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

合集下载

神经肌接头名词解释

神经肌接头名词解释

神经肌接头名词解释
神经肌接头,又称神经—肌肉接头,是位于神经末梢和肌肉纵横筋膜之间的突触。

它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桥梁,负责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以控制其收缩和放松。

神经肌接头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位于神经末梢,突触后膜位于肌纤维上。

突触间隙是神经肌接头两侧膜之间的微小空隙,通过这个空隙,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肌纤维。

神经肌接头的工作过程:
1.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前膜;
2.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将神经冲动转化为化学信号;
3.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传递到突触后膜;
4.突触后膜感受到化学信号,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5.新的神经冲动沿着突触后膜传导到肌纤维,引起肌肉的收缩或放松。

例:神经肌接头的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课件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课件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
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眼肌 无力到严重全身性肌无力不等。
02 重症肌无力
发病原因及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 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机体免疫
05 其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疾病
临床表现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 常、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
诊断
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其中,MRI是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病变。
免疫学检查
抗体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神经-肌肉接 头处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如乙酰胆 碱受体抗体(AChR-Ab)等。
免疫复合物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或组织中的免疫复 合物,以评估免疫反应的活跃程 度。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
01
通过高分辨率的MRI技术,观察神经和肌肉的形态、信号异常
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
01
临床表现
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无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 减弱或消失等。
02 03
诊断
周期性麻痹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其中,电生理检查可以显示神经肌肉接头 的异常,如重复神经电刺激试验阳性等。
治疗
周期性麻痹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 治疗主要包括钾盐、抗胆碱能药物等,旨在维持患者的电 解质平衡和缓解症状。非药物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治 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症状。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医学PPT)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医学PPT)
4.血浆置换 能清除血浆中的AchR抗体及免疫复合
物。起效快,近期疗效好,但不持久,适 于重症肌无力危象及难治性重症肌无力。
精选ppt
29
5.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处理
一旦发生危象,呼吸肌麻痹,应立即气管切开 或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精选ppt
30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分类极其相应的处理 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三类--肌无力危象 胆碱能危象 反拗危象
2、Lambert-Eaton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或
癌性肌无力综合征),它是一组累及胆碱能突
触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
周围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精选ppt
23
肌无力综合征与重症肌无力的鉴别
性别 伴发疾病 患肌分布
Lambert-Eaton 男性患者居多 2/3伴发癌症,尤肺癌常见 下肢症状重,颅神经支配
常。
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
精选ppt
14
(3)重症肌无力危象
MG危象: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 无力甚至呼吸困难,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 能,需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此即为MG危 象。
MG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死亡的常见原因。 肺部感染或手术等可诱发危象,情绪波动 和系统性疾病可加重症状。
精选ppt
15
(4)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精选ppt
7
2、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MG的发病机制为机体对骨骼肌上突触后膜的乙酰 胆碱受体(AchR)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其依据如下: (1)由鳗鱼提取AchR注入家兔,家兔产生实验性重症 肌无力,且血清中可检出AchR的抗体。 (2)临床上80~9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检出 AchR特异性抗体。而其他肌无力中一般不易检出,因此 对诊断该病有特征性意义。 (3)临床上80%以上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异常。其 中10~15%患者合并胸腺瘤,约70%有胸腺肥大,淋巴滤泡 增生。作胸腺切除,大部分病人可获得症状缓解。 (4)重症肌无力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 SLE等。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胸腺切除 适合全身型者 儿童及大于65岁者个体化 疗效常在数月或数年后显现,非应急治疗
-
42
危象的处理
一、鉴别危象的类型 二、特 殊 处 理 三、配 合 其 它 措 施
-
43
三种肌无力危象的鉴别
肌无力危象 胆碱能危象
➢ 病 史 感染、分娩、 抗胆碱酯酶药
氨基甙类抗生素 过量
➢ 瞳孔大小


➢出 汗
-
56
临床表现-1
➢ 年龄 : 20-40岁多见 ➢ 性别 : 男性多于女性 ➢ 诱因 : 饱餐(碳水化合物)、酗酒、过劳、
剧烈运动、寒冷、注射胰岛素、皮 质激素、输入大量葡萄糖
➢ 起病方式: 急性起病,多在夜晚或晨醒时 ➢ 主要症状: 反复发作的四肢对称性软瘫
近端重,常由双下肢开始
-
57
临床表现-2


➢流 涎


➢ 腹痛腹泻

明显
➢ 肌束颤动

常见
➢ 新斯的明试验 良好
加重
➢ 阿托品
无效
良好
反拗危象
不明
正常或偏大 多少不定
少 无 无 不定 无效
-
44
各种危象的特殊处理
肌无力危象: 加大抗胆碱酯酶量!
胆碱能危象: 立停抗胆碱酯酶药!应用阿托品
反拗危象: 停抗胆碱酯酶药!输液维持,改其它疗法
-
45
其它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 积极抗感染 加强护理
-
46
肌肉疾病
Muscular Diseases
-
47
教学内容
(一) 了解肌肉疾病的概念及骨骼肌的解剖。 (二) 掌握周期性麻痹的概念、临床表现、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实用版】目录1.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正文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通道开放,使囊泡向轴突靠近。

随后,膜融合,破裂呈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ACh)到接头间隙。

2.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使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量子式地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释放到接头间隙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从而完成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化学传递: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进入轴膜内。

钙离子进而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2.化学传递: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通过释放到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3.结构基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基础是囊泡、接头前膜和接头后膜。

乙酰胆碱通过囊泡膜和接头前膜的融合破裂,进入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以下特点:1.单向性: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神经末梢到肌肉纤维。

2.时间延搁: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存在时间延搁,即从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到引发肌肉纤维收缩,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PPT课件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PPT课件
通过刺激穴位和拔罐的方 式,促进气血流通,缓解 肌肉紧张和疼痛。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 内服或外敷的方法,调理 身体,缓解症状。
营养与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 食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营 养与饮食调理,改善身体 状况。
05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预防与
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增强身体免疫 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还可能涌 现出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案,如基因治 疗、细胞治疗等,为神经肌肉接头疾 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希望。
感谢观看
THANKS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长期接触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减少职业暴露和环境污 染。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护理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 效和不良反应。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肌肉功能的 恢复。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轻松愉快 的心情。
临床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无 力、肌肉萎缩、肌肉震颤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瘫痪 等。
诊断
诊断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肌电图、肌肉活检等,以确定病因和 病变部位。
02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病理生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功能
其他药物
如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等,旨在促进神经再生和保护神经肌肉接 头。
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当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导致肌肉无力、萎 缩等症状时,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神经-肌肉接头课件

神经-肌肉接头课件

III.重症激进型:15%,发病急,进展迅 速(w~m达高峰),危象,胸腺瘤高发,药 物不敏感,死亡率高。 IV.迟发重症型: 2年内由II A、II B进 展而来。 V.伴肌萎缩型:起病后半年出现肌萎缩。
其它类型
新生儿MG:约12%MG母亲的新生儿出
现吸允困难、哭声微弱和肢体无力。 生后48h出现,持续数日至数周; 先天性MG:少见,症状严重,有家 族史。
软腭上抬差,咽反射迟钝,四肢肌力4+级, 无肌萎缩,腱反射(++),病理征(-)。 下蹲18次不能站立。 辅助检查:注射新斯的明1mg,20min后,双 侧眼裂变大,下蹲50次。
问题
诊断?
下一步检查?
治疗方案?
定义
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 -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 性疾病。
膜的皱褶减少、变平坦,乙酰胆碱受体 减少。
流行病学
患病率:
50/10万 发病率:8-20/10万 发病年龄及性别:任何年龄均可发 病 一个高峰是20-40岁的女性 另一高峰为50-60岁的男性
病因学
病因学与机制:实验研究证明,本病
的突触后膜上的AchR数目大量减少, 从而确定MG的发病机制是体内产生 了AchR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产生免 疫应答,破坏了大量的AchR。
病因学
临床研究证明,相当数量的MG
与甲亢、甲状腺炎、SLE、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常合并存在,故 认为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学

肌肉本身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50%的病例肌肉有淋巴细胞浸润, 灶性肌坏死。最突出的改变在神经 -肌接头处,电镜下见突触后膜皱 摺减少,突触后膜平坦,突触间隙 增宽。

神经肌肉接头传导论文素材

神经肌肉接头传导论文素材

神经肌肉接头传导论文素材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连接部位,它起着神经冲动传递、神经肌肉协调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论文素材,通过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理论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来探讨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功能神经肌肉接头由神经肌肉终板组成,其中包含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小泡、突触间隙以及肌肉纤维表面的突触后膜等重要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的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肉纤维,使其收缩。

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过程包括突触前传导、突触传导以及突触后传导。

在突触前传导过程中,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末梢进入突触小泡,并导致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物质进入突触间隙。

突触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物质与肌肉纤维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肌肉纤维产生兴奋和收缩。

在突触后传导过程中,乙酰胆碱酯酶将乙酰胆碱降解,终止神经冲动的传导。

三、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特点1. 相对专一性:神经肌肉接头传导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传导方式,只传递与该肌肉纤维相对应的神经冲动。

2. 高效性: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速度非常快,神经冲动可以在几毫秒内快速传递到肌肉纤维,从而实现肌肉收缩。

3. 神经可塑性: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可以受到神经递质、药物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突触增强或抑制的现象。

4. 稳定性: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并长期保持传导能力。

四、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相关研究进展自20世纪以来,许多研究者对神经肌肉接头传导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一些实验研究发现乙酰胆碱受体在神经肌肉接头中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还有一些文献报道了突触后传导酶的活性调节和神经递质释放的机制探究。

五、结语综上所述,神经肌肉接头传导是神经与肌肉之间重要的连接方式,它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肌肉收缩的实现。

对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调控和肌肉功能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专业试题
简答题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1. 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2. 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half syndrome)。

(临床五年、长学制)
3. 霍纳综合征(Horer syndrome)。

4. 艾迪综合征(Adie syndrome)。

5.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6. 不同部位面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

(临床五年、长学制)
7. 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8.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9. 小脑性共济失调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鉴别。

(临床五年、长学制)
10.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11. Foster-Kennedy syndrome。

(临床五年、长学制)
12. 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表现及定位。

13. 感觉性失语的临床表现及定位。

14.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

(临床五年、长学制)
15. 内囊完全损害的临床表现。

16. 丘脑病变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17.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18. 桥脑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19. 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

20.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临床五年、长学制)
第六章周围神经病
1.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3. 亨特综合征(Hunts syndrome)。

(临床五年、长学制)
4. 多发性神经病病因、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5.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6.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七章脊髓疾病
1. 颈膨大和腰膨大损害的临床特点。

(临床五年、长学制)
2. 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1. 简述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临床五年、长学制)
2. 简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3.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

4.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

6. 缺血半暗带。

(长学制)
7.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

(临床五年、长学制)
9. 简述急性脑梗死头颅CT特点。

10. 急性脑梗死溶栓适应症。

(临床五年、长学制)
11. 简述脑栓塞的病因。

12.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13.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分型常见类型。

(临床五年、长学制)
14. 简述壳核出血的临床表现。

15. 简述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16. 简述脑干、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17. 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18. 海绵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19.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临床五年、长学制)
2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临床五年、长学制)
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要点。

3.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临床五年、长学制)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

(临床五年、长学制)
2. 多发性硬化的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临床五年、长学制)
第十一章运动障碍疾病
1.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2.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

3.简述何为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的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

(临床五年、长学制)第十二章癫痫
1.简述继发性癫痫的常见病因。

(临床五年、长学制)
2.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及抢救原则。

3.简述Jackson发作和Todd 麻痹。

(临床五年、长学制)
4.简述抗癫痫药物的终止治疗时机。

(临床五年、长学制)
第十三章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临床表现。

2.有先兆偏头痛临床表现。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1.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

2.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辅助检查特点。

3.重症肌无力有哪几种危象及其特点。

4.简述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

(临床五年、长学制)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