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_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视角的实证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综合考虑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的指标,可以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的程度。

通过引入环境污染物排放作为环境影响的度量指标,利用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36个工业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部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而部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

接着,本文对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此外,研究还发现,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

对于资源密集型和污染物排放较多的行业来说,环境规制的影响更明显。

最后,本文讨论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指从以数量扩张为主导的高污染、高能耗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

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环境规制可以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鼓励其采用环保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环境管理,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影响。

在环境规制的推动下,工业企业将更加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环境规制还将引导中国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因此,加强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环境规制对企业和工业发展方式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环境规制,企业被促使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视角的实证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视角的实证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视角的实证殷宝庆【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22)012【摘要】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存在污染工序的转移问题,但鲜见有学者基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背景探讨环境规制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何种影响.为了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利用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0年27个制造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加强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后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符合“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变强,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先削弱后提升的影响;②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清洁型部门与污染密集型部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适度加强环境规制强度,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规制形式,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页数】7页(P60-66)【作者】殷宝庆【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1.7【相关文献】1.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田红娜;杨立成;李韵琦;王冰2.环境规制与绿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实证分析 [J], 蔡宁;吴婧文;刘诗瑶3.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J], 李瑞琴;张晓涛4.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环境规制视角的实证检验 [J], 孙婷;余东华;张明志5.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机制——基于我国资源型产业的实证 [J], 肖远飞; 周博英; 李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O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O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龚新蜀 李梦洁(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摘 要: 本文选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能源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借助面板模型分析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力度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OFDI和环境规制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符合“波特假说”,同时环境规制能够促使OFDI发挥技术溢出与结构优化效应来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间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并向中等标准组看齐;门槛检验显示,OFDI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门槛。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OFDI;逆向技术溢出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19)01-0086-11一、引言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时代已拉开帷幕,“新常态”不仅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钟茂初等,2015)。

工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工业化与绿色化和谐共赢的必然选择。

工业绿色转型的本质是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提升,需要前沿的技术进步和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支撑。

随着国内技术的迅速进步,FDI的技术溢出已无法满足国内企业需求,通过OFDI获取海外前沿技术成为迫切选择(李国祥等,2016)。

 近年来,我国环境劣化弊端凸显已成为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探索经济—贸易—环境和谐发展之路,并将环境的整治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当中,探讨环境规制的波特效应将成为必要之举。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创新作者简介: 龚新蜀,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兵团屯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李梦洁,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规制作为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对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在现有研究中,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多种观点。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环境规制能够通过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过高的环境规制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总体来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仍需深入。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构建环境规制指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和数据库。

四、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1.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环境规制通过政策手段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约束和引导,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的加强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环境规制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倒逼机制,即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企业的环保成本,迫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引导机制,即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三是协同效应,即环境规制与其他政策手段相互协同,共同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促进了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五、政策建议基于五、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强化环境规制政策,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强化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提高企业的环保成本,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

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田红娜;杨立成;李韵琦;王冰【摘要】以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的数据资料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即期和滞后三期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于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专利数的即期、滞后1期、2期和3期均产生了显著地正向影响,在滞后1期的促进效果最好,且在时间维度上呈“倒U 型”关系,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成本角度详细解释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促进作用的原因,并就如何扩大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环境规制;绿色工艺创新;绿色工艺专利数;面板数据【作者】田红娜;杨立成;李韵琦;王冰【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中国大国地位。

然而,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却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决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绿色工艺创新,这也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的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突破的积极响应[1-2]。

所谓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是指在制造业产业范围内,由制造业企业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为导向,通过产业内的互动学习和信息交流,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活动[3]。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其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并以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对环境规制的定义、目的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明确环境规制在推动工业绿色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

接着,本文深入探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分析了其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在评价工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

在理论框架构建方面,本文基于相关经济学理论,建立了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理论模型。

模型从环境规制对工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环境规制如何通过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了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本文揭示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以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推动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建议包括加强环境规制力度、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工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资源配置等方面。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有望促进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还为推动中国工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者:殷宝庆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2期摘要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存在污染工序的转移问题,但鲜见有学者基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背景探讨环境规制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何种影响。

为了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利用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0年27个制造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加强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后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符合“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变强,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先削弱后提升的影响;②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清洁型部门与污染密集型部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适度加强环境规制强度,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规制形式,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环境规制;垂直专业化;技术创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图分类号 F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2-0060-07 doi:-在最近的十余年中,垂直专业化生产模式下的国际分工开始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角[1]。

在这种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考虑将专注于生产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并逐渐将加工组装等不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环节剥离外包。

由于在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承接了发达国家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生产环节的转移。

如邱兆逸[2]提出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形成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分别采用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验证了垂直专业化中存在污染工序对我国转移。

牛海霞、罗希晨[3]和刘婧[4]的研究也表明:加工贸易是导致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条件和经济活力显著提高。

但是在实现高GDP 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造成了能源耗费和环境负效应[1]。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制状况表明,环境规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壁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企业的行为选择。

在促进各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迫在眉睫,把能耗与污染排放结合起来,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本质,又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

对此,本文对近年来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从而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进一步实现我国环境友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规制相关研究(一)环境规制的基本内涵“规制”一词源于英文的“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意为按照规则和制度等对规制对象进行规范、限制和约束。

环境规制是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管控,也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涉。

Jaffe 等将环境规制视为政府部门实施的一种干预环境不良影响的手段[2];杨舒婷等指出,环境规制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机制[3]。

(二)环境规制的相关理论1.外部性理论。

在经济活动中,外部性是一种溢出效应,可以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之外体现。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常常把治理与修复环境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体现出强负外部性。

与之对应的是环境规制则呈现较强的正外部性,这意味着环境规制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恰当的、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政策手段来规避这种负面影响,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 在这种新型国际
分工模式下, 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考虑将专注于生 产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并逐渐将加工组装等不具备竞 争力的生产环节剥离外包。 由于在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环 境规制强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 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同 时, 也承接了发达国家部分高能耗、 高污染生产环节的转 移。如邱兆逸
收稿日期: : 2012 - 08 - 06 作者简介: 殷宝庆, 博士生,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编号: 10ZD&003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Y6110226 ) 。
· 60·
殷宝庆: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 ]
提出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形成倒“U ”
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并分别采用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 验证了垂直专业化中存在污染工序对我国转移。 牛海霞、 罗希晨
[3 ]
和刘婧
[4 ]
的研究也表明: 加工贸易是导致中国环
构建了环境规制强度影响企业生产技
在中国环境形势总体依然严峻 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 的背景下, 立足垂直专业化视角探讨加强环境规制与绿色 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问题, 对于实现 “十二五 ” 节能减排 目标以及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染密集型产业考虑 4 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并考察了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们选择的样本期间相对较短、 且未能区分环境规制影响 率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异质性。 本文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并尝试着在以下 方面有所拓展: ①利用 SBM 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 2002 - 2010 年 27 个制造行业考虑 SO2 、 烟尘、 粉尘和废水 4 种非 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垂直专 业化背景下环境规制强度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 机制; ②引入环境规制强度的二次项检验了环境规制强度 在清洁型部门与污染密集型部门中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 率的差异性。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 垂直专业化生产模式下的国际分 工开始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角
[1 ]
石能源不可持续以及工业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具有外部不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 行政处罚、 征收排污税等方式 经济性, 以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 对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节, 的可持续发展。实行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及经济增长 , 关键就在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 之间能否实现“双赢 ” 在已有的文献中学者们分别基于国 业的技术创新。目前, R&D 支出与环 别、 行业或企业层面, 选取专利申请数量、 保专利申请数量及环保 R&D 支出等作为衡量总体创新和 污染技术创新的指标, 探讨了环境规制对总体创新与治污 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 而关于环 技术创新的影响, 境规制对生产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却并 不多见。张成等
摘要
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 存在污染工序的转移问题, 但鲜见有学者基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背景探讨环
本文利用 SBM 模型测算了中国 2002 - 2010 年 27 个制造行业的绿 境规制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何种影响 。为了对此进行研究, 色全要素生产率, 并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加强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最后考察了环境规制 “U ” 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 ①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符合 型关系, 即环境 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先削弱后提升的影响; ② 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清洁型部门与 规制强度由弱变强, 适度加强环境规制强度, 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规制形式, 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 而且利于 污染密集型部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 因此, 促进技术创新, 提升制造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垂直专业化; 技术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F831.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104 ( 2012 ) 12 - 0060 - 07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 - 2104. 2012. 12. 010 中图分类号
·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2 年
第 22 卷
第 12 期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2
No. 12
2012
环境规制与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 — 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视角的实证
殷宝庆
1, 2
(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7 ; 2.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
术进步的数理模型, 并采用 30 个省份的工业部门面板数 但其 据验证了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在生产技术的测算过程中未能考虑废水、 废气等非期望产 出的影响; 叶祥松、 彭良燕
[6 ]
利用我国 28 个省、 自治区、 直
1
文献综述
环境规制属于政府社会性规制的重要范畴, 指由于化
辖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环境保护力度与环境规制下全要 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但他们未将企业进入、 所有制结构 也未考虑环境保护力度指标的滞后 等因素纳入控制变量,
s - * = 0, s b* = 0 , s g* = 0 , 相应的决策单元是有效的。 根据 Chung 等[11] 的方法, 得到 t 期与 t + 1 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 率指数 ML 为: ML
t +1 t
[ 1 + D0 t ( x t , yg yb t , t ; g t) ] = × g b D ( x , 1 +→ y , y [ t t +1 t +1 t + 1 ; g t + 1) ] [ 1 + D→ yg yb t + 1 ( xt , t , t ; g t) ] g b → [ 1 + Dt + 1 ( xt + 1 , yt + 1 , y t + 1 ; g t + 1) ]008 年我国 19 个污
s - ≥0 , s g ≥0 , s b ≥0 , λ≥0 s-、 s b 与 s g 分别表示投入过度使用、 其中, 污染过度排
* - sb 、 放以及期望产出生产不足的量。目标函数 ρ 关于 s 、 * * s g 是严格递减的, 并且满足 0 ≤ ρ ≤ 1 。 当 ρ = 1 时,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