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重要性
“驼峰”航线:70年前的死亡飞行,输送65万吨抗战物资

“驼峰”航线:70年前的死亡飞行,输送65万吨抗战物资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于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驼峰”空运于1942年4月开辟,美国空运队(The Air Transport Command)和中国航空公司(CNAC)共同承担“驼峰”空运的任务,其中以美国空运队为主。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整理有关“驼峰”航线的重要数据,以此回顾和纪念这条诞生于抗战最危难时期的空中“生命线”,并向中美两国飞行员当年的壮举致敬。
坐落于昆明玉案山郊野公园内的驼峰飞行纪念碑,1993年竣工落成。
1942年6月2日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亦称《中美租借主体协定》),中国正式成为租借协定的受援国,这是“驼峰”航线开辟时的外交背景。
中美租借协定是中美双方达成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援华协定。
这一协定以双边互助的形式,既为中国无偿获得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又规定了中国须向美国提供“回惠租借”的义务。
同时,协定在第五条中实际表明中国在抗战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资是不必、也是无法归还的。
因此这一协定的签订,使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最初,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设在美国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国民政府设立的“西南运输总处”所辖的“滇缅公路”来营运的。
但是随着日军攻陷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中美两国才又联合开辟出第三条运输途径——“驼峰”航线。
美国飞行员埃里克森-希林、美国副驾驶、中国报务员在昆明机场合影,身后是他们所驾驶的道格拉斯C-53运输机。
滇缅公路讲座心得体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滇缅公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条重要交通线,见证了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顽强拼搏。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滇缅公路的讲座,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滇缅公路的历史背景滇缅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通往缅甸的国际通道。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港口被封锁,国际援助物资难以进入。
为了打通国际通道,中国政府决定修建滇缅公路。
1938年,滇缅公路全线贯通,成为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物资运输线。
二、滇缅公路的修建过程滇缅公路全长1140公里,途经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七个省份。
在修建过程中,我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以下是滇缅公路修建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1. 突破地理障碍:滇缅公路穿越高山、峡谷、河流等地形复杂的地带,修建难度极大。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采用人拉肩扛、炸山开路等方法,克服了地理障碍。
2. 面对物资短缺:在修建滇缅公路的过程中,我国物资供应严重不足。
面对这一困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征收公粮、调拨物资等,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3. 防御敌机轰炸:滇缅公路修建期间,日本飞机频繁轰炸我国工程现场。
我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施工,保证了工程进度。
4. 坚持抗美援朝:在滇缅公路修建过程中,我国人民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和抗美援朝的艰巨任务。
他们毅然投身到滇缅公路建设中,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滇缅公路的历史意义滇缅公路的修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滇缅公路的历史意义:1. 打通了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建成,使我国与缅甸、印度等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我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
2.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在滇缅公路修建过程中,我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外敌,展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浅谈滇缅公路在抗战中的意义

浅谈滇缅公路在抗战中的意义摘要:1937年日军封锁了我国对外的沿海交通路线,为打破日军对我国的封锁,云南省省主席龙云在南京会议上向国民政府提出修筑滇缅公路的建议,使国际援华物资运送到昆明,支撑中国的抗战。
关键词:云南战略位置;修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发挥的作用云南简称云或滇,一种说法是“彩云之南”,二是位于“云岭之南”,云南位于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接合部,沿边而不临海,对内北通巴蜀,东连黔桂,对外在南面和西面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
河流呈带状分布,在六大水系中有四大水系流入中南半岛各国,使云南在地缘战略上处于陆权与海权交接之处,具有高屋建瓴之势,既是在西南拱卫中国大陆的盾,又是指向中南半岛的矛。
一直以来英、法殖民主义对云南虎视眈眈,分别以缅甸和越南为跳板对云南进行蚕食渗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国际战局的变化,将云南推到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的关键位置上,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西南大后方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保持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主要联系,也是引进外援的主要陆、空国际通道。
日军以1937年8月20日封锁中国沿海交通路线,切断中国获得外援的通道,阻止一切战略物资进入中国,企图以此迫使在抗战中严重依赖外援的国民政府屈服就范。
中国抗战需要的军需武器、汽车、汽油、机器、通讯器材、医疗用品等战略物资无法从东南沿海口岸输入。
20年代、30年代的中国工业科技不发达,如果没有国际援华物资中国抗战将非常艰难,为了国际援华物资路线的畅通,云南省省主席龙云在南京会议上就当时国家形式进行分析,他说:“上海方面的战事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
上海既失,即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当预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
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
”蒋介石当即表示同意。
公路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陆续展开,昆明至大理为东段路,每天出工人数达6万人,平均每公里有145.77人,每6.86米就有一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云南的四条“生命线”

或者用军 事 术 语 说,就 是 切 断 中 国 的 ‘交 通 线 ’。 一 旦 失 去 了 外 国 的 援 助,中 国 政 府 就 会 投 降”。[5](P16)日本帝 国 主 义 只 要 封 锁 中 国,就 可 以 达到困死中国的目的。[6](P900)事实上从全球而言, 进入近代 以 后,国 家 自 我 封 闭 的 时 代 难 以 为 继, 国与国之间 的 相 互 依 赖 性 与 日 俱 增,“所 以 战 争 爆发后的首要措施,就是针对敌方采取经济上的 封锁”。[7](P184)经济封锁是战争不可分割 的 组 成 部分,它给 被 困 方 带 来 的 困 境 是 非 常 严 重 的;因 而被困方只有打破封锁,才可能求得生存。于是 一场交通 战,随 之 展 开。 日 本 要 封 锁,中 国 要 突 围,交通战势所必然。
第二条线路,从西安,经兰州、星星峡、霍尔 多依托传 统 的 驿 路 和 少 量 的 水 路,主 要 依 靠 人
果斯到达苏联土耳斯坦的萨奥捷克,全长 3750公 力、畜力运 输,因 而 马 帮 扮 演 了 重 要 角 色,故 有
里,其中 3520公里在中国境内。这条线路距离 “驮在马背上的云南”之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马
1938年,日本封锁中国东部沿海交通线。国 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当时中国的海外交通主要是 四条。第一条,以香港为中心,经过华中、华南各 地通向内地 的 路 线 (香 港 路 线 );第 二 条,沿 古 丝 绸之路,经 甘 肃、新 疆 进 入 苏 联 哈 萨 克 斯 坦 共 和 国的陆上运 输 线 (西 北 路 线 );第 三 条,连 接 越 南 海防、昆明的路线(法属印度支那路线,主要是滇 越铁路线);第四条连接缅甸仰光、腊戍至昆明的 线路(滇缅路线)。[7](P16)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历史学1202班薛诗槐摘要: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 ,为了战局的需要新辟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不仅对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摘要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
而且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滇缅公路 ,东起昆明 , 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戌 , 全长 1 14611 公里 ,内可连川黔康桂四省 ,沟通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 外可通缅甸的曼德勒、仰光 ,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
这条公路在国内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由昆明至下关 , 长畹町 , 长 54718 公里 , 是抗战初抢修的。
整条路蜿蜒于横段山脉地区 ,其间高山大河连绵不断 , 沿途大小桥梁就有 369 座。
其自然环境之恶劣 , 筑路工程之艰巨 ,举世闻名。
关键词 : 滇缅公路 ; 抗日战争 ; 历史地位一、滇缅公路的修筑1937 年“卢沟桥事变” , 日本帝国主义针对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军事战略物质大部分依靠外援的弱点 ,从长江口到潮州的中国海岸 ,对中国船只进行封锁。
接着又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以外的全部中国海岸。
日军的军事封锁 , 使一贯依赖美英被迫进行抗战的国民党政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铁路一条途径了。
一旦滇越铁路不保 , 则中国就完全处于无法接受外援的境地。
因此 , 另辟对外通道 ,势在必行。
1937 年 8 月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军政人员紧急会议。
在会上,龙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他说: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既失,既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它的南进政策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越南铁路都有问题了。
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可以直通印度洋。
浅析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大反攻及历史意义

浅析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大反攻及历史意义作者:王胜伟来源:《卷宗》2015年第11期摘要: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后,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陆上通道。
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退到印度和滇西进行整训,经过两年的厉兵秣马,分别从印度和滇西开始反攻,取得了缅北、滇西反攻战的伟大胜利,打通了国际援华物资大通道,为支援国内和盟国抗战立下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大反攻1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大反攻1.1 中国驻印军横扫缅北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之后,中国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陆上交通线,虽然后来中美两国联合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但由于气候恶劣,“驼峰航线”上的飞机运量极其有限。
为此,中美两国开始筹划修建中印公路,由印度雷多经缅北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至缅北重镇密支那,最后与滇缅公路连接起来。
12月28日战斗打响,1944年1月21日,新22师65团组成的右纵队给予敌55联队以歼灭性打击,新38师组成的左纵队于2月1日攻占太白家及甘家,夺取敌交通要点,打开了通向孟关的道路。
3月5日,驻印军以新22师主力经过激战攻克孟关,日军第55、56 师团残部向瓦鲁班方向逃去,于3月9日攻占瓦鲁班。
此役是驻印军发动缅北反攻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毙敌1500余人,击伤敌3000余人,日军18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在胡康河谷的防线全部崩溃,尤其是作战中缴获了日军18师团的关防大印,为抗战7年以来所罕见。
之后中国驻印军继续南下,相继攻占高沙坎、坚部山隘,胡康河谷战役胜利结束,通往孟拱河谷的门户完全打开。
整个胡康河谷战役持续半年之久,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日军死伤12000余人,收复日军所占土地3100多平方公里,使日军号称“常胜师团”的第18师团遭受歼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胡康河谷显示了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使协同作战的英美盟军备受鼓舞,为加速缅北反攻和修筑中印公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尽快攻取密支那、打开通往国内的交通线,一直是中国驻印军进攻缅甸的战略目标。
二战中驼峰航线的战略意义

二战中驼峰航线的战略意义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
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
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
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1947年美国成立的“驼峰飞行员协会”,至今已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驼峰飞行员协会”组织代表团来华,故地重游,在昆明“驼峰飞行纪念碑”前举行“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
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又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驼峰航线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2年5月~1945年9月,中美两大盟国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共同开辟的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汀江等地,飞越中缅印边境崇山峻岭(被称为“驼峰”),到中国云南昆明、四川重庆等地的空中国际运输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急需的重要物资如飞机、汽车、汽油等均需进口,维持国际交通线至关重要。
正是看到中国这个致命弱点,侵华日军向来把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当作战略重点之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整个东部、南部沿海和桂越、滇越国际交通线已处于日军控制之下;北部邻国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是援华的主要国家,但自苏德战争爆发后,自身处境困难,因而基本停止了对华援助与对华军火贸易。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一路指向珍珠港,一路指向东南亚。
进攻东南亚的日军由泰国北上,于1942年5月攻陷缅甸以及中国云南怒江以西地区,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路。
滇缅路被切断后,中国曾试图开辟西北陆路国际交通线,将美英援华物资经波斯湾运到苏联中亚阿拉木图,再经新疆运到中国内陆,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
滇缅公路的奇迹及其历史意义

一
3 32公 大约统计 :牺牲 于上述种种缘故的男女 民 国家 l 条 主干 道 之 一 ,成 为 全 长 4 1
工 不 少 于二 三 千 人 … … ”
、
滇 缅 公 路 的 由来
里 ,贯 通 中 国东 西 两 大 出 海 口岸 的交 通 大
13 9 7年 7月 , 七 七 卢 沟桥 事 变 ” “ 以
时, 向蒋介石建议 , 为对付 日本南进 计划 , 测边施工 。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
第一 , 滇缅公路是抗 日战争时期, 为适
国际交通应 当预作准备 ,并 即刻着手修筑 就十分缺乏 , 战开始后 , 抗 这个 问题就更加 应 战局 的需要而新辟 的一条重要的国际交 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 , 以直达 印度洋。中国 尖锐了。况且 滇缅公路将要从云南边境地 通干线 。它 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和重要 的 的沿海港 口被 日军 占领后 ,滇越铁路成为 区流行 “ 瘴气 ” 的地 区经过 , 更就成 了招募 交通运输作 用, 保证 了抗 战军援 的源源运 中国唯一 的国际运输通道 ,而堆放在海防 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大 问题 。这里值得一 入 。 抗战初期 , 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 港的中国进 口军火物资就成为 了关系 中国 提 的是 当时的 3 0 20多名南洋 华侨机 工胸 备 ; 持经 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 维 无数 生死存亡的希望所在 。 但是 , 滇越铁路距离 怀崇高的爱 国情愫,在抗 战中为挽 救 中华 内迁到 大后 方 的人们 所需 要 的基本 消 费 日本人 占领 的广东太近 ,而且铁路一 路穿 民族, 吃苦流汗 , 血洒滇缅路, 出了巨大 的 品, 付 总之 , 当时维 持整个抗 战所需要 的 、 中 行在高山峡谷之 中,一旦遭遇 日军轰炸很 牺牲, 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14 9 7年 1 月 3 国不能生产 的所有物资 ,都依赖这条生命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对二战的重要性摘要:标志着一段时期的特定内涵和历史坐标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及“驼峰航线”,支撑着当时中国抗日战场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和全部战备物资。
由此可见,这两条交通要道的历史作用和战略地位远远超越了其实际意义,从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美关系、中英美同盟的东南亚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重要性;反法西斯战争引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 远离中原,国境线长4,060千米,与3个国家接壤:南面是老挝(主要口岸是磨憨),西面是缅甸(主要口岸是瑞丽),东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老街),但它并未因此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 抗战爆发后,云南省政府迅速组织并出动了第60军,第58 军,新3 军共3 个整军奔赴抗日疆场浴血奋战在抗日第一线。
至今,“飞虎队”、远征军、滇缅公路等有关二战时的种种故事在云南广为流传,当时的抗战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当地的人们。
这次“红图一滇西抗战纪念馆色之旅”的实践活动,我深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李根源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部分经历过二战时期的老人,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修建于1938年。
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竣工后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1.1修建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加紧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封锁,彻底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运输通道。
在国内物资日渐匮乏的情况下,国民党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从全国各地抽调工程指挥人员,各级地方政府亲自督工。
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多开赴中原前线参战,这20余万名劳工中,80%是老幼妇孺,所以,人们把滇缅公路也称为“妇孺公路。
”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于1938年8月31日全线贯通。
美国人在考察后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说,这是继开凿巴拿马运河后,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英国《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图二纪念馆修路场景图指出:“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
1.2滇缅公路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据《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记载,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后,急需修筑与滇缅公路内联的省际公路干道,使国际通道运人的物资能迅速流转到后方各省,发挥支援抗战的积极作用,仅从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的近3年中,滇缅公路抢运的军需品共计45.2万吨、汽车1.3万辆。
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从这条路运人中国的物资共约49万余吨,其中包括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和其他军需物资。
从一定角度上说滇缅公路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的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是连结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中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通道。
2.驼峰航线“驼峰航线”作为二战时期盟军和中国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从1942年到要贡献。
“驼峰航线”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由印度阿萨姆邦开始,向东横跨萨尔温江、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地区,最终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由于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图三驼峰航线模型驼的峰背,因此得名“驼峰航线”。
2.1开通背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断中国经海路和陆路获取战争物资。
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
在4月和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
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
在1942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陈纳德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
大多数的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2.2 主要功绩和重要意义自从1942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
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
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
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在中国西南山区共同开辟的空中通道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
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困难,不怕牺牲,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飞越驼峰天险,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3.中印公路中印公路,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合作修建的起印度东北铁路终点站雷多镇,中经缅北和滇西,东至云南省会昆明,曾命名为“史迪威公路”(J.W.史迪威是当时同盟国中缅印战区美军中将司令)。
公路于1945年初通车,打破了日军对中国抗日战场的陆上国际封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举世闻名的军事运输线。
3.1修建背景日军袭击珍珠港以后,加紧入侵东南亚。
至1942年5月,已占领缅甸大部分地区和云南西部,切断了中国与同盟国之间最后的陆上交通线枣滇缅公路。
同盟国运往中国的作战物资,只能经喜马拉雅山空运,受到极大限制。
在开辟“驼峰航线”的同时,罗斯福总统在内阁会议上,明确指示在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的同时,必须还要开辟另一条陆上运输线,国民政府交通部也相应提出从印度的利多,经野人谷、胡康河、密支那,和滇缅公路相衔接,然后由昆明、“24道拐”、贵阳、最后到达重庆的中印公路修筑方案,用以粉碎日军对中国陆路的战略封锁。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中印公路工程的重要性仅次于北非战局。
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一拖再拖,直至1942年7月,美国史迪威将军提出“反攻加筑路”的双重战略方案,指出打通中印交通线是反攻胜利的关键,中印公路的筹建方案才获批准。
3.2历史功绩和重要意义1945年1月24日,中印公路通车。
据不完全统计,中印公路从动工到通车共牺牲3万多人(不含前方作战阵亡将士),因而中印公路是一条浸泡着鲜血的道路!抗日功不可没中印公路通车半年,共运进汽车1万多辆,军用物资5万多吨,有力地支持了中、美、英盟军反攻缅甸的战役。
1945年10月,全部军用物资运完。
鉴于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于是这条花两年时间在原始森林中修筑的公路仅用了半年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此,中印公路被冷落在缅北的高山莽林之中。
中印公路通车后,中印输油管也随之接通,石油源源输送至中国战场。
油管从加尔各答起,经汀江、雷多、密支那、八莫、畹町至昆明,全长3000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
据统计,中印油管自1945年6月输油至11月停止输油,7个月共输入航空汽油、柴油等油料10万多吨。
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运作时间并不长,但对夺取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功不可没。
从战时对日军战略的角度看,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相沟通,共同构成与海上运输线相连接中国与盟国的交通线,从而使西南太平洋、中太平洋和中国战区联为一个有机的体系。
中印公路远远不断地将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运到中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争取胜利的信心,粉碎了日本打算通过切断中国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奠定了中国抗战最终胜利的基石。
重开滇缅公路、打通中印公路遏制了日军西进的势头,解除了日军对印度的威胁,支援了英国和欧洲战场,中印公路的开辟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战略和英国的远东战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4.结语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更加的了解了滇西抗战的历史知识。
了解到二战前期的滇缅公路、中期的驼峰航线及后期史迪威公路,对中国抗日战场的作用及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影响。
当时的滇西人民和美国航空志愿队对抗战做出的贡献,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了“老头子”-克莱尔·李·陈纳德、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飞虎队”等英雄图四国殇墓园拍的本人实习照片物,其事迹深深的影响着现在的人们。
参考文献【1】黄属云.陈纳德与飞虎队.云南教育出版社【2】杨晓林.永垂青史的滇西抗战.云南教育出版社【3】王业腾.魂兮归来-随中国远征军赴印缅抗战手记.中国文联出版社武汉工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浅析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对二战的重要性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建筑工程 4 班姓名: 邓中根学号: 12011004042014年8月10日评语:等级或分数:指导老师签名:2014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