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境画《小池》

合集下载

诗词丨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醉美了岁月

诗词丨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醉美了岁月

诗词⼁40⾸古诗配精美国画,醉美了岁⽉诗画合⼀将古诗和绘画融为⼀体的艺术,称作为诗画,也称作古诗配画。

古诗讲究意境,⽽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意境。

《⼤林寺桃花》唐·⽩居易⼈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

⼤林寺桃花依⽉弦⼼;马⽟萌;王思迪;汪俞寒 - 乐诗教育《夜宿⼭寺》唐·李⽩危楼⾼百尺,⼿可摘星⾠。

不敢⾼声语,恐惊天上⼈。

《陶者》宋·梅尧⾂陶尽门前⼟,屋上⽆⽚⽡。

⼗指不沾泥,鳞鳞居⼤厦。

《蚕妇》宋·张俞昨⽇⼊城市,归来泪满⼱。

遍⾝罗绮者,不是养蚕⼈。

《草》唐·⽩居易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野⽕烧不尽,春风吹⼜⽣。

赋得古原草送别胡婷婷 - 婷婷唱古⽂《赠汪伦》唐·李⽩李⽩乘⾈将欲⾏,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锄⽲》唐·李绅锄⽲⽇当午,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马》唐·李贺⼤漠沙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踏清秋。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芳菲。

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李双⾠ - 中华少⼉古诗歌曲集《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平明寻⽩⽻,没在⽯棱中。

《七步诗》汉·曹植煮⾖燃⾖萁,⾖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逢雪宿芙蓉⼭主⼈》唐·刘长卿⽇暮苍⼭远,天寒⽩屋贫。

柴门闻⽝吠,风雪夜归⼈。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两相和,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银盘⾥⼀青螺。

望洞庭江宽柔 - 少⼉国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河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年。

《为草当作兰》唐·李⽩为草当作兰,为⽊当作松。

池上和小池古诗二首

池上和小池古诗二首

池上和小池古诗二首
以下是关于“池上“和“小池“的两首古诗:
《池上》 - 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池上的景色,用黄河入海的景象来比喻自然界的广阔和无限,表达了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小池》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以小池为背景,描绘了清幽的景色。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小荷初露,蜻蜓在上空飞舞,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场景。

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的作品,通过对池上和小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感叹。

这些诗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完整版)古诗《小池》

(完整版)古诗《小池》

荷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水的出口 爱惜 细小的流水
树阴照水爱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树阴照水爱晴柔。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 的柔和。
泉眼 泉水的出口
细流
树阴
照水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刚刚出水的嫩荷叶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儿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有蜻蜓立上头。
chí quán xī xì liú 池 泉眼 惜 细 流
yīn zhào qíng róu
树阴 照 晴 柔
hé lòu jiān qīng tíng
荷 露 尖 蜻蜓
惜 珍惜 爱惜 可惜
晴 晴天 阴晴 晴朗
阴 阴天 阴晴 阴谋
池 小池 池塘 水池
柔 柔软 温柔 柔和
露 露出 露珠 露水
小池
小池
(宋)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ī liú
泉眼无声惜细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 jiǎo
小荷才露尖尖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泉眼/无声/惜细/流, 第二树关:阴把/照红水色的/爱字晴读/长柔一。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第三树关阴:/把照蓝水色/爱的字晴读/柔短。一点。
小荷/才露/尖尖 中的意境美和音律美了吗?
小荷才露尖尖角,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池》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池》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池》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课文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夏小池塘的生动画面。

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诗人通过对泉眼的描绘,展现出泉水悄无声息地流淌的情景,表达了泉水对生命的珍视和呵护。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人通过描绘树阴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展现了夏日阳光的柔和与温暖,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以小荷和蜻蜓为切入点,生动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命活力。

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立在上面,这既表现了生命的快速生长和变化,也寓含了生命的互动和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和哲理。

诗人通过对小池塘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自然,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幼儿园大班古诗配画《小池》ppt

幼儿园大班古诗配画《小池》ppt

情感表达:抒发 诗人内心的情感 和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
03
课程教学方法
配画辅助教学
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 理解古诗
配画:展示古诗中的景象和 意境
提高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增强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力和 记忆力
通过朗读感受古诗韵律
引导幼儿模仿朗读
指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启发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和美感
帮助幼儿背诵古诗,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中的景象和意境
内容:描绘了哪 些景物?
特点:如何表现 景物的特点?
意境:景物所表 达的情感和意境
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如何将古诗 中的景象与现实 生活联系起来?
古诗中的语言和韵律
语言特点:简练、 生动、有韵律感
表达方式:通过 押韵、对仗等修 辞手法展现出独 特的语言魅力
文化内涵:传递 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和价值观
课程时长:45分钟 课程目标: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02
课程教学内容
古诗《小池》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杨万里
创作背景:宋朝时 期,当时政治局面 相对稳定,社会经 济和文化繁荣
主题内容:描写小 池中的景象,包括 池塘、水池、荷花 、蜻蜓等元素
教学成果:通过多 次重复和复习,帮 助幼儿巩固记忆, 达到背诵的目的。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含义
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参 与其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 够回答与古诗相关的问题。
通过图片和讲解,帮助学生 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背景。
课程结束后,进行测试,发 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诗
含义。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美感

一年级语文《小池》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小池》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小池》知识点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今译]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

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

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案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1、看图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

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问:你看到什么了?2、揭题“小池”(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2)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3、课题拓展:你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4、引导再次读题: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1、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

小池古诗意思

小池古诗意思

小池古诗意思范文1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篇古诗,这就是《小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一共有四句。

小池春水涟漪,桃花渐隐绿杨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第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小池畔上的美景,小池中的水波荡漾,水面上的倒影又是异常的美丽。

第二句呢,是作者用极为简明的方式描绘春天里桃花翩翩起舞的场景。

第三句用的是婉转凄美的语言,将浓云薄雾带来的阴霾一一描绘出来。

第四句的“瑞脑”和“金兽”,是皇帝用来祭祀的神器,白居易在此为大家展示了一种忧郁优美的意境。

小编认为,这首诗的写作重点在于作者利用极端简约的语言,配上简洁而优美的韵律,完美地描述出了春天园林里的细微之处及其美丽。

作者还通过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和夸张的画面描绘,呈现出清新的春意。

此外,作者还利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神话文化相结合,使整部诗作更生动。

用词方面,以“小池”为开头,引出了全篇的题目;“涟漪”与“渐隐”形象地描述了小池里的水波和桃花;“愁永昼”不但呈现了出春天表面所见的美景,同时也增加了一分忧伤气息;“瑞脑消金兽”正表示着帝王名将的识见,从而对这一春天之景作出了崇高的评价。

总之,这四句小诗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

范文2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的古诗是《小池》。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洁,在唐风中难得一见。

诗中表现出的众多元素都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自然风光与皇家文化展开了多段对话。

首句描绘了在一个春日里,青青的小池里的清水荡漾,迷人的景象。

而第二句,则表现了桃花树婆娑地摆动着,也正展示出一种迷人的情境。

在第三句里,我们看到薄雾和浓云的结合。

愁人的怀想让这两元素愈加复杂和重的意味自然显现了出来。

同样也让我联想起皇室和皇帝。

这首诗最后一句通过“瑞脑”和“金兽”的形式描绘了皇室和皇帝的影响力,以及信任和崇敬的条件。

《小池》的写作重点在于作者将简洁的语言与高雅的韵律融合在了一起。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这首诗极具震撼力,同时也掌握了读者的情感。

小池古诗的译文

小池古诗的译文

小池古诗的译文一、小池古诗的背景介绍在古代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其中一首备受喜爱的作品是《小池》。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兼政治家王之涣。

王之涣是唐代中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既有政治内涵,又充满哲理和浪漫情怀。

《小池》是王之涣的一首现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宁静的田园景象。

这首诗的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描绘了人们向往的宁静生活和自然之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翻译这首诗,领略其中的意境。

二、《小池》的原文小池荷叶无穷碧,焉知二月早花时。

水村相近听烟村,千亩才旋五百株。

三、《小池》的译文1.小池的碧绿荷叶无穷无尽,怎么知道这是二月时节,早春的花朵?2.这片水乡和邻近的村庄相连,才刚刚移植了千亩的荷花,仅有五百株。

四、《小池》的分析和解读1. 描绘自然之美这首诗以小池的景象为切入点,通过写景的方式描绘了小池中的荷叶和花朵。

作者运用了独特的描写手法,将荷叶的碧绿与早春的花朵相对比,突出了荷叶的鲜艳和生命力。

通过这种表现手法,作者呈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

2. 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描绘自然景色外,这首诗还通过描述水村与烟村的相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水村和烟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这不仅表现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向人们传递了寻求内心平静与宁静的思考。

3. 反映社会现象诗中提到了千亩的荷花只有五百株,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抒发。

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千亩的土地已经不少,但五百株的荷花显得太少了。

这可能意味着农民力量的弱小,也暗示了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 寓意深远整首小诗的寓意深远,它引发人们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小池的美景,呈现自然之美;通过描绘水村和烟村的关系,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描绘千亩荷花五百株的情景,抒发社会现象。

这些寓意都让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平静、和谐和不平衡问题进行了思考。

五、结语《小池》是一首唐代优美的诗篇,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抒发社会现象,寓意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