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与刀》看日本人性格特征
从_菊与刀_看日本人性格特征_刘晓忱

·290·Business!从《菊与刀》看日本人性格特征刘晓忱作者简介:刘晓忱(1991-),女,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人,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日语专业。
摘要:《菊与刀》是从日本民族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并且对于战后的日本如何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其中《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通过各个层面上分析了日本人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状态,本文主要对经典著作《菊与刀》进行阐述后并分析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性格引言可以说《菊与刀》是一部研究日本文化类型的经典著作,并且该著作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对日本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征。
本尼迪克正是运用这两种事物来反映日本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
因此《菊与刀》正是我们了解日本大和民族性格文化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日本处于人类社会记忆的角落。
日本所有的岛屿因为地理因素的影响,通常都是被人类社会忘记的国家。
在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开启封建时代的时候,日本依旧是新石器时期,是社会文明进程较为缓慢的国家,以龟速发展并向前进化。
一些学者将围绕西亚这一核心位置形成的区域看做是文明的交叉口,将日本所有的岛屿看作是文明的漩涡。
日本文明自伊始就没有主动的激情与目的,好像一直在静静的观望,期待其他的文明将其挖掘与激发,表现出较为被迫和平静的态势。
这一较为平静的新石器文化指的是日本社会存在的绳文文化,弥生时代,日本文化自行发展的过程由于外在文明的摄入出现中断。
日本自身存在的原生文明,因为新型外在文明的出现被掩盖,没有了自行进步的资质与激情,逐渐的积聚与凝缩,成为了日本文明的中心力量。
二、日本人性格特征分析通过对《菊与刀》的分析可以看出,情义可以很好的解释日本民众的平常活动,整个生命的运作过程中,日本民众一直都在践行着情义二字。
从《菊与刀》看日本民族性格

从《菊与刀》浅谈日本民族性格由于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的先民更是秦汉之际浮海东瀛的炎黄子孙,与中华民族血脉相承。
而且大和民族一直是个虚心好学的民族,在两国有交往以来就向中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精髓,所以世人皆普遍认为日本人理应具有像东亚民族的性格,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以西方民族文化特征的角度来看待日本人的行为、思维与处事方式。
事实上,日本在经历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后,整个日本民族就已经形成了矛盾、复杂的性格。
直到今天,世人都对日本人的两面性的性格难以理解,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感到匪夷所思。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对日本社会与民族性格作了很到位、很详细的分析,看过这本书后,我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同时又对他们的独特、矛盾的性格感到惊讶不已。
日本人并不认为他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被侵略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是正义性的战争。
鲁思·本尼迪克特将文化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耻感文化,第二种是罪感文化。
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西方文化则被称为罪感文化。
日本耻感文化中的“耻”,就是告诫日本人自己不做丢脸难堪的事,即使自己做了错事,没必要去承认错误,就算当面忏悔,也感觉不到解脱,只要日本人认为自己没有暴露任何的不良行为,就不用做忏悔之类的事情,他们认为自我忏悔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是一种自寻烦恼的事情。
况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强盛,他们认为入侵我们国家只是在帮助我们繁荣起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
因此,直到今天日本人都不承认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
其次,日本是为了“名誉”而战,迫切想要得到世界的尊重。
因为所有的大国都是靠军事实力赢得尊敬的,再加上日本资源缺乏、技术落后,为的是能够和这些大国平起平坐。
还有就是日本人对天皇的顶礼膜拜,誓死“尽忠”的思想。
只要天皇的一声命令就足以让日本士兵不顾个人生死为之战斗。
在一次平时军事演习中,带队军官下令: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喝水壶里的水。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一、本文概述《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和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文章。
本文借助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菊与刀》作为理论框架和参考依据,对日本民族性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菊与刀》一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然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入手,对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揭示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菊与刀》的主要观点与解析《菊与刀》一书,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析,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纹的“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对比鲜明的意象,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说。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主要探讨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负债意识。
她指出,这种等级观念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阶层关系中,还表现在他们处理国际关系的态度上。
例如,在二战前十年,日本将自己视为已经达到金字塔顶端的经济强国,愿意主动承担起调整国际秩序的重任,并通过侵略战争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等级观念与负债意识相互交织,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各就其位”的原则。
本尼迪克特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层面分析了这些民族心理如何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保存到现在。
她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强调了对等级秩序的遵守和对忠诚、孝道、恩情等观念的传承。
这些观念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渠道深入人心,成为塑造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在解析日本民族性格时,本尼迪克特特别强调了“菊”与“刀”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她认为,“菊”代表了日本文化中的美和和谐,而“刀”则代表了武力和冲突。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倾向在日本社会中并存,形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菊与刀》之浅析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菊与刀》之浅析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以文化遥距研究法做出来的成果,她不但以文化形貌论谈论了日本文化的矛盾特质,还从孩子教养的角度剖析日本人的生命史。
本文将从日本人矛盾性格的体现以及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论述。
标签:菊与刀;日本人;矛盾;性格正如本书的书名一样,“菊”与“刀”就是日本民族特性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菊”是日本皇室的徽章,象征着高贵尚美;“刀”代表民族醉心于刀剑文化和武士的至高荣誉。
日本人好斗又温和;尚武又爱美;粗暴又有礼貌;刻板又懂得变通;温顺又叛逆;高贵又粗俗;勇敢又怯懦;保守又热心新鲜事物。
如果我们透彻研究日本民族中这种矛盾的性格及产生原因,那么就会更深层地理解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更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这对当下中国人抛开偏见,正确地看待这个民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日本人矛盾性格的体现1、战争中的日本人。
在二战中,日本人的牺牲精神最极端的表现当属他们的不投降政策。
任何一支西方军队在战斗中拼尽全力,却发现陷入绝境,都会向敌军投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士兵,家庭成员也不会感到耻辱。
日本人却认为光荣就意味着战斗至死,陷入绝望的日本士兵会选择赤手空拳与敌搏斗,或大规模集体自杀,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投降。
即使士兵们受伤,失去知觉被俘,在日本他再也无法抬头做人。
投降可耻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日本人的意识,但让人疑惑的是日军被俘后绝大多数竟愿意与盟军合作。
有些老兵以及多年的极端爱国主义者仔细说明日军兵力的配置,为盟军写宣传手册,与飞行员同乘轰炸机指点军事目标。
美国人没有料想到战俘们会做出如此大的转变,但日本人的行为准则是:选择了一条道路便全力以赴,一旦失败,他们会自然地改弦易辙。
虽然被俘意味着一名日本士兵已经丧失了名誉,但是他们会争取做一名模范战俘,好像他们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他们固执却又善变,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被俘前后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日本人的性格菊与刀读书笔记

日本人的性格《菊与刀》读书笔记《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学研究》是一本由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重要作品。
本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研究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理解提供了深入的观点和洞察力。
本文将根据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和回顾作者对日本人性格的研究,讨论其中的重要观点和发现。
《菊与刀》这本书首次引入了“菊”和“刀”这两个标志性符号,用以比喻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菊被视为日本传统中的象征,代表优雅、谦虚和深思熟虑。
而刀则象征着冲动、勇敢和野心。
作者在书中提出,“菊与刀”这一对比是为了探索日本文化中深埋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她认为,了解日本人的性格和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对于理解和与日本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
一种重要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日本的价值观与西方的价值观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在日本社会中,集体主义相对于个人主义更为重要。
这一点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有着显著的对比。
集体主义促使日本人更加关注他们所属的社群和团体。
他们习惯于依赖和信任集体决策,并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的欲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社会在家庭、公司和政府等各个层面都注重和谐与合作。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日本人的羞耻文化对于塑造他们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西方文化中的罪与赎罪观念不同,日本文化强调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以避免带来羞耻。
在日本社会中,羞耻是一种非常负面的体验,被认为是一种破坏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
因此,日本人往往会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以避免带来羞耻。
这种羞耻文化塑造了日本人的性格,使他们更加谨慎、自制和注重维持社会秩序。
在书中,作者也提及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对于日本人性格的影响。
武士道是一种传统的道德准则,强调忠诚、勇敢和道德上的行为。
这种精神在日本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深深地植根于日本人的心灵中。
武士道精神促使日本人追求自我超越、努力奋斗,并对于团队合作有着深入的理解。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公司文化中,团队合作和忠诚度是如此重要。
从福岛地震中浅析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读《菊与刀》后感

从福岛地震中浅析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读《菊与刀》后感
读完菊与刀,我对日本人的性格定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从福岛地震及其灾后重建中刻画出日本老一辈的奉献精神和欣厉精神,他们任劳任怨、带着责任感和忍耐,尽一切努力去拯救当地居民,重建饱受风霜的家园。
他们立足脚步,不停努力着,为恢复日本乃至全球完美地球表面竭尽全力。
当作者把他们的故事淋漓尽致
地展现出来时,我不仅被深深感动了,也明白了日本人一贯的性格特征:踏实、团结、坚韧、大度、勤奋。
踏实,这是日本人的共有性格,也是他们在灾难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主要特点。
面对福岛地震,他们沉浸在实际的行动中,拿起了铲子、用手一点一点修复毁坏的房屋,为福岛重建
全力以赴。
团结,这是日本人走出困境的重要佐证。
在福岛发生大地震时,他们不断支持彼此,彼此间互通有无,完美地结成一个完好的抗争团队,努力克服恶劣的环境。
坚韧,这是日本人处理一切困难的良方。
受摧残的日本人在被福岛地震摧毁的环境中也没有停止修复工作,三个月重建福岛,这是他们坚韧不拔的体现。
大度,这是拯救日本的中心思想。
在福岛地震中,日本人总是以大度的心态来面对,欣然
接受外国力量提供的友谊援助,步调一致展现团队精神。
勤奋,这是日本人解决一切问题的本质。
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他们绝不松懈,只有勤勤恳恳,才有希望把日本挽回出危机。
通过读《菊与刀》,我更加肯定了日本人的性格特质-踏实、团结、坚韧、大度、勤奋,
也获益良多。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二战中的战败国,在二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不论在经济,,社会中的巨大发展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看来,这种发展和日本人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菊与刀》这本书是由美国作者本尼迪特写的。
书中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日本人的个性。
看完整本书,我认为日本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矛盾性。
就像它的书名一样,日本人的性格即像菊花一样的恬静自然,又像刀一样的刚烈自闭。
用书中的话来讲就是“日本人既非常好斗又非常温和;非常粗暴又非常礼貌;非常刻板有非常懂得变通;非常温顺又非常叛逆;非常高贵又非常粗俗;非常勇敢又非常怯懦;非常保守又热心于新鲜事物”。
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中,也透露着日本人的这种矛盾的国民性。
日本人非常喜欢吸热水澡,他们视之为肉体的享受,可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在寒冷的冬天冲冷水澡以锻炼自己的意识和身材;日本人也喜欢睡觉,如果没什么事,他们便会早早的上床睡觉,可他们会为了学习或者是工作连着好几天不睡觉;日本人对繁文缛节十分的死板,可是他们的伦理又是一种善变的伦理。
除此之外,日本也是一个惯于走向极端的民族。
极端的国民性格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极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是自尊。
日本人将他的自尊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如果有人侮辱自己或是讽刺自己,那么复仇或是自杀是维护自己自尊的唯一方式。
在他们看来,复仇不是一种性格狭隘的体现。
恰恰相反,他们将它视为道德。
复仇是挽回自尊的重要方式。
日本是自杀率较高的国家。
在他们看来,自杀并不可怕,这与日本的古代文化有关。
一方面,由于度帝啊日本条件恶劣,而且不提倡“好死不如赖活”的文化,而推崇像绚烂而短命的樱花般死去。
另一方面也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日本人觉得自杀是结束痛苦的手段,是可敬的有意义的行为。
第二个极端性的体现是日本人极端要求回报恩情。
对活着的人来说,对其施恩的人就是他生活范围内的最高上层。
“报恩”情节在日本文化中十分的突出,尤其在武士阶层。
从《菊与刀》看日本人性格特征

通过对 《 菊 与刀》 的分析可以看出 , 情 义可以很好 的解释 日 本 民众 的平常活动 ,整个 生命 的运作过程 中, 日 本 民众一直都在践行着情 义二 字。 日本民众的情义 , 要对天皇存在情义 。作为君主立宪制 的地 区 ,日 本天皇是国家的最 高领导者 ,首先是 行政 首长 。天皇并 没有 实际 的权 力 ,只有一个荣誉 。英 国也是君 主立宪制的 国家 ,但是它 的英皇 的地位 与作用是远没有 日本天皇的地位 与作用大 的。从 日本这个 国家 的角度进 行分析 ,天皇是其民众 的信念 与精神领袖 ,假如某一事物能够使 日本马 上得 以凝聚 ,那个事物就是天 皇的呼唤 。 日 本天皇发挥着神 的效 力 ,但 是他不是神 ,好像神这是 由于他是 国家 的信念 ,不是神是 由于天 皇也具 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这会 干扰其精神影 响。对家庭存在一定 的情义 。即 孝 。日本家庭的传统观念较强 , 层级制度执行较为严格 ,父 亲是 拥有最 大权力的人 ,其次是哥哥 、弟 弟 、母 亲 与姐妹 。父亲 具有 最终 的 裁决 权 ,对孩子 的结婚对象也会进行 干涉 ,父亲死后 ,哥哥承 继权力 ,女性 始终是没有权力的 ,始终是要 被他人 给予支配 的,哥哥承 继家业 ,其他 的家庭子女应该要远离家庭 ,单独存 活。和爱情进行 比较 ,日 本 的婚姻 并不重要 ,仅仅是生 育后代 的方 式 ,抑 或是各 种利 益结合 的工 具。 因
从 《 菊与刀》 看 日本人性格特征
刘 晓忱
摘 要 :《 菊与刀》是从 日 本 民族性的 角度来进行分析的 ,并且对 于战后的 日 本如 何发展提供 了宝贵 的建议 。其 中 《 菊与7 J 》 的作者 本尼迪 克通过各个层 面上分析 了日本人精神 层面与物 质层面 的状态 ,本文主要 对经典著 作 《 菊与 刀》 进行 阐述后并 分析 日本人 的性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