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验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验

总结:引起肺炎的常见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甲型流感病毒、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烟曲霉、新生隐球菌、卡氏肺囊虫等。
痰培养: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
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合格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标本,应加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10g/L胰酶溶液等),放置35℃待充分液化再行接种。
亦可加液化剂后用旋转混匀器搅拌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接种。
2.分离培养(1)一般细菌培养应同时划区接种:1)血平板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加抗生素的巧克力平板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兰平板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1.痰标本中需要检测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原发性肺炎)、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呼吸道的有气管炎、肺炎脓胸等)、铜绿假单胞菌(条件致病菌,院感主要病原菌之一,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感染,该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占有较大比例)。
2.非病原菌:酵母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急性上感约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验#优选、

总结:引起肺炎的常见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甲型流感病毒、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烟曲霉、新生隐球菌、卡氏肺囊虫等。
痰培养: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
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合格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标本,应加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10g/L胰酶溶液等),放置35℃待充分液化再行接种。
亦可加液化剂后用旋转混匀器搅拌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接种。
2.分离培养(1)一般细菌培养应同时划区接种:1)血平板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加抗生素的巧克力平板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兰平板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1.痰标本中需要检测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原发性肺炎)、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呼吸道的有气管炎、肺炎脓胸等)、铜绿假单胞菌(条件致病菌,院感主要病原菌之一,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感染,该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占有较大比例)。
2.非病原菌:酵母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急性上感约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20呼吸系统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规范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呼吸道标本培养和涂片检查。
3
3.1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3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4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4
4.1
4.2
4.3
5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3
6.3.1
6.3.2
6.3.3
6.3.4
6.3.5
7
8
8.1
8.2
9
9.1
9.2
9.3
10
上呼吸道标本培养生长的细菌是否与疾病有关,需各方面综合分析,排除常居菌后,才可作出正确的判断。下呼吸道的痰液应是无细菌的,而经口腔咳出的痰带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病人痰标本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可能有呼吸道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是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儿童细菌性肺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和肠杆菌属细菌等。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嗜肺军团菌引起军团菌病,肺部厌氧感染大多是脆弱类杆菌及梭杆菌属的细菌等。疑典型形态细菌所致肺部感染时,常先做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如肺部结核痰液徐片、抗酸染色,镜检找抗酸染色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有助于细菌培养检查。
11
如查出抗酸杆菌阳性,则应及时向临床报告并作出传染病报告。
编写:审核:批准:
日期:年月日
6
呼吸道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如不能直接确定菌属或种的细菌,可报告 “痰液涂片查见革兰×性×菌”。如果痰片 中均为鳞状上皮细胞,则应视为不合格标本。
8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3.分离培养
取经过前处理的痰液标本分别接种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和中国蓝平板。巧克力平板置 5%—10% CO2 环境培养,其他平板于普通环 境35℃孵育18—24h 。根据菌落形态,细菌 染色观察,进一步进行鉴定。
6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2、涂片检查:挑选痰液中脓、血性部分涂 片,干燥固定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如发现形态典型、有特殊结构,初步可以 确定所属菌属或种的细菌,可直接报告。 如查见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报 告“痰液涂片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形似葡萄 状”;
7
痰液标本检验操作流程
如查见革兰阳性双球菌、矛头状、有明显 荚膜时,可报告“痰液涂片查见革兰阳性双 球菌,形似肺炎球菌”。
11
结果报告
1.如发现可疑致病菌落,则进行涂片染色观察、 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得出报告“检出x x细菌, 并报告该菌在培养基中的大慨比例”; 2.如无致病菌落生长,则继续培养至48h,平板 上均为咽部正常菌群生长,无可疑致病菌落生长, 则报告“正常菌群生长”; 3.如虽在平板上未发现特定的致病菌,但某种常 居菌比正常情况明显增多或近似纯培养,考虑可 能菌群失调或菌群交替症,也可进行鉴定后报告 “x x菌纯培养”或“x x菌生长旺盛”。
13
12
注意事项
1.上呼吸道标本要及时送检,防止干燥。 采集时尽量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2.痰液标本最好采取晨痰。 3.上呼吸道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 下这些细菌并不致病,但在机体抵抗力下 降或某些因素作用下,可以侵入下呼吸道 致病。特别是在抗生素作用下或在大量正 常菌群掩盖下,致病菌难以检出。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验

总结:引起肺炎的常见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甲型流感病毒、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烟曲霉、新生隐球菌、卡氏肺囊虫等。
痰培养: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
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合格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标本,应加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10g/L胰酶溶液等),放置35℃待充分液化再行接种。
亦可加液化剂后用旋转混匀器搅拌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接种。
2.分离培养(1)一般细菌培养应同时划区接种:1)血平板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加抗生素的巧克力平板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兰平板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1.痰标本中需要检测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原发性肺炎)、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呼吸道的有气管炎、肺炎脓胸等)、铜绿假单胞菌(条件致病菌,院感主要病原菌之一,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感染,该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占有较大比例)。
2.非病原菌:酵母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急性上感约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二

3.病毒 轮状病毒、埃可病毒、Norwolk
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 毒、腺病毒。
一般实验室检查
1.镜下不染色直接检查 2.隐血试验 3.电镜检查 4.其它
标本采集
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脓血粘液或稀便2-3ɡ或12ml或肛拭→无菌试管∕甘油盐水保存液∕增菌培养 基。
食物中毒者:采集可疑食物、呕吐物、胃液、粪便等。 消化道溃疡:取胃窦和胃体粘膜活检标本各一块→置无
粪便标本→ 增菌→Mac平板→35℃18-24h 挑取5个红色菌落→KIA、MIU → 初步鉴 定为大肠埃希菌、再根据肠毒素血清学 和侵袭力等试验对ETEC、EIEC、EPEC、 EHEC、EaggEC进行分型鉴定。
疑为空肠弯曲菌
粪便→弯曲菌选择平板→43℃微氧48-72h→ 可疑菌落
(中等大小、露滴状、半透明)
3.尿液标本的检验程序、检验方法(计数)。
第一部分 呼吸系统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
概述
按解剖结构通常将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 和下呼吸道。
• 上呼吸道包括喉及喉以上呼吸道; •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学 检验
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种类
链球菌 微球菌 奈瑟菌 嗜血杆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分离培养与鉴定
➢疑为沙门菌、志贺菌感染—肠道普通培养和 鉴定方法:
粪便→GN增菌液(志贺菌)∕亚硒酸盐或四硫磺 酸盐增菌液(沙门菌)→SS∕Mac平板 35℃1824h→可疑菌落(无色) → G-b、氧化酶(-)、 KIA MIU、药敏试验 →鉴定(血清学多价→单价 ) →最终鉴定。
疑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菌NS立即送检,或将标本放于运送培养基,4℃保存 ,24h内送检。
病原学检验程序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微生物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分析痛原菌种类以及对应的耐药性。
结果:通过细菌培养后分离出120株病原菌,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0株,所占比例为66.7%,革兰阳性菌35株,所占比例为29.1%,不同病原菌对于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真菌5株,所占比例为4.2%。
革兰阴性菌相对于革兰阳性菌、真菌明显较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治疗中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药物。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临床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类型,临床治疗不仅要强调对症治疗,合理的选择抗生素药物也是治疗的关键[1]。
随着抗生物药物种类的增加以及不合理使用,下呼吸道感染中部分病原菌出现了一定的耐药性[2],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就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常见的病原菌以及耐药性,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具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9.5±4.1)岁,疾病类型为:支气管炎24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肺炎29例、支气管扩张21例,所有患者均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微生物标本前,所有患者没有服用抗生物药物。
1.2方法1.2.1标本采集:嘱咐患者使用盐水漱口,最大程度减少粘唾液的存在,准备好无菌消毒容器,然后指导患者咳痰,并将痰样品吐入无菌容器中,常规实施革兰染色镜检,确定采集的痰液能够用于培养后,室温下将采集的下呼吸道感染痰样品送检。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末端进入肺泡。
下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由于受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群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于正确判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加以关注。
在健康人群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见表1),可条件致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表1 在健康人群的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细菌致病首先要在呼吸道取得一个立足点,粘附在组织黏膜上,生长繁殖到足够数量才能致病。
用避免污染的方法从下呼吸道无菌部位分离到的细菌(见表2)无论数量多少均应报告医生。
一、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急性气管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见表3),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急性气管炎要考虑百日咳杆菌感染,最好的检验样品是深部鼻咽拭。
2.慢性气管炎查找病原体往往较困难,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它莫拉菌属往往能从这些患者的支气管中分离到。
病毒往往也是一个致病原。
3.肺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肺炎往往是疾病和死亡的一个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呼吸道感染浸入肺部、直接吸入病原体或由血流入肺,均可引起肺炎。
成人肺炎的常见病因有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军团菌。
肺炎链球菌是成人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病毒也能引发肺部细菌感染。
在美国,肺炎的死亡率排第6位。
婴儿和儿童80%以上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由病毒素引起的成年人肺炎小于10%-20%。
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往往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生儿可由沙眼衣原体或卡氏肺囊虫所致。
在小于30岁的年轻人中,肺炎支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最近发现肺炎衣原体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在病毒性肺炎后经常继发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衣原体感染。
在成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多见的病原体包括放线菌和诺卡菌属,其他就更少。
4.医院获得性肺炎:该类肺炎病死率很高,是住院病人、尤其是插管病人的一外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引起肺炎的常见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禽甲型流感病毒、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烟曲霉、新生隐球菌、卡氏肺囊虫等。
痰培养:
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
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合格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标本,应加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10g/L胰酶溶液等),放置35℃待充分液化再行接种。
亦可加液化剂后用旋转混匀器搅拌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接种。
2.分离培养
(1)一般细菌培养应同时划区接种:
1)血平板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加抗生素的巧克力平板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兰平板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1.痰标本中需要检测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原发性肺炎)、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呼吸道的有气管炎、肺炎脓胸等)、铜绿假单胞菌(条件致病菌,院感主要病原菌之一,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感染,该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占有较大比例)。
2.非病原菌:酵母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呼吸系统微生物学检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急性上感约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
毒等。
另有2O%-30 %的上感为细菌引起,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一)普通感冒
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四)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五)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病原学检查: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
需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附]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RNA 病毒。
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 的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H有巧种,N有9种。
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毒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
(一)微生物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
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物理、化学因素
(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吸人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1.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
2.葡萄球菌肺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
3.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
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4.肺炎衣原体肺炎是由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常累及上下呼吸道,可引起
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5.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引起成人肺炎的常
见病毒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免疫抑制宿主为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的易感者;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受者易患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肺炎。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 O 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
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炎.
7.人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可引起肺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8.肺念珠菌病是由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炎。
9.肺曲霉病主要由烟曲霉引起。
10.肺隐球菌病多由吸人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
11.肺孢子菌,既往称其为卡氏肺囊虫,目前已归属于真菌。
PC引起的肺部感染称为卡
氏肺囊虫肺炎,即肺孢子菌肺炎。
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痰涂片革兰染色,痰、胸腔积液和血培养包括需氧和厌氧培养,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支气管扩张症,引起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
慢性支气管炎的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等。
这些感染因素同样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胸腔积液
诊断未明确的胸腔积液,如是渗出液,则应做革兰氏染色找细菌和细菌培养(包括需氧和厌氧菌培养) 坑酸染色找结核菌和结核菌培养。
涂片找真菌和真菌培养等。
如怀疑寄生虫病 还应涂片找寄生虫。
做细菌培养时,应在病房把胸腔积液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做结核菌培养时,应在床旁用bactec系统做培养接种,该系统所需时间较短且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