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重点.doc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重点.doc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重点.doc

绪论

1.1遥感的概念

丄狭义的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纪录下來,通过分析,揭示出物 体的特

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丄 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波、机械波(声波、地震波)、重力场、地磁场等的

探测。

遥感探测的基本过程 去 辐射源:目标的电磁辐射能量(自身发射,散射、反射) 丄 记录设备(传感器,或有效载荷):扫描仪(多光谱扫描 仪),相机(CCD 相机、全景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等)、 雷达、辐射计、

散射计等。

丄存储设备:胶片、磁带、磁盘

丄传送系统:人造卫星的信号是地血发送到卫星的,在卫星中经过放大、变频转发到地血,山地血接收站接收。

亠 分析解译(人工解译、计算机解译) 1)国外航天遥感的发展 第一代1G

1957年10B4U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0年4月1H,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 1,为真正航天器对地球观测开始。 1960年Evelyn L. Pruitt 提出“遥感,,一词。196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召开的笫一次环境遥感国际讨论会上,美国海军研究 局的Eretyn Pruitt (伊?普鲁伊特)首次提出“Remote Sensing 词,会后被普遍采用至今。

1972年7月23 日第一颗陆地卫星ERTS-1 (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 1 )发射(示改名为Landsat-1),装有MSS 传感器,分辨率为79米。1975年1月22R, Landsat-2发射,1978年3月5日,Landsat-3发射。

1978年6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载有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Seasat,以后不同国家陆续 发射

载有SAR 的卫星。

1982年7月16U, Landsat-4反射,装载MSS, TM 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1985年3月1日,Landsat-5发射,1993年 1()月,Landsat-6发射失败,1999年4月15日,Landsat-7发射,装载ETM+,分辨率提高到15米。

1986年2月,法国发射SFOT-1,装有PAN 和XS 遥感器,分辨率捉高到10米多光谱波段,SPOT-5全色波段分辨率达至l 」5m, 2.5m 。

2000年初美国发射MODIS 是Teira (EOS ?AMl )卫星的主要探测仪器,地面分辨率较低(星下点离间分辨率为250米,500 米,1000米等o

2000年7月15H,笫一颗重力卫星CHAMP 发射成功,它是由德国GFZ 独口研制的,也是世界上首先采用SST 技术的卫星。 2002年,重力卫星GRACE 发射,它是美国(NASA )和德国(GFZ 洪同开发研制的。 2) 中国航天遥感的发展

1970年4月24日发射笫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通信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二

1999年1()月14日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屮国?巴西地球资源遥感卫星” (CBERS-1) (China 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 ),最高空间分辨率:19.5米。 3) 小卫星

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小卫星质量小于500kg,占卫星总量的70%o 1.3遥感的类型

1)按遥感平台据地面的高低划分

丄 地面遥感:100m 以下平台与地面接触,平台冇:汽车、船舰、三角架、塔等。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 助工作。 丄航空遥感:100m-100km 以下的平台,平台有:飞机和气球。可以进行各种遥感实验和校正工作。特点:灵活 大、图像

《遥感》重点章节1.3.5.8

1.2遥感发展简史

* 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年) * 有记录的地而遥感阶段(1839-1857年) 4 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年)

4 航天遥感阶段(1957-)

清晰、分辨率高。

丄航天遥感:100km以上的平台,平台有:火箭、卫星、航犬飞机。特点:周期性、不受国界、地理条件的影响。

2)按探测波段划分

丄紫外遥感:波段在0.05?0.38 “ 间。可见光遥感:波段在0.38?0.76〃加Z间。

* 红外遥感:波段在0.76-1000 P加之间。微波遥感:波段在\m m-\ m之间。

3)按工作方式划分

4被动遥感:肓接接收与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太阳辐射或者目标物木身发射的热辐射和微波的遥感。(辐射计)

丄主动遥感:使用人工辐射源从平台上先向目标发射电磁辐射,然后接收和记录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冋來的电磁波的遥感。

(雷达)

4)按用途划分

小军事遥感:低高度、短寿命卫星:150~350km。

4 地球资源遥感:屮高度、长寿命卫星:35()?18()() km。包括: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水

利遥感、环境遥感等。

丄通信和气象卫星:高高度、长寿命卫星:约36000 km。

5)按重量划分

巨型卫星:>3.5吨。大型卫星:2?3.5吨。中型卫星:1?2吨。小型卫星:<1吨。小型卫星又可细分为小卫星(0.5?1 吨)、超小卫星(0.1?0.5吨)、微型卫星(10?100公斤)、纳型卫星(小于10公斤)、皮型卫星(小于1公斤)和E 型卫星(小于100克)。

6)按显示形式划分

图像遥感。非图像遥感。

1.5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美国:ERDAS、ENVL IDRISI (Taiga);加拿大:PCI;澳大利亚:ER-Mapper;中国:TITAN Image o

第一章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1)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2)电磁波的特性:

(1)波动性:①是横波,具有波长、频率(周期)、振幅、相位、角频率等参数。②电磁波的波动性形成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2)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作为一种棊本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电磁波谱序列:按波长递增的序列依次为:丫射线_X射线一紫外线一可见光一红外线一微波一无线电波。

近红外:0.76?3um,中红外:3-6u m,远红外:6-15um,超远红外:15-1000umo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273.15°C)的物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例如太阳、人地、云雾、冰块、建筑物、车辆等,由于其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人眼却无能感知红外辐射。

微波:波长在lmm-lm的波段范围内。该范围内nJ再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用特定的字母表示,如Ka, K, Ku, X, C, S, L, P o

电磁波传播的基本性质:

1)叠加2)干涉3)衍射

4)极化(偏振)

定义:横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电场强度振动欠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在微波技术中称为“极化”。极化波(偏振波):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若电场矢量的方向保持固定或按一定规律旋转,这种电磁波便叫极化波。极化方向:极化电磁波的电场方向;极化面:极化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

平面极化(也称线极化):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保持在固定的方向上的极化。

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都是平面极化的特例。

平面极化方式分为:(1)垂直(V )极化:极化面为地面垂直的极 化

(2)水平(H )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平行的极化。

极化的组合类型:HH 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水平 极化;

VV 极化:发射波为垂肓?极化,接收回波为垂宜极化。正交 极化: VH 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水平极化。

HV 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垂直极化。 5)多普勒效应

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物体的发射辐射

1)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丁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2) 黑体辐射定律:普朗克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普朗克定律:在给定温度、单位时间、面积、波长范围内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为:

+273.15),单位是 K 。

(1)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与曲线下的面积成止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 是随温度T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总辐射通量密度W 可在从零到无穷人的 波长范围内。

2 5&4

普朗克公式积分,可得到从lcn?面积的黑体辐射到半球空间里的总辐射通量密度的表达式为:倂=厂1

=冈 o 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5.6697Xl () ,2

w/cm 2 3

K 4

, T 为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K )。 15

(2)维恩位移定律

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氏随温度的增加向煎波方向移动。普朗克公式微分,并求极值。

ch

遥感辐射源: 辐射源:凡是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

丄分为两大类:人工辐射源(主动遥感)和天然辐射源(被动遥感。 丄犬然辐射源:太阳和地球。 太阳辐射的特点:

(1)太阳光谱是连续的。(2)辐射特性与黑体基本一致。(3)主要能量集小在0.2-3 pm 紫外到中红外波段区间。

4 遥感最常用的波段为:0.32-1.15pm nJ*见光、红外波段等稳定耦射,占太阳对地面辐射总通量密度的85%以上。

Planck's Law

W(X) = 2 Tthc 1 ]

X 5 e^T

_ I

W (入)一分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W/(cm2 -u m ); 入一波长,单位是Um ; h —普朗克常数(6.6256 X 10-34J ? s ); c —光速(3X1010cm/s ); k —玻耳兹曼常数 (1.38X10-23J / K ); T —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

-?.咒he? 5朮4

&- 1 + A 5

e srx f-

c"

丿

l 心丿

=0

"BT 2

氧气:在v0.2 um、0.69 Pm、0.76 u m> 0.253 c m 和0.5 cm 处吸收都很弱。

散射的方式:主要冇米氏(Mie)散射、均匀散射、瑞利(Rayleigh)散射等。

散射类型:

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与入射波长X同数量级时,发生米氏散射。

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入射波长X时,发生均匀散射。

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小于入射波长X的十分Z—时,发生瑞利散射。

(3)大气窗口:

“大气屏障”:在人气中电磁波透过率很小,具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

“人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人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

可以用作遥感的大气窗口:

0.32-1.15 um大气窗口:这个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1.3-

2.5 um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主要应用于地质遥感。

3.5-5.O um人气窗口:属于屮红外波段,火灾、火山、核爆炸探测。

8-14 um大气窗口: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属于地物的发射波谱。

1.0 mm-1 m 微波窗口。

反射波谱:

反射波谱: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英是后两个波段。

地物的反射辐射

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如何出题?)

1?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光谱反射特性

红外波段较可见光波段反射强

石棉瓦、水泥面较其他材料反射强沥青较其他材料反射弱

I O < d 0 7 0J

?K/um rofloct one o(*M>)

2 ?水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水体的光谱反射特性 蓝、绿波段为反射带 近、中红外波段为完全吸收带

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 3 ?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植被的光谱反射特性

蓝、红波段为吸收带(叶绿素吸收) 绿波段为弱反射带

近红外波段有强反射带,但含水量造成反射吸收(细胞散 射)

叶绿素:引起0.45 pm 、0.67 pm 为吸收带,0.55 pm 反 射峰。

植物含水量:引起1.45呵、1.95呵、2.7 gm 吸收带。 4 ?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红边:一般为680-750 nm 波长范围内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微分最人值对 应

的波长。

红边位移一一用于长势、产量和灾害程度等预测

红移:植株牛?长旺盛时,红边向长波方向移动儿个■十儿个纳米。

40? 20-

reflectance(%) 60 ? vegetation

We

40-

20- 8

7

6

5

z-

、 、

叶*貴含■恨低 in

wit 含■低 叶绿?仃

a 3 z

08

2 £ K

6 n

wo/ olortgt —i .a 1 6

1JB ' ' ' 2'o ' '

2 A 4

wavelenath(um)

蓝移:营养缺乏或病虫害吋,红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几个-十几个纳米。 红边结构:红边用一定的曲线表示其结构,数学模型 植被指数: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射率的线性或非线性纽合 植被指数主要有:

比值植被指数RVI : RVI=NIR/RED

归一化柏被指数 NDVI : NDVI=(NIR-RED)/ (NIR+RED) 差值植被指数DVI : DVI=NIR-RED

具屮,NIR 表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ED 表示红光波段反射率。NDVI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植被指数。 5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受:土壤的机械组成(颗粒的粗细)、颜色、十-壤含水量、土壤类型等的影响。 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间,有机 质及含水量越局反射率越低。 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植被、水体、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reflectance(%) 60-

dry soil

40- ?一一-.

20-

第二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轨道特征1:太阳/地球同步轨道

遥感卫星一般有两种绕地球E 行方式:(1)地球同步卫星:定点观测(2)太阳同步卫星:定期观测(圆形)

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的公转介速度和地球自转介速度相等。运动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相对地球静止,可 以观测地球表面三分Z —的固定区域,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又称为静止卫星,或地球静止卫星。

太阳同步卫星:指卫星轨道血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交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使资料获得 时具有相似的照明条件。卫星绕地球南北极运行,乂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简称极轨卫星。 轨道特征2:近圆形轨道

?使在不同地区获取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使得卫星的速度也近于匀速。?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打嵋像, 避免造成扫描行Z 间不衔接的现彖。 轨道特征3:可重复轨道

?卫星每绕地面一圈,卫星进动修正后,地球赤道rfl 西往东旋转了约2866km,即第二条运行轨迹相对前一条运行轨 迹在地面上西移2866kmo

? 一天24小时绕地13.944圈,第14圈时已进入第二天,称为第二天第一条轨道,这一条轨道与前一天第--条轨道 Z 间 差

0.056圈,在地面上赤道处为159km 。 陆地卫星类Landsat (美国) (1) 传感器:

paj

4 an_q 0 、

vegetation

0.8

1.2

1.6

2.0 2.4 A wavelength(um)

near infrared middle infrared

water

0.7

1.1

1.5 1.9

2.3

波长/wn

射辜、

> Landsat-1 ?3:装载MSS 多光谱扫描仪(MultiSpectral Scanner),返束光导管(RBV: Return Beam Vidicon) 摄像机。

Vidicon:光导摄像管。

> Landsat-4: 1982 年:装有MSS, RBV, TM (Thematic Mapper:专题绘图仪)。

* Landsat-7: 1999年:装有MSS, RBV,采用ETM+ (增强■加型专题绘图仪),增加了全色(pan)波段,分辨率为:15m。

4 全色(Panchromatic,简写:Pan):对可见光范围内所有波长的光都敏觉的。

(2)特点

①轨道:太阳同步近圆形近极地轨道②平均高度:705km (Landsat4?5, 7), 915km (Landsat 1?3)。③重访周期: 周期16 天(Landsat4?5, 7), 18 天(Landsat 1 ?3)。④扌打描宽度:185km。⑤分辨率:30m (TM、ETM+: 1 ?5,

7), 120m (TM: 6), 60m (ETM+: 6), 15m (ETM+: Pan), 80m (RBV: 1, 2, 3; MSS: 4, 5, 6, 7), 40m (RBV:Pan), 240m (MSS: 8)。⑥轨道特点:太阳同步近极地、近圆形、可重复

SPOT (法国)

(1)传感器

从SPOT 1?3: HRV (High Resolution Visible)高分辨率可见光成像仪;

£ SPOT4: HRVIR (High Resolution Visible and Infrared)高分辨率红外成像仪和(VEGETATION)植被成像装置。(也有缩写:VI, VGT)O

丄SPOT5:高分辨率儿何装置(HRG: High Resolution Geometry), (VEGETATION)植被成像装置,HRS (High Resolution Stereoscopic)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

(2)特点

①轨道:太阳同步圆形近极地轨道,②平均高度:832km左右。③重访周期:26犬。④扌订描宽度:60km(HRV, HRVIR), 117km (HRS), 2250km (VI)。⑤分辨率:SPOT 1 ?4: 20m (MS), 10m (Pan); SPOT5: 10m (HRG: MS, HRS:立体像对),5m, 2.5m (HRG: Pan), 1.15km (VI)O

高光谱类卫星

多光谱(Multispectral):几个到十几个光谱通道,光谱分辨率在入/10数量级范围(>10nm)。

高光谱(Hyperspectral):几十到几百个光谱通道,光谱分辨率在入/100数量级范围(l-10nm)。

超光谱(Ultraspectral):光谱分辨率在入/1000数量级范围(<0. 2nm) o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乂称为高轨气象卫星,或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又称为低轨气象卫星,或太阳同步轨道气彖卫星小卫星主要特点:

重量轻、体积小研制同期短,成本低(一箭多星)

发射灵活,启用速度快,抗毁性强系统本身和有效载荷性能高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瞬时视场指在扫描成像过程,一个光敏探测元件通过望远镜系统投影到地面上的直径或边长。同义词:空间分辨率。0 =川f P在仪器设计时已经确定。

7d探测器尺寸(宜径或宽度);f扫描仪焦距。

3.成像光谱仪

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3.3.1微波遥感的基础

在微波遥感中,广泛应用L、C、X波段,有时也用P波段。

3.微波特点

(1)微波能在夜间工作,因此能全天候工作;

(2)对某些地物具冇特冇的波谱特征。如:微波波段冰、水的比辐射率悬殊,分别为0.4和0.99, nJ"以很好区分。对金属有强烈反射。

(3)微波对某些地物有穿透能力。如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可以探测林屮的军事目标、地下古墓等。L和P波比K或X波段更冇穿透力。对于森林,C波段波长较短,树冠就反射了,没冇穿透力;但其它较长波段,由于大于树叶不

影响传播。式中:H穿透深度;£地物介电常数;。地物导电率

(4)微波遥感器可采用多频率、多极化、多视角方式工作,具有多普勒效应,从而获収目标的多种信息。

(5)可以记录口标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差,确定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6)微波频率很高,在不大的相对带宽下,其可用的频带很宽,其信息容量大。

3.3. 2.1真实孔径雷达

?真实孔径雷达(RAD: Real Aperture Radar):以实际孔径天线进行工作的侧视雷达。

1.真实孔径雷达分辨率

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在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距离分辨率与俯角和脉冲宽度冇关。俯角越小,脉冲宽度越小,距离分辨率越高。但减小脉冲宽度,将使作用距离减小。为了保持一定的作用距离,这时需加大发射功率,造成设备庞大,费用昂贵。目前-?般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距离分辨率。

方位分辨率:指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公式见PPT重要

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利用遥感平台的匀速前进移动,将小孔径的天线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发射脉冲信号,天线在不同位置接收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起到大孔径天线的作用,提高方位分辨率的雷达。3. 3. 2. 3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1)垂直于飞行方向的比例尺垂直飞行方向(y)由星下点向外的比例尺:由小变大。

(2)变形——压缩与拉长造成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

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

(3)高差产生的投影差高差产生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影像投影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虽也不同。

(4)雷达立体图像的构像特点从不同摄站对同-?地区获取的雷达图像也能构成立体影像。

相干雷达(INSAR: Interferenc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利用SAR在平彳亍轨道上对同-哋区获収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彫像來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激光雷达(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达称为激光雷

达。

4.1图像的表示形式

?遥感图像的表示形式:遥感传感器记录地物电磁波的形式

?光学图像:胶片或其它光学成像载体形式数字图像:数字形式匸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雷

口5?3xl0f

nl =

a

第四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3.光学图像与数字图像的转换

?光学图像变成数字图像

>把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变成一个离散的光密度函数

>空间坐标离散化一样

>幅度(光密度)离散化——量化

>整个过程称为图像数字化

4.2. 2存贮格式

?BSQ (Band SeQuential):按照波段顺序依次记录各波段的图像

?BIL (Band Interleaved Line):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

?BIP (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序

3.1可见光与色彩

2.色彩概念

色调(H: Hue):色彩相互区分的特性。

明度(L: Lightness):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范帼为从黑到白。

亮度(V: Value或I: Intensity):颜色的相对明喑程度,范围为灰色部分,小于明度的范围。

饱和度(S: Saturation):彩色浓淡的程度,即渗白程度

4.3. 2颜色视觉理论

互补色:若两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产牛口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成为互补色。

例如红色光和青色光,绿与品红、蓝与黄互补色。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英中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称Z为三原色。

能量相同的加法三原色混合成白色。

例如:三原色:纟I:(R)、绿(G)、蓝(B);橙,绿,紫。

4.3. 3. 2多波段彩色变换

?真彩图像:选择遥感影像的红、绿、蓝三个波段,对应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的彩色图像。

例:TM影像真彩合成波段:

R: 3 (0. 66口m)

G: 2 (0.56m)

B: 1 (0. 485 um)

?假彩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任意的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的彩色图像。

山于三种颜色与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波段颜色不同,因此合成的颜色不是真实地物的颜色,这种合成称为假彩合成。

例:TM影像标准假彩合成:

方案1: R:4, G:3, B:2 (彩红外CIR)

方案2: R:4, G:5, B:3

总结:遥感彩色图像包括:真彩、假彩、伪彩(模拟真彩)。

第五章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5.2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

本节主要讨论外部误差对图像变形的影响。此外把某些传感器特殊的成像方式所引起的图像变形,如全景变形、斜距变形等也加以讨论。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

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变形

大气折射引起的图像变形

地球自转的影响

5.3.2遥感图像的精纠正处理

?概念:消除图像中的儿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

?两个环节:

像素坐标的变换,即将图像坐标转变为地图或地面坐标; 坐标变换后的像素亮度值重采样。

控制点的选取

?地面控制点(GCP: Ground Control Point):图像的配准以地面坐标在地图或遥感图像上相对应的点为匹配标准,这些对应的点称为地面控制点。

1)地面控制点数目的确定

>对二元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小数冃为:(畀+ 1)仇+ 2)/2

>实际工作表明:选取控制点的最少数据来校正图像,效果往往不好,特别是在特征变化人的地区,控制点的数II要远远多于最少控制点数。

2)地面控制点选取原则

>(1)图像上为明显的地物点,易于判读(道路交叉口、河流转弯处等)。

>(2)图像上均匀分布(图像的边缘部分选取控制点,尽量满幅均匀选取)。

>(3)数量要足够(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多选控制点)。

?目前的纠正方法主要有:

>多项式法

>共线方程法

>小面元纠正

灰度重采样(如何出题?计算题??)

?(1)最近邻像元法(作业)

?(2)双线性内插法(作业)

?(3)双三次卷积法

5.4.1图像间的自动配准

步骤一:特征点提取。在多源图像上确定分布均匀,足够数量的图像同名点,这是图像配准的关键。

特征点的提取特征点的匹配

步骤二:几何纠正。通过所选择的图像同名点确定几何变换的多项式系数,

从而完成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儿何纠正。

多项式纠正小面元纠止数字微分纠正

5.4.2数字图像镶嵌

?图像镶嵌: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区域图像。

?不同吋间同一传感器获取,也可以是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获取,但同时婆求镶嵌的图像Z间要有一定的重叠度。?实质就是几何纠正(前提).

?镶嵌的关键:

(1)如何在几何上将多幅不同的图像连接在一起。

(2)如何保证拼接图像后没冇明显的接缝。

(3)如何保证拼接后图像亮度反差一致,色调相近。

图像的几何纠正

搜索镶嵌边(Polyline),并确定镶嵌边方向(symbol)亮度和反差调整(颜色均衡化)

平滑边界线(羽化处理)

第六章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辐射畸(ji)变:太阳辐射相同时,图像上像元辐射亮度值受多种因索的影响发牛改变,不能直接反映地表地物的真实的辐射亮度值,这部分变化,称为辐射畸变。

辐射误差

?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

■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反射后,乂经大气笫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主要包括:

■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

■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基本概念

辐射定标和辐射校正是遥感数据定量化的最基本环节。

辐射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传感器辐射定标:指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单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像元内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辐射校正: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岀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图像增强:为特定冃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盂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分类: 空间域和频率域的处理。

?直方图均衡: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

?实质:是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拉伸,重新分配图像像元值,使一定灰度范围内的像元的数量大致相等。

直方图匹配

?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

?密度分割:与在方图均衡类似。产生一个阶梯状杳找表,原始图像的灰度值被分成等间隔的离散的灰度级,每一级有其灰度值。

6.3图像平滑

?目的:在于消除各种干扰噪声,使图像屮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邻域平均法低通滤波法

6.4图像锐化

?目的: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份,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也称为边缘增强,其结果与平滑相反。

?图像锐化方法:空间域处理频率域处理

6.6多光谱增强

?1) K-L 变换

>从直观上看,就是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很相似。因而从提取冇川信息的角度考虑,冇相当大一部分数据是多余和重复的°K-L变换的口的就是把原來多波段图像屮的有川信息集屮到数目尽可能少的新的图像中,使这些图像之间互不相关,包含的信息内容不重蒂,人人减少数据量。

?2) K-T 变换

>K-T变换是Kauth-Thomas变换的简称,又形象地称为“缨帽变换” (Tasseled Cap),穗帽变换。是1976 年Kauth和Thomas根据MSS数据研究多光谱信息与自然景观要素特征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线性变换,它使处标空间发生旋转,但旋转后的坐标轴不是指向主成分的方向,而是指向另外的方向,这些方向与植物牛长过程和土壤有关。这种变换既可以实现信息压缩,又可以帮助解译分析农业特征。

6.7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 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 在规定的地理处标系, 牛成新的图像的过稈。

?融合的目的: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

不同传感器遥感数据融合方法

?加权融合

?基于HIS变换的图像融合

?基于主分量变换的图像融合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

?比值变换融合

?乘积变换融合

?基于特征的图像融合

?基于分类的图像融合

基于HIS (HSV)变换的图像融合

1.待融合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将多光谱图像重采样与全色分辨率相同。

2.将多光谱图像变换转换到HIS空间。

3.对全色图像r和HIS空间中的亮度分量I进行直方图匹配。

4.用全色图像I'代替HIS空间的亮度分量,即HIS->Hr So

5.将HI' S逆变换到RGB空间,即得到融合图像。

第七章遥感图像判读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几何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几何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传感器瞬时视场(像元)内所观察到地面的大小。(地面分辨率)

?几何分辨率:能分辨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几何分辨力=3倍空间分辨力

?影像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在不同比例尺的貝体影像上的反映。

影像分辨率

?影像分辨率随影像的比例尺不同而变化。

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传感器的输出包括信号和噪声两大部分。如果信号小于噪声,则输出的是噪声。如果两个信号之差小于噪声, 则在输出的记录上无法分辨这两个信号。

?辐射分辨率用等效噪声功率衡量。

光谱分辨率

光谱探测能力,包括: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波段太多,输出数据量太大,加大处理工作量和判读难度。

最住探测波段,是指这些波段屮探测各种目标之间和目标与背呆之间,有最好的反差或波谱响应特性的差别。

时间分辨率

定义:我们把传感器对同一冃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成为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第八章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特征变换——将原有的m量值集合通过某种变换,然后产牛n个(nWm)特征特征选择——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准则选择出n个特征

>常用的特征变换:主分量变换、哈达玛变换、穗帽变换、比值变换、生物量指标变换。

(1)对训练样区的要求

>准确性、代表性和统计性。

?准确性:要确保选择的样区与实际地物一致;

?代表性:所选样区为某一地物的代表,还要考虑到地物木身的复杂性,反映同类地物光谱特性的波动情况;?统计性:指选择的训练样区内必须有足够多的像元,以保证山此计算出的类别参数符合统计规律。

监督分类的缺点

>主观性

>由于图像中间类别的光谱差异,使得训练样本没冇很好的代表性

>训练样本的获取和评估花费较多人力吋间

>只能识别训练中定义的类别

>非监督分类分类方法:

?K-均值聚类法

?1S0DATA算法聚类分析

?平行管道法聚类分析

非监督分类特点

>优点:

?不需要预先对所分类别的区域有广泛的了解,需要用一定的知识来解禅得到的集群组;

?人为误差的机会减少;

?量小的类別能被区分。

>缺点:

?得到的集群组类别不一定对应分析者想要的类别;

?难对产生的类别进行控制;

?不同图像Z间的对比困难。

& 5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的结合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的比较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必须建立训练场。和比之下,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的精度。

>当光谱特征能够和唯一地物类型相对应时,非监督分类可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类差异很小时,监督分类效果较好。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结合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非监督分类。这些区域尽可能包括所有工作区的地物类别。

(2)获得多个聚类类别的先验知识。这些先验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解译和实地调査来得到。聚类的类别作为监督分类的训练样区。

(3)特征选择。选择最适合的特征图像进行后续分类。

(4)使用监督法对整个影像进行分类。根据前几步获得的先验知识以及聚类后的样本数据设计分类器。并对整个影像区域进行分类。

(5)输出标记图像。由于分类结束后影像的类别信息也已确定。所以可以将整幅影像标记为相应类别输出。

(5)海平血处的太阳辐射照度分布曲线与大气层外的曲线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造成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及反作用

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吸收,造成遥感影像暗淡

主要成分:水、臭氧、二氧化碳、氧气

大气对?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遥感中很少用紫外波段。

水蒸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最显著。主耍吸收峰为1.38 pm、1.87 pm、2.7pm、6.3 pm> 15 pim-1 mm间的超远红夕卜区,

以及微波中0.164 cm和1.348 cm处。

臭氧:主要吸收带v0.3 um、在9.6 um、4.75 口m和14 口m处冇弱吸收。

二氧化碳:主耍吸收峰为2.7 um、4.3 ?m、10.0 Um、14.4 Um,以及全在红外区。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重点知识(学习相关)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 四、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 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 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 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 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 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⑸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⑹便于调剂和制剂。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⑺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

中药炮制学复习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1cm为标准。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280℃左右,竹沥油350~400℃左右,豆类一般400~450℃.

中药炮制学考试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 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 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 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5. 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 6. 缪希雍的《炮制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学专著。总结了雷 公炮制十七法。 7. 张仲言所著《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制学专著。 8. 中医用药特色:依法炮制、复方配伍。 9. 传统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杀为制、相恶为 制。具体方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10. 醋炙入肝经,酒炙升提,盐炙入肾,蜜炙入脾经。 11. 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 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 向;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 12. 炮制的分类: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五类分类 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药典附录制剂通则净制,切制,炮炙。 13. 炮制品质量要求:净度,片型及破碎度,色泽,气味,水 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有毒成分,有害物质,卫生学检查,包装检查。 14. 中药炮制品贮藏最严重的变异现象:霉变虫蛀。

15. 泛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适度的 情况下。造成优质外溢、质地反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6. 一般炮制品绝对含水量7%~13%。贮藏温度15℃~20℃,相对 湿度60%~70%。 17. 净选加工的目的:分离药用部位,进行分档,除去非药用部 位,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18. 饮片是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 物。 19. 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成分剪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 和制剂,便与鉴别,利与贮存。 20. 常用的水处理软化法:淋法(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 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湿的药材);淘洗法(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泡法(质地坚硬,水分难以渗入的药材);漂法(毒性药材,盐腌制过的及具有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润法(包括浸 润,伏润。吸潮回润)。 21. 一般药材干燥温度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干燥温 度不超过50℃.干燥后含水量7%~13%。 22. 清炒法的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保证疗效,利与贮存。 23. 炒焦的目的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 性。 24. 炒炭能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 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的固有气味。 25. 麸炒的目的;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26. 米炒的目的;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炮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及中药饮片的释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叙述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举例。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3、简述中药辅料作用的理论。 1.酒制升提; 2.姜制发散; 3.盐制肾软坚; 4.醋制入肝住痛; 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方法理论: 1.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 2.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 3.炭药止血; 4.煅者去坚性。 4、举例说明饮片生熟异用的理论。 生熟理论是总结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 生品(生药):净制或切制的中药加工品; 熟品(熟药):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 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 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中药炮制学

第一讲讲稿 授课时间:2014-2-24,第1~2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点:掌握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炮制的特点和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本草文献的能力;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调学科交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特点;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和任务。难点为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概述 1、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重点讲解: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2、中药炮制的特点 先讲中药使用的特点,再讲中药炮制的特点。 中药使用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一药多用;需要调剂、制剂;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起源、理论体系和生产方式都具古老性;合理性。 3、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紧紧抓住中药炮制学的概念来逐项讲解。 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二、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1、中药炮制的起源: ①中药炮制起源于中药发现和使用的实践,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 ②中药炮制的产生与火的利用密切相关; ③中药炮制的产生与饮食相关; ④酒的发明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 2、中药炮制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技术出现—随方注脚—专章论述—专著出现—法定技术。(《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雷公炮炙论》)。 ②金元时期: 炮制理论的形成阶段,伴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中药炮制理论迅速发展。(《药类法象》、《汤液本草》)。生升熟降、生泻熟补等。 ③明清时期: 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总结阶段。(《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修事指南》)。 ④现代时期: 振兴和发展时期。管理-生产-教育-科研-著作。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盐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盐制主要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药物与盐共同拌炒,炒后去盐使用,利用盐做加热介质,明代后已基本不用。另一种是盐水与药物拌匀后再经炙炒、蒸、煮等处理。近代多用盐炙法,利用盐本身的治疗作用,下行入肾,增强补肝肾、泻相火、利小便等作用。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药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尽,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或炒干,取出放凉。一般药物多采用此法,如黄柏。而杜仲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为度。2.先炒药后加盐水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如有爆裂声(车前子)或变色(知母)或微黄色,微有爆声(菟丝子)时,喷洒定量盐水,炒干,取出放凉。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多用此法。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注意事项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亦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物吸尽,或者过湿不易炒干;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2.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不宜先与盐水拌润。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容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3.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操作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但杜仲盐炙时,要选择中火,以便于炒至规定程度。4.盐炙药物一般应炒干即可,但也有些药物需炒至规定程度。如杜仲应炒至棕褐色,易断丝为度;补骨脂炒至微鼓起,迸裂并有香气时取出。5.近代入肾经的药物多盐炙,但对部分脾肾阳虚和肾阳虚衰的水肿病人,不宜用盐炙中药治疗,因为水肿与钠离子的代谢有关,中西医对水肿病人都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或忌盐。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名詞解釋)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名詞解釋) 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二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姜栀子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胆黄连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的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调剂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 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 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热处理时,最好在500C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2有毒成分: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本教材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 液体辅料(包括药汁) 1.酒黄酒,白酒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2.醋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

中药炮制学B辅导资料答案

《中药炮制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归纳总结“雷公炮炙十七法”的书是B.炮炙大法 2.酒炙黄连在炮制学上可称为B.反制 3.净选时需要去心的药物不包括E.白首乌皮 4.检查药物软化效果的方法,习惯称为A.看水性 A5.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人工干燥的温度不宜超过 B.50℃ 6.苍耳子炒黄能C.降低毒性 7.蒲黄炭的作用是C.活血止血 8.炒制过程中散出香辣气的药物是E.芥子 9.适用于炒制韧性大的动物类药物的炮制方法是D.滑石粉炒 10.破血宜选用C.当归尾 11.砂炒马钱子在那种条件下,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含量最高?C.230℃~240℃,加热3~4分钟 12.宜用中火炒炙的药物是A.杜仲 13.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能增强宽中和胃作用的药物是A.厚朴 14.制藤黄的作用是A.降低毒性,可供内服 15.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药物是C.血余炭 16.治疗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宜选用B.酒黄芩 17.苦杏仁燀制的条件为E.10倍量沸水,加热5min 18. 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中医中药理论 19. 可引药上行的炙法是D.酒炙 20. 制后可缓和辛散之性的是A.麻黄 21.净选时需挖去毛的药物是C.金樱子 22.质地疏松的全草类药材常采用的软化方法是A.淋法 23.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物,切制时宜切成 B.斜片 24.苍耳子炒黄能B.降低毒性 25.炒爆花的药物是C.王不留行 26.蒲黄炭的炒制程度为C.棕褐色 27.僵蚕的炮制方法为B.麸炒 28.苍术中过量的那类成分对生物体是有害的?B.挥发油 29.米炒斑蝥的辅料用量为D.20% 30.斑蝥素的升华点为D.110℃ 31.善于益肺润燥的是D.蛤粉炒阿胶 32.采用先炒药后加酒法炮制的药物是A.五灵脂 33.醋炙柴胡的目的是A.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34.治疗冠心病时,宜选用A.生延胡索 35.黄柏饮片干燥宜B.阴干 36.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方法炮制的药物是C.车前子 37.制备枯矾时煅制温度应控制在D.180℃~260℃ 38.磁石的炮制方法是B.火煅醋淬 39.藤黄的炮制方法是A.豆腐煮或豆腐蒸40. 宜采用炒炭法炮制的是A. 大蓟 41.盐知母的炮制方法为 B.文火微炒至变色,喷盐水再炒干 42.石决明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法 43.较宽大的叶类药物,切制时宜切成D.宽丝 44.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B.血余炭 45.宜用中火炒黄的药物是C.王不留行 46.蒲黄炭的炒制程度为C.棕褐色 47.黄精的炮制方法为A.清蒸和酒蒸 48.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的增强与哪类成分有关?E.鞣质 49.淫羊藿油炙的辅料用量为D.20% 50.甘草汁制吴茱萸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缓和燥性 51.善于止血安络的是C.蒲黄炒阿胶 52.采用先炒药后加蜜法炮制的药物是D.百合 53.麦芽发芽工艺不包括E.炒至黄色 54.采用升华制霜法制备的药物是B.砒霜 55.苍术饮片干燥宜B.阴干 56.采用中火盐炙的药物是B.杜仲 57.马钱子砂炒的温度应控制在E.230℃~240℃ 58.宜采用滑石粉煨制的药物是B.肉豆蔻 59. 适用于水飞法炮制的药物不包括E.砒霜 60. 提净芒硝所用的辅料是C.萝卜 61.桃仁炮制多用 C.燀法 62.药物发芽的温度是B.18℃~25℃ 63.巴戟天需去除的非药用部位为 D.木心 64.五味子的炮制方法是A.酒蒸和醋蒸 65.桑螵蛸蒸制的目的是B.利用保存 66.药物炒炭最主要的目的是E.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67.产后腹痛宜选用B.酒白芍 68.炭药止血理论始载于B.十药神书 69.水蛭的炮制方法是A.滑石粉炒 70.先炒药后加盐水的药物是D.知母 71.治疗咽喉肿痛宜选用B.甘草 72.药物发芽时,幼芽的适宜长度为B.0.2~1cm 73.药物煅炭的条件是A.高温缺氧 74.制备枯矾采用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 75.肉豆蔻的炮制方法是B.煨法 76.教材是按什么分类的?D.按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方法分类 77.E.以上都不是采用哪种方法炮制,可使白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B.土炒 78.炙芫花常用的辅料是B.醋 79.药物根、茎作用不同,需分别入药的是B.麻黄 80.药物发酵的适宜条件是A.温度30℃~37℃,相对湿度70~80% 81.筛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的__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砂

中药炮制学试题1

1 【单选题】(5分) 白术、山药经土炒后有助于引药: A.入肝经 B.入脾经 C.入肾经 D.入肺经 E.入心正确答案是:B 2 【单选题】(5分) 用酒炙大黄是“以热制寒”,这样称为: A.净制 B.从制 C.反制 D.火制 E.水制 正确答案是:C 3 【单选题】(5分) 芡实用麸炒制的颜色标准是: A.黄色 B.微黄色 C.深黄色 D.老黄色 E.亮黄色正确答案是:E 4 【单选题】(5分) 九香虫的炮制方法是: A.炒焦 B.炒炭 C.土炒 D.炒黄 E.米炒 正确答案是:D 5 【单选题】(5分) 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A.止泻 B.止血 C.止痛 D.止呕 E.止痒 正确答案是:B 6 【单选题】(5分) 每100Kg龟板用醋量为: A.30Kg B.20Kg C.25Kg D.35Kg E.10Kg 正确答案是:B 7 【单选题】(5分)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 B.土炒 C.麸炒 D.砂炒 E.炒焦 正确答案是:D 8 【单选题】(5分) 一般性药材人工干燥的温度宜选: A.105℃ B.90℃ C.80℃ D.100℃ E.95℃ 正确答案是:C 9 【单选题】(5分) 槐花炭的贮藏容器宜用: A.竹篓 B.木箱 C.瓷缸 D.木桶 E.纸箱

正确答案是:C 10 【单选题】(5分) 中药切制段的长度为: A.4-8mm B.3~5mm C.10~15mm D.16~20mm E.6~9mm 正确答案是:C 11 【单选题】(5分) 每100Kg常山加米醋10Kg为佳。 A.√ B.× 正确答案是:B 12 【单选题】(5分)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 A.√ B.× 正确答案是:A 13 【单选题】(5分) 饮片越薄越能煎出有效成分。 A.√ B.× 正确答案是:B 14 【单选题】(5分) 车前子是先拌盐水后炒药。 A.√ B.× 正确答案是:B 15 【单选题】(5分) 芫花用醋制能降低毒性。 A.√ B.× 正确答案是:A 16 【单选题】(5分) 竹茹用酒炙可增强疗效。 A.√ B.× 正确答案是:B 17 【单选题】(5分) 百部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A.√ B.× 正确答案是:A 18 【单选题】(5分) 瓦楞子用煅淬法炮制为宜。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蔡纪平审定负责人: 编写日期:2013/2/24 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中药炮制学》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应在学习中医药基础概要、中药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本课程在中药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具有必需的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熟练进行中药炮制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在饮片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质量检测、储藏保管的职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成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现行版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中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为线索来设计的,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中药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照中药炮制工艺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炮制生产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技术;熟悉现代新技术、新设备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中药炮制学(本)复习过程

中药炮制学(本)

中药炮制学(本) 交卷时间:2019-12-03 12:36:42 一、单选题 1. (2分)欲清热除烦时,脾胃较虚弱者可选用() ? A. 栀子 ? B. 炒栀子 ? C. 焦栀子 ? D. 栀子炭 ? E. 麸炒栀子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2. (2分)下列炮制品中属于“从制”的是() ? A. 酒炙黄连 ? B. 姜炙黄连 ? C. 吴萸炙黄连 ? D. 黄连炙吴萸 ? E. 胆汁炙黄连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E解析3. (2分)炮制西瓜霜的辅助性药物是( )

? A. 白矾 ? B. 芒硝 ? C. 甘草 ? D. 生姜 ? E. 石膏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4. (2分)西瓜霜的功效是() ? A. 消肿清火 ? B. 泻热通便 ? C. 润燥软坚 ? D. 消导 ? E. 下气通便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5. (2分)麸炒时,麦麸一般用量为每100公斤药物,用麦麸() ? A. 5公斤 ? B. 10~15公斤 ? C. 20~25公斤 ? D. 30公斤 ? E. 40公斤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6. (2分)烘法的操作方法为() ? A. 药物置近火处,使内部水分蒸发 ? B. 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 C. 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 D. 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 E. 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7. (2分)滑石粉炒适用于() ? A. 种子类药物 ? B. 腥味大的动物类药物 ? C. 质地坚硬的根类药物 ? D. 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 ? E. 骨骼类药物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8. (2分)艾的加工方法是()

中药炮制 知识点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机理i,改进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2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喉改变药性。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相恶为制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3炮制对性味的影响: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过偏之性使药物的性味增强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4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主要途径: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使毒性成分减少如巴豆,马钱子。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白矾制天南星。5如何提高方剂疗效:增强方中药物的作用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赠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6如何消减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疗效:清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调整辅料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7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 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 贮藏保管利于服用8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 物的影响q净选加工的影响清除杂质,除 去非要用部位,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w水 制影响:可是小分子生物碱季铵碱流失, 有效成分易溶少泡多浸药透水浸;有毒成 分易溶控制水制程度达到去毒(乌头)e加 热制:使生物碱分解结构变化或转化成新 成分;有效成分易煎出,避免加热生用为 宜;有毒成分易煎出尽量加热减毒r药物酒 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 物的疗效t生物碱的醋酸盐易被水溶出,曾 强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9 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发霉虫蛀 变色变味风化潮解粘连挥发腐烂 冲烧泛油。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挥发油, 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 造成油质外溢,质地反软,发粘颜色变深, 并发出油败味的现象。10重要炮制品变异 的原因:一基原因素;成分不稳定含害虫 可食成分微生物营养代谢成分。二环境因 素:光空气温度湿度。三生物因素。四 时间因素。11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 成分剪除利于炮炙利于调剂和制剂便 于鉴别利于贮存提高煎药质量12败片: 在中药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 片型标准的饮片,都称为败片13翘片:饮 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14伤水:系药材软 化时,内部含水分太过所致。15清炒法的 目的及举例:曾强疗效(王不留行,紫苏 子,牛蒡子等焦麦芽,焦山楂等)降低毒 性或副作用(莱菔子,瓜蒌仁,苍耳子, 白果)缓和药性(牵牛子,栀子,苍术) 曾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地榆,荆芥,牡丹 皮)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槐米,苦杏仁)注 意事项: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大 小。搅拌均匀,出锅要迅速。炒前锅要预 热。出锅后及时摊晾。16槐花:具有止血 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生品以清肝泻火, 清热凉血见长。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由 杀菌保苷的作用,槐花炭的清热凉血作用 极弱,涩性曾强以凉血止血力胜。17芥子: 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 生芥子辛散之力强多外用善于通络止痛, 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串之性,可避免耗 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炮制后利于粉碎 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18莱 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莱菔子炒后 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风痰的副作用,即 缓和了药 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19酸枣仁: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功能。尤其是其养心安神作用很好,炒后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炒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20槟榔:不能晒干原因:饮片直接暴晒小分子生物碱随水蒸气挥发掉;槟榔中的鞣质由结合状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鞣酐,致使饮片变红,生物碱破坏,稳定性降低。炮制方法:槟榔除去杂质,用水浸泡3-5天,阴干,烘干。炮制作用: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炒后可缓和药性,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21炒炭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清减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使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发生改变。22炒炭存性: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应保留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23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的功能,一般多用于感冒头痛疮疡初起。炒荆芥具有祛风止血的作用。炒炭后辛一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24苍术: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麸炒后辛味减弱,燥 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健脾和胃的作用,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25斑蝥:生品多外用,毒性大,攻毒蚀疮 为主。米炒后,毒性降低,气味矫正,可 内服,以通经破散结为主,用于肝癌胃癌。 26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 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土炒白 术补脾止泻力胜,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 强健脾消胀得作用。27烫法分为砂炒蛤粉 炒和滑石粉炒。目的:一增强疗效,便于 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二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三便于洁净药物,如骨碎补; 四矫臭矫味,如鸡内金;五降低部分药物 滋腻之性,如鹿角胶;六蛤粉烫可增强药 物润肺止咳作用,如阿胶。28鳖甲:砂烫 酒淬,炮制作用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退热除蒸的功能。鳖甲质地坚硬,有腥臭 味。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砂炒 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 成分,并能矫臭矫味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 肝消积,软件散结的作用。29龟甲:具阴 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能。砂炒 醋淬后质地变酥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 分,并能矫臭矫味,补肾健骨,滋阴止血 力胜。30穿山甲: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 脓,搜风通络的功能。砂炒醋淬后质变酥 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矫臭矫味。 炮山甲善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醋淬后 通经下乳力胜,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 31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 能。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 片,便于调剂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以补骨强骨续伤止痛。32狗脊:具有补肝 肾,强腰膝,祛风湿的功能,以祛风湿, 利关节为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33阿胶:炮制作用,补血滋阴, 炒制后降低滋腻之性,也矫正了不良之气 味。34酒炙法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打黄黄连黄柏)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 归)矫臭去腥(乌梢蛇紫河车)增强温补 肝肾作用(地黄黄精女贞子)使某些药 物便于粉碎35黄连:炮制方法,黄连,酒 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部分总题数:20 1 【单选题】(2分) 白术、山药经土炒后有助于引药: A.入肝经 B.入脾经 C.入肾经 D.入肺经 E.入心 正确答案是:B 2 【单选题】(2分) 用酒炙大黄是“以热制寒”,这样称为: A.净制 B.从制 C.反制 D.火制 E.水制 正确答案是:C 3 【单选题】(2分) 芡实用麸炒制的颜色标准是: A.黄色 B.微黄色 C.深黄色 D.老黄色 E.亮黄色 正确答案是:E 4 【单选题】(2分) 九香虫的炮制方法是: A.炒焦 B.炒炭 C.土炒 D.炒黄 E.米炒 正确答案是:D 5 【单选题】(2分) 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A.止泻 B.止血 C.止痛 D.止呕 E.止痒

正确答案是:B 6 【单选题】(2分) 每100Kg龟板用醋量为: 正确答案是:B 7 【单选题】(2分)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 B.土炒 C.麸炒 D.砂炒 E.炒焦正确答案是:D 8 【单选题】(2分) 一般性药材人工干燥的温度宜选:正确答案是:C 9 【单选题】(2分) 槐花炭的贮藏容器宜用: A.竹篓 B.木箱 C.瓷缸 D.木桶 E.纸箱正确答案是:C 10 【单选题】(2分) 中药切制段的长度为: 正确答案是:C 11 【单选题】(2分) 炙法的火侯多选用:

A.大火 B.文火 C.中火 D.武火 E.强火 正确答案是:B 12 【单选题】(2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炮制内容的项目是:A.炮制B.炮炙C.修治D.修事E.修制 正确答案是:C 13 【单选题】(2分) 黄芩软化切片应采用: A.润法 B.蒸法 C.抢水洗 D.淋法 E.冷水浸 正确答案是:B 14 【单选题】(2分) 适应酒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艾叶 B.芫花 C.杜仲 D.桑枝 E.知母 正确答案是:D 15 【单选题】(2分) 炙马兜铃的常用蜜量为: %%%%% 正确答案是:E 16 【单选题】(2分) 僵蚕通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 B.炒焦 C.麸炒 D.土炒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2、炙法: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人药物组织 4、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 5、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6、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真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9、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10、泛油即走油,指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1、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 12、炒炭存性:是指药物炒炭时,走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份药物固有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13、煅淬法: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14、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15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 16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17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8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19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20伤水:伤水是指药材吸水过多,成分流失的现象。 21扣锅锻: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22切制法: 23去油制霜法:药物经过适当加热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 24渗析制霜法:药物与辅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25心: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类药物的胚芽。 26去心:指去除根的木质部和枯朽部分、种子的胚芽等。 27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提纯药物。 28土炒:土炒是将净药材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 29饮片古称咀片,是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29、三类分类法:它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