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血管炎、心瓣膜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段通过内窥镜等介入设备,将医生通过小切口、穿刺或导管等方式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的技术特点、管理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技术特点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微创性心血管介入诊疗不需要开放手术,只需通过微小创口或刺入介入设备,便可以实现手术治疗的效果。

这种微创性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还可使患者早日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操作可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期。

2.高精度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或内窥镜等设备进入患者体内,在显微镜下实现高精度操作,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治疗患者的病症。

此外,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简称DSA技术),医生可以实时观察病变血管及周边血管结构,为手术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有助于有效减少手术风险。

3.多学科合作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需要心血管内科、放射科、心脏外科、心理科等科室专业医生的协作。

这些专业领域的医生各有所长,可以共同致力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增加治疗速度和效果。

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心血管介入诊疗,医院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1.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流程的整体性和规范性。

因此,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按照流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流程规范化还可以提升医生的协同效能,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

2.提高诊断水平一流的心血管介入治疗需要一流的医生团队和先进的设备技术,这是成功治疗和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5.06•【字号】•【施行日期】2020.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各三级医院,各采供血机构,各相关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为持续推进本市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更好地开展相关专业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北京市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5月26日北京市各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点一、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一)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血液透析室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二)对《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开展质控培训,落实相关工作。

(三)通过对质控小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点的培训,积极推动质控小组在透析室质控工作中的作用。

(四)完成血液净化培训基地的复审再认证工作。

(五)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修订北京市血液透析室(中心)质控标准,并完成一次全市范围的血液透析室(中心)质控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向市卫生健康委提出工作建议。

二、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院感染基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市院感防控的特点,编写本市院感基本制度细则,开展院感防控基本制度的培训、专项检查及制度落实的核查工作。

(二)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日常监测和重点高风险环节监测。

(三)开展北京市第九次院感现患率调查。

(四)利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系统》收集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暴发和医院感染聚集事件的零报告及感染病例。

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发言稿

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发言稿

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发言稿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医务工作者、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心血管介入中心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和各位来宾给予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心血管介入中心的工作情况,并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我是心血管介入中心的主任,也是一名心血管介入专家。

回顾心血管介入中心的发展历程,我深深感到骄傲和自豪。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难题,它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治疗和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

我们心血管介入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更好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心血管介入中心的成立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也离不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心血管介入中心始终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不断完善设施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心血管介入中心。

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心血管介入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著名的心血管介入中心。

在心血管介入领域,我们心血管介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团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科研实力雄厚。

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等一系列先进治疗服务。

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心血管介入中心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不断拓展技术领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心血管介入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此,我代表心血管介入中心全体成员,再次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努力,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谢谢大家!。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1.20•【字号】•【施行日期】2018.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各三级医院:为进一步优化门诊服务、改善门诊秩序,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等工作,加强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等有关规定和本市工作实际,现决定开展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过程根据《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市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通知》(京卫医﹝2018﹞149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委决定在我市三级甲等医院范围内,采取医院自愿申报、我委组织专家评估的方式,成立“北京市门诊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下简称“门诊质控中心”)。

《通知》发布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4家医院在申请截止日期前,按照规定递交了拟承担门诊质控中心工作的申请文书。

我委组织本市医院管理和相关专业的专家,严格按照质控中心评估工作程序,遵照严肃、认真、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材料审核、陈述答辩和现场审核的方式,对申请医院进行了综合评估计分。

二、试点内容鉴于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涉及分级诊疗建设、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秩序等多项重点改革工作,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组织和管理工作要求较高,为加强管理力量,充分发挥各医疗机构参与门诊医疗质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我委根据申报和评估情况,决定开展门诊质控中心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安排如下:在设置1个门诊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的基础上,设置3个副主任委员单位。

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年度报告点评

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年度报告点评
20 06年 , 北京 市 新进 入 MHD治疗 的 患者 数 量为 1092 例,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6 9.4例。这个数字逐 年上升,2010年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 治疗 249 3例。 发病 率为 每百 万人口 147 .3例 。北 京市 透 析患者数从2 00 6年底的422 8例快速上升到2 01 0年 底 的8 613 例, 患 病率 从 每百 万人 口 269 例快 速 上升 到509例。
美国ESRD年度发病率和患病率一直分别维持 于每百万人口350~370 例和1 500~1800 例‘副。我 国台湾省2 005 年尿毒症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N43 2 例, 这个 数字 逐年 下降 ,到2 009年 下降 到每 百万 人 口347例[ 32,2009年患病率达到每百万人口2447例。
区域 肾脏替代方式 发稍牢和发病原因 患痫率和患病原因 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匕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监测 厥发诊断
住院率 实骑窄指标 药物治,,种类 药物治疗费用分析 年度化驶值j 厶杯情况
表1北京市ADR一2011与USRDS ADR一20 11 的比较
中国北京地区 血液透析 有.自 2007年年度 变化 有,自 2007年年度 变化 有.自 2007年年度 变化
主垦垒适登些!! !! 芏! 旦蔓! ! 鲞璺! 塑壁垫!旦!! 盟堕堂娅堂! !! ! :塑! :! !:塑!:兰
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年度报告点评
北京市 血液净化质 量控制和 改进中心专 家组
中图分类号:R1 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85n.1671—4091.2012.04.001
20%左右) ,北京市2010年的ESRD发病率和2010年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重新组建北京市病理、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重新组建北京市病理、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重新组建北京市病理、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0.03.04•【字号】京卫医字[2010]54号•【施行日期】2010.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卫生局关于重新组建北京市病理、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54号)各有关三级医院:为了完善我市临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建设,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控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及《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卫医字〔2009〕147号)要求,质控中心通过竞争方式产生。

经我局研究决定:拟重新组建成立北京市病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下简称“病理质控中心”)、北京市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下简称“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控中心”)。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重新组建方式(一)相关医院申报。

(二)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医院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三)专家现场评估。

(四)拟任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的中心主任就相关质控中心的建设、职能、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情况进行综合陈述。

(五)专家对申请医院的申报材料、现场评估和综合陈述逐项打分,累计得分最高的医院分别作为病理质控中心、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

二、申报单位的基本要求(一)具备三级医院资质,一家医院可以同时申报病理、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两个质控中心。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设有相应的诊疗科目。

(三)申报医院和科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四)申报医院和科室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和必要的专(兼)职人员。

(六)病理质控中心的要求见附件1;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质控中心的要求见附件2。

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不断改革,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成为了现代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介入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医疗任务,因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在介入科的实施和效果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介入科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在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运用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操作方法,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益,最终实现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包括入院护理、病情观察、医学护理、康复护理等环节,通过标准操作规范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1)规范化:护理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和程序进行,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标准化:护理工作按照明确的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护理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1)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2)减少医疗风险: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1)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护理质量: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3)减少工作失误: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少人为工作失误的发生,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考核评估等内容。

2.制定详细的护理操作规范: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需要制定详细的护理操作规范,明确护理工作标准,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3.加强护理培训和教育: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1. 引言1.1 背景神经血管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神经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效果。

由于介入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对于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神经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在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和质控方法,对于提高神经血管介入术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的相关方法和策略,为提高介入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对现有质控方法的分析,可以为建立更为系统和完善的质控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对质控指标的设定和质量监督与评估的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1.2 研究意义在神经血管介入领域,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神经血管介入手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各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

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介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特殊性要求介入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来规范医疗行为。

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通过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激励。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介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神经血管介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设定合理可行的质控指标,加强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院管理》第30卷第2期(总第343期)2010年2月医疗管理Yiliaoguanli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它代表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等地的大型医院采用以来,其他各地医院纷纷效仿。

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所需的投资相当巨大,而一些县区级医院却在投入不充分、技术力量不过关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此项技术,导致死亡和伤残事故时有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实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管制度非常重要。

2007年7月,卫生部颁布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对于规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北京市卫生局于2008年8月招标成立了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

我院及时提交了建立质控中心的可行性报告。

2008年9月,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我院以总分第一成为质控中心的主任单位。

从成立质控中心以来,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在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省级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的内涵1.1关于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的定义虽然北京市自2002年以来已经建立了其他一些医疗专业的质控中心,但是对于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的定义尚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

我们认为,应以一所心血管介入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管理相对规范的医疗机构为重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使其功能提升,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本区域医疗机构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推动本区域心血管介入工作的开展。

1.2关于质控中心的定位北京市心血管病介入质控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局直接领导,挂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具体执行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心血管病介入质量控制与改进的要求,是北京市卫生局职能的延伸。

1.3关于质控中心的工作职责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2]和北京市卫生局颁布的《北京市医疗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我们制定了质控中心的工作职责。

(1)制定年度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标准以及考核方案。

(2)每月汇总各医疗机构介入质控小组上报的介入数据(包括数量、质控措施等),分析全市介入质量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3)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本专业的专家对本市经批准开展心血管介入工作的医疗机构的相应专业介入工作进行质量督查、考核和评估,针对本市该行业的考评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4)定期召开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研讨解决本市本专业介入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定期上报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

(5)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对本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上岗前培训。

(6)年终将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进行总结,以书面形式上报北京市卫生局。

(7)北京市卫生局决定的其他由本中心承担职责。

2质控中心在管理模式方面的探索借鉴其他各地各专业质控中心的做法和经验[3-4],我们建立了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的基本管理模式。

2.1建立质控联络员制度在质控中心成立之初,我们即建立了质控联络员制度。

在开展心血管介入的各医院分别设立质控联络员1名,负责所在医院每个月心血管介入数据的收集和汇报工作。

2.2定期汇总数据,宏观掌控介入技术的基础资料心血管介入数据是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资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较为完善的布置和考虑。

质控中心根据心血管介入的特点制定了上报数据的内容和表格。

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模式探讨杨国胜①李晓洁①摘要通过对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成立1年来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质控中心在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医疗专业质控中心应该着眼于本专业特点,制定有效、合理的质控管理模式,以质控管理促进专业的长期发展和技术进步。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329(2010)02-0033-02The Explo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Beijing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Im -provement Center /YANG Guo-sheng ,LI Xiao-jie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2010,30(2):33-34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Beijing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center which has set up in our hospital for about one year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gained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enter ,the paper summed up that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quality control center should establish efficiency and suitable management mode to correspon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to facilate the professi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is profession.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adeFirst-author ’s addres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uwai Heart Hospital ,Beijing ,100037,China《中国医院管理》第30卷第2期(总第343期)2010年2月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模式探讨———杨国胜等在目前上报的数据中包含各医院每个月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介入每个专业的总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

2.3技术先行,专家委员会掌控介入质量质控中心成立了专家委员会,把专家对质量控制的权威性放在首位[5]。

专家委员会在质控中心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专家委员会从本市心血管介入专家中产生,由医德医风好、介入技术和学术水平高、在本专业内权威性较强、在本市有一定代表性的44名介入专家和4名非介入专家组成,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后颁发聘书。

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为:(1)制定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标准及考核方案;(2)制定工作计划,在质控中心组织下对本市批准开展心血管介入工作的医疗机构相应专业实行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考核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3)对本市本专业质量现状提出改进建议;(4)审议质控中心年度总结;(5)参加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6)参加质控中心的工作会议;(7)承担质控中心的其他工作。

专家委员会每个季度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1次。

会议分2项内容:一是就本季度心血管介入质控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上报市卫生局。

二是就例行的死亡病例进行讨论。

由各医院介入医师汇报其死亡病例,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指出其介入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提请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藉此提高全市的心血管介入技术水平。

2.4微观质控,循序渐进完善质控网络2009年7月,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信息报送工作。

要求各医疗机构在完成每例冠心病介入、先心病介入或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后10日内,登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管理信息网”进行相关病例信息报送工作。

及时上报介入病例信息工作对于质控工作是一个有机的补充,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控整个北京市的心血管介入开展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2.5质量督查,有效促进本专业技术进步质控中心每半年组织1次心血管介入工作的全面质量督查工作。

对于批准开展心血管介入的医疗机构,重点督查其完成心血管疾病介入的数量、质量和术前、术后的管理;对于整改医院,则采用北京市卫生局统一的准入条件作为质量检查标准进行督查,促使其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以使其能够在1年的整改期结束后达到准入条件,获得正式开展心血管介入的资质。

3质控效果3.1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每个月的介入数据收集和汇总,我们对北京市各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介入的病例数量和质量有了初步的了解。

每个季度,我们会将数据汇总后上报市卫生局,这样卫生行政部门就可以及时了解心血管介入技术的现状,对目前北京市各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介入的情况有较为准确的了解,便于其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

3.2通过质量督查工作促进了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每年对各医疗机构进行2次心血管介入质量督查,同时每个季度要将各医院的死亡病例汇总后提交专家委员会集中进行讨论。

通过这两种方式,直接将目前心血管介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督促各医院介入医师不断改进介入工作,提高技术水平。

4关于下一步质控工作的几点思考4.1心血管介入技术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分级准入制度我们认为,如同外科手术一样,心血管介入技术也是可以考虑实施分级准入制度的。

对于不同层次的介入医师,根据其介入技术水平实行分级准入管理可能更加科学,更能保证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4.2心血管介入的质量安全工作如何落到实处2009年,卫生部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其核心就是医疗安全问题。

作为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我们最为关心的也是心血管介入的质量安全。

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心血管介入是一种高风险的专业,还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措施,推进介入操作规范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医疗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Z].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Z].2009.[3]倪型灏,孙文勇,余传定.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规范持久开展质控工作[J].中国肿瘤,2007,16(6):402-404.[4]郑一宁,陈静.北京市护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7):16-17.[5]张玉坤.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5):22-23.■[收稿日期2009-12-09](编辑程学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