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一《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2、能够以不同种生物为例描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重点、难点)
3、能解释为什么细胞是最基本生命系统(重点)
带着学生一起看目标引领
【独立自学】给学生4分钟时间自学课本第2页到第4页第二自然段内容,思考并尝试完成任务
1、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能否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让学生一起总结生命系统各层次,同时以PPT展示,注意种群与群落的区分
【目标升华】提问:为什么威尔逊说: “每一个生物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 请同学举例说明?
如何判读一个对象是种群还是群落?并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判断。
【当堂诊学】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
2、我们现在的学习活动又有哪些细胞的参与呢?说明了什么?
四、以03年非典和09年流感为例,展示病毒的图片,引出病毒概念
1.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怎样培养病毒?
2.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
3。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4你了解艾滋病么?为什么说人们“谈艾色变"?
二、让学生观看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流程图,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2、你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桥梁”?
3、人得胚胎的发育的基础是?说明了什么?
三、根据实例3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一个细胞能完成缩手反射么?
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科目
生物
课题
从生物圈到细胞
课时
1课时(45分钟)
人教版教学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第一章:生物圈的探索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掌握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定义和范围。
2.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3. 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活动:1. 引入生物圈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边界。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
3. 开展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细胞的发现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发现与命名。
2.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 细胞的发现与发展对生物学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介绍细胞的命名。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细胞的发现对生物学的影响。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化学成分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作用。
2. 掌握细胞中化合物的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
2. 细胞中化合物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中化学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细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中化合物的组成。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细胞中化学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
2. 掌握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
2.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原理。
3. 细胞生理过程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原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细胞生理过程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案【5篇】

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案【5篇】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案(精选篇1)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从生物圈到细胞高中生物教案

从生物圈到细胞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认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 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4. 能够分析生物圈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组成: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 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4. 生物圈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内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态系统的类型。
2. 难点: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生物圈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生物圈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圈的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 分析生物圈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 讲解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细胞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个生态系统,并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分析如何保护生物圈和生态环境。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教案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圈与细胞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3. 理解细胞是生物圈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生物圈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如何相互作用和依赖。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生物圈中有哪些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生物圈(10分钟)- 解释生物圈的定义,即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 介绍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如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等。
- 强调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
3. 引入细胞(10分钟)-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圈中的生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 引入细胞的概念,解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解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4. 生物圈与细胞的关系(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生物圈中的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 强调细胞是构成生物圈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解释细胞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 强调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生物圈与细胞的关系,强调细胞是生物圈的基本组成单位。
-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圈和细胞研究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生物圈与细胞的图示材料。
2. 练习题及答案。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圈和细胞相关的研究,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与细胞研究对环境保护和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了解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实验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1)讲解生物圈的定义;(2)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和组成。
2. 细胞的基本结构(1)讲解细胞的概念;(2)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 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1)阐述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联系;(2)分析生物圈为细胞提供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2. 难点:(1)生物圈的范围和组成;(2)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 实验法:观察细胞结构;3. 探究法:探讨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圈和细胞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在哪里?(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1)讲解生物圈的定义;(2)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和组成。
3.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讲解细胞的概念;(2)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4. 分析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1)阐述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联系;(2)分析生物圈为细胞提供的基本条件。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生物圈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6. 布置作业:(1)复习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2)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圈和细胞概念、结构及其关系的掌握情况。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设计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生物圈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能够描述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5.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生物圈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环境,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学习活动:(1)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并解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学习生物圈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圈的组成,包括生物、非生物和人类等。
然后,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3)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各个组成部分,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学习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展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向学生介绍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如自我复制、新陈代谢、分化等。
3.讨论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生物圈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及互动作用,并得出结论。
4.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圈和细胞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观察和研究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和细胞结构,加深学生对生物圈和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多媒体设备、PPT等。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的回答和课堂活动的成果等途径,进行教学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八、教学体会:该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生物圈和细胞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和细胞的基本结构。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最新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6篇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把握。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
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
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必修一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材料,都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但又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有所扩展。
,由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与高中将要学习的知识时间相隔较长,大多数内容已经遗忘,另外,多数初中学校对生物课不重视,学生基础薄弱。
这些都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难度。
【教材分析】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1章第1节的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
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和用具】
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演示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现探究相关问题;
3、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多细胞生物(人)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同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营造探究氛围,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深化原有的认识,澄清错误观念,从而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本节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
根据不同班级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