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点动控制连续运行控制
电气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元件(接触器、热继电器和按钮等)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自锁作用。
3、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识图能力和安装调试电气线路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热继电器、一组按钮。
电源、导线若干、万用表等。
三、实验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四、实验步骤1、点动控制图1 点动控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1)按图1连接点动控制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先连接主电路,然后连接控制电路。
(2)运行、调试:合上电源开关QS;起动:按下按钮SB →接触器KM 线圈得电→KM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 起动运行;停车:松开按钮SB →接触器KM 线圈失电→KM 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 停转;停止使用时:断开电源开关QS 。
2 、连续运行控制线路图2 连续运行主电路和控制电路(1)按图2连接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先连接主电路,然后连接控制电路。
(2)运行、调试:合上电源开关QS;起动:按下按钮SB2 →接触器KM 线圈得电→KM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 起动运行,接触器KM 的辅助常开触头闭合-自锁,使接触器KM线圈保持得电→电动机M 连续运行;停车:按下按钮SB1 →接触器KM 线圈失电→KM 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 停转;保护环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失压和欠压保护当电气控制系统中出现短路、过载或失压和欠压等故障现象,保护环节的电器动作,电动机M 停转。
停止使用时:断开电源开关QS 。
五、实验分析1.分析点动控制、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特点,比较二者区别。
2.分析电路中常见的故障现象,采取哪些保护措施?3.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解决措施。
实验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元件(按钮、接触器及热继电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自锁、互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识图能力和安装调试电气线路的动手能力。
描述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描述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工作
过程
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用于实现电动机的点动和连续运行模式。
1. 点动模式:
- 在点动模式下,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接通电源开始运行。
- 当松开启动按钮时,电动机停止运行。
-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调试、短时间运行或需要频繁起停的场合。
2. 连续运行模式:
- 按下启动按钮后,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接通电源开始运行。
- 同时,接触器的辅助触点也会闭合,将启动按钮短路,使其在松开后不会影响电动机的运行。
- 要停止电动机,只需按下停止按钮,接触器的线圈失电,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行。
这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例如在工业生产线上的输送带、机床等设备中。
通过点动模式可以方便地进行调试和位置调整,而连续运行模式则适用于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作过程可能会因电路的设计和实际应用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还应考虑电动机的保护、过载保护等因素,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实验心得

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实验心得电动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力驱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
在电机控制的实验中,点动和连续控制是两种常用的控制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这两种控制方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将就此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点动控制是将电机从静止状态逐步加速至设定速度的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LC控制器来实现点动控制。
通过PLC控制器的编程,我们可以设置电机的加速时间、加速度、启动电压等参数,使电机从静止状态开始逐渐加速,直至达到设定的速度。
在实验中,我发现点动控制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性好:由于点动控制是逐步加速的过程,因此电机的启动过程相对平稳,不容易出现过大的启动冲击,从而保证了电机的稳定性。
2.控制灵活:通过PLC编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电机的加速时间、加速度等参数,使得点动控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的控制需求。
3.节约能源:由于点动控制是逐步加速的过程,因此相较于直接启动电机,点动控制能够更加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但是,点动控制也存在一些缺点:1.启动时间较长:由于点动控制是逐步加速的过程,因此启动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某些需要快速启动的应用场合可能不太适用。
2.控制复杂度较高:由于点动控制需要通过编程设置多个参数,因此其控制复杂度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编程能力。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连续控制的实验。
连续控制是将电机控制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进行连续运转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ID 控制器来实现连续控制。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调整控制量的输出值,使其与设定值之间保持一定的误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PID控制器与电机连接,并通过编程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电机能够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进行连续运转。
在实验中,我发现连续控制具有以下优点:1.精度高:由于PID控制器能够根据设定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不断调整控制量的输出值,因此连续控制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对系统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点动+连续运行控制

方法三:加中间继电器(K)
~
A BC
K
K
KM
KM
FR
M 3~
SB3
控制 关系
SB3:点动
SB2:连续运行
原理与小型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但触头没有主、辅之分,且无灭弧装 置,每对触头允许通过的电流大小相同,触头容量与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差不 多,其额定电流一般为5A。
常用:交流JZ7系列,直流JZ12系列,交、直流两用JZ8系列 。
K 线圈 常开触头 K 常闭触头 K 图1.1-8 中间继电器的图形、文字符号
点动+连续运行控制
方法一:用复合按钮。
A BC Q FU ~ SB1
控制 关系
SB3:点动 SB2:连续运行
KM SB2
FR
KM
FR
SB3
KM
控制电路
M 3~
主电路
该电路缺点:动作不够可靠。
方法二:加电子锁。
中间继电器
图1.1-7 JZ7系列中间继电器的外形及结构
实质是一种电压继电器,但触点数量较多,容量较大,起增加触头数 量(控制多条线路)以及信号的放大、传递作用。
电机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的实训报告

电机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的实训报告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我们在学习电机控制理论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电机点动控制和连续控制是电机控制中的两种基本方式,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这两种控制方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机点动控制和连续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3.分析不同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2.交流电机。
3.电阻箱。
4.多用表。
5.电源。
6.电缆等。
三、实验原理1.电机点动控制电机点动控制是一种简单的控制方式,通过点动按钮分别控制电机的启动、停止、正转或反转。
电机点动控制适用于对电机进行频繁的启停或正反转变换的应用场合,比如新设备的调试或部分设备的单一操作。
它的原理是控制电路通过电压和电阻的配合,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和启停的间歇间歇性控制信号输出到电磁继电器,使其通过触点控制电机的启停和正反转。
2.连续控制连续控制是一种连续调节电机转速的方式。
常用的是PID控制,其原理是根据控制器读取的被控对象(电机)的实际转速与设定值之间的误差,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机转速。
连续控制适用于需要对物体进行精确控制的场合。
例如电子工业中的温度、湿度、速度、压力等参数控制。
四、实验步骤(1)搭建电路将电机与电源通过电缆连接起来,使用电气直板和电气开关来搭建点动控制电路。
(2)点动控制通过控制开始、停止、正转和反转按钮来控制电机的方向和速度。
(3)记录数据记录每个按钮操作时电机的转速和运行时间。
连接控制器和电源,将电机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
(2)控制器参数设定通过控制器调节参数,如设置目标速度值和间隔时间等。
记录控制器输出的每一步输入电压电流信息和对应的电机转速。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测量,点动控制方式在启动、停止时的响应速度较快,但是在不同的启动和停止过程中,电机的转速波动较大,不够稳定。
这种控制方式适合对周期性运行的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
通过实验测量,连续控制方式在控制电机转速时,响应速度较慢,但是可以通过控制器不断输出调节信号,使电机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适合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业生产。
点动、连续运行控制

图2-4 点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1 点动控制电路
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起动过程:先合上刀开关QS→按下起 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通电→KM主 触点闭合→电动机M通电直接起动。
停机过程:松开SB→KM线圈断电 →KM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断电停转 。
1 点动控制电路
2 点动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
点动控制电路安装接线图,如图2-5所示。
图2-6 连续运行控制电路
1 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如下: 起动:合上刀开关QS→按下起动按钮 SB2→接触器KM线圈通电→KM主触点 闭合和常开辅助触点闭合→电动机M接 通电源运转;(松开SB2)利用接通的KM 常开辅助触点自锁,电动机M连续运转 。
停机:按下停止按钮SB1→KM线圈断 电→KM主触点和辅助常开触点断开→
图2-5 点动控制电路安装接线图
2 点动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
所需元件和工具 : 木质(或其它材质)控制板一块,交流接触器、熔断器、 电源隔离开关、按钮、接线端子排、三相电动机、 万用表及电工常用工具一套、导线、号码管等。
2 点动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
接线训练步骤: ①画出电路图,分析工作原理,并按规定标注线号。 ②列出元件明细表,并进行检测,将元件的型号、规格、质量检查结果 及有关测量值记入点动控制线路元件明细表中。 ③在配电板上,布置元件,并画出元件安装布置图及接线图。 ④按照接线图规定的位置定位打孔将电气元件固定牢靠。 ⑤按电路图的编号在各元件和连接线两端做好编号标志。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
目录
1 点动控制电路 2 点动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
2
点动控制
机 械设 备手 动控 制间 断工 作, 即按 下启 动按
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实验心得

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实验是电动机控制课程中的重要实验项目,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加深对电动机控制原理的理解,并学习如何利用控制器实现电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
本文将分享我参与这个实验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验前我们需要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电动机有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直流电动机,控制方法主要有点动控制和连续控制。
点动控制是指电机在按下按钮后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自动停止。
在点动控制实验中,首先我们需要连接一个控制器和一个直流电动机,在控制器上设置好所需的电压及运行时间,在运行时按下“运行”按钮来启动电机,并在预设时间到达后电机会自动停止。
这种控制方法适用于需要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的场景,如提升重物。
连续控制是指电机可以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以不同的速度运行,并且可以实现正转、反转、停止等功能。
在连续控制实验中,我们需要设置控制器的转向和速度,然后按下“运行”按钮来启动电机。
根据控制信号,电机可以进行正转、反转及停止操作。
这种控制方法适用于需要电机运行的速度和方向可调的场景,如机械臂的运动。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正确连接电机和控制器,如何设置控制器的参数等。
在遇到这些问题时,老师和助教都给予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他们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给出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通过他们的指导,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连接和控制电机,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通过参与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实验,我深刻理解了电动机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确保电机与控制器的正确连接,同时也需要仔细设置控制器的参数。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止电机运行时发生短路或其他意外情况。
总结来说,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控制实验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电动机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实践经验。
我相信这个实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任务四 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控制

任务四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控制2.4.1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综合控制原理分析引入策略上次课我们讲授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连续运行控制实训。
本次课我们将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综合控制原理分析。
学习内容【学习概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比较二、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行综合控制电路应用三、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综合控制工作原理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综合控制电路的安全保护【内容解析】一、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比较1、点动控制电路1)点动控制电路,是用较简单的二次电路控制主电路,完成电动机的全压启动。
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得电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失电停转,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
2)点动线路工作原理: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控制电路得电→接触器线圈KM得电→接触器主触头闭合→主电路接通→电动机M得电并启动运转。
停止:放开动合按钮SB→控制电路分断→接触器KM线圈失电→接触器主触头分断→主电路分断→电动机M失电停转。
L1L2L3QFFUSBKM KMPEM3~U V WU11V11W11012 U12V12W12(a)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2、具有自锁功能的单向连续运转的控制电路:1)、连续运转的方法:对需要较长时间运行的电动机,用点动控制是不方便的。
因为一旦放开按钮SB,电动机立即停转。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点动电路中的启动按钮SB的两端并联一对交流接触器自身的动合辅助触点,再在控制电路中串接一停止按钮SB1,其工作原理如图(b)所示其他与点动电路一样。
2)、自锁连续运转线路工作原理: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启动并连续运转KM常开辅助触头闭合自锁停止:按下停止按钮SB1 接触器KM线圈失电KM主触头分断电动机M失电停转KM自锁触头分断L1L2L3QFKMPEM3~UV WU11V11W11U12V12W12FUSB2KM13SB1KM 2(b )三相异步电动机连续运行正转控制线路原理图二、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行综合控制电路应用机床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一般需要电动机处在连续运转状态,但在试车或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时,又需要电动机能点动控制,实现这种工艺要求的线路是连续与点动综合控制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动控制、连续运行控制一、问题的提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某些生产机械常要求既能正常起动,又能实现调整位置的点动工作.图示为几种常用的继电—接触器系统实现的控制线路。
图1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图图(a)为主电路.工作时,合上刀开关QS,三相交流电经过QS,熔断起FU,接触器KM主触点,热继电器FR 至三相交流电动机.图(b)为最简单的点动控制线路。
起动按钮SB没有并联接触器KM的自锁触点,按下SB,KM线圈通电,松开按钮SB时,接触器KM线圈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转.图(c)是带手动开关SA的点动控制线路。
当需要点动控制时,只要把开关SA断开,由按钮SB2来进行点动控制。
当需要正常运行时,只要把开关SA合上,将KM的自锁触点接入,即可实现连续控制。
若需要电动机连续运转,由停止按钮SB1及起动按钮SB2控制,接触器KM的辅助触点起自锁作用.二、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现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运转控制作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元件及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本模块介绍运用基本的编程来控制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运行,进而引出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逻辑指令。
三、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连接实现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运行所需的器件有:起点按钮SB1,停止按钮SB2,交流接触器KM,热继电器JR及刀开关QS等。
主电路的连接如图2所示。
图2输入输出接线图由图可知,起动按钮SB1接于X0,停止按钮接于X1,热继电器常开触点接于X2,交流接触器接于Y0,这就是端子分配,其实质是为程序安排控制系统中的机内元件。
四、梯形图的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逻辑控制功能是基于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而设计的,而控制功能的实现是由应用程序来完成的,而用户程表1符号对照表根据输入输出接线圈可设计出异步电动机点动运行的梯形图如图3(a)所示。
工作过程分析如下:当按下SB1时,输入继电器X0得电,图3电动机控制梯形图其常开触点闭合,因为异步电动机未过热,热继电器常开触点不闭合,输入继电器X2不接通,其常闭触点保持闭合,则此时输出继电器Y0接通,进而接触器KM得电,其主触点接通电动机的电源,则电动机起动运行。
当松开按钮SB1时,X0失电,其触点断开,Y0失电,接触点KM断电,电动机停止转动,即本梯形图可实现点动控制功能。
大家可能发现,在梯形图中使用的热继电器的触点为常开触点,如果要使用常闭触点,梯形图应如何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的优点之一是不改变硬件接线的情况下,通过变更软件设计,可完成不同的控制的任务.图3(b)为电动机连续运行的梯形图,其工作过程分析如下:当按SB1被按下时X0接通,Y0置1,这时电动机连续运行.需要停车时,按下停车按钮SB2,串联于Y0线圈回路中的X1的常闭触点断开,Y0置1,电机失电停车。
梯形图(b)称为启-保-停电路。
这个名称主要来源于图中的自保持触点Y0。
并联在X0常开触点上的Y0常开触点的作用是当钮SB1松开,输入继电器X0断开时,线圈Y0仍然能保持接通状态.工程中把这个触点叫做“自保持触点“.启-保—停电路是梯形图中最典型的单元,它包含了梯形图程序的全部要素。
它们是:a、事件每一个梯形图支路都针对一个事件。
事件输出线圈(或功能框)表示,本例中为Y0。
b、事件发生的条件梯形图支路中除了线圈外还有触点的组合,使线圈置1的条件既是事件发生的条件,本例中为起动按钮X0置1.c、事件得以延续的条件触点组合中使线圈置1得以持久的条件。
本例中为与X0并联的Y0的自保持触点。
d、使事件终止的条件触点组合中使线圈置1中断的条件.本例中为X1的常闭触点断开.五、语句表点动控制即图3(a)所使用到的基本指令有:从母线取用常开触点指令LD;常闭触点的串联指令ANI;输出继电器的线圈驱动指令O UT。
而每条指令占用一个程序步,语句表如下。
语句步指令元素0LD X01ANI X22OUT Y0连续运行控制即图1—3(b)所使用到的基本指令有:从母线取用常开触点指令LD;常开触点的并联指令OR;常闭触点的串联指令ANI;输出继电器的线圈驱动指令OUT.语句表如下:语句步指令元素0LD X01OR Y02ANI X13ANI X24OUT Y0六、FX2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FX2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共有20条基本指令,供设计者编制语句表使用,它与梯形图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1、逻辑取及输出线圈(LD、LD1、OUT)LD、LDI、OUT指令的功能、电路表示、操作元件、所占的程序如表2所示。
表2LD指令是从母线取用常开触点指令,LDI是从母线上取用常闭触点指令,它们还可以与后面介绍的ANB、ORB指令配合用于分支回路的开头;OUT指令是对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状态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的线圈进行驱动的指令,但不能用于输入继电器。
图4-12给出了本组指令的梯形图实例,并配有指令表.这儿还需指出的是:OUT指令可连续使用无数次,相当线圈的并联(如图4中的OUTM100和OUTT0);定时器或计数器的线圈,在使用OUT指令后,必须设定常数K,或指定数据寄存器的地址号。
图4LD、LDI、OUT指令的使用2触点串联(AND、ANI)AND、ANI指令的功能、电路表示、操作元件、程序步如表3所示.表3AND、ANI指令为单个触点的串联连接指令。
AND用于常开触点。
ANI用于常闭触点.串联接点的数量无限制.图1-5是使用本组指令的实例。
图中OUT指令后,通过触点对其他线圈使用OUT指令(如图的OUTY004),称之为纵接输出或连续输出.此种纵接输出,如果顺序正确可多次重复。
但限于图形编程器和打印机幅面限制,应尽量做到一行不超过10个接点及一个线圈,总共不要超过24行.在图5中驱动M101之后可通过触点T1驱动Y004。
但是,若驱动顺序换成图6的形式,则必须用后述的MPS指令。
图5AND、ANI指令的应用图6不能使用连续输出的例子3触点并联(OR、ORI)OR、ORI指令的功能、操作元件等如表4所示。
表4OR、ORI指令为单个触点的并联连接指令。
OR为常开触点的并联,ORI为常闭触点的并联.将两个以上触点的串联回路和其他回路并联时,采用后面介绍的ORB指令。
OR、ORI指令紧接在LD、LDI指令后使用,亦即对LD、LDI指令规定的触点再并联一个触点,并联的次数无限制,但限于编程器和打印机的幅面限制,尽量做到24行以下。
OR、ORI指令的使用如图1—7所示图7OR、ORI指令的使用4串联电路的并联(ORB)ORB指令的功能、电路表示等如表5所示。
表5ORB指令是不带操作元件的指令。
两个以上的触点串联连接的电路为串联电路块,将串联电路块并联使用时,用LD、LDI指令表示分支开始,用ORB指令表示分支结束。
图8给出了ORB指令的使用情况。
若有多条并联电路时,在每个电路块后使用ORB 指令,对并联电路数没有限制,但考虑到LD、LDI指令只能连续使用8次,ORB指令的使用次数也应限制在8次。
图8ORB指令的使用5并联电路块的串联(ANB)ANB指令的功能、电路表示等如表6所示。
表6ANB指令是不带操作元件编号的指令。
两个或两个以上触点并联连接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块.当分支电路并联电路块与前面的电路串联连接时,使用ANB指令。
即分支起点用LD、LDI 指令,并联电路块结束后使用ANB指令,表示与前面的电路串联.ANB指令原则上可以无限制使用,但受LD、LDI指令只能连续使用8次影响,ANB指令的使用次数也应限制在8次.图9为ANB指令使用的梯形图实例。
图9ANB指令的使用6多重输出电路(MPS/MRD/MPP)MPS、MRD、MPP指令功能、电路表示等如表6所示.表6指令助记符、名称功能电路表示及操作元件程序步MPS(Push)进栈1MRD(Read)读栈1MPP(Pop)出栈1这组指令分别为进栈、读栈、出栈指令,用于多重输出电路。
可将连续点先存储,用于连接后面的电路。
如图10所示.在FX2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中有11个用来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的存储区域被称为栈存储器。
使用一次MPS指令,便将此刻的运算结果送入堆栈的第一层,而将原存在第一层的数据移到堆栈的下一层。
使用MPP指令,各数据顺次向上一层移动,最上层的数据被读出。
同时该数据就从堆栈内消失。
图10堆栈示意图MRD指令用来读出最上层的最新数据,此时堆栈内的数据不移动。
MPS、MRD、MPP指令都是不带软元件的指令。
MPS、MPP必须成对使用,而且连续使用应少于11次。
以下给出了几个堆栈的实例。
[例1]一层堆栈,见图11。
语句步指令元素语句步指令元素0LD X00014LD X0061AND X00115MPS2MPS16AND X0073AND X00217OUT Y0044OUT Y00018MRD5MPP19AND X0106OUT Y00120OUT Y0057LD X00321MRD8MPS22AND X0119AND X00423OUT Y00610OUT Y00224MPP11MPP25AND X01212AND X00526OUT Y00713OUT Y003图11一层堆栈[例3]二层堆栈,见图12。
语句步指令元素语句步指令元素0LD X0009MPP1MPS10AND X0042AND X00111MPS3MPS12AND X0054AND X00213OUT Y0025OUT Y00014MPP6MAP15AND X0067AND X00316OUT Y0048OUT Y001图12二层堆栈[例4]四层堆栈,见图13.语句步指令元素语句步指令元素0LD X0009MPP1MPS10AND X0042AND X00111MPS3MPS12AND X0054AND X00213OUT Y0025MPS14MPP6AND X00315AND X0067MPS16OUT Y0048AND X00417图13四层堆栈7自保持及解除(SET/RST)SET、RST指令的功能、电路表示、操作元件等如表7所示.表7符号、名称功能电路表示及操作元件程序步SET(置位)元件自保持ONY、M:1S、特M:2RST(复位)(Reset)清除动作保持寄存器清零T、C:2D、V、Z、特D:3语句步指令元素语句步指令元素0LD X0009SET S01SET Y00011LD X0052LD X00112RST S03RST Y00014LD X0064LD X00215RST D05SET M016LD X0006LD X00317OUT T2507RST M0SP K108LD X00420LD X00721RST T250图14SET、RST指令的使用SET为置位指令,使操作保持。
RST为复位指令,使操作保持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