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乳腺癌基础知识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三阴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的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对药物治疗的抵抗性较强。
目前,针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三阴乳腺癌的分型及其药物治疗,希望能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一、三阴乳腺癌的分型三阴乳腺癌是指在免疫组化检测中,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它占据了所有乳腺癌中的大约10-20%。
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乳腺癌通常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和较差的预后,因此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三阴乳腺癌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基底样、中华样和免疫样。
这些不同的亚型对应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1. 基底样三阴乳腺癌基底样三阴乳腺癌通常表现为高度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的特点。
它的细胞起源类似于基底细胞,因此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对CK5/6、CK14和EGFR等基底细胞标记物呈阳性。
基底样三阴乳腺癌通常对化疗和放疗的反应较好,但对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较差。
免疫样三阴乳腺癌通常具有较高的T淋巴细胞浸润和PD-L1表达,因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较好。
它的生物学特征类似于三阴乳腺癌和三阳乳腺癌的混合体,对化疗和放疗的反应较差,但对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反应较好。
针对三阴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早期的三阴乳腺癌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和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而晚期的三阴乳腺癌则需要辅助药物治疗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1. 化疗化疗是三阴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紫杉醇、多柔比星等。
化疗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控制肿瘤的进展,但由于三阴乳腺癌的化疗抵抗性较强,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来提高疗效。
2. 内分泌治疗三阴乳腺癌对雌激素和孕激素不敏感,因此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较差。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三阴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雌激素受体的低表达,因此可能会对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反应。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三阴乳腺癌则是乳腺癌中的一种亚型,其特点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相对来说更为恶性,病情发展较快,并且对治疗的药物也较为特殊。
下面将对三阴乳腺癌的分型及其药物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型根据临床和分子病理特征,三阴乳腺癌可进一步分型为基底样乳腺癌(TNBC-Basal Like)、原发性局部晚期三阴乳腺癌(TNBC-LABC)和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MBC)三种类型。
1. TNBC-Basal Like这是三阴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其中约75%。
基底样乳腺癌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细胞形态多样,且对化疗具有高度敏感性。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病情进展较快,但是对治疗有较好的响应。
对于TNBC-Basal Like类型的患者,及时进行化疗是十分重要的。
2. TNBC-LABC这是指初发的原发性局部晚期三阴乳腺癌。
这类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严重,肿瘤体积较大,且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较为积极的治疗,包括化疗、手术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这是指复发或转移的三阴乳腺癌。
这类患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肿瘤已经出现远处转移。
对于这类患者,化疗的同时也要兼顾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如采用生物靶向药物治疗。
二、药物治疗1. 化疗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基底样乳腺癌细胞对化疗通常有较好的敏感性,因此化疗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紫杉醇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靶向药物在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PD-1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被认为是重要的靶向药物。
PD-1抑制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的生长;PARP抑制剂可以阻断DNA修复通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的一种亚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定义、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意味着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常规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二、特征1. 年龄和种族: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女性。
2. 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呈高度恶性特征,常伴有高度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3. 临床表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症状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似,如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房疼痛等。
三、诊断1.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乳腺穿刺或活检,获取乳腺癌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四、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根治手术是首选,通常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术。
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手术后常联合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化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常采用多药联合化疗,如TC(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方案。
4.新辅助治疗:针对肿瘤较大或转移较多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5.靶向治疗:尽管HER2阴性,但有一些患者可被转化为HER2阳性,从而受益于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
五、预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短期内的转移风险。
然而,对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总结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与其他亚型不同。
三阴性乳腺癌

• Rouzier 等应用含紫杉醇及蒽环类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结果显示 basal like型(多数为三阴型)获得 45% 的病理 完全缓解率(pCR),而Luminal 型乳腺癌的 pCR 仅为 6%。 • Carey LA 等应用 AC 方案进行的新辅助化疗研究也显示, basal like 型乳腺癌的 pCR为 85%,而 luminal 型乳腺癌 为 47%( <0.0001)。
(二)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组异 质性疾病
• 广义上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组织类型(髓样 癌、鳞癌和黏液癌等) • 浸润性导管癌再分为基底细胞样癌(Basal like) 和非基底细胞样 • 基底细胞样型是三阴乳腺癌主要组成,约占 70%~80%,表达 CK5/6 和 EGFR,预后较非基 底样细胞癌更差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些临床特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基底样乳腺癌。但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底样乳腺癌 的一个亚型,二者不完全同义,不能完全互换。
姑息性化疗
• 同样没有经典的化疗方案,但目前似乎铂类地位颇高, Koshy N 发现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对三阴型乳腺癌具有 更好的疗效,中位 PFS 为 5.3 月,而其他类型乳腺癌中 位 PFS 仅 1.7月( =0.058)。 • 也有报导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化疗 • 伊沙匹隆为新一代抗微管药物,但作用机制与紫杉类相似, 其结构有别于紫杉类。 Rugo等将预先接受AT方案化疗的 197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卡培他滨+伊沙匹 隆治疗组和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组。在两组的TNBC患者中, 发现联合伊沙匹隆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得到改善,表现出 改善OS趋势,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伊沙匹隆联合卡培 他滨是蒽环、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选择。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

三阴乳腺癌分型及其药物治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三阴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
三阴乳腺癌的特点是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和复发,且对于常规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因此其药物治疗相对较为复杂。
根据三阴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基底样亚型、印迹亚型、免疫亚型等。
不同亚型的三阴乳腺癌对于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也有所不同。
1.基底样亚型:基底样亚型三阴乳腺癌的特点是细胞来源于乳腺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
这种亚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对于常规化疗药物如顺铂和卡铂等敏感,通常采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2.印迹亚型:印迹亚型三阴乳腺癌中,存在多个表达特征不同的突变基因,如PIK3CA、TP53等。
印迹亚型的三阴乳腺癌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敏感,可以联合使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3.免疫亚型:免疫亚型三阴乳腺癌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患者常伴有强烈的淋巴细胞浸润。
针对免疫亚型三阴乳腺癌,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
除了根据分子特征进行分型外,三阴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状态、病情分期等因素。
对于早期三阴乳腺癌,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并联合辅助化疗和放疗进行综合治疗。
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
放疗主要针对乳腺区域和淋巴结区域进行放射治疗,以清除潜在的残留癌细胞。
三阴乳腺癌的药物治疗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分子特征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
随着科研的进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相信对于三阴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讲课1:三阴乳腺癌

TNBC明显异质性特征
• TNBC明显异质性特征 • 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高级别 • 高级别浸润性小叶癌 • 高级别化生性癌 • 肌上皮肿瘤 • 高级别燕麦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差
• 分泌性癌 • 髓样癌 • 腺样囊性癌 • 低级别化生性癌 • 低级别腺鳞癌 • 纤维腺病样癌
预后好
2011年St Gallen共识乳腺癌亚型
高出2. 5 倍以上。
四、TNBC-流行病学
• 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 10. 0%~20. 8%; • 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 • 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 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 • 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
– 50岁以下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达 39%;
– 白种人则仅为1 6%。
• 多西他赛是新一代半合成紫杉类抗癌药物,其作用 位置是肿瘤细胞的微管,可促进细胞内微管聚合,保 持微管稳定,抑制其降解,导致肿瘤细胞无限繁殖受 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 表柔比星的化学结构与阿霉素非常相近,它是一种 蒽环类的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机制为抑制DNA聚 合酶的两个亚基α和β,使核酸的合成受阻,直接嵌 入到DNA的双链,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 译,终止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杀死肿瘤细胞,其抗 肿瘤活性比ADM稍微高点
三阴乳腺癌研究进展
循证医学重要性
• 所用的治疗方案是否对病人有效? • 所用的治疗方案是否已经有实验、理论依据? • 所用的治疗方案是否还在实验阶段?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
乳腺癌是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无论在分子生
物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还是对治疗的反 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使治疗
2011年St. Gallen共识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有什么病理特点?【医学养生常识】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有什么病理特点?文章导读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疾病,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差异明显,对治疗的反应各异,预后也相差甚远。
那么什么是三阴乳腺癌呢?什么是三阴乳腺癌?肿瘤有自己的命名原则,简单说来,只有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才被称之为癌。
因此,顾名思义,乳腺癌就是“乳腺发生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符合这一条件的肿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出版的第四版乳腺肿瘤分类,其中的浸润性乳腺癌又可从组织学上分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伴髓样特征的癌以及其他如上皮肌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等一系列亚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其分子生物学指标关系密切,其中最主要的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态。
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状态不仅可以预测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还可指导相应治疗方案的制定。
如ER、PR阳性,意味着患者可能会自内分泌治疗收益;而HER2阳性则意味着患者可能对曲妥珠单抗治疗有效。
根据这三个指标状态的不同组合,则出现了ER和/或PR阳性、HER2阴性,ER和/或PR阴性、HER2阳性,三者均阴性(即所谓三阴乳腺癌)等不同分组。
如果再加入其他分子生物学指标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指数等,则会有更多不同的组合。
由此可以看出,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型是两个不同的分类方法,因此二者之间不能直接画等号。
三阴乳腺癌的各指标的预后及预测的意义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证实,ER的预后判断价值较小,但它对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的预测作用强。
他莫昔芬与ERα结合,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可显著减少癌症复发,延长所有分期的ERα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PR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反应直接相关,且即使PR阳性肿瘤细胞数量很少(≥1%)也可能对内分泌治疗有显著反应。
在缺乏全身性辅助治疗时,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具有显著的不良预后意义。
三阴性乳腺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三阴性乳腺癌(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二病因乳腺癌病因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
三临床表现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其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机会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
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
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cm,50%有淋巴结转移。
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
四检查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
五诊断1.病史肿块常是乳腺癌患者首发症状,须问明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生长快慢,是否疼痛,乳头糜烂、溢液的时间、性质,腋窝有无肿块。
2.检查项目(1)乳腺钼靶摄片对普查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早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活组织病理检查1)肿块切除将乳房中肿块或可疑组织的整个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2)切取活检从肿块或可疑组织中切取部分组织进行检查。
3)细针穿刺用一根很细的针从肿块、可疑组织或积液中抽取一些组织、细胞检查。
其他,如乳头溢液者可做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3.受体及基因测定雌激素、孕激素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
4.超声显像5.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六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
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
1.化疗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率较高,但如果只是常规的标准治疗,其预后依然很差。
2.辅助化疗FEC序贯多西他赛化疗有较好的反应。
紫杉类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
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可能更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mal breast tissue
Summary: CNA-expression groupings of TNBC
• BASAL, genomically unstable
– ? Constitutive PI3K active impact of phosphatases (several) from differentiation state and somatic deletions – ?? Immune subtype of basal
CLINICAL SUBTYPES
Heterogenous group Non basal Younger patients Fewer therapeutic options Express Basal markers
MOLECULAR SUBTYPES
Eg: IntClust subtypes CNA-expression subytpes
TNBC – a spectrum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subtypes of disease • 15% of the breast cancer population • ‘Orphan’ disease subtype, defined by exclusion (absence of ER+ expression and HER2 amplification) • Not a single disease entity • A proportion are misclassified ER+ cancers • A proportion are misclassified HER2 cancers
No outcomes information
Basal (2 groups) Immune (previously noted) Mesenchymal related (3 groups) Androgen related
Lehmann et al, JCI 2011
Expression relationships, ‘in-cis’ with copy number events (1000 breast cancers)
HER2- ER-
ER~35% ~15 %
HER2+
trastuzumab
ER+ ~65%
Special types
High mitotic rate ER+
Endocrine therapy +/- cytotoxic chemo
HER2- ER+
Low mitotic rate ER+
(Curtis et al, Nature 2012)
in cis, overexpression
in cis, overexpression
in cis, loss of expression
Subtype specific, no CNA association
Approximately 45 ‘hotspot’ regions of the genome are in-cis CNA-expression outliers in breast cancers
TNBC sequence dataset
• Analysed 104 primary TNBC with combination of shotgun genome (Illumina & Solid4), exome (Illumina), transcriptome(Illumina), SNP6.0 • EARLY TNBC – ie early in clinical course (90% pT1 or T2) • 2164 validated SNVs at median of >20,000 fold coverage
PP2A subunits and MAP2K4 emerge as drivers in deletion landscape Curtis et al, Nature 2012
10 subgroups from joint clustering of CNA/expression in 1,000 breast cancers
CNA frequency
Chi-square P-value (subtype test)
= non HER2, 17q subtype = HER2 subtype = GROUP 10 = predominantly basal TN
= genomically quiescent tumours
TNBC
basal
Non-basal
Exons
Shah et al, Nature 2012 & Aparicio, 2012 unpublished. – ex; RNA-seq of 104 TNBC cases
INPP4B long isoform expressed in normal luminal myoepithelium, but not basal
Basal/Non-basal, derived from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s
Doesn’t account for what is now known about the mutational landscape
Parker, JCO 2009
INPP4B expression is low in ‘basal’ subtype TNBC
But why?
Gewinner et al, Cancer Cell 2009 Fedele et al, PNAS 2010
INPP4b isoforms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basal and non-basal TNBC
The clonal and mutational spectrum of marker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TNBC)
Samuel AJR Aparicio BM BCh PhD FRCPath Nan and Lorraine Robertson Chair, UBC Canada Research Chair, Molecular Oncology BC Cancer Agency/UBC, Vancouver http://molonc.bccrc.ca (postdoc & student oportunities – see website!)
How many subgroups make up TNBC?
1. Expression and CNA-expression studies 2. Somatic mutational spectrum of primary TNBC 3. Clonal evolution spectrum of primary TNBC
In summary TNBC at a glance …
Overlapping biologies suggested by somatic mutations PARK2, ATM translocations Mesenchymal Phenotype? Androgen signaling Wide spectrum of clonal complexity at diagnosis Patient 1 pT1
Shah et al, Nature 2012
Location specific genome aberrations in TNBC
• Modalities exhibiting patterns of recurrence >5% between patients
– Large scale chromosome events (ploidy, whole arm gains/losses) (chr1, 8) – Segmental (copy number gains) and losses – Single mutations/variants (SNV) and small indels (eg p53, PIK3CA)
Basal/gp10 specific
PI3K network
Immune Cell cycle ?PP2A phosphatases
Wnt signaling
Shah et al Nature 2012 Curtis et al, Nature 2012
INPP4b a phosphatase regulator of the PI3K pathway
= novel 11q subtype = 1q, mostly quiescent tumours Curtis et al, Nature 2012
Expression relationships ‘in trans’ – correlated expression with CNA event at another locus
Patient 2 pT1
Cell type(s) of origin?
Rb -
Cell shape motility
Patient 3 pT1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actionable” events (~20%)
Biological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The clonal and mutational evolution of primary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 Dr. Aparicio has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to dis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