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济学-中篇第七章农产品流通支持
农产品流通政策解读

农产品流通政策解读农产品流通政策是指国家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的目的是保障农产品的安全、稳定和优质供应,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本文将对农产品流通政策进行解读。
一、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由生产、加工、贸易、物流、销售等环节组成的农产品运营链条。
政府通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动流通环节的协同发展和信息共享,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中包括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市场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等。
同时,还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认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健全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
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是指政府通过监管部门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通过加强市场准入和准营管理,制定并执行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市场秩序管理措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农民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此外,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检测,严厉打击农产品假冒伪劣行为。
三、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资金支持,推动农产品流通的创新和发展。
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还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电商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扶持和引导,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和农民收入。
四、促进农产品流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仓储业和农村旅游业等,促进农产品流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工农产品降低损耗率和提高附加值。
通过物流仓储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五、加强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通过推动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交流和决策分析能力。
通过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追溯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同时,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大对前沿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导论
第一节 为什么学农业经济学
第二节 学什么内容
第三节 怎样学习:本书特点和 课程安排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导论
摘要 为什么学农业经济学, 学什么内容, 为什么选用这本《农业经济学》, 如何学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n 作为最古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 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和任何 社会其他部门得以独立并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 指出的:“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二 农业特点及相应的农业经济问题
n 由农业定义可知,农业最基本的特点是 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交 织。
第三章 土地产权
第四章 金融财政
第五章 农业发展的 基础设施
第六章 环境和资源 保护
第七章 流通支持
第八章 农村发展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 的特殊农业问题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下篇 国际农业经济问题 国际组织农业官员须知
第一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第二章 农业领域的国际投资和技
术合作 第三章 国际农业环境和资源问题
头于火箭导弹的工程师们也很想知道一点乡下 的生猪、鸡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
老余正在为中国参加WTO农业谈判的首长
准备背景材料。他和他领导的小组已经
持续研究了好几年,同时从国内资源成 本系数(DRCC)、社会净收益(NSP) 和有效保护率(ERP)等指标,一一分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 o c(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
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产品流通

发展趋势
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当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没有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快速 的物流道路,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利益增长和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 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 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 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 资金支持。
政策建议
发展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1.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体系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决定着流通的质量。因此,首先迫切需 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尽快形成连接居民点、生产地和市场的道路络;其次,应特别加强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 品的仓储、冷藏、保鲜、运销设施建设,尽量减少鲜活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腐烂和损耗;其三,加强农产品产 地批发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快名优特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建设,在产地建设批发市场,可以降低农民的信息搜 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最后,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流通质量与食品安全。
意义
1.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为农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条件 2.满足城乡人民的农产品需要 3.调节产销矛盾,导向农业生产 4.维持农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产品供需关系 5.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农产品损耗
第七讲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农产品购销实行市场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具体表现在: (1)市场调节适应了市场消费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购销实行市场调节,是促进我国农业 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 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2)实行市场调节是理顺农产品价格的需要 农产品购销实行市场调节,是理顺农产品价 格,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产品品种单 一、价格低,农产品内部比价、工农产品 比价不合理,是我国价格体系中长期存在 的问题。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
最低保护价的执行。执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 度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 应组织有关部门筹措风险基金。执行保护 价格政策发生的亏损应由财政部门负担。 委托有关经营单位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的, 应由政府财政负担亏损,而不能将有关亏 损转嫁给农产品,不得低于最低保护价收 购。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第七讲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和粮食安全的政策与法规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是指调节农产品流通各 个组成部分或环节运转的具体形式。 具体体现在计划调节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两 种形式。
农产品流通调节机制
(一)农产品购销的市场调节 《农业法》第26条规定:“农产品的购销实行市场 调节,这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 改革的经验总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经济运 行机制来看,就是要实现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 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把市场作为资源配 置的基本手段,即为经济运行的基础。
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开放性。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必须是开放性的市场,
地方市场要面向全国,国内市场要面向国际市场, 各类市场都要向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农 产品经营主体开放。要拆除地方封锁,打破行业 垄断,让所有经营主体参加平等、公开的竞争。 ◆集约化。各类农产品市场的设立,都要以有利于 农产;流通、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开展 公平竞争为原则,要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建设或 无效建设、不讲效益的做法。
2011第七章农经农产品市场与流通

二、农村市场的特点 1、消费崇尚节俭 购物 偏好低价 农民的消费具有很显著 的低价偏好性。 在其消费能力内,价格 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都非 常高。尤其是以农业收入 为主的家庭,更是如此。
2、货币收入不高 消费讲究实用 农民人均货币收入很少,持久性货币收入更少。 这对农民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谨慎性 货币需求特别强烈,大都以零存整用,集中钱财办大 事的心理去支配自己的纯收入。 实用型必需品消费占较大比例,奢侈品的消费支 出较少,货比三家的购物心态典型,冲动型消费少。
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特殊形式—集贸市 场
农产品集 贸市场是主要 进行农副产品 零售交易的场 所,是农民直 接进入流通, 销售农产品的 主要渠道。是 零售市场的一 种形式 (直销 )
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
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造 就了一大批务工经商人才。
扩大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利 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 群众生活。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模式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 零售农贸市场
农产品价格在三级市场间的决定顺序
产地市场
批发市场
零售市场
A:生产者
B:集货商 C:批发商 D:零批商
A
B
C
D E
E:零售商
农产品的流通
F:消费者 F
解读
在表中的产业都是与农业有直接关系的,将 这些与农业有直接关联的产业的全体称为农 业关联产业(agribusiness)。
3、日常消费比较分散 重点消费颇多集中 农民的消费日常的生活消费比较分散, 大量的非日常生活消费都比较集中。农民的 日常生活消费是低水平的和较多依赖自给自 足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占农民消费支出的较 大比例,而且更为市场化。 农民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带有明显的季节 性和集中性。一般可分为三个集中消费期: 一是农作物的收种时期 二是春节消费期。 三是农户家庭的婚丧嫁娶的消费。
农业经济学 钟甫宁

? 2.政府支持对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பைடு நூலகம்
? 3.重点支持、发展流通和服务领域的农业合作社
? 4.以发展完善基层合作社为重点,逐步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的网络体系
第二篇 农产品市场
五
、
5.1农产品的需求
农
产
品
的
需
求
与
5.2农产品的供给
供
给
①需求的含义 ②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③需求弹性
2.1家庭概述
二
、
2.2家庭农场的几个理论
问题
家
庭
2.3外国家庭农场
农
场
2.4中国家庭农场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①家庭农场概述 ②家庭农场的类型
①家庭农场存在的必然性问题②家 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③家庭农场 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④家庭农场的 农业劳动者⑤农户内部的分工协作
⑥家庭农场的作用
①美国的家庭农场②法国的家 庭农场③日本的家庭农场
农业保护政策
导论
导论
农业的部门特点
①土地的特殊重要性②农
特 征
业生产的季节性③周期性 ④自然条件的高度相关性
农业经济学的科学特点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产品特殊性 农业生产者的特殊性
农业经学的使命
“三农”经济问题
1.1农业生产要素的构 成
一
、
1.2农业土地
农
业
的
1.3农业劳动力
生
产
要
1.4农业资本
素
第一篇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4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42农业合作经济基本理论43农业合作社原则与合作制44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实现途径45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式及经验借鉴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基本原则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特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与条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我国主要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合作化的途径促进合作社原则合作制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起源西方早期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流派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西方当代合作经济理论瑞典农民合作社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以色列农村合作组织孟加拉克米拉村庄合作社我国台湾的农业产销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范式的经验借鉴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乡村振兴政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乡村振兴政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旨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而农产品流通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政策的重点之一,对于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乡村振兴政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加强农产品产地建设农产品产地建设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
在乡村振兴政策中,我们要积极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投入。
通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农产品市场网络农产品市场网络是保障农产品流通畅通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其次,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信息系统,提供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实时信息,为农民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化交易环境。
三、培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是推动农产品流通的核心。
乡村振兴政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有机生产和绿色发展。
通过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和推广有机农业认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农产品。
四、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乡村振兴政策中,我们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产品流通主体,推动直播带货、电商扶贫、产销对接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发展。
同时,优化农产品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乡村振兴政策下,我们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附加值,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
六、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