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三类分类法:以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类炮制方法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炮制辅料:辅料食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净度: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亦即炮制品中所含有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在高热下灰化,所得之灰分称“生理灰分”。

虫蛀:是指中药及其炮制品有被腐蚀的现象。

泛油:又称走油。

是指中药中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败油气味等现象。

变色:是指药物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各种药物都有固有的色泽,也是检查中主要的质量标志之一。

风化: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因与干燥空气接触,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晟液体状态。

腐烂:是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仪器发热,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

挥发:指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及储存日久,湿挥发油挥发,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现象。

气幕防潮技术:有称气帘或气闸,湿用来装在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热空气侵入库内的装置,从而达到防潮的目的。

气调储藏技术:利用控制影响中药变异的动气中的氧浓度,来进行中药储藏的一种有效方法。

气体灭菌技术: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

低温冷藏技术:是利用机械制冷设备产生冷气,使药物储存在低温状态下,以抑制害虫、霉菌的发生,达到安全养护的目的。

蒸汽加热技术:是利用蒸汽杀灭中药材及炮制品中所含的霉菌、杂菌及害虫的方法。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是利用某些中药挥发油使其挥发,熏蒸中药材或炮制品,而达到抑菌和灭菌的目的的方法。

包装防霉法:保润防霉实质是指无菌包装。

生物膜:是微生物均匀附着,生长在固体介质表面的膜体。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生物膜进行废水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其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容积有机负荷高,占地省,较易作为制药废水处理。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中草药的炮制过程,掌握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在工作中正确地进行中药的炮制操作。

下面是我对中药炮制学进行复习总结的学习资料。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质量原则:选用优质的草药材料,控制质量合格。

2.方法原则:根据不同的草药特性和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3.时间原则:掌握炮制时间的长短,保证中药品质的稳定。

4.温度原则:根据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药材的温度。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干燥法:包括晾晒法、通风法和烘干法。

适用于新鲜草药的初步处理和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

2.蒸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蒸锅中,经过蒸煮处理,然后晾干。

适用于炮制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草药。

3.水煎法:将草药材料与水一同煮沸,然后过滤、浓缩、干燥。

适用于制作水煎剂和浓缩丸剂。

4.醇提法:用醇类溶剂浸泡草药材料,然后浓缩、蒸馏、干燥。

适用于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5.浸泡法:将草药材料浸泡在水或溶剂中,使其炮制后呈饱满、颜色均匀。

适用于制作丸剂和颗粒剂。

6.炒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锅内,用中小火快速炒制,变色即可。

三、中药炮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时间不足:草药炮制时间过短,导致中药的药效不充分。

解决方法是延长炮制时间,达到合适的药效。

2.温度过高:炮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草药有效成分的损失。

解决方法是控制好炮制温度,避免过高温度的损伤。

3.材料不匹配:草药材料不匹配,可能导致中药的炮制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保证中药的炮制效果。

4.炮制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草药需要不同的炮制方式,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根据草药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式。

四、中药炮制的应用1.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草药的水分含量、消除杂质,提高草药的纯度和质量。

2.改善草药的药效: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可以改变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比例和活性,提高草药的药效。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2)加辅料炒 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麸炒枳壳:制其燥性而和胃 米炒斑蝥:降毒矫味 白术(土炒、麸炒):制其燥性而和胃 砂烫马钱子:易于粉碎,去毛、降毒 滑石粉水蛭:易于粉碎,降毒 阿胶(蛤粉、蒲黄炒)
3)液体辅料炮炙方法 将净药材,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炙方法。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炒制 过程较长,以炮炙品炒干为宜。 ⑴ 酒炙 黄连(酒、姜、萸黄连)
A泡法B漂法C润法 D淋法E淘洗法
• 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 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有川乌、天南星、 肉苁蓉、昆布,紫河车、人中白等(b) • 适用于质地坚硬、短时间外部水分不易渗 透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 制的药物,有三棱、槟榔、郁金等(c)
• • • • • •
心为非药用部位,要求去心的药物是() A远志 B地骨皮 C巴戟天 D连翘 E五加皮
⑵ ⑶ ⑷ ⑸ ⑹
醋炙 甘遂 延胡索 盐炙 杜仲 姜汁炙 厚朴 蜜炙 甘草 枇杷叶 油炙 淫羊藿
香附
6、 煅炙
1)明煅法 白 矾 石决明 (303) 2)煅淬法 赭石 3)扣锅煅法(闷煅) 1)蒸法 何首乌 黄精 2)煮法 藤黄 川乌 3)燀法 苦杏仁
7、 蒸 煮 燀 法
(305)
有考第一部炮制专著,全草类炮制净度, 炒枳壳麸炒还是土炒?砂炒?米炒? 猪石炮制作用(增强了平肝止血的作用),炉甘石炮制方法,半夏炮制方法, 六神曲经哪些
粉末分等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的要求。
3)色泽(含光泽) 4)气味
5)水分
一般炮制品含水量在7~13%。
6)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标 (288) ﹡川乌、草乌的炮炙品 制川乌、制草乌,含酯型生 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过0.15%,含生物碱以乌 头碱计,不得少于0.20%; ﹡马钱子含士的宁 为1.20%~2.20%, ﹡ 炮制马钱子粉含士的宁为0.78%~0.82%; ﹡巴豆霜含脂肪油量 18.0%~20.0%。

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中藥炮制學◆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象。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有文火,中火,武火等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炮制学三本专著◆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

如醋炙乳香,矫臭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的概念和意义1.1 中药炮制的定义1.2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1.3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作用二、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2.2 中药炮制的方法分类2.2.1 煎煮类方法2.2.2 蒸制类方法2.2.3 炒炸类方法2.2.4 水洗类方法2.2.5 气蒸类方法三、中药炮制中的关键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3.1.1 煎煮温度控制3.1.2 蒸制温度控制3.1.3 炒炸温度控制3.1.4 水洗温度控制3.1.5 气蒸温度控制3.2 时间控制技术3.2.1 煎煮时间控制3.2.2 蒸制时间控制3.2.3 炒炸时间控制3.2.4 水洗时间控制3.2.5 气蒸时间控制3.3 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3.3.1 中药炮制研究方法3.3.2 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四、中药炮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炮制工艺不当引起的问题4.1.1 煎煮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2 蒸制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3 炒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4 水洗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5 气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2 中药材质量问题及炮制对质量的影响4.2.1 质量问题分析4.2.2 炮制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五、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前景展望5.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中药炮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5.3 中药炮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对中药炮制学重点的总结,从概念、原则、方法、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发展与前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炮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一中药炮制学概述
1.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2.中药炮制的意义
3.中药炮制作用的论述
4.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
1.中药炮制的原则
2.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3.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三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切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3.加热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4.辅料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5、多种方法炮制、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医疗效果
四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的途径
1.中药炮制增效的途径
2.中药炮制减毒的途径
五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与分析
1.中药饮片的类型
2.中药饮片的现状分析
3.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
4.中药饮片质量研究展望
六中药炮制技术的保密与发展
1.中药炮制技术的保密
2.我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相关规定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炮制技术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藥炮制學◆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象。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有文火,中火,武火等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炮制学三本专著◆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

如醋炙乳香,矫臭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炮制与临床疗效净制、加工切制、加热炮制和辅料与临床的关系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1、提高方剂疗效①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三子养亲汤)②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二妙散)③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缩泉丸)④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2、消除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①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②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3、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围4、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中藥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利于服用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①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大多生物碱盐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②高温情况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如盐酸小檗碱,士的宁和乌头碱等;③酒有极性和非极性性质可以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提高药物疗效;④醋酸可以和生物碱结合成醋酸盐,从而增加在水里的溶出度;⑤部分生物碱可以溶于水,少泡多润;⑥不同部位的生物碱成分和生物活性不同,净选加工时应注意。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①破坏分解酶,避免有效成分酶解,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皮、大黄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热处理时,最好在50℃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2有毒成分: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炮制对油脂的影响:长链脂肪酸甘油酯,有一定毒性,经加热压榨可以除去部分;◆炮制对鞣质的影响:易溶于水,尤其是热水;强还原性,避免氧化;耐高温;遇铁器发生反应;◆炮制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活性很强,加热不稳定,变性;与鞣质和重金属盐等发生沉淀。

◆炮制对无机化合物的影响:矿物类药物常采用煅烧或煅烧醋淬法;有些无机成分加热后转化成或增加有毒成分,如朱砂增加游离汞;雄黄生成三氧化二砷。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药典一部:净制,切制和炮炙);五类分类法:加修治和其它制法;药用部位分类法;工艺和辅料相结合分类法(教材使用)◆炮制常用辅料1.酒黄酒,白酒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2.醋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

3.蜂蜜作用: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4.食盐水作用: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

5.生汁作用:性味辛,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缓和药性等作用。

6.甘草汁作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增溶等7.黑豆汁(何首乌)8.米泔水(淘米时第二次滤出;大生产2kg米粉加100kg水)9.胆汁10.麻油固体辅料1.麦麸作用:健胃益脾、缓和燥性、矫臭、增效常以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等2.稻米:作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降低毒性和刺激性。

①炒制药物;②用于指示炮制程度;3.白矾又称明矾作用:解毒、祛痰杀虫、防腐;4. 蛤粉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使药物质地酥脆;常用来烫制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

5.滑石粉 6. 土作用: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止泻,能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7. 河砂常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温度高、传热快作用:①便于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②破坏药物毒性成分,除去非药用部位;常用来炮制马钱子、穿山甲等8.豆腐9. 朱砂◆中药饮片的包装要求:1、质量合格的饮片才可以包装;2、饮片包装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生产规程操作;3、应选用与饮片性质适应及符合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4、饮片的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5、饮片包装的标签需严格管理。

类别:包装,外包装方法:称量包装法、容积填充包装法◆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外观质量:净度、形色气味、包装等;在质量: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毒及有效成分、卫生学检查等;异形片不超过10%;极薄片不超过标准厚度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超过标准厚度1mm;段不超过2mm;一般炮制品含水在7%-13%;蜜炙品不超过15%◆中药炮制品变异现象原因:总体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炮制品本身的性质;二是炮制品储存的外界条件;主要因素是外部因素归纳起来有基原因素(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环境因素(光、空气、温度、湿度)、生物因素(微生物、仓虫、仓鼠)和时间因素方法:传统方法:通风、晾晒、吸湿、密封和对抗(丹皮和泽泻、花椒和蕲蛇、人参和细辛、丁香和党参等)现代:化学方法(二氧化硫、氯化苦、磷化铝等)机械方法(气调养护、气幕防潮、低温冷藏等)◆净选加工的含义: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目的1)分离药用部位如麻黄、莲子等2)除去非药用部位保证剂量准确和减少副作用,如山茱萸去核、枇杷叶去毛等。

3)大小分档便于在水处理和加热处理中均匀一致,如川乌、草乌、半夏等;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2.筛选目的:①筛去砂石、杂质等;②大小分档;③筛去辅料;3.去毛目的:①避免机械性刺激,引起咳嗽或其他副作用;②可使药物外观洁净;4.去心目的:1.除去非药用部位,如百部、贝母及牡丹皮等;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如莲子;3.消除副作用◆饮片切制的目的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2.利于炮炙,便于控制火候和辅料均匀吸收3.利于调配和制剂 4. 便于鉴别 5. 利于贮存◆切制前的水处理目的:1.软化药材,便于切制2.调整药性,降低毒性3.洁净药材,除去泥砂杂质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常用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软化程度的检查: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剖开法◆人工干燥:一般药物不超过80℃;含芳香挥发性物质不超过50℃◆不良因素影响饮片质量:败片:连刀片(饮片之间相牵连,未完全切断的现象。

)外部含水量多,刀片不锋利;掉边和炸心(药材切断后饮片层和外层相脱离,形成圆圈和圆芯两部分;药材切制时,其髓芯随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软化时浸泡或闷润不当,外软硬度不同;皱纹片(饮片切面粗糙,具鱼鳞样斑痕)水性不及,刀片不锋利,刀床不吻合。

2、翘片3、变色和走味4、走油5、发霉。

◆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适当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分类1.清炒法:根据火候和程度不同炒黄—牛蒡子炒焦—山楂炒炭—干2.加辅料炒:麸炒—枳壳米炒—党参土炒—山药砂炒—鸡金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刺猬皮预热的目的:是便于掌握温度,使药物迅速获得热能,缩短药物在锅停留的时间,以提高质量和工效,防止某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俗称“炒哑”)。

◆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分类:炒黄、炒焦和炒炭目的1.增强疗效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3.缓和药性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炒黄(炒爆)文火或中火炒制程度:“黄而不焦”(1)外表颜色加深(2)有爆鸣声(3)逸出固有香味(4)药物断面呈黄色(5)发泡鼓起(6)质变酥脆◆槐花【炮制方法】1.槐花:取原药材,除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炒槐花: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槐花炭: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生品:清肝泻火,清热凉血,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炒槐花: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槐花炭:凉血止血【炮制研究】一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芦丁、槲皮素等芦丁含量:炒品>生品>炭品二药理作用炭品止血的机理:1.鞣质含量增加 2.槲皮素含量增加 3.异鼠素含量降低王不留行注意事项:1.药材干燥2.试温(避免炒焦或炒成僵子)3.少量多次4.勤搅拌,炒好后迅速出锅 5. 要求爆花率要达到80%以上莱菔子取净莱菔子投入热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

生品-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长于涌吐风痰炒品-缓和药性,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降气化痰苍耳子生品-有毒,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作用,长于消风止痒炒品-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毒蛋白为毒性成分之一,炒制后可凝固变性◆炒焦(中火或武火)标准1表面呈焦褐色或焦黄色 2 部颜色加深 3 有焦香气味 4 质地酥脆目的1.增强健脾消食的作用2.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 3 . 产生焦香气味注意事项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