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合集下载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花卉,其美丽的花朵和特殊的香气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现代花卉产业中,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繁育和生产优质蝴蝶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准备、消毒与无菌技术、培养基配方、激素处理、光照和温度控制等方面,旨在为蝴蝶兰组织培养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技术指导。

一、材料准备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材料准备包括培养基、植物组织和器皿等。

培养基的配制是组织培养的关键,通常包括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

基本培养基可以选择MS培养基、WPM培养基等,其中MS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可以促进植物幼芽的生长和分化。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称量和混合,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植物组织的准备是指从蝴蝶兰植株中获取适宜的组织,并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可以选择茎尖、叶片或花序等组织作为培养材料,要求组织样品新鲜健康、无病虫害,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器皿的准备包括试管、培养瓶、培养皿等,需要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和紫外线照射,以确保器皿内部的无菌环境。

二、消毒与无菌技术消毒与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培养基、植物组织和器皿的准备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压蒸汽消毒、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处理等。

高压蒸汽消毒是最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可以有效杀灭器皿表面的微生物。

紫外线照射则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对器皿和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过氧化氢、乙醇、漂白粉等,它们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对实验器皿和操作场所进行处理,消灭潜在的细菌和真菌。

还需要配备无菌工作台、无菌手套、口罩和无菌操作衣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和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

三、培养基配方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微量元素等,以提供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9] 伍 成 厚 , 卞 阿 娜 , 梁 承 邺 , 叶 秀 舞 . 蝴 蝶 兰 花 梗 培养的研究 [J]. 漳州 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17(3):70~73.
[10]李 金 雨 ,洪 丽 萍 . 蝴 蝶 兰 丛 生 芽 途 径 的 组 织 培 养技术[J].热带作物学报,2010,(4):610~613.
快速繁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344~346. [4] 秦 凡 ,周 吉 源 . 蝴 蝶 兰 的 组 织 培 养 研 究 [J]. 生 物
学杂志,2003,3,(20):19~21. [5]周 俊 辉 ,叶 超 宏 ,陈 旭 高 . 蝴 蝶 兰 原 球 茎 增 殖 培
养 的 研 究 [J]. 仲 恺 农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02,15(3):13~ 17.
参考文献: [1]谭文澄等.观赏植物 组 织 培 养 技 术[M].北 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47~25. [2]胡 松 华.热 带 兰 花 [M]. 北 京 : 中 国 农 业 出 版 社 ,
2003. [3]曾 宋 君 ,彭 晓 明 ,张 京 丽 . 蝴 蝶 兰 的 组 织 培 养 与
【关键词】蝴蝶兰 培养基 丛生芽 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1)05-0091-03
蝴蝶兰(Phalaenopsis)属兰科(Orchidaceae) 蝴蝶 兰 属(Phalaenopsis)植 物 ,属 热 带 气 生 兰,多 产 于 热 带 亚州,俗称“洋兰”。 蝴蝶兰花姿婀娜,花色高雅,颜色 华丽,花期长,因花形似蝶得名,为热带兰中的珍品, 有“兰中皇后”之美誉[1]。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 价值,深受人民的喜爱。 现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有 种植, 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 最普及的种类之 一。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本文以蝴蝶兰满天红品种为研究材料,以花梗和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对消毒方法、培养基种类、激素浓度、褐化现象等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通过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

主要结论如下:(1)蝴蝶兰花梗灭菌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用0.1%升汞消毒13分钟或15分钟,成功率达到85%以上;叶片最佳消毒处理的方法为:预处理后0.1%升汞灭菌13分钟,灭菌成功率达97.7%。

(2)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适宜蝴蝶兰花梗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琼脂(7.5g·L-1)以+蔗糖(30g·L-1)+6-BA(3.0mg·L-1)+NAA(2.5mg·L-1)+PH(5.6);叶片诱导的最佳组合为:MS+琼脂(7.5g·L-1)以+蔗糖(30g·L-1)+6-BA (5.0mg·L-1)+NAA(2.5mg·L-1)+pH(5.0)。

(3)植物激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实验研究表明,诱导蝴蝶兰原球茎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3.0mg·L-1)、NAA(0.5mg·L-1)和pH=5.4或6-BA(3.0mg·L-1)、 NAA(1.0mg·L-1)和pH=5.6.(4)植物激素组合对蝴蝶兰生根率的影响较小,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不同激素组合对促进蝴蝶兰生根数及根长影响较大,更有利于生根,经方差分析,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适宜蝴蝶兰根培养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MS+6-BA3.0mg·L-1+NAA1.0-1.5 mg·L-1+蔗糖30g·L-1+琼脂7.5g·L-1,pH=5.4-5.6。

(5)本实验采用的蝴蝶兰满天红品种,发现在蝴蝶兰花梗芽诱导的较优基本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诱导率为77.8%,高于1/2MS基本培养基(77.3%);叶片诱导的培养基为MS和1/2MS,考虑到苗的后续生长状况以及MS培养基的褐化现象较严重,而且1/2MS培养基更能节约成本,故选择1/2MS培养基为叶片萌发的培养基。

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

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

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蝴蝶兰组培的研究进展研究论文蝴蝶兰,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属热带、亚热带气生兰。

原产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等地,其株型美观、花形奇特似蝶、枝叶繁茂,花朵硕大、花色鲜艳、花期持久,观赏价值极高,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深受国内外花卉市场的欢迎。

但是,由于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株很少发育侧枝,很难采用常规分株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其种子也不含胚乳或其他组织,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因此无法利用播种方式进行有性繁殖。

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种苗繁殖是目前蝴蝶兰大规模生产的唯一途径。

蝴蝶兰快速繁殖的途径主要是利用无菌播种和利用各种类型的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进而诱导分生苗实现快繁,不用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而直接分化丛生芽。

蝴蝶兰组培快繁的影响因素1.无菌播种途径蝴蝶兰种子的胚发育不完全,不易发芽,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促使种子无菌萌发,可以得到较高发芽率。

种子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有KC、MS、花宝等,其中改良KC 培养基是蝴蝶兰种胚萌发的理想培养基。

对不同无菌播种方法包括撒播法、涂布法、稀释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稀释法较好,种子分布均匀,利用率高,明显减少转接次数,且原球茎发育健壮整齐【1】。

果龄采收期也影响着无菌播种效果。

也可采用无菌播种途径快繁蝴蝶兰,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且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2】。

但由于蝴蝶兰种子苗是一种杂交品系,因此后代变异率高,除了少数自花系列较稳定以外,难以形成品质均一的大规模栽培品种。

因此,在采用无菌播种进行蝴蝶兰种苗生产时,要对父母本进行严格的选择,以确保后代性状的尽可能一致。

2.类原球茎途径原球茎是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特有现象,通过离体器官诱导原球茎快繁法获得试管苗基本一致,增殖系数较高,变异性较少,适合大规模繁殖,是兰花组培快繁的一个主要形式。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兰花,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长时间的观赏期,受到了广大植物爱好者的热爱。

蝴蝶兰的培养对于保证其优质的品种和良好的观赏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的步骤和关键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了解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关键技术非常重要。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生长。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培养基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使组织或细胞继续生长,从而实现组织增殖、植株再生或种间杂交等目标。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主要是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即将花茎的组织或顶端的芽分离出来单独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组织分离、组织培养和生根移栽等。

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在采集组织前进行杀菌处理,确保无菌条件。

然后,分离出芽和花茎,并通过酶解法或机械分离法得到单个的芽或花茎组织。

接下来,将组织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适宜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

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并移栽到土壤中继续生长。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选择、无菌技术、培养基的配方和光照控制等。

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确保无病虫害。

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需要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培养物的污染。

培养基的配方也是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调整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浓度,以促进组织增殖或植株再生。

适当的光照控制也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绿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有利于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蝴蝶兰组织培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熟练的无菌技术和合理的培养基配方。

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才能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成功。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收稿日期:2002-10-08文章编号:1008-9632(2003)03-0019-03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秦 凡,周吉源(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摘 要:探讨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方法。

实验表明:改良型M 1培养基诱导原球茎有良好的效果,M 1+BA 5.0mg/L 对花梗芽的诱导最合适,M 1+BA3.0mg/L 对茎尖诱导原球茎最合适。

降低分裂素浓度后,原球茎可以分化成完整植株,壮苗阶段以改良型M 2+BA 0.1mg/L +NAA 0.5mg/L 效果较佳。

移栽基质选用水苔,成活率高。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原球茎中图分类号:Q943.1文献标识码:A 蝴蝶兰[phalaenopsis]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它是一种热带气生兰,俗称“洋兰”。

蝴蝶兰花型似蝴蝶,形态美妙、色彩丰富、花期长,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之美称[1],是近年来在国际花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洋兰。

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极少发育侧枝,因此对其进行常规的无性繁殖,以及依靠种子萌发进行繁殖,增殖速度极慢,难以满足市场要求,而组织培养是进行大量繁殖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进行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大多集中在台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少见关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移栽的报道。

本实验室根据华中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展了蝴蝶兰组织培养、移栽等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方法111 材料:供试材料取自湖北省林业局花卉大市场二年生成花,取其花梗和幼茎,其中花梗为45天以前的全部幼嫩花序。

112 灭菌:将花梗从母体切下,再将花梗切成带芽的小段,同时将茎上面叶子和茎下面根部分别切去,留带茎尖的茎段约1cm 。

首先将花梗段,茎段分别放入5%漂白粉溶液中漂洗20分钟,最后放入0.1%升汞溶液和75%酒精溶液中消毒备用。

113 培养基:M 1、M 2、M 3三种基本培养基。

附加活性炭0.2%,蔗糖2.0%,琼脂0.7%,pH 值调至5.0~5.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蝴蝶兰组培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蝴蝶兰组培技术
4、培养基成分: 2/5Ms改良+活性炭 2g/L+糖20g/L +香蕉40g/L+土豆20g/L+ 糖20g/L +琼脂粉6.2g/L,PH值5.8
(七)蝴蝶兰炼苗与移栽
1、炼苗必要性及练苗方法:提高成活率, 提高苗的商品品质,节约成本。
2、具体做法为:将生根后1个月的蝴蝶 兰瓶苗放置于温室中,控制好温度、光照 和室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让其感受温室 内的温度和光照的变化,提高种苗抗性, 提高移栽成活率,练苗时间为2个月左右。
蝴蝶兰移栽:
1、蝴蝶兰移栽是用水草,能够 有很好的保水保湿和透气性,利 于蝴蝶兰根系的生长。
2、蝴蝶兰的根系也能进行部分 的光合作用,所以蝴蝶兰移栽都 是采用透明塑料杯,瓶苗用的是 1.5寸杯种植。

(三)蝴蝶兰诱导培养
1、温度,26-28℃ 2、光照,第一周黑暗,一周后1000lux 3、培养基成分: 1/3Ms改良+6-BA5.0mg/L+NAA0.1mg/L+糖20g/L+椰汁 100ml/L+琼脂粉6.2g/L,PH值5.6-5.8之间
(四)蝴蝶兰分化培养
1、温度:26-28℃ 2、光照:1000lux 3、切分要求:切去叶片,两个或三个为一团 接种 4、培养基成分: 1/3Ms改良+6BA3.0mg/L+NAA0.1mg/L+椰汁100ml/L+糖 20g/L+琼脂粉6.2g/L,PH值5.6-5.8
(一)蝴蝶兰组培的意义及优势
意义:有市场需求,种子播种困难,种子苗后代与母本不 一致 优势:1、安全,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变异率低。
2、快速、高效占领市场,繁殖,周年生产
(二)外植体选择与诱导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作为国内外都有很高价值的花卉,其优异的品质和高雅的花姿得到了众多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但蝴蝶兰的生长发育周期长、繁殖率低、易受环境影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也成为推动蝴蝶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包括离体培养、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等过程,其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环境的调节,另一方面取决于培养基、生长调节物、愈伤组织的筛选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

一、离体培养关键技术离体培养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前期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其目的是将完整的干净的蝴蝶兰带根茎或叶片切分成适宜的组织,然后在无菌环境下培养。

蝴蝶兰离体培养的主要技术包括杀菌、切割技术和营养培养基的配置等方面。

杀菌是离体培养的前提,确保无菌状态对保证离体培养的成功非常重要。

因为蝴蝶兰生长的环境多数为阳光充足的阳台和露天,这就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在离体培养前必须进行培养器皿、器械、培养基、试管内表面和蝴蝶兰材料的表面进行杀菌,并且还必须随时维持无菌的环境。

切割技术是离体培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采取正确的方法切割出可用的带根茎或叶片,不仅保证了切割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为后续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增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营养培养基的配制也是离体培养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蝴蝶兰的生长和发育。

配制营养培养基要根据具体的物种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还需要配合不同的生长调节物以控制生长和发育。

在培养基配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选择高质量的物质,控制配比及PH值等因素,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环境,为组织培养提供更为优质的基质。

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技术愈伤组织是组织培养中繁殖途径中的主要过渡阶段,其形成与后续植株再生及生长发育息息相关。

所以,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
本试验以蝴蝶兰原优良品种满天红花梗为外植体,对休眠芽萌发诱导、叶片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根诱导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花梗休眠芽的诱导在夏季、秋季、春季三个季节选取含休眠芽的花梗节段进行培养,对污染率、休眠芽萌发诱导率和芽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

试验表明秋季选取的花梗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好,休眠芽萌发诱导率最高。

MS+BA 5.0培养基较适合休眠芽的诱导。

2、无菌苗叶片的原球茎诱导本试验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产生,结果表明,BA浓度
5.0mg·L<sup>-1</sup>最适合叶片原球茎诱导,添加15%(V/V)椰乳(CW)能提高原球茎的诱导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诱导叶片产生原球茎,诱导率最高达到38%。

3、原球茎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BA和果汁能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另外,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0~200mg·L<sup>-1</sup>能有效控制培养基的酚污染、提高原球茎的增殖率。

MS+BA 5.0+CW 15%培养基较适合原球茎的增殖。

J‘西大学祝眨d卜学位论文4、根的诱导在1/2 Ms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NAA(0 .1一0.5mg’L一’)和多效哇MET(0 .1<sup>0</sup>.5mg’L一‘)与BA配合,能诱导小苗生根。

用多效哇诱导生根,幼苗矮壮,叶片较绿,有利提高幼苗的移栽成活率。

添加0.39一’活性炭(AC)能大大提高生根苗的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

对根诱导较适合的培养基是:1/2 MS+B A 2.0+NAA 0.卜AC或1/ZMS+BA 2.0+MET 0.3。

5、组培苗移栽土上!苦篇乐左牙湘于丁石,卜Z戈寸汗吞目J 立伏禽己七心不破万县‘nl翻云六刁一谁才曰丢,卜Z人叹产1才曰日之习隆百冬观兀笠气1土刃尺水万万U圣a猫田联硒平葵啊权人。

全从不分步,垦从进气性不好,易造成组培苗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