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汉译英的语态变换【精选】

be pushed on to me?
汉语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英语语法上的被动句由系动词和动词
的过去分词构成,即“be+动词的过 去分词”。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因此被动句 无一定的语法形式,只是靠介词或助 词“被”等词来构成,因而在汉语中 哪些句型是被动句,显得含糊不清。 汉语的被动句分为两种,即有形式标 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形容词: 受欢迎 →be welcome 受…制约的 →be subjected to 受…剥夺的 →be deprived of 另外,动名词和不定式的主动式有时
也含有被动含义。 动名词(v-ing)在某些 动词 (need, want,
require,deserve, be worth)后作宾语 =to be V-ed。 在 easy, difficult, impossible, hard, safe 等形容词后,动词不定式的主动 式体现出被动意义。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这类信息性的文体主要指科技文体、 新闻文体、公文文体及论述文体。 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 述,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因而常 常避免提及施事。新闻报道注重口 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施事往 往难以言明,也不宜言明。公文则 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 正式。英语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 倾向。正式文体尤其如此。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及语态的转换。
汉英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
英、汉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 分,但是对于两种语态的运用却不 尽相同。一般来说,英语里运用被 动语态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从句 法角度看,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 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 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 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此外,从 文体的角度看,某些文体较多使用 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
Lecture 5 英汉动静态差异与语态转换

英汉动态和静态的差异 及翻译中的词性转化
一、英汉之别:静动之分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成静态(stative);汉语倾 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成动态(dynamic)。Quirk对静态 和动态的解释如下 Broadly speaking, nouns can be characterized naturally as „stative‟ in that they refer to entities that are regarded as stable, whether these are concrete (physical) like house, table, paper or abstract (of the mind) like hope, botany, length. At the opposite pole, verbs can be equally naturally characterized as „dynamic‟: they are fitted (by their capacity to show tense and aspect, for example) to indicate action, activity and temporary or changing conditions. The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open classer can be summarized thus: STATIVE noun adjective | | DYNAMIC verb adverb
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作检讨。=我被老师叫+ 我到办公室去+我作检讨,被字式与连动式套叠 I was called to the office by the teacher to make a self-criticism.
英译汉中的语态转换技巧

英译汉中的语态转换技巧作者:曹佳丽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8期摘要:英语喜用名词做主语,因此被动语态比较常见,而汉语多用动词,一般由人做主语,因此,在英译汉时要认真把握两种语言的区别和语态差异,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翻译,本文就这些策略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英译汉;语态;转换技巧语态(voice)是个语法范畴,英语有两种语态,即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分别表明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主动和被动关系。
如果主语和施动者是主动关系时需要使用主动语态,而主语和施动者是被动关系时则需要使用被动语态。
一、语态的构成1.助动词be+过去分词。
助动词be+过去分词是构成被动语态的核心,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时态,则被动语态是不尽相同的,具体来说就是时、体形式不同。
例如:People regard the little boy as smart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是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的,则被动语态应为The little boy is regarded as smart.2.get+过去分词。
Get+过去分词也是被动语态的一种常见方式,但这个过去分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如The boy got hurt on his way home from work.(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Be型被动语态和get型被动语态在表义方面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后者往往多用于表示出乎意料的或表示某种结局的句子中,且只能与动态动词搭配使用,如He got caught by the police driving at 120 kms through New York.二、英汉语中的语态差别汉语属于动词强势的一种语言,因此句子当中以主动语态居多,在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往往多用于一些负面的场合,比如“孩子偷别人家的东西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
”而英语属于名词强势的一种语言,当名词充当句子主语的时候,它和谓语动词的逻辑关系既可能主动也可能被动,而且英语的被动语态表意是中性的,不带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点在科技英语等英语说明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论及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发表时间:2009-05-21T16:12:36.78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舒春霞[导读]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常对其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本论文着眼于此,分析了此现象,溯源逐本,并佐之以具体实例,更进一步阐释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各自习惯,适时适地进行语态转换,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摘要]:在进行中英互译时,常对其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本论文着眼于此,分析了此现象,溯源逐本,并佐之以具体实例,更进一步阐释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各自习惯,适时适地进行语态转换,以期提高译文质量。
[关键词]: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语态转换;原因分析;实例分析中英语言中均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不同语态,两者的使用也多有相似,但仍不乏相异处。
最明显之处,则在英语倾向被动表达,而汉语常用主动表达方式。
据统计,在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前30页便有135个被动句,但老舍的代表作《骆驼详子》共211页,但仅近200句被动句,平均2至3页才1句,就汉语而言,被动表达方式使用较少。
除此,英语科技,新闻,论述及公文文体中,此倾向更明显。
英学者John Swales统计后表明,科技英语中谓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用被动方式来表达的。
由此,便可管中窥豹,得知英语中被动句使用范围较汉语更广泛。
Ⅰ.被动与主动语态(voice)是语言借助动词表示主语与谓语关系的一种形式,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叙述强调的是动作;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叙述强调的是动作完成后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英汉语中均有主、被动语态两种表达方式,但细究之则不难发现其不同之处。
其一,英语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广泛,汉语中被动句使用较少。
在英语语言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使用被动,其使用更是常见于科技文章、报刊文章和官方文章。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态转换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英汉互译时,译者经常要进行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实现高质量的译文。
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world这篇文章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典型。
本文以此为例,列举了英汉语态差异产生的原因,重点从语篇功能角度对被动语态的选择进行了解释。
分析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能够实现不同的语篇功能,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态转换;语篇功能引言在语法中,语态是描述句子中动词和参与此动作之主语之间关系的一个术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主,被动语态,这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
语言的共性是互译得以实现的基础。
但是由于思维文化差异和语言类型差异,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不同。
语篇功能也是语态选择的一大制约因素。
英汉主被动语态使用倾向及原因思维文化差异西方思维方式是客体型的,区分主体和客体,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多用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而东方注重主体和客体相混融,以人为中心,多以有生命的名词即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作为句子的主语,主动动语态使用频繁。
此外,汉语中“被”常有遭受之意,因此使用时受到限制,而英语中则无此禁忌。
语言类型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多样的语法结构和灵活的语序;汉语是意合语言,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依据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先后,缺乏形态变化。
功能语法学家除了考虑上述被动语态使用的情况外,还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主动语态及被动语态选择的不同。
尽管主动句和相应的被动句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是相同的,二者在语篇上侧重点不同。
语篇功能视角下被动语态的作用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作语篇功能。
翻译中时态和语态的转换

翻译中时态和语态的转换“转换”在翻译中是用的很广泛的一个概念,一种基本技法。
译词有转换,译句也有转换。
语态的转换1、汉语主动态→英语被动态(箭头表示转换)英语中被动态使用范围很广。
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行文上的方便,使上下文更连贯等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
汉语与英语不同。
汉语的被动式用的较少,这也是汉语的特征之一。
严格说来,汉语动词不具备以形态作依据的“被动范畴”。
汉语动词不具备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而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以及句式来表示被动。
就翻译而言,有显性被动特征的句子在英译汉时是比较好处理的。
但在很多情况下,汉语诸位之间的被动关系是隐含的,不一定非要借助“被”、“叫”、“给”、“受”、“遭”、“让”等助词来体现,也可以说汉语的被动在内容后和形式上并没有形成严谨的规范,以汉语做母语的人主要靠交流中的语感来表示主动与被动。
(1)、日本两位围棋高手接连受挫。
Two super go players from Japan were defeated one after another.(2)、错误不应当加以掩饰,而必须加以揭露,才能得到改正。
Mistakes must not be covered up. They must be exposed before you can correct them.(3)、这种行为将为所有有良知的人所蔑视。
Such conduct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all with sense with decency 解释:以上三例都有明显的被动标志:“受”、“加以”、“为……所”,这类汉语句子叫做显性被动语句,汉译英时可译成对应的英语被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这些显性被动标志在翻译是不一定要用英语动词的被动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也可以用含有被动意义的名词、分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来表达。
如下二例:(1)、他本想再去天津,遗憾的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没能看到经济建设给他的故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五章 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英汉差异
物做主语的句子非常多,在描述主体与客体关系时往往从客体 着手;形式主语句、there be 句型和被动句相对较多。 汉语: 往往以人作为句子的出发点,描述客观事物时往往从人的视 角入手。被动句相对较少。
• 汉语:少被动句 • 英语:多被动句,形式以及使用场合
作用: 客观、翔实、公正、正式,避免主 观臆断、啰嗦冗长的 感觉。 使用场合: 1.强调动作承受者,而动作发出者并不重要 2、不需要说出施事者,或施事者隐含其中 3、不愿说出施事者、甚至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 4、为了上下文的连贯
• 例:At the tea party only tea and cake were
• • • • •
served. 茶会上只供应茶和点心。 例:The happy man cannot be harried. 吉人自有天相。 例: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 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 凶手已于昨日被捕,据说他将被绞死。 not to have been said. 今晚有人说了不该说的话。
• 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英译汉:
1)将英语的被动句转换成汉语的被动句。 即保留原来的语序。译为带被动标记或不带被动标记的被动 句。 2)译成系表结构的判断句 3)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即将原文中主语变成宾语,而将动作的发出者变成主语。 4) 添加表泛指的主语 “我们”,、 “有人”、 “大家” 5)译成汉语无主句或话题—评述句 汉语的被动句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不带表示被动标记。 2)带有表示被动标记。被、被”、“由”、“给”、“把”、 “让”、 “受”、“遭”、“所”、“获”、“使”、“加 以”、
中的语态转换与应用

中的语态转换与应用语态是指语言中表示动作主体与动作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
在中文中,语态的转换主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本文将探讨中文语态的转换与应用。
一、主动语态主动语态是指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句子的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主动语态常用于陈述客观事实、描述活动和强调主体的行为。
它可以使句子结构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主题信息。
例如:1. 我写了一封信。
- 主语“我”进行了动作“写”,宾语是“一封信”。
2. 她唱了一首歌。
- 主语“她”进行了动作“唱”,宾语是“一首歌”。
主动语态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
它可以传达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二、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指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句子的宾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被动语态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结果或状态,或者不知道执行动作的人。
例如:1. 信被我写了。
- 主语是“信”,动作的承受者是“我”。
2. 歌被她唱了。
- 主语是“歌”,动作的承受者是“她”。
被动语态在描述被动行为、被动结果时非常有用。
它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灵活,可以凸显不同信息。
三、语态转换的应用语态转换的应用旨在强调不同的信息,使表达更加丰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需求来决定是否进行语态转换。
1. 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当我们想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时,可以使用相应的语态。
通过主动语态强调执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通过被动语态强调承受者的重要性、结果或状态。
例如:主动语态:我亲手制作了蛋糕。
被动语态:这个蛋糕是我亲手制作的。
2. 强调动作或结果有时候我们希望强调动作或结果,而不关注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
这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
例如:主动语态:我悄悄看了一场电影。
被动语态:一场电影被我悄悄看了。
3. 不知道执行动作的人当我们不知道执行动作的人时,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直接指明执行者。
这在口语或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态差异与翻译中的语态 转换
一、英汉语态差异以及根源 二、英语的被动语态转译为汉语的主动语态 三、汉语的主动语态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英汉语态差异根源
根源:英语的客观视角 Objective Perspective 汉语的主观视角 Subjective perspective(视角) 西方传统思维以自然为认知对象,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 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强调思维的客观性。 中国传统思维把主体作为宇宙的中心,把自然人性化或 人自然化,讲究“天人合一”。因此中国的传统思维带有浓 厚的主体意向,使主体融入客体。
•
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先生等一同出席了活动。 5、展望未来,本公司将坚定多元化经营战略格局,在产 业规模化、经营国际化、管理现代化、队伍职业化的 目标指引下,努力成为一家综合性国际金融投资企业. 4、Present at the event were Mr. Xie, Vice Chairman of China’s Football Association and Mr.Wang, chief representative of Nike Sports, Co.Ltd, at the Beijing Office. 5、Looking ahead, we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our strategy of diversified operation and strive to become 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mpany with scale business, internationalized operation modernized management and a professionalized team
• 1、David Ogilvy, founder of the advertising firm Ogilvy
Homework
&Mather, made this point clear to his newly appointed office heads by sending each a Russian nesting doll with five progressively smaller figures inside. 奥美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大卫 · 奥格威给新任命的部门负责人 每人赠送了一套5个装的俄罗斯套娃,套娃里面的五个娃娃 一个比一个小,以此向他们阐明了这一点。 用汽车的合作伙伴,向通用汽车供应地方生产的汽车配 件,这样就可以使通用汽车符合政府的要求,即在中国市 场出售的汽车必须融入一定的地方内容。
英汉差异
物做主语的句子非常多,在描述主体与客体关系时往往从客体 着手;形式主语句、there be 句型和被动句相对较多。 汉语: 往往以人作为句子的出发点,描述客观事物时往往从人的视 角入手。被动句相对较少。
• 汉语:少被动句 • 英语:多被动句,形式主语句,there be 句型
英语被动语态:作用以及使用场合
• 例:Some things have been said tonight that ought •
• 例:Energy is needed for the reaction and it is • •
supplied by the light of the sun. 这种反应需要能量,该能量由太阳光提供。
• 例:He has been pursued, day by day, and
year by year, by a most phenomenal and astonishing luckiness.
• 一天天,一年年,幸运总是伴随着他,令人惊讶
不已。 (一天天,一年年,他始终吉星高照,令人惊讶不 已。)
保留原来的语序,但译成汉语后变为“是……的” 这种系表结构。 例:The bridge is named after an engineer 这座桥是以一名工程师的名字命名的。
例 :Poets are born, but orators are made. 诗人是天生的,演说家是后天造就的。
3、将英语的被动变主动:将原句主、宾语位置互换
• Eg:And as each and all of them were warmed without by the • •
• 例: • Of the total 131 rooms, 71 will be completely
refurnished, enlarged and merged.
例: Also the entire F&B area with the lounge and the half board restautant will be rectructured and refurnished.
•
contributed by Canada, Japan, the Netherland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就基础教育而言,加拿大、日本、荷兰、英国和美国捐助 了三分之二以上。 (就基础教育而言,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加拿大、日本、荷 兰、英国和美国捐助。)
131间客房中的71间将重新装修、扩建与合并。 除此之外,整个F&B区域(含休息室)以及半膳餐馆也将进 行改建和重新装修。
• 以上句子都译成了不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但原文的主谓顺
序没有改变。若译成为带“被”的汉语句子,就会显得拗口, 不太符合汉语的语感。
• 2、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带系表结构的判断句
•
• 1、除非孩子们帮你及时把货送出去,否则你甭想赚到钱。 • 2、奥托.瓦格纳是世纪之交维也纳最伟大的建筑师。作为大型
•
建筑项目的设计师, 他将青史留名。 3、1996年6月17日的《时代》杂志花了大量版面讨论美国 人 心目中国内最有影响的人物。
• 4、中国足协副主席谢先生和美国耐克公司北京
• •
• •
1、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不带或者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
• 例:
•
•
Some kinds of plastics can be forced through machines which separate them into long, thin strings, called “fibers”, and these fibers can be made into cloth. 某些塑料可以压入机器分割成细长条,称为纤维,这种纤维 可以织成布。 例: The sense of inferiority that he acquired in his youth has never been totally eradicated. 他青年时期形成的自卑感从未完全消除。(不带被动标记) sun, so each had a private little sun for her soul to bask in--她们大家,不仅个个身上都给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而且人人 心里都有一个小太阳,温暖着各自的心灵-----(带被动标记 “给”)
• • • • •
served. 茶会上只供应茶和点心。 例:The happy man cannot be harried. 吉人自有天相。 例: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 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 凶手已于昨日被捕,据说他将被绞死。 not to have been said. 今晚有人说了不该说的话。
作业参考答案
• 1、There won’t be any profit unless those
kids enable you to make all the deliveries on time. 2、Otto Wagner, the most successful architect in the-turn –of –the-century Vienna, gained lasting importance as an organizer of large-scale projects. 3、Time magazine of June 17,1996 devoted a good deal of its issue to discussing people who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the country in their opinion.
作用: 客观、翔实、公正、正式,避免主 观臆断、啰嗦冗长的 感觉。 使用场合: 1.强调动作承受者,而动作发出者并不重要 2、不需要说出施事者,或施事者隐含其中 3、不愿说出施事者、甚至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 4、为了上下文的连贯
• 例:At the tea party only tea and cake were
• 3、中国现已被全世界公认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所以这么多国家 和地区来参加这个重要的洽谈会,而且成交情况一年 比一年好,这绝非偶然。
• China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country with the
globally fastest growing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ill become a world economic power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fore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so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mportant talk and closed more and more deals with China year by year.
• 4、“泛指主语+动词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