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 识 公 顷 教 学 设 计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刚接触一个新的教学任务,我要用很短的时间通读教材,把握教材,掌握教材安排的内容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要根据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要提出严要求、高标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动手的自己能够主动动手,需要参与的孩子自觉参与。
7
4.3-4.9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8
4.10-4.16
口算乘法
9
4.17-4.23
笔算乘法
10
4.24-4.30
整理与复习(2)第五单元、面积
11
5.1-5.7
第五单元、面积
12
5.8-5.14
第五单元、面积
13
5.15-5.21
第六单元、年月日
14
5.22-5.28
解决问题
15
6.29-6.4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公顷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并能够解决与土地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过程总结
通过实例和图片,学生可以直观地 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加深 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VS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自 主探究单位换算的规律和方法,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学习建议与展望
1
进一步巩固和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知识 ,加强实际应用能力。
《公顷的认识》公顷和平方 千米
2023-11-05
目录
• 公顷的认识 •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关系 • 中国的土地面积计量单位 •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公顷的认识
公顷的定义
公顷是一个面积的单位,等于 10000平方米。它通常用于表 示较大的土地面积或建筑物的
面积。
公顷的定义是基于平方米的换 算,即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在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 划等领域中,对土地面积计量的需求 将不断增加,进一步促进公顷和平方
千米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公 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和使用也将不断 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05
总结与回顾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回顾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它们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重 点。
两个单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
实行度量衡统一,土地面积计量 单位得到初步规范,但仍然没有 明确的“公顷”和“平方千米” 的概念。
清朝时期
随着土地交易的频繁,土地面积计 量单位逐渐丰富,但仍未出现“公 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中国土地面积计量中的应用
公顷的引入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平方千米是测量较大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常见的面积单位,但是这些单位仅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士地的面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经历计算的活动,进而建立起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概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课题名称
认识平方千米
学科
数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累计课时
1课时
执教者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概念需要公顷的支持。教材的编排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平方千米作为活动的重点和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单位观念与空间概念。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推理、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课前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等

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

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

泉1褊媸hsjsjy l t@ < => ?学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杨冬菊摘要:量感是人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估测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缩短数学检验的时间, 增进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量感+估测能力+体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 623.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 (2018) 04-0076-03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 进行推断,并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某个实际物体 的大吻合的一种感觉。

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 性。

小学数学中“计量单位”的 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知识。

[1]: 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发现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编写时,教材编写者均增加了让学生感 验、活动、估测的内容,意借 观图形与实际操作,学生理解量的、体会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增进学生在生活中学的意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开展“计量单位”教学时,教师应采取 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开展体验性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测 量知识体系通观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不难发现,教 材中凡涉及 单位的教学 都为三#第一部分是教给学生计量单位产生的相关知识,其标学生理的含义,即某一类量代表的是什么;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具体感知某一个计量 单位的意义以及同一类的 之间的关系(进率)及换算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量的大 ;第三是让学生的知识题,形成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验性原则,让学生在矛盾冲突的情境中体验某一类量产生的必要性;在精心设计的操作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量 的大小、量与量之间的 ;在生活实践与理论推算的对比体验中让学生形成量感这一重要的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 师在测量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 方式测量物体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 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大数的认识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大数的认识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大数的认识9篇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记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比较大小的方法:(1)位数多的就大(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

5.读数的方法:1、先读亿级、再度万级、最后读个级2.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写数的方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那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7.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一.8.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还是大于或等于5.9.ac是清除键 on/c是开关及清除键第二单元1.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做单位。

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做单位(km²)2.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三单元1. 线段:一根拉紧的线,紧绷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测量。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2.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不可以测量。

越州赵公救灾记翻译 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翻译 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高校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廉价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那么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那么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那么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公元丰二年以高校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2篇)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2篇)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2篇)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读新闻,看录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

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3、知道安全交通的小常识4、让学生遵守安全,并向家人和朋友宣传交通安全教学过程: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

1、教师导言:2、看图像3、看了刚才图像上的画面,想想,引发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4、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会违反?5、学生交流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交通不安全隐患呢?那么,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我们的危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二、学习交通小知识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说说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

骑自行车九不准一、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二、自行车不逆向行驶.三、骑自行车时不带人.四、骑自行车不闯红灯.五、骑自行车不撑伞.六、骑自行车不攀扶其它车辆.七、骑自行车不双手离把.八、未满12周岁不骑车上路.九、骑自行车不突然强行猛拐交通安全五不坐1、不坐超载的机动车。

2、不坐无牌无证、报废的机动车。

3、不坐非法营运机动车。

4、不坐未经检验合格的机动车。

5、不坐货运车辆、农用车辆、拖拉机2、交通安全三要:横过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3、认识交通标志,明白图标的含义。

4、通过知识抢答,增强意识(1)通过人行横道时,红色信号灯亮了,这时应该:A、抢跑过马路B、等候绿灯亮后再走(2)行人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行走,应该:A、靠路边行走B、随意走(3)汽车的转向灯左边闪烁时,汽车向:A、左转B、右转(4)汽车车尾白灯闪烁时,表示汽车:A、前进B、倒车(5)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A、110B、122C、120(6)钻跨护拦,横穿道路,这种行为正确吗?A、正确B、不正确(7)如果看到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了,你应该立即:A、记下车牌号B、告诉老师或家长C、不需要做任何事(8)少年儿童几岁以上可以骑自行车上街?A、8岁B、12岁C、14岁(9)乘坐公共电汽车时,下面的行为哪个不安全?A、在车厢内随意站立B、行车时扶好扶手C、将手或身体置于车窗外(10)在有人行道的路上,你应该:A、走人行道B、走非机动车道C、随心所欲,哪儿没车走哪儿三、交通安全警示语。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是五年级的第一课,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教材由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因为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识正负数,认识零上温度、零下温度。

在教学中,我没有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

但课后作业中我发现,对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负数排列的顺序是和正数相反的,仍然按照正数的排列顺序排列。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更细心钻研教材,以达到更深沉层的挖掘教材。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这节课教学《认识负数》的第二课时。

新课前提问复习了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因为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认识生活中的盈亏问题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在教学中,我没有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为学生都掌握了。

但课后作业中我发现,对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掌握不好,不知道负数排列的顺序是和正数相反的,仍然按照正数的排列顺序排列。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更细心钻研教材,以达到更深沉层的挖掘教材,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我设计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小组讨论)--推导出结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但我在实施这个流程时发现几个问题,第一、我让学生在预习再猜想学生很多答案都是固定的,有的直接照书本上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讲课中语言过于啰嗦、重复。

第三、每个环节与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说的不太自然,太生硬有的甚至没有过渡语,直接跳到下一个环节。

第四、练习题没有根据学生发展顺序及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先出示的问题比较难,后出示的问题相对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水平。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 ()
太湖水面积大约()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前
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

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

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

绝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平方米。

填写上平方米后,再写数据2250000000。

让学生读一读。

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合了。

教师这时就能够引出新课]
2.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3.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字母符号是:ha
二.自主探究,理解公顷
1.理解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

例如: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一边长大约5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38米。

计算:50×38=1900平方米
10000÷1900≈5(公顷)(用计算器计算)
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5个才能有1公顷。

想像一下看,有多
大啊?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大面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用自己学校的操场如果能有条件让学生看一看,再想像。

会对1公顷的理解更具体。

]
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实行说明。

3.实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

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实行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从平方米换算而来。

重点是体验平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怎样方便、不错。

250与160的乘积还能够引导学生实行简便计算。

]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能够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实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

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太湖水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250000000平方米=225000公顷
225000公顷比2250000000平方米方便的多了。

练习十四第1、2、3、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