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中药炮制学
XXXX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21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根底知识
五、清热药〔一〕概述 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2.清热药的成效 1
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4.清热药的使用考前须知 1
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清热药的成效 1
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1 〔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
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的性能、成
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
物功用异同点
1 〔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
白鲜皮的性能、成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
1
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
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
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白蔹的性能、
成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
药物功用异同点
1.组方原理指据证审机、立法遣药、合理配伍的逻辑联系。
2.加减化裁主要指?方剂学?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加减、附方。
3.鉴别应用指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在主治、组成、配伍、功用等方面的比照分析。
4.凡大纲中涉及的方剂考生均应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炮制学(第十讲)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中药炮制学(一)炮制品的质量要求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经炮制后的中药,除应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质量要求。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净度净度是指炮制品的纯净度,即炮制品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须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的通知中对各类药材的含药屑、杂质的限量要求。
如根、根茎、藤木类,叶类,花类,皮类,菌藻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炒制品中的炒黄品、米炒品及炙制品中的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2.片型及粉碎粒度片型要求均匀,整齐,色泽鲜明,表面光洁,对厚度有一定的要求。
应结合饮片切制的具体内容熟悉常用中药的饮片规格。
如大黄切厚片,厚度2~4mm,杜仲切细丝,宽度2~3mm。
粉碎粒度要符合规定。
3.色泽(含光泽)中药炮制品的色泽常作为炮制程度及内在质量变异的标志之一,如生甘草片面黄白色,经蜜炙后要求呈老黄色,属正常饮片质量要求;而白芍变红,黄芩发绿,均说明其内在成分已发生变化,为变异现象。
4.气味炮制品应具有原有的气和味,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和加辅料,也能导致药物气和味的改变,如醋制品应带有醋香气味,麸炒品应带有麦麸皮的焦香气等。
5.水分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7%~1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酒炙、醋炙及盐炙品类等,含水分不得超过13%;烫制醋淬制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0%。
6.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标如毒副作用成分、重金属的含量、砷盐含量、农药残留量等,直接威胁着健康。
在《中国药典》中作了有毒药物及炮制品的含量和限量规定。
如川乌炮制品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高于0.15%;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少于0.20%;马钱子:含士的宁(C21H22N2O2)应为1.20%~2.2%,其炮制品马钱子粉含士的宁应为0.78~0.82%;巴豆炮制品巴豆霜含脂肪油量应为18%~20%。
执业中药师考试辅导:中药的炮制与用量(中药炮制学)

1.炮制目的(1)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纯净,达到用量准确,疗效可靠。
(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
如地黄生用性寒而凉血,制熟则微温而补血;首乌生用导泻,制熟用则补肝肾、乌须发;蒲黄生用破血行瘀,炒用止血;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白术土炒补脾和中力强;柴胡醒制舒肝解郁效增。
(3)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如乌头、附子为剧毒之品,经反复浸泡漂煮,有毒成分被水解、溶出,毒性大减;半夏、南星经生姜、明矾制后可降低毒性,祛除激喉催吐之物;女贞子盐水拌蒸,去其寒性,避免腹泻等。
(4)矫味、矫臭。
蜜炙、酒炙、醋炙通常都有矫味、矫臭作用。
如五灵脂醋炒去恶味等。
(5)便于制剂、煎服及贮藏。
如贝壳类药材炮制后便于粉碎,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白芥子、莱菔子炒熟以去其酶,才能保存有效成分不被分解等。
2.常用的炮制方法(1)水制法能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并能减低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
包括洗、漂、泡、溃、水飞等法。
(2)火制法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炮制以达干燥、松脆、焦黄或炭化之目的。
炒:有清炒及辅料炒。
清炒是将药物放锅内拌炒,由于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黄、炒焦、炒炭之分。
炒黄、炒焦之药物有焦香味道,以增强健脾开胃之力或改善药物之偏。
炒炭的药物可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荆芥炭。
辅料炒是加辅料同炒,如土炒白术,醋炒柴胡等。
其目的是增强药性,更好地发挥疗效。
炙:与辅料炒无多大区别,一般多将用蜜炒的叫炙。
如炙甘草、炙黄芪。
煅: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使其松脆易于粉碎。
多适用于矿石类或贝壳类药物。
煨:是将药物裹上湿纸或面糊,埋于灰内或置于文火上烘烤,以纸或面糊表面焦黑为度,冷却后剥除纸或面糊使用。
目的是利用纸或面糊吸收药物中的部分油质,以减低药物的刺激性,并增强药物疗效,如煨木香。
炮:是将药物放入砂中加热,炒至焦黄爆烈,便于加工,并增强其温燥之性,同时能使药物毒性降低,如炮附子、炮姜。
(3)水火同制法包括蒸、煮、单三种方法。
主管药师《中药师专业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1.中药饮片切制的目的有: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制、利于调配和制剂、便于保存与鉴别。
2.中药的除杂方法主要有筛选、挑选、风选、水选四种,其中筛选可以去除体积悬殊的杂质、药渣及残留的辅料;挑选可以除去肉眼可见杂质、非药用部位、变质药物;风选可以除去轻重不同的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水选可以除去比重不同的杂质、内外部的泥沙、盐分。
此外,还有摘、揉、擦、砻、刷、剪切、挖、剥等方法。
3.白芍属长条形药材,软化后适合使用弯曲法检查其软化程度。
将药材握于手中,大拇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以药材略弯曲,不易折断为合格。
4.马钱子属于毒性药物,由于砂炒的温度较高,可以使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等毒性成分分解,从而减弱其毒性。
5.醋蒸:五味子蒸制成黑色;酒蒸:山茱萸、黄精、女贞子、熟地、五味子蒸制黑润;黑豆汁蒸:何首乌蒸至棕褐色。
6.葛根适合湿纸煨法,木香适合隔纸煨法,诃子适合面裹煨法和麦麸煨法,肉豆蔻适合面裹煨法、滑石粉煨法和麦麸煨法。
7.巴豆和千金子含油脂,适用于去油制霜法;西瓜适合渗析制霜法,即与芒硝作用析出细小结晶;鹿角适合煎煮制霜法,以缓和药性;砒霜经升华制霜法可得到纯净药物。
8.烘焙法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目的是降低毒性,矫臭矫味,便于粉碎和贮存。
可使用金属容器。
9.干漆炒炭后能降低其毒性和刺激性。
10.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11.胆汁是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以牛胆汁为佳;胆汁味苦、大寒,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等功效。
12.醋制可矫臭矫味,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醋炙后不仅可增强疗效,而且还能减少不良气味。
醋能和具有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
13.益母草主含生物碱,如益母草碱、水苏碱、芸香碱等;另含延胡索酸等。
主管药师《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重点资料

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1.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
3.事物的阴阳属性:按照阴阳学说,发散、明亮、温煦、兴奋都属阳,反之则属阴。
4.药物的味与阴阳的关系:按照阴阳学说,凡辛、甘、淡的药物均属阳,凡酸、苦、咸的药物均属阴。
5.五脏分阴阳:心肺居于膈之上,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于膈之下,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阴。
6.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7.阴阳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8.五行的生克乘侮:肝属木、肺属金,“肝火犯肺”是“金虚木侮”的表现,属于五行相侮的范畴;肝属木、脾属土,“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木克土”的表现,属于五行相克的范畴。
9.按照五行学说,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
火克金,故喜胜悲。
10.金克木,故“金”的“所胜”为木。
11.相乘相侮的概念: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而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方向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2.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按照五行学说,木对应肝与胆;火对应心与小肠;土对应脾与胃;金对应肺与大肠;水对应肾与膀胱。
13.阴盛格阳的概念。
阴盛格阳指阴寒偏胜至极、壅闭于内、迫阳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阴寒内盛是疾病本质。
因格阳于外,故现真寒假热证。
14.气机失调:一般的,气机失调的病机,可概括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
其中,气的外出受阻称为气闭,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病证;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主要由情志郁结不舒,或食积、痰湿、瘀血等引起;气陷是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脱是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
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炮制学

第一单元中药炮制学概况细目一: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要点:1.中药炮制的概念2.中药炮制学的概念细目二: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要点:1.古代的中药炮制专著2.与炮制有关的主要古医籍中对炮制理论的论述细目三: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要点:1.国家标准2.省级标准3.部(局)级标准第二单元炮制与临床疗效细目一:炮制与临床疗效要点:1.净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2.切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3.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4.加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细目二:传统的教育`网制药原则要点:1.相反为制2.相资为制3.相畏为制4.相恶为制5.制其形6.制其性7.制其味8.制其质细目三:炮制对药性的影响要点:1.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的影响2.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的影响3.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4.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细目一:中药炮制的目的要点:结合具体药物认识炮制的目的细目二: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要点:1.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2.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3.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4.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第四单元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细目一:炮制的分类要点:1.雷公炮炙十七法2.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3.其他分类法细目二:常用辅料要点1.液体辅料的种类2.液体辅料的炮制作用3.固体辅料的种类4.固体辅料的炮制作用第五单元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细目一:炮制品的质量要求要点:1.炮制品质量要求的项目2.各项目的标准细目二: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要点:1.常见的变异现象2.产生变异的原因3.传统的贮藏保管方法4.现代贮藏方法第六单元净选加工细目一:净选加工的目的要点: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细目二:清除杂质要点:1.清除杂质的方法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细目三: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要点:1.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细目四:其他加工要点:1.其他加工方法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第七单元饮片切制细目一:饮片切制的目的要点:1.饮片的定义2.饮片切制的目的细目二:切制前的水处理要点:1.常用的水处理方法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3.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4.水处理的"少泡多润"原则细目三: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要点:1.饮片的类型2.各种类型的规格3.选择原则4.切制方法细目四:饮片的干燥要点:1.饮片干燥的方法2.饮片干燥的注意事项细目五: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要点:1.饮片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2.饮片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第八单元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细目一:炒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辅料用量5.注意事项6.适用药物细目二:炙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辅料用量5.注意事项6.适用药物细目三:煅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四:蒸、煮、法要点:1.蒸法的定义2.蒸法的目的3.蒸法的操作方法4.蒸法的辅料用量5.蒸法的注意事项6.蒸法的适用药物7.煮法的定义8.煮法的目的9.煮法的操作方法10.煮法的辅料用量11.煮法的注意事项12.煮法的适用药物13.法的定义14.法的目的15.法的操作方法16.法的辅料用量17.法的注意事项18.法的适用药物细目五:复制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辅料用量5.注意事项6.适用药物细目六:发酵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七:发芽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八:制霜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九:烘焙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十:煨制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辅料用量5.注意事项6.适用药物细目十一:提净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辅料用量5.注意事项6.适用药物细目十二:水飞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十三:干馏法要点: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5.适用药物细目十四:主要药物的炮制要点:1.槐花、芥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栀子、槟榔、干姜、蒲黄、荆芥、苍术、枳壳、党参、斑蝥、白术、鸡内金、马钱子、阿胶、刺猬皮、黄连、大黄、蕲蛇、蟾酥、当归、柴胡教育`网、延胡索、香附、乳香、知母、杜仲、黄柏、竹茹、甘草、马兜铃、麻黄、桂枝、淫羊藿、白矾、石膏、石决明、自然铜、血余炭、何首乌、黄芩、地黄、川乌(草乌)、附子、苦杏仁、半夏、天南星、六神曲、麦芽、巴豆、西瓜霜、蜈蚣、肉豆蔻、芒硝、朱砂、雄黄、竹沥等药物的炮制方法2.槐花、芥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栀子、槟榔、干姜、蒲黄、荆芥、苍术、枳壳、党参、斑蝥、白术、鸡内金、马钱子、阿胶、刺猬皮、黄连、大黄、蕲蛇、蟾酥、当归、柴胡、延胡索、香附、乳香、知母、杜仲、黄柏、竹茹、甘草、马兜铃、麻黄、桂枝、淫羊藿、白矾、石膏、石决明、自然铜、血余炭、何首乌、黄芩、地黄、川乌(草乌)、附子、苦杏仁、半夏、天南星、六神曲、麦芽、巴豆、西瓜霜、蜈蚣、肉豆蔻、芒硝、朱砂、雄黄、竹沥等药物的炮制作用3.槐花、芥子、酸枣仁、王不留行、山楂、栀子、槟榔、干姜、蒲黄、教育`网荆芥、苍术、枳壳、党参、斑蝥、白术、鸡内金、马钱子、阿胶、刺猬皮、黄连、大黄、蕲蛇、蟾酥、当归、柴胡、延胡索、香附、乳香、知母、杜仲、黄柏、竹茹、甘草、马兜铃、麻黄、桂枝、淫羊藿、白矾、石膏、石决明、自然铜、血余炭、何首乌、黄芩、地黄、川乌(草乌)、附子、苦杏仁、半夏、天南星、六神曲、麦芽、巴豆、西瓜霜、蜈蚣、肉豆蔻、芒硝、朱砂、雄黄、竹沥各炮制品的主要功效4.槐花、芥子、栀子、槟榔、荆芥、斑蝥、马钱子、大黄、延胡索、甘草、麻黄、教育`网白矾、石膏、自然铜、何首乌、黄芩、川乌(草乌)、苦杏仁、巴豆、肉豆蔻等药物的炮制研究概况。
中药学职称考试科目详细

中药学职称考试科目
中药学职称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各个科目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如下:
初级中药士各单元所包含的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药事管理
专业知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
初级中药师各单元所包含的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
专业知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
中级主管中药师各单元所包含的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知识: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
专业知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
中药师卫生资格考试科目

中药师卫生资格考试科目
中药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中药学专业工作的人员。
(二)专业及级别范围:中药学专业分为初级资格(含士级、师级)、中级资格。
(三)考试科目设置: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
(四)初级中药士各单元所包含的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药事管理
专业知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
(五)初级中药师各单元所包含的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
专业知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
(六)中级主管中药师各单元所包含的考试科目如下:
基础知识: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专业知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
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中药调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6.理化鉴别
3
四、皮类中药
(一)皮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皮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采收加工
3
4.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五、叶类中药
(一)叶类中药的概述
1.性状鉴别
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中药炮制学
2017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中药炮制学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中药炮制学
三、中药炮制的辅料
1.液体辅料的种类
3
2.液体辅料的炮制作用
3
3.固体辅料的种类
3
4.固体辅料的炮制作用
3
四、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1.炮制品质量要求的项目
3
2.各项目的标准
3
五、净选加工
3
(六)发酵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七)发芽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八)制霜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九)烘焙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十)煨制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叶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6.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六、花类中药
(一)花类中药的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花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6.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1
七、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1.检品登记
3
2.取样
3
3.鉴定
3
4.鉴定记录及鉴定报告书
3
(四)中药鉴定方法
1.来源鉴定
3
2.性状鉴定(药材、饮片)
3
3.显微鉴定
3
4.理化鉴定
3
(五)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项目内容
3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
(一)根类中药的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2.显微鉴别
3
(二)根茎类中药的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二)切制前的水处理
1.常用的水处理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3
3.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3
4.水处理的“少泡多润”原则
3
(三)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1.饮片的类型
3
2.各种类型的规格
3
3.饮片的选择原则
3
4.切制方法
3
(四)饮片的干燥
1.饮片干燥的方法
3
2.饮片干燥的注意事项
3
七、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一)树脂类中药概述
1.树脂类中药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3
2.树脂类中药的通性
3
(二)常用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主成分
3
5.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十一、其他类中药
常用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1.药用部分和鉴别要点
3
2.来源
3
3.主产地
3
4.性状鉴别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一)净选加工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
3
(二)清除杂质
1.清除杂质的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
3
3.各种方法适用的药物
3
(三)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1.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3
(四)其他加工
1.其他加工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3
六、饮片切制
(一)饮片切制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
3
4.性状鉴别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九、藻、菌、地衣类中药
(一)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1.藻类中药
3
2.菌类中药
3
3.地衣类中药
3
(二)常用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采收加工
3
4.性状鉴别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十、树脂类中药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十一)提净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十二)水飞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十三)干馏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十四)主要药物的炮制
1.主要药物的炮制方法(145种)
1.矿物的性质
3
2.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3
3.矿物类中药的鉴定方法
3
(二)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3
2.显微鉴别
3
(三)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采收加工
3
4.性状鉴别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8.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药材的检查
3
三、茎木类中药
(一)茎木类中药的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一)炒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二)炙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三)煅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四)蒸、煮、燀法
1.蒸法的目的
3
2.蒸法的操作方法
3
3.蒸法的辅料用量
3
十二、动物类中药
(一)动物类中药的概述
1.药用动物的分类
3
2.动物类中药的分类
3
(二)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3.理化鉴别
3
(三)常用动物类中药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采收加工
3
4.性状鉴别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十三、矿物类中药
(一)矿物类中药的概述
(一)果实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徽鉴别
3
(二)种子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三)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采收加工
3
4.性状鉴别
3
5.显微鉴别
3
6.主成分
3
7.理化鉴别与含量测定
3
八、全草类中药
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1.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
3
2.来源
3
3.主产地
3
2.主要药物的炮制作用(80种)
3
3.主要药物各炮制品的主要功效(65种)
3
4.主要药物的炮制研究概况(43种)
3
中药鉴定学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中药鉴定学
一、中药鉴定总论
(一)中药材的采收
1.采收原则
3
加工
2.加工方法
3
(二)中药鉴定的依据
1.国家药品标准
3
2.地方药品标准
3
(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3
4.蒸法的注意事项
3
5.蒸法的适用药物
3
6.煮法的目的
3
7.煮法的操作方法
3
8.煮法的辅料用量
3
9.煮法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