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课件 (共23张PPT)

政治上:有见地, 深谋远虑,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有谋略、有卓越才能、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
大智大勇 体现的是一种士人 的风骨和担当
远
谋
鄙
鄙
不鄙
鄙:政治上目光短浅 军事上一无长处 性格上急躁冒进
不鄙:广开言路、虚怀 若谷、从谏如流、身先 士卒、平易坦诚、用人 不疑、不居功自傲、不 耻下问、宽厚明理、明 君,仁君。
• 窥一斑而知全豹
• 揣摩人物语气
•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 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朱熹 • • 人物描写声口毕肖
• “曰” 见其人 • “曰” 定乾坤
缓者缓之 急者急之
思想上:有担当 、 有爱国热忱 、 责任 感 、 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曹刿论战
吉林市第十六中学 武秀华
• 我问你答 • 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左传》艺术成就 1出色的叙事艺术,尤长于描写战争。 (写战争不局限于战争情况,不着 重刀光剑影,而是着重写战争起因、 准备、部署、战行动表现人物特色 3洗练传神的语言(精确、传神、富 有表现力)
题目 《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
对联: 庄公 曹刿
对联: 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在文字中穿行 领略智慧人生
学曹刿更要学鲁庄公,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 呼吁有更多的鲁庄公
利用文本空白,想象填 补,走进历史战场。
“瘦身”艺术 剪裁得当(详略得当)
取材精当,构思、落笔、 立意高远 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 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战役: 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知己 知彼。
军事上:有谋略、有卓越才能、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
大智大勇 体现的是一种士人 的风骨和担当
远
谋
鄙
鄙
不鄙
鄙:政治上目光短浅 军事上一无长处 性格上急躁冒进
不鄙:广开言路、虚怀 若谷、从谏如流、身先 士卒、平易坦诚、用人 不疑、不居功自傲、不 耻下问、宽厚明理、明 君,仁君。
• 窥一斑而知全豹
• 揣摩人物语气
•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 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朱熹 • • 人物描写声口毕肖
• “曰” 见其人 • “曰” 定乾坤
缓者缓之 急者急之
思想上:有担当 、 有爱国热忱 、 责任 感 、 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曹刿论战
吉林市第十六中学 武秀华
• 我问你答 • 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左传》艺术成就 1出色的叙事艺术,尤长于描写战争。 (写战争不局限于战争情况,不着 重刀光剑影,而是着重写战争起因、 准备、部署、战行动表现人物特色 3洗练传神的语言(精确、传神、富 有表现力)
题目 《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
对联: 庄公 曹刿
对联: 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在文字中穿行 领略智慧人生
学曹刿更要学鲁庄公,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 呼吁有更多的鲁庄公
利用文本空白,想象填 补,走进历史战场。
“瘦身”艺术 剪裁得当(详略得当)
取材精当,构思、落笔、 立意高远 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 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战役: 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知己 知彼。
《曹刿论战》ppt课件

敦煌的女儿
弹指一挥,樊锦诗与莫高窟相 伴相守了58年,莫高窟已经成了她 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樊锦诗 的满头青丝已成华发,她用自己的 青春和生命守护着莫高窟,眼看着 她一点一点重获新生。当年无人问 津的大漠荒滩,如今成了丝绸之路 文明交流与融合最负盛名的历史见 证地。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春秋·庄公十年》 “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公败宋师于乘丘。” 结合史料,请任选一个事件进行扩写。
读出节奏分明之美
(每句停顿1处即可)
肉食者/谋之。 可/以一战。 故/逐之。
例如:叶 / 徒相似,其 / 实味 / 不同。 《宴子使楚》
读出文章大意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结 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将不能理 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等。
读出文章大意之美
何以战?(倒装句) 译文:(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
红土高原一枝梅
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 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 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 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 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 里的“教育奇迹”。
大山深处的一轮明月
张玉滚,坚守乡村教育事业, 21年来他往返于高丘镇和学校之 间的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这么 多年来,在张玉滚的执着坚守下,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批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 了命运。乡亲们都说:“张老师就 像大山深处的一轮明月,照亮了山 村孩子前行的路”。
感
谢 观看 谢
—九下语文优质课—
感
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 刿
公将鼓之 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之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 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 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听 范 读 , 纠 字 音 ,
2021/6/20
9 17
美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 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
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 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2021/6/20
10 17
美品和美悟: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2021/6/20
25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 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2021/6/20
26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 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 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021/6/20
28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
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 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 的“鲁庄公”!
2021/6/20
2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8202 1/6/28 Monday , June 28, 2021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 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听 范 读 , 纠 字 音 ,
2021/6/20
9 17
美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 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
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 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2021/6/20
10 17
美品和美悟: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2021/6/20
25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 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2021/6/20
26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 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 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021/6/20
28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
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 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 的“鲁庄公”!
2021/6/20
2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8202 1/6/28 Monday , June 28, 2021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5)小信未孚( fú) 6)望其旗靡( mǐ) 7)登轼( shì)而望之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又何间焉(
参) 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眼光) 短浅
3.神弗福( 赐福,保)佑
4.再而衰( 第二次)
5.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6.望其旗靡( 倒下)
7.小大之狱( 狱讼,诉)讼案件
8.何以 战( 凭借)
森森宫门内,鲁庄公正焦急不安地踱来踱去。这时,一人飞 奔上前,道:“禀大王,宫外曹刿求见。”“不见。”庄公头 也不抬,匆匆挥了挥手。“他是为战争而来的。”“快快有 请。”庄公急忙转身,向宫外望去。 曹刿快步走进去,(远镜头)他步伐坚定,面色严肃。 (近镜头)鲁庄公匆匆迎上。亲切地说:“咱们里面谈。”曹 刿抬手:“大王请。” 宫内,两人密谈。
9.公与之 乘( 指代)曹刿
10.夫 战,勇气也( 发语)词
2021/6/20
7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彼竭我盈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21/6/20
8 17
朗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式
注 意 朗 读 语 气 。
2021/6/20
4
个性化朗读: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 读课文。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 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 疑,并写入课堂笔记,同桌间也可 分角色朗读、边表演边诵读等。
2021/6/20
15 5
给黑体字注音:
1)又何间( jiàn )焉 2)肉食者鄙( bǐ ) 3)弗( f ú )敢加也 4)小惠未遍(biàn )
2021/6/20
12 35
2021/6/20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又何间焉(
参) 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眼光) 短浅
3.神弗福( 赐福,保)佑
4.再而衰( 第二次)
5.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6.望其旗靡( 倒下)
7.小大之狱( 狱讼,诉)讼案件
8.何以 战( 凭借)
森森宫门内,鲁庄公正焦急不安地踱来踱去。这时,一人飞 奔上前,道:“禀大王,宫外曹刿求见。”“不见。”庄公头 也不抬,匆匆挥了挥手。“他是为战争而来的。”“快快有 请。”庄公急忙转身,向宫外望去。 曹刿快步走进去,(远镜头)他步伐坚定,面色严肃。 (近镜头)鲁庄公匆匆迎上。亲切地说:“咱们里面谈。”曹 刿抬手:“大王请。” 宫内,两人密谈。
9.公与之 乘( 指代)曹刿
10.夫 战,勇气也( 发语)词
2021/6/20
7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彼竭我盈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21/6/20
8 17
朗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式
注 意 朗 读 语 气 。
2021/6/20
4
个性化朗读: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 读课文。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 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 疑,并写入课堂笔记,同桌间也可 分角色朗读、边表演边诵读等。
2021/6/20
15 5
给黑体字注音:
1)又何间( jiàn )焉 2)肉食者鄙( bǐ ) 3)弗( f ú )敢加也 4)小惠未遍(biàn )
2021/6/20
12 35
2021/6/20
《曹刿论战》ppt课件

读清字音
曹刿( ɡuì ) 鄙( bǐ ) 玉帛( bó ) 登轼( shì ) 旗靡( mǐ )
又何间焉( jiàn ) 辙乱( zhé ) 小信未孚( fú ) 小惠未遍( biàn )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找出文章中描写战争过程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在“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当鲁军刚获胜,庄 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 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 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
狱 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 例句: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②一词多义。
何以战(介词,凭、靠)
以 必以分人( 介词,把 )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从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 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 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 “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 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 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 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
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 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 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 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 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 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 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①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
“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 “以何战”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638年。此次战役中,曹刿作为宋国的使者前往楚国求和。
02
战争过程
楚国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地区对宋国军队发起进攻。曹刿在
观察了楚军的阵势后,向宋襄公提出了“敌疲我打”的战术建议。
03
战争结果
然而,宋襄公未采纳曹刿的建议,坚持“仁义之师”不乘人之危的原则,
结果导致宋军大败。尽管如此,曹刿在泓水之战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
曹刿的思想也被后来的军事著作所吸收和发扬,如《孙子兵法》中的“兵者, 诡道也”就与曹刿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对现代战争理论的启示
对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心理战的启示
曹刿提出的“兵者,诡道也”的战争观以及强调战争中人的因素的思想,对现代战争中 的信息战、心理战等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现代战争中运用智谋和策略的启示
公元前591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再次进攻鲁国,双方在鲁 国都城曲阜附近展开激战。曹刿继 续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提供战 略建议。
战争结果
经过艰苦的战斗,鲁国军队在曹刿 的帮助下再次战胜齐国军队,保卫 了鲁国的领土和主权。
泓水之战
01
战争背景
泓水之战是春秋时期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前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
曹刿指出,战争是双方力量的较量,包 括兵力、物力、财力等。他主张在战争 中要量力而行,避免力量消耗过大而影 响最终的胜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2张PPT)

曹刿论战
《左传》
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 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 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 《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 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 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 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 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 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 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 于长勺。
自由展
我的解释、翻译、质疑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 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 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 公:鲁庄公。 (4)曹刿(guì 贵):鲁国人。 (5)肉食 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件):参 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 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 这里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 玉石、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 ú浮):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 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哲):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 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 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赶 追击
大败 车辙
驱车( 车前的 追赶) 横木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 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 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 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 击齐军。
请你指出“轼”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 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 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 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 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2、辨析古今异义
古义:祭祀用的祭品 (3) 牺牲玉帛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
(4)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5) 必以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情谊 (6)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7) 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两个词) 今义:表示同意(一个词)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 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 不忘。
——(宋) 朱 熹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 guì ) jià n )焉 (2) 又何间( (3) 肉食者鄙( bǐ ) (4) 弗( f ú )敢加也 n ) (5) 小惠未徧( bià (6)小信未孚( fú ) ng ) (7) 公与之乘( ché o ) (8) 战于长勺( shá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 shì )而望 yí ng (11)彼竭( jié )我盈(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已经 战胜 振作 缘故 充满
发语词 无实义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尽
第二次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 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 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 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 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 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徧 辙 轼 弗 靡
biàn zhé shì fúFra bibliotekmǐ参与
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军队攻打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禄者 识短浅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 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古义
今义
间
可以 牺牲
参与
隔开,不连接
表示可能、许可
为正义事业舍生, 引申为丢弃某种 利益
可以凭借
祭祀用的猪牛 羊等祭品
狱
案件
监狱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⒋一词多义 请 曹刿请见。 请求。 战则请从。 请让我。 从 战则请从。 跟随。 民弗从也。 服从。 故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故克之。 所以。
⒌虚词
以
何以战。 凭 必以分人。 把 之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 一。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背景
长勺之战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 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 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jǔ)。庄 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 公子无知,庄公9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 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 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 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 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 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 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 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课件
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
名人言战
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 秋· 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 国·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 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 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 诸 葛亮)
实情
祭祀用的 猪牛羊
赐福 为人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 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 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实情 判断
尽力做好 分内的事
•
•
春秋地图
• 长勺
长勺在哪里?
说文解字
鼓
• 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 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 词的鼓。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 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 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 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 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 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 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 语。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信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狱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⒉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 保佑。
案件 即使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 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 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 请允许我跟从。”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可 以。以,凭。
⒊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 及。
省略句式理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
结构层次
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
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 的原因。 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 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 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 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
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
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 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 张是什么? 何以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取信于民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 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 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 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 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