原则这个原则是让我们将重点放在情感表达上。

无论是爱情、悲剧、喜剧还是惊悚片等等,我们希望电影片名翻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触及观众的心灵。

因为一个好的名字,能够让人们迅速对电影产生好感。

电影片名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下面,我们将讨论其中一些问题:1.语言的困扰因为语言的差异,许多电影片名翻译成中文时,会遇到意思无法完全转译或翻译遇到了各种困难的情况。

有时这种困扰会直接影响电影的品牌形象,比如《The Naked Gun》中文翻译为《顽童警察》,有一定的文化误读。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外语电影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也是吸引观众到电影院观看电影的首要因素。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兼顾语言的准确性和观众的吸引力。

首先,翻译需要准确地传达电影内容。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内容的代表,需要表达电影的主旨和内涵,为观众提供正确的信息。

例如,外语电影《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在翻译为中文时,准确的翻译方式是“沉默的羔羊”,直接与片名相对应,传达了电影中的主要意义。

其次,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富有吸引力。

电影公司通过电影片名吸引观众的眼球,这要求翻译必须充分考虑到目标观众的口味和文化背景,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例如,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中文片名《肖申克的救赎》在翻译中融合了中国文化中关于救赎的含义,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的内涵和主题。

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组译等方式。

不同的翻译方式对电影片名的吸引力和语言表达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考虑。

1. 直译直译是指按照外语电影片名的原文翻译为中文。

这种翻译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能够保留原片名的文化背景和词义,而缺点是不够具有吸引力。

例如,《The Great Gatsby》的中文片名就直接翻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保留了原片名的内涵和情感含义。

2. 意译意译是指根据原片名的内容和内涵,结合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口味,对电影片名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的优点是翻译出的片名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但需要注意不能过度裹挟译者个人的观点。

例如,《The Lion King》的中文片名是《狮子王》,这里洋化的同时,将片名直接翻译为带有中文文化气息的名字,的确更具有吸引力。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电影在中国的市场日益壮大,观众对外语电影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在外语电影引进过程中,片名的翻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成为了翻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学问题展开讨论。

一、外语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电影片名是一部影片的“门面”,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

一部好的片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影片的曝光度和吸引力。

而在外语电影引进中国市场时,片名翻译更是至关重要。

一部外语电影的片名翻译能否准确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能否吸引中国观众的关注,直接影响了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和票房。

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成为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工作。

1. 跨文化传播障碍外语电影片名翻译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往往涉及到语言、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词语涵义的变化、象征符号的异质性等问题,这些都给片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 原汁原味 vs 适应当地在片名翻译中,如何保持原著的风格特色,又能够贴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和语言习惯,是一个难点。

一方面,保持原作的特色,使得翻译后的片名能够准确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又需要根据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进行改编,使得片名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这种“原汁原味”与“适应当地”的平衡,是片名翻译中的一大挑战。

3. 创意与传达片名翻译不仅仅是对原作的简单翻译,更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创意和再造。

一部好的片名翻译不仅要传达电影的内容,还要有自己独特的美感和观赏性。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传达电影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翻译的创造性和美感,是片名翻译中的又一大难点。

4. 营销与认知在片名翻译中,除了要传达电影的内容和风格,还需要考虑到营销和认知的问题。

一个好的片名除了能够传达电影的主题外,还需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为影片的宣传和推广带来便利。

从归化、异化看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_1035

从归化、异化看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_1035

从归化、异化看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项目的成果(项目编号:2013J000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也在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其中电影艺术尤为如此。

作为一种娱乐大众、传播文化和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电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影片涌入国内,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就越发凸显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说电影是商品,片名就是包装。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商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包装的重要性,电影商家也不例外。

好的片名翻译或能精炼概括影片内容,或能深刻揭示影片主题,或能激发观众观影热忱。

反之,不好的片名翻译就适得其反,甚至会毁掉一部好片子,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那么,电影片名翻译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准确达意,达到上述目的呢?对此,翻译界历来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

一、归化、异化理论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首次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该理论与电影片名翻译的结合则是关于片名翻译的策略究竟是主归化还是主异化的问题。

韦努蒂认为归化是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规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要。

从法语电影片名汉译的角度来说,归化就是立足于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通过意译、创译等方法,使原片名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和文化认同感,使他们在尽可能小的语言文化障碍下轻松理解影片。

归化策略的成功应用从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路易斯?德?菲耐斯主演的两部作品La Grande Vadrouille和Le Corniaud的片名翻译中可见一斑。

La Grande Vadrouille直译为“伟大的散步”,若以此为译名,中国观众估计不知所云。

其实这是一部讲述二战时的电影:一架英国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德军击中,机上士兵跳伞逃生并分别被救。

法国电影片名汉译浅析

法国电影片名汉译浅析
2 审 美不 可 少 .
的机 会 却 发 现 家 中藏 匿 的 五 克拉 钻 石 ,这 一 钻 石 引 发 诸 多 纷 争 的故 事 。 如果 直译 成 《 多 姆 广 场 》 大 多数 观 众 不 会 产 生 与 旺 , 法 国观 众 同样 的感 受 : 个 珠 宝 云 集 的奢 华 之 地 , 可 能 在 这 一 有 里 发 生 有 关 珠 宝 的故 事 。那 么 , 名 的翻 译 就 是 徒 劳 的 、 败 片 失 的 。相 反 , 其 译 成 《 克拉 的爱 情 》 既 交 代 了 故 事 发 生 的 导 将 五 , 火索 , 点 名 了 故 事 的 主旋 律 : 情 . 举 两 得 。 又 爱 一 4 商业 因素 . 从 选 择 电影 引 进 , 为 电影 翻 译 片 名 , 到 整个 过程 无 一 不具 有 商 业 元 素 。电 影 片 名 的 翻译 尤 其 如 此 。法 国 经典 电影 《 口 虎 脱 险》 中爆 笑 的 情 节 , 员 的 生 动 表 演 都 给 人 留 下 了 深 刻 的 印 演 象 。 法 语 原 名 为L rn e a rul ,arul 在 法 语 里 意 为 aG ad doie vdo ie v l l “ 闲逛 、 荡 ” 如 果 将 片 名 直 译 , 应 该 翻 译 成 《 闲逛 》 游 , 则 大 或是 《 游 荡 》 这 是个 糟 糕 透 顶 的翻 译 。 语 有 云 : 大 , 汉 羊入 虎 口, 指羊 处 于 老 虎 的威 胁 下 , 进 入 了 老 虎 的 领 地 , 喻 弱者 陷入 危 险 或 比 的处 境 。 而 电影 正 是 讲 述 了英 国 士兵 在 巴 黎 与 德 军 展 开 激 烈 较 量 的故 事 . 谓 “ 口 ”最 终 通 过 共 同 战 斗顺 利逃 往 中 立 国 所 虎 , 瑞士 , 谓“ 险” 所 脱 。当你 走 进 影 院 , 到 “ 口脱 险 ” 看 虎 四个 字 , 是 否 有 “ 是 一 个 历 险 片 ” “ 不 会 很 激 烈 ” “ 什 么 要 脱 险 这 .会 ,为 啊 ” “ 定有 很 多精 彩 的打 斗 ” ,肯 等诸 如此 类 的感 觉 呢 ? 二 、 影 片 名 翻译 策 略 电 通 过 上 述 分 析 ,我 们 试 图对 电影 片名 的 翻译 策 略进 行 总 结归纳 , 以期 能够 对 电 影 爱 好 者 在 选 择 影 片 , 赏影 片 时 提供 观 些 许 参 考 。真 正 感 受 到 原 电影 想 要 传 达 给 观 众 的 切 身 感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摘要:文章以电影名称为探讨对象,以大量经典译名和近年来极受欢迎的法语片名为翻译实例,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具体运用,并在此策略指导下,提出了法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等多种的翻译方法.Abstract: Taking a numble of classic and hot French movies for exampl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names by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aptation and the alienation in som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With the guidance of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and the alienation, the article proposed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methods.关键词:电影归化异化翻译方法一.引言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也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从而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影片名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好像是电影的一张名片,有着独特的功能.好的片名翻译,能够简洁凝练地概括影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并激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能使观众得到美的艺术熏陶,美的情感享受,对影片的推广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电影片名翻译该如何处理两种文化、语言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何做到“信、达、雅”呢?为了使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尤金·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原则(随后发展为功能对等原则):"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E.A 奈达,1969).在这个概念中,奈达认为翻译是语言交际行为,主张用交际学理论诠释翻译过程和结果,从而使翻译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扩大到译文的使用者.他主张用动态眼光审视译文与原文.所考虑的因素不仅是孤立的文本内的语言结构,而且还有篇章的语境.包括从原文作者到译文读者的完整的交际过程,追求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有相应的感受.而在电影片名的翻译时,要想传递给外国观众大致相同的感受,我们就应该抓住影片的精髓,兼顾考虑观众的期待和审美及接受能力,尽可能使译片名在语言、文化及对观众的效应与原片名保持“对等”.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诸多差异,要实现这种对等并非易事.因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主张,即归化和异化.二.电影片名翻译的两种策略1.归化:改译,为观者而译所谓归化(adaptation),就是源语(source language)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动态对等”,“是要做到译文完全自然地表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明确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与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进一步将动态对等定义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要等值,而且要尽可能做到形式上等值.奈达对等理论的魅力在于,强调读者反应,对于我们以前只重视文本对应的做法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另外,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翻译原理简论》中也提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够清醒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电影片名往往以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感情基调,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增加票房为其终极目标.片名佳译既可吸引观众,又能体现出译者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两种语言驾驭自如的翻译功底.因此翻译者要特别注意电影目标受众群的反应,考虑到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如:法语电影Leon细腻地刻画了一个职业杀手与一个小女孩的微妙情感:他们相依为命,亦师亦友,患难与共.译成《这个杀手不太冷》,将动作及感情共冶一炉,别具一格.如果直译为《杀手里昂》,就显得冷冰冰的.另如:Le Grand Bleu《碧海蓝天》,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Le Temps Retrouvé《追忆似水年华》,8 Femmes 《八美图》,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天使爱美丽》,Le Goût des Autres《遇见百分百的巧合爱情》,La Veuve de Saint-Pierre 《雪地里的情人》等.这些采用了归化理论的翻译方法,将原影片的片名内涵、影片主题与中国观众的接受习惯很好的相结合,既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能激起观众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了电影影片翻译的良好效用.因此,以归化理论为指导翻译电影影片有助于拉近影片与本国观众的距离,选择本国观众易于接受的翻译语言便于电影影片在宣传营销方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异化:“保存洋气”还是“宁信而不顺”所谓异化(alienation),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温努提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他认为“异化的观点不仅可以改变翻译的方法,而且可以改变人们阅读的方式.”在我国,鲁迅先生亦主张异化翻译.他认为翻译的第一目的是“博览外国的作品”,把翻译比作异域旅行,“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并强调要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像普罗米修斯那样“从别国里窃得火来”,促进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如此看来,鲁迅先生提倡保留原作的语言形式,以使译文有些洋气.电影是以向观众介绍异域文化为目的的,对于以译语观众所熟悉的民族文化特征性很强的人名、地名或历史事件为片名的电影翻译时,不能仅仅采用归化的策略,更要保留和介绍异域文化,尽可能地保持原名中那些能引起读者想象和联想地比喻和词组,让观众自己去领会影片的含蓄美.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采用异化的策略,对片名进行直译或音译处理,将源语的字面、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的字面、语音形式,电影Camille Claudel, Atlantis, Carmen, Moulin Rouge, Jeanne d'Arc, La Reine Margot,Madame BOV ARY, Notre-dame de Paris《卡蜜儿•克劳黛》,《亚特兰提斯》,《卡门》,《红磨坊》,《圣女贞德》,《玛戈王后》,《包法利夫人》,《巴黎圣母院》等.这些异化译名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我们民族文化信息的真实性,保存和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特性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西方观众保留了一种异国情调,感受到了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到了民族文化语言传统上的差异性.三.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方法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 它们都是翻译中的策略,并不是对立和矛盾, 而恰恰是都有存在的必要, 是互为补充的.关键在于恰当的选择, 而具体的选择则取决于翻译目的, 语言习惯, 读者的容受力以及语言文化的环境等因素.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采用直译、音译等方法,将原名的原汁原味带给译入语观众,同时,让观众充满好奇地、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受译文所带来的外域文化.而在归化策略下,主要通过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将原文带到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尽可能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下能够轻松地理解和领会影片内容.当然,归化不等于意译,异化也并不等同于直译或者音译.在归异化策略指导下,翻译电影片名主要有下面几种具体方法:音译、直译、意译、音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及创造性翻译.1.音译所谓音译法,按源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翻译成目的语发音相同或类似的文字语言.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电影片名中,常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或者事件名作为片名,这个时候,如果这些名称已经为观众所熟悉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或历史影响,同时又能很好地传达异国风情,让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采取音译的方法.如:Jean Christophe, Monsieur Klein, Saint-Cyr, Carmen, Atlantis, Robert et Robert, Camille Claudel, Nathalie,《约翰.克里司朵夫》, 《克莱恩先生》,《圣赛尔》,《卡门》,《亚特兰提斯》,《罗尔与罗伯特》,《卡蜜儿•克劳黛》,《娜塔莉》等.许多中文电影翻译成外文时,也常常采用音译法,例如:《周恩来》一Zhou Enlai《林则徐》一Lin Zexu这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早已被西方人所熟悉,所以采用音译法翻译成外文后,也被西方观众所接受.因此,对于目的语观众所熟悉的民族文化特征很强的人名、地名或历史事件的为片名的电影,一般应采用音译法.2.直译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在合乎译文的全民规范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保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译.而电影片名的直译法,就是“根据原语和译语的特点.在最大限度内保持原语片名的形式和意义来进行翻译.”电影制造商在确定自己电影产品的名称时,必然会下一番工夫首先,是顺应电影内容本身的实际需求,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尽量迎合观众的口味和期待,迎合时尚和潮流,迎合主流人群的审美情趣,这是任何语种、任何国别的制造商的共性行为,也是电影片名的共性特点和质量,更是译者采取直译的根本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一般来说,无论人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如何,他们的感情标准、道德标准大致相同.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看法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这是翻译工作者能够对片名采取直译的基本前提.有的片名是以片中主角的名字为片名,可采用直译,这样,既忠实于原文,表达了原作的意向,又能浑成自然.例如:Angel-A, La Femme Nikita, Jeanne d'Arc, FANFAN, MADAME BOV ARY, La Reine Margot,《天使A》,《尼基塔女郎》,《圣女贞德》,《芳芳》,《包法利夫人》,《玛戈王后》等都是根据原义,一字不漏地译出,一目了然.直译的佳例还有: Les Amants du Pont Neuf, Tais-Toi,Après La Vie, La Bûche, Un Long Dimanche de Fiancailles, Le Tour Du Monde En 80 Jours, Au Nom Du Père, La Gloire de Mon Père, Une Chance Sur Deux, Une Vie à T’Attendre, 《新桥恋人》,《你丫闭嘴》,《重生》,《圣诞蛋糕》,《漫长婚约》,《80天环游地球》,《因父之名》,《父亲的荣耀》,《二分之一的机会》,《为你而生》等.总之,直译法不仅能保持电影片名的原汁原味,而且能另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去欣赏带有异域风情的文化,因此是电影片名最重要的翻译方式.3.意译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陈宏薇,1998).所以意译并非“胡译”或“乱译”,而可以概括为“得意忘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对影片内容的正确把握为根据.抓住原文的意义,抛弃原文的形式(王焰、郑贤贵,2005).以法语电影Les Choristes为例.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将其翻译成“合唱队队员”,听起来平谈无味,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内容可能是音乐剧一类.而实际上.这部电影讲述了二战后一些被放逐,被遗弃的孩子,有了一位新的音乐教师马修.在马修的音乐熏陶中,孩子们开始放飞梦想,他们的生命迎来了春天,有了温暖,有了爱,所以将其翻译成《放牛班的春天》是非常贴切的,观众能够对电影内容一目了然.再如:由法国著名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电影Cyrano de BERGERAC,如果直译成“西哈诺·德·贝热拉克”,观众就会对此感到十分迷茫,不知所云.而电影讲述的是贵族青年西哈诺既是一个剑客又是一名诗人,暗恋着表妹,由于他长着山羊一样的鼻子,自渐形秽.而表妹爱着他的朋友-英俊的克里斯蒂安,西哈诺强忍心中的痛苦,为朋友代写情书,把心中的真情写入信中,成全了他们.因此将其翻译成《大鼻子情圣》,观众就能很清楚明白了解电影的内容了.在片名翻译中运用这种技巧翻译的例子很多,如:Le Grand Bleu, La Grande Vadrouille, 37.2 Degre Le Matin, Le Plus Bel Age, Une Hirodelle, Le Souffle Au Coeur,Un Long Dimanche de Fiancailles,Sur Mes Lèvres, Trois Couleurs: Bleu、Blanc、Rouge.《碧海蓝天》,《虎口脱险》,《巴黎野玫瑰》,《花样年华》,《倩影芳踪》,《心之呢喃》,《情定一生》,《唇语惊魂》,《三色系列:蓝色情挑、白色情迷、红色情深》等.3.音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但是,单纯采用直译、音译或者意译的方式来翻译电影片名,有时候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观众理解困难,或者因简单直译不涉及电影内容而没法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将三者相结合――即片名音、形、意的结合,既注意到片名的字面意义,又注意发掘其深层意义,以达到形似、神似的效果.片名翻译主要有两种结合法,在翻译过程中,常用到增词,减词的方法.音译加意译如:Le Roman de Lulu,Aram, Alice et Martin,Elisa ,Betty Fisher Et Autres Histories,《露露的罗曼》,《杀手阿兰姆》,《甜蜜艾丽斯》,《爱莉萨的情人》,《贝蒂费雪的世界》.直译加意译如:Un Indien Dans La Ville,Ma Vie En Rose,Taxi, LaMarche de l'Empereur,《小红番大闹巴黎》,《玫瑰少年梦》,《的士速递》,《帝企鹅日记》等,通过三种方法的结合,使这些影片的译名客观而又贴切原名,很能吸引电影观众.4.创造性翻译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对自身语言文化的坚守,创造性翻译摒弃单纯的音译、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反而以原有的内容和形式为基础,译名选词优美,恰到好处,生动地再现了原片的内容.创造性翻译能够在传达原片内容的同时,沟通观众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成功的创造性翻译在外来文化的滋养下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如:La Prophétie des Grenouilles, Vénus Beauté, Le Temps Retrouvé, Anna Kanenin, Leon.《哗啦哗啦漂流记》,《巴黎飘雪》,《追忆似水年华》,《爱比恋更冷》,《这个杀手不太冷》等.四、结论总之,法语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忠实于原片的基础上,做到符合汉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达到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译者来说,不仅要遵循正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而且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在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前提下,运用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片名的翻译,精雕细凿,才能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译.参考文献:[1] Nida,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 J. Brill,1969.[2] 辜正坤.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3]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4] 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5] 王焰、郑贤贵,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2005西华大学学报[6] 马会娟,《对西方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7] 徐宁,《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DVD电影评介》 2007年第05期[8] 刘白玉,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研究》,《DVD电影评介》2007年第1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