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浅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浅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浅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摘要】:中式英语是阻碍英语学习的瓶颈, 其产生有其历史根源、社会根源, 并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中式英语”; “表现形式”

什么是中式英语?不少人认为中式英语是指那些符合英语语法但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根据我们的观察,大多数中国学生出现的错误, 无不与用中文思考有关。中国学生不是不懂语法, 而是习惯于用中文思考、套用中文句型。我们认为中式英语可分为”狭义中式英语”和”广义中式英语”。而”广义中式英语”这一概念是指任何不规范的用法, 不管它是否符合语法, 只要它是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用中文思考而产生的,都可以称为”中式英语”。我们认为这一概念的建立有益于帮助我们追寻中式英语的根源, 克服不规范用语。

一、词语搭配不当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我们从小习惯的汉语词语搭配搬到英语里就出问题了。常见的词语搭配问题可见于以下四种:

1. 主-谓搭配。如:Both of the o ld mans eyes are blind.在英语中, be blind 的主语不是eyes, 而是人。此句应该说: The o ld man is blind in both eyes.

2. 系-表搭配。如:The boys of our class are mo re than theirs.产生这样的中式英语的原因是不了解汉语里的”多、少”虽然相当于英语中的many, much, few ,little 等, 但是在英语里这些词以及它们的比较级, 最高级,一般不作表语。如:”我的书比你的书多。”不是:My books are more than yours. 而是:I have more books than you.

3. 状-形搭配。如:Today’s new spaper is very worth reading.说话人不知道worth 不能用very 修饰。

4. 定-名搭配。如: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fond of green food.

很明显,说话人是受了”绿色食品”的影响。而实际上”绿色食品”是指”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 应该说: healthy food.

二、误用词语

一词多义是英语和汉语共同的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初学者往往从中文的角度思考,不考虑其语言环境,结果就造成了中式英语。词语的误用容易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不能不给予密切的注意。下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1) 一、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1) (一)何为中式英语 (1)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2) 二、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论述及成因 (2) (一)中式英语相关语言理论论述 (3) 1.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 (3) 2.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 (3) 3.错误分析(EA)理论 (3)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 (4) 三、跨文化及思维模式影响 (4) 四、交际策略的运用 (6) 五、中式英语特征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 (7) (一)词法方面 (7) (二)用词不当 (7) (三)词汇搭配不当 (8) (四)累赘词的使用 (8) 1.多余名词 (9) 2.多余动词 (9) 3.多余修饰语 (10) (五)句法方面 (11) 1.词序错误 (11) 2.语态错误 (12) 3.句式结构问题 (12) 4.语篇方面 (13) 六、避免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的方法 (14) (一)有效借助词典等辅助工具 (14) (二)注重句式结构,正确使用被动语态 (14) (三)吸收西方文化元素,摆脱汉语思维模式 (14)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 摘要:"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现象,同时也是困扰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难题。本文基于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CLEC),研究从中抽取出的大学生英语作文,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然后运用相关的写作理论,提出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消除"中式英语"的对策。 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Chinglish in English Writing Abstract:"Chinglish" (Chinglish) is very easy to appear China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phenomenon, also is troubled by the problem China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ina students English Corpus (CLEC), College English composition studies draw ou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writing error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cause of "Chinglish", and then use the relevant writing theories,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our 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eliminate "Chinglish"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hinese English,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errors

浅谈中式英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8087623.html, 浅谈中式英语 作者:梁桂春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5期 摘要:近年来,中文词汇频繁出现在英语里,甚至被列入标准英语词典。说明了国际对 中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显示了中国正以快速的发展速度融入全球化。 关键词:中式英语;词汇;国力 一、序言 近年来,中文词汇不断出现在英语运用上,许多语言学家对这种语言现象很感兴趣,并把这些运用于英语中的中文词汇称之为中式英语(Chinglish)。最普遍运用的中式英语之一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句招呼语最先是由在国外的华人使用的,直接按中文的语序翻译而成的,而这句直译的中式英语很快在英美国家流行起来,因此成功被列入标准英语词典中。一般说来,任何一种语言都会体现其使用国家的国情与民风,并会影响运用语言交际的双方。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孟德鸿教授曾说过:“文明程度越高,社会越发达,对其他语言社团成员吸引力越强的语言,往往影响力更大更深:如罗马时代的拉丁语、秦汉之际的汉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语。”(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有两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 二、中式英语广泛运用彰显国力 中式英语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代表着国际对中国国力发展的认可,显示中国受到国际关注的程度,彰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跻身于英语词汇系统中,并活跃在英语交际中,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式英语的出现对英语语言的发展是有利无弊的。 中式英语词汇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载入了《牛津英语词典》,词典中查阅到的中式英语词汇guangbu(广部),guanxi(关系)在列入词典之前频繁出现在外国研究中国发展的专家报告上。多年来,随着外国医学界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的关注和认可。在2010年奥林匹克奥运会上,某国游泳运动员背部拔火罐的印子,曾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ahuoguan”(拔火罐)很快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可。中国一些特色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例如提起“jiaozi”,外国人都知道就是“dumpling”(饺子)。相信大家都知道,老干妈辣椒酱在外国超市的热卖程度,老干妈在国外被译为“Lao Gan Ma”。chow mei(炒面),to you (给你),Peking duck(北京烤鸭),虽然未被列入英文词典,但也常常出现在英语交际中。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中文词语,如Laozi(老子),Confucius(孔夫子),feng shui(风水),Mandarin(官话),Tao(道函数),Tao Te Ching(道德经)这些词,也经常出现在研究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中,得到众多外国读者的认可。“Tai chi”(太极),“kongfu”

中式英语成为一种主要的英语方言的可能性及其原因

中式英语成为一种主要的英语方言的可能性及其原因 1.中式英语产生的基础——英语、汉语的广泛使用 汉语凭借着其庞大的使用人群,是中式英语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有56个名族,人口约14亿,使用着大约85种语言(其中有文字的共40种)。而汉语是占中国人口总数94%的汉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所广泛使用的语言。自1945年联合国创建以来,汉语就成为联合国重要的工作语言之一。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其使用广泛度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局世界第三。 与汉语相比,虽然英语在使用人群上略逊色于汉语,但其广泛度却不是汉语所能比的。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在各个时期都有着明显的变化,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也就是说25亿人口。 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80%以上的报纸杂志是英语的。世界上有超过70多亿的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而根据英国文化协会最近的报告,地球上一半人口——大约35亿人——都说英语。所有的语言虽然都在不断发展,但英语的全球化在语言史上是没有前例的。 作为世界两大主要语言的英语与汉语,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的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因此,中式英语就顺应而生了。 2.中式英语的发展及其现状 纵观中式英语的影响,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早在1994年,中式英语已经开始被加入国际英语的行列中,其对国际英语的贡献率大约占到了5%到20%,超过其他任何来源。例如,由中式英语所产生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drink tea(喝茶)”等词汇,早已经成为了标准英语中的一部分。 而中式英语的整个发展过程,其实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英语早在1637 年就被传入了中国,那时,英国的商人来到澳门、广州,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洋泾浜英语就是介于英语和广东话之间的一种商业英语。由于对英语只有初步的了解,中国人对英语大量的错误发音和词义的误解,成为了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嘲讽与耻笑的对象。但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式英语的内涵,乃至认可中式英语的客观存在。再之后,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了解中国文化,发掘中式英语的真正含义,让中式英语成为了一种非常生动有趣、被广泛接受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中式英语不仅被民众所认可,更是被许多权威性的组织所接纳。美国的语言检测机构,对中式英语一直抱有非常高的评价。自2005年起,Chinglish就被评为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

如何杜绝中式英语

题目: 如何杜绝中式英语 目录 摘 要: ................................................................................................................................................................ 1 正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中式英语的历史及意义 (1) 1.1 “中式英语”的历史 (1) 2.1 “中式英语”的意义 (2) 第二章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2) 2.1 实质 (2) 2.2 外部原因 (2) 第三章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3) 3.1借词的定义 (4) 3.2 借词的来源 (4) 3.3借词的语义 (4) 第四章 解决方案 (5) 参考文献: (6) 摘 要: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家广为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它不仅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中的障碍,而且也给与英语本族语的交流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个日益迅速发展的世界里,大家要认识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了解它的实质,杜绝中式英语。 第一章 中式英语的历史及意义 1.1 “中式英语”的历史 Chinglish 这个单词在中国人眼中应该都不陌生,对于老外们来说,这不失是一种茶余饭后的笑谈材料。它用中文来说就是“中式英语”。不过Chinglish 着实让不少中国人烦恼,更是让老外摸不着头脑。 有个美国学者初次来到中国,负责接待他的某大学英语系老师说:您刚到,我们吃点饭吧,我们要点Chinese dumpling(饺子) 和 Chinese beancurd(豆腐),您看可以吗?那小伙子从未听过这两种东西,但出于好奇,就说可以,结果饭菜端上来一看,原来是ravioli (饺子,来自意大利 装 订 线

高中英语作文:解决中式英语绝招:“三块五步式”语篇处理原理

高中英语新高考-英语作文:解决中式英语绝招:“三块五步式”语篇处理原理 写作十二字:思维个词、左右拓展、抽象结尾。这里面主要还是和平时积累词块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虽然思维非常重要(这是我列在第一位的原因),但词块是根基。原因很简单,高中学生很难用正确地道的的语言表达思维。于是,我们会尽可能下很大功夫做词块积累。但随后又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词块的准确运用。学生写的句子看起来那么别扭,因为很多词块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而言,大家都会想到成熟的句型的套用。我认为这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句型不具备张力,也就成了语法翻译题。我们要问:学生难道就是在做语法题吗?这也是我的理论里的一个缺憾:我终究还是没有解决词块的准确运用,只是解决了语法上的机械练习。 好在功夫没有白费,孙三五老师在研究名家英语教学著作时,有了灵感。实践证明,这是很有效的,概括起来就是3块: 第一:语篇阅读 第二:语言聚焦 第三:语篇输出 其中细节涉及到单词或词块和句型建模的联动。具体步骤是6步: 语篇理解和建模——句型建模——词块识别——句型和词块的联动——语篇输出 至此形成了我的阅读处理:三块五步。 读者可能说,这看起来是和普通阅读处理没有区别啊。其实,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的本质是固定的,只是形式上会有变化,所以看起来长着同样的一副面孔罢了。 不同点在于细节的处理,我具体来解释: 语篇理解部分,着重整体阅读,也就是我的六个字方针:列点、衔接、建模。 语言聚焦部分,除了我之前的词块识别外,我加了一个句型。读者应该培养从文章中提取具有张力的句型。它应该符合以下特征:美;变。 美,即具有欣赏性;变,即谓语动词和主语、宾语的名词可以有多个替换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具有张力的佳句就像一个美人。真正美的人,穿不同的衣服都依旧是美的。 词汇和句型联动原理举例

浅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浅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摘要】:中式英语是阻碍英语学习的瓶颈, 其产生有其历史根源、社会根源, 并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中式英语”; “表现形式” 什么是中式英语?不少人认为中式英语是指那些符合英语语法但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根据我们的观察,大多数中国学生出现的错误, 无不与用中文思考有关。中国学生不是不懂语法, 而是习惯于用中文思考、套用中文句型。我们认为中式英语可分为”狭义中式英语”和”广义中式英语”。而”广义中式英语”这一概念是指任何不规范的用法, 不管它是否符合语法, 只要它是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用中文思考而产生的,都可以称为”中式英语”。我们认为这一概念的建立有益于帮助我们追寻中式英语的根源, 克服不规范用语。 一、词语搭配不当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我们从小习惯的汉语词语搭配搬到英语里就出问题了。常见的词语搭配问题可见于以下四种: 1. 主-谓搭配。如:Both of the o ld mans eyes are blind.在英语中, be blind 的主语不是eyes, 而是人。此句应该说: The o ld man is blind in both eyes. 2. 系-表搭配。如:The boys of our class are mo re than theirs.产生这样的中式英语的原因是不了解汉语里的”多、少”虽然相当于英语中的many, much, few ,little 等, 但是在英语里这些词以及它们的比较级, 最高级,一般不作表语。如:”我的书比你的书多。”不是:My books are more than yours. 而是:I have more books than you. 3. 状-形搭配。如:Today’s new spaper is very worth reading.说话人不知道worth 不能用very 修饰。 4. 定-名搭配。如: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fond of green food. 很明显,说话人是受了”绿色食品”的影响。而实际上”绿色食品”是指”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 应该说: healthy food. 二、误用词语 一词多义是英语和汉语共同的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初学者往往从中文的角度思考,不考虑其语言环境,结果就造成了中式英语。词语的误用容易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不能不给予密切的注意。下

浅析英语教学中式英语产生的成因及对策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英语教学中式英语产 生的成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中式英语】如何避免将名词用作动词

如何避免将名词用作动词 1.当两个或三个名词连在一起时,改变其中一个名词的词性: A: measures adop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in soil erosion control include the following B: measures adop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include the following 被修饰的名词换成了动词,"soil erosion"成为了"control"的直接宾语 A: the Party's expanded leadership capacity in struggles B: the Party's expanded capacity to lead struggles 用作形容词的名词换成了动词,"leadership","capacity","struggles"三者的关系立即变清 楚了 A: "Most of the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plac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arket," Lu said. B: "Most of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pac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arket," Lu said. 用作形容词的名词换成了真正的形容词形式 某些情况下,改变一个名词的词性还可以打破长串的名词模式(或名词+

形容词): A: China's meteorological system modernization drive B: China's drive to modernize its meteorological system A: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B: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for man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the State assets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B: the institution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State assets 第一个例子将一个名词换成了动词,第二个和第三个换做了动名词,其它名词变成了 直接宾语。这样一来,将一连串的单词分开了,语法上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清楚 了。 2.可以保留所有的名词,加入一个介词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A: during the economic recovery period in the early 1950s B: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early 1950s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perts now take part in economic and social policy decisions B: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now take part in decisions on economic and social policy A: research topic selection should also be guided by the market

写作中式英语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 ——中式英语之鉴 1. 老人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 ●[误] The old lady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正] The old lady likes this honey-lipp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2. 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满意的时候。 ●[误]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other mountain is higher than the one he's standing on.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正]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3. 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令我们热血沸腾。 ●[误]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s makes our blood boil. ●[正]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s makes us excited. 4. 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根本就没那回事。 ●[误] Don't listen to their babbling. Nothing of the sort. ●[正] Don't be fooled by their babbling. Nothing of the sort. 5. 别看别人不把她当回事,在家里她可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误] Although other people never take her seriously, she is the pearl on her father's hand at home. ●[正] Although other people never take her seriously, she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at home. 6. 我唯一的资本就是勤奋。 ●[误] My only capital is diligence. ●[正] My only means to success is diligence. 7. 大家都怀疑汤姆是个间谍。 ●[误] Everyone doubts that Tom is a spy. ●[正] Everyone suspects that T om is a spy. 8. 我希望你不要拖我的后腿。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中式英语及其成因的考察 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型英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对中式英语的误用点的理解,从而达到为学习英语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特点、成因 一、中式英语的涵义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同化、顺应、不断交替以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中式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学术界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随之而成为英语语言中一块特殊区域。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又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语言的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即中式英语中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所形成的。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是在掌握母语后开始,这时已具备了母语的语法与表达方式,自然在学习英语时有母语语言思考,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 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1、产生的必然性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人习得英语语言时常以母语来翻译学习。在一部分中国人的英语表达中,照搬照套直译汉语为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使得中式英语出现。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而方言又是汉语中的一类,多种语言的差异本就影响语言的学习,而汉语思维又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加深对中国人的影响,这样,汉语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面临的客观因素,干扰是必然的,自然中式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因此,中式英语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这一现象必将随着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而出现,只能是寻找中式英语运用过程中的特点,缩短它的过渡时间,从而早日掌握地道的英语。 2、发展的过渡性 中式英语是英语初学者在学习地道英语过程中受母语干扰所形成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学中称为中介语,是连接汉语与英语的中间语言。如果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客观因素难以改变的话,那地道英语表达的掌握程度则是可以控制和改进的。因此学习者应该在这个上面下足功夫。这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错误的表达以及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例如:中式英语的“watch newspaper”,“learn knowledge”,“I and sister went to see a movie.”。这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应该改为“read newspaper”,“gain knowledge”。“My sisiter and I went to see a movie.”就是一个中式英语的表达。可见,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发展的过渡阶段,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对词汇与语法的掌握,中式英语的出现就会逐渐消失。 3、存在的顽固 学习第二语言(英语)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母语(汉语)语言中语法、习惯用法等的影响,需要通过母语的辅助才能把第二语言学好。但学习一门语言不是一蹴而就事情,它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中式英语有着其存在的顽固性。如Everybody is strongly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actively.中式英语就说成是:Active participation is strongly encouraged 二、中式英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一、避免过多重复信息 对于汉语中的重复信息,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尝试采用如下方式: 其一,对重复出现的信息加以省略,比如在结构相同的、平行的汉语简单句中,重复 的谓语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省略不译; 其二,用英语代词或其他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信息,比如可以用the former、the latter、one、it等词替代上文提过的信息; 其三,采取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将汉语 中重复的词语或信息提取出来,合并为“一项”来翻译,这“一项”可加在全部有关 词语或信息的前面或后面,统管兼顾。 例1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新年。 参考译文: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 注解:“新年”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用关系代词which替代第二个“新年”,同时引出一个定语从句。“节日”在原文中也重复出现,第二个“节日”可以省略不译。 例2 中国文化认为有些颜色吉利,有些颜色不吉利。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olors are considered lucky and some unlucky. 注解:“颜色”一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省略第二个分句中的“颜色”。 例3 竹子象征清逸,松柏象征长寿,莲花象征纯洁,兰花象征归隐。 参考译文:Bamboo represents elegance, pine longevity, lotus purity and orchid reclusion.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Chinglish:Characteristics&Evolution Abstract:Chinglish is a special variety of English which differs from the common English in spelling,pronunciation,grammar and usage.Many of the early 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 were derived from Cantonese while nowadays most Chinese borrowings come from putonghua.M any of the early Chinese borrowings were introduced into English by transliteration while the carrenttendencv is meaning borrowing.M ost of the early 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 were words while thei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unterparts are phrases. Key words:Chinglish;borrowing;evolution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独特的英语变体,在拼写、语音、语法和语用上都存在有别于通用英语的特点。早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不少来自粤语,现在绝大部分来自普通话,用的是汉语拼音。早期汉语借词不少是音译借词,当代发展趋势是意译借词。早期借用以单词为主,现当代则出现大量的借用短语。 [关键词]中式英语;借词;演变 中式英语的出现由来已久,但中式英语的研究仅有7O年左右的历史,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始于英语语言史专家Serjeantson的论著《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1935)。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中外交流日趋频繁,大众传媒飞速发展,汉语对英语渗透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中式英语逐步为英语国家所理解和接受。以英语原版图书为例,2O世纪3O年代Serjeantson的《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仅收录27个汉语借词,但时至8O年代,英语正规词典及其他出版物中实际上涵盖了1189个中式英语条目(Cannon 1988:4)。有媒体最新透露,根据“全球语言监督”(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中式英语对国际英语词汇的贡献为5%到2O%,中文成为英语新词最大来源。2O世纪英语新词中外语借词约占 5 (Ayto 2002:XIII),可见中式英语的发展态势迅猛。由于近年来中国政府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的力度加大,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中式英语必然对英语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有关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两篇重要论文“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和“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及演变,希望有助于英语中外来词语的教学与研究。 一 、定义 由于英语已成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世界各地都在使用,而且各有各的特点,不再是铁板一块,不少语言学家谈到英语,不再用English一词,而是用Englishes。中式英语就是国际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或变体,与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处于同等地位。“中式英语”在英语中一般叫Sinicized English或Chinglish。本文所说的中式英语,不包括所有母语为汉语的人所用的英语,例如作为笑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英语译文good

从翻译角度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从翻译角度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09-10-26T09:27:03.733Z 来源:《华夏教育》第9期供稿作者:郑博陈丹丹 [导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郑博陈丹丹 430060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外语学习的行列中,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大军中去,许多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特别是“中式英语”现象已经成为不容人们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尝试归纳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若干原因,并提出如何避免中式英语的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式英语原因对策 一、CHINGLISH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会出现许多错误。中式英语是影响中国学生汉英翻译译文质量和英语作文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思维方式固有化以及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1、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本原因。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与思维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两大重要元素,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引导与支配语言的运用,构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模式(陈洁2006:14)。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了解与掌握的过程,又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形成过程,尤其是外语学习。然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形式结构蕴涵着不同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模式,它又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息息相关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字的转化,同时还表现为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与英语形式结构的混合体。比如,“你的衣服很漂亮”译为“Your clothes is very beautiful”我们用我们的汉语思维方式来翻译这个句子也是行的通的。 但由于我们汉语是整体思维,而英语是个体思维,英汉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等等原因,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因此,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语法知识,可绝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这样说出的英语也自然带有中文语音、语法的特色,是一种洋泾浜语言,也叫中式英语,在英语被称为“Chinglish”,是一个把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 例如:(1)你的身材很美。A. You have a fair figure. B. Your figure is beautiful. (2)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 A. Otherwise,the country will fall into a mass and break up. B. Otherwise will fall into a mass and break up. (3)春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春天,总是好的。 A. Spring is always pleasant no matter where it is. B. Spring,no matter where it is,is always pleasant. 以上B句型都是典型的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产生的CHINGLISH,但英汉的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而A句才是规范的英语,所以我们应该学着试着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翻译汉语。 2、翻译方法不当。 多数中国学习者写英语作文,实质上也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写作者往往用汉语思考,脑海出现的先是汉语句子,然后再依据汉语句子译成英语,但是我们都知道,好的译文不仅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而且在形式上也非常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流畅自然,这也是翻译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在翻译和英文写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足够的翻译练习,中国学习者无法摆脱汉语字面的束缚,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翻译方法,按照汉语习惯组合英语句子,就会在翻译中出现很多问题,我认为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例如:一是违背语法规则。我们在初学英语时,翻译句子时会经常照着字面意思逐词逐句的翻译,这样很容易违背英语的语法规则,例如:如果你不会喝酒,最好不要学了。 If you cannot drink, you' d better not learn. 学喝酒不是学某种技巧那样的“学”,“会不会喝酒”实际上指的是有没有喝酒的习惯,所以可以说成:if you don' t drink, you' d better not do it. 二是重复累赘。由于对英语的单词涵义缺乏透彻的理解,中国学习者往往使用具有重复意义的单词,造成了“中式英语”的产生。如“书房”a study room,“舞会”a dance party,他们没能理解a study或a dance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义。 汉语中,有时我们为了平衡或押韵,经常使用两个意义很近的词,但是英文却很回避这种现象,但有的学生却未意识到这一点,逐词翻译汉语的同义重复,造成中式英语的产生。例如: [1]协助并帮助 help and assist [2]坚定并坚决地 firmly and resolutely 译文中的一个词已完全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足够了。 三是过分使用修饰语。有时候我们在写文章时会用一些修饰语,但有些修饰语有时用得过分强调,在英语中是不能被接受的。例如: A: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ur efforts on agricultural reinforcement B: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 B: 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 A句中包含了太多的抽象名词,使句子变的复杂僵硬,难以理解,而B句表达意思明确清晰。 四是搭配不当。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不当的问题.

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

第2期(总第27期) 2000年6月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o.2 Jun.2000 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 林绿竹 摘要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四个语义成分对“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即从经验成分、人际成分、语篇成分、逻辑成分等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语言现象的根源。 关键词 中国式英语 语言特征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语义成分 文化背景 英语中有一个尚未被收入词典的合并词“Chinglish”(即Chinese+English),意为“中国式的英语”(原有“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一词,则早已被收入英文词典中),这是对中国人使用英语时的一种语言现象的概括。由于跨文化交际中所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中国学生所特有的Chinglish (pidgin English)现象。中国学生所用的英语,有的看来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在搭配关系、文体和修辞等方面不地道,总令人一眼就看出不是原汁原味,往往或多或少地带有汉文化的痕迹。本文运用韩礼德(Halliday)(1967,1970a,1970b,1975)及泰勒(C.V. T aylor)(1979)的理论,从功能法的四个语义成分来分析“中国式英语”的一些语言特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经验成分与“中国式英语”语言的特征 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70a)说:“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所谓内容即说话者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包括其自己意识的内在世界。”换句话说,语言体现的是人类对其周围世界及其内在世界的过程、人物、物质、抽象概念、质量、状态和关系等的体验。 有一次笔者模仿David K ellogg编著的English Matters一书,让学生作命题短文,陈述为什么会患感冒的理由(H ow might y ou,who had caught cold,explain to y our friend why y ou had caught cold?)。由于谈论的是同一话题,也就是说,该话题所限制的行为类型是相同的,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功能中的经验成分的体现与英国学生大致相同。在他们的作文中,以Halliday的术语来说,的确可以发现某些“参与者”(participants)、“过程”(processes)和“环境”(circumstances)是相似的,如:weather,night,wind,illΠsick,caught cold等等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10页word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 中式英语的出现由来已久,但中式英语的研究仅有70年左右的历史,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始于英语语言史专家Serjeantson的论著《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1935)。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中外交流日趋频繁,大众传媒飞速发展,汉语对英语渗透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中式英语逐步为英语国家所理解和接受。以英语原版图书为例,20世纪30年代Serjeantson 的《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仅收录27个汉语借词,但时至80年代,英语正规词典及其他出版物中实际上涵盖厂1189个中式英语条目(Cannon 1988:4)。有媒体最新透露,根据“全球语言监督”(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中式英语对国际英语词汇的贡献为5%到20%,中文成为英语新词最大来源。20世纪英语新词中外语借词约占5%(Ayto 2002:XIII),可见中式英语的发展态势迅猛。由于近年来中国政府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的力度加大,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中式英语必然对英语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有关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两篇重要论文“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和“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探讨中式英语的特点及演变,希望有助于英语中外来词语的教学与研究。 一、定义 由于英语已成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世界各地都在使用,而且各有各的特点,不再是铁板一块,不少语言学家谈到英语,不再用English一词,而是用Englishes。中式英语就是国际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或变体,与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处于同等地位。“中式英语”在英语中一般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