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雁门太守行古诗阅读及答案参考

雁门太守行古诗阅读及答案参考

雁门太守行古诗阅读及答案参考雁门太守行古诗阅读及答案参考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5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 2分)C2.(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

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3C4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1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答: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答:答案:12.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2),不亦君子乎?(《论语》)(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6)请写出连续两句含“家”字的古诗文名句:,。

答案: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白露为霜(2)人不知而不愠(3)弓如霹雳弦惊(4)伤心秦汉经行处(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25.诗词五首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25.诗词五首 (含答案)

诗词五首一、单选题1.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出了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凝结为紫色,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感。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加上“鼓寒”的声音细节,加剧了悲壮的气氛。

D.诗作的结尾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2.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支断戟写起,看似平淡实为不平,“铁未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

C.“铜雀春深锁二乔”别出心裁地借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生动。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寄寓作者吊古之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 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本诗艺术特色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鲜明的色彩 B 多用白描手法 C 强烈的对比 D 运用典故2、下列哪一项是本诗作者的雅号()A 诗仙B 诗魔C 诗佛D 诗鬼3.下面对这首诗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描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用“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4.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加之侧面描写烘托战争场面。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5.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和“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既写出敌军众多,来势凶猛,又表明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1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4、赤壁/杜牧2、春望/杜甫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雁门太守行/李贺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匕“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道理: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B)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雁门太守行》练习题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练习题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练习题及答案导语:练习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帮助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是《雁门太守行》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

一、默写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二、选择题。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简答题。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
了,【乙】诗表达了。

(2分)14.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3分)
答案:
13.(2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诗人忘身报国之情(或立志报国或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愿望)
14.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1分)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艰难,(1分)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

(1分)
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要人眼目,(1分)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1分)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

(1分)(任答一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