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平台硬RAID配置方法说明

合集下载

raid 配置流程

raid 配置流程

raid 配置流程RAID,即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能提供更高的数据可用性和更高的性能。

在RAID中,多个硬盘组成一个数组,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或性能的提升。

以下是RAID配置的流程:第一步: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RAID有多种级别,从简单的RAID 0到更高级的RAID 5、RAID 6和RAID 10。

每种级别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因此在配置RAID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级别。

RAID 0:提升性能,不提供冗余备份。

RAID 1:提供数据冗余备份,但不提升性能。

RAID 5:提供数据冗余备份和性能提升。

至少需要3块硬盘。

RAID 6:提供更高的数据冗余备份和性能提升。

至少需要4块硬盘。

RAID 10:提供最高级别的数据冗余备份和性能提升。

至少需要4块硬盘,通常需要更多。

第二步:选择硬盘选择合适的硬盘是配置RAID的关键。

硬盘的类型、大小、速度和容量都会影响RAID的性能和可用性。

硬盘类型:RAID可以使用机械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

SSD的速度比HDD更快,但成本更高。

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可以考虑使用SSD。

硬盘大小:选择合适的硬盘大小可以最大化使用存储空间。

如果使用不同大小的硬盘,RAID将以最小的硬盘为基准,这可能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硬盘速度:硬盘速度也会影响RAID的性能。

选择速度较快的硬盘可以提高RAID的速度。

通常,选择具有更高转速和更大缓存的硬盘可以提高RAID的性能。

第三步:安装软件或硬件RAID安装软件或硬件RAID可以实现RAID的配置。

软件RAID通过主机的CPU来处理RAID操作,而硬件RAID则使用专用RAID卡。

硬件RAID通常提供更高的性能,但成本更高。

在安装RAID之前,需要确保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RAID卡或空闲SATA端口。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利用多个硬盘并行工作以提升性能、容错性和可靠性的技术。

本教程将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服务器上配置RAID。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准备好适量的硬盘和一个支持RAID的服务器。

第一步:了解RAID级别在开始配置RAID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同的RAID级别,以便选择适合你需求的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级别的特点:1. RAID 0: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升读写速度,但没有容错能力。

2. RAID 1:镜像技术,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提供备份和冗余功能。

3. RAID 5: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上,并通过奇偶校验提供容错能力。

4. RAID 6:类似RAID 5,但提供更高的容错能力,可以同时容忍两个硬盘的故障。

5. 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相结合,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选择适合你需求的RAID级别后,我们可以继续配置RAID。

第二步:进入服务器BIOS首先,启动服务器,并按照显示屏上的提示进入BIOS设置。

具体的按键可能因服务器品牌或型号而异,一般是F2或DEL键。

进入BIOS后,找到“存储”或“SATA配置”等选项,然后进入硬盘配置界面。

第三步:创建RAID阵列在硬盘配置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已连接的硬盘列表。

根据你的需求和选择的RAID级别,选择要使用的硬盘,然后选择“创建RAID阵列”或类似选项。

第四步:配置RAID级别和参数在创建阵列的界面,选择你所需的RAID级别,并根据提示设置其他参数,如RAID名称、阵列大小等。

一些服务器还提供高级选项,如缓存策略和读写速度设置,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步:保存和退出完成RAID配置后,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

不用软驱,在CentOS linux上也能安装RAID驱动程序

不用软驱,在CentOS linux上也能安装RAID驱动程序

自上次RAID安装失败后,我另外购买了一块adapter sata raid 2410sa 卡,准备测试四块机器安装RAID5.环境如下:主板:Inter Server S5000VSACPU:xeon 四核5405*2内存:16G硬盘:4块西部数据500GSATARAID: 主板自带RAID0系统:Centos5.3 64位遗憾的是,这次RAID5还是没有达成,原因是官方没有提供centos5 64位的驱动,只是实现了RAID0.不过,倒是掌握了不用软驱,也能安装RAID驱动程序的办法,想想前几天还专门购买了一个软驱,真是亏啊。

办法很简单,上次其实提到过,如下:1) 创建RAID,这一步,我就不讲相信大家都会。

2) 启动Centos安装,并且将驱动程序复制到你的移动硬盘里(注意最好是第一盘符),直接IMG文件就可以了。

3) 在安装的第一个界面,输入linux nostorage4) 进入安装过程中,一直看到“Add device” 按钮.5) 点击“Add Device”,出现一系列的驱动6) 按F2,就跳出选择软盘,或者移动硬盘7) 我们选择移动硬盘,找到驱动程序文件,一般是IMG文件,选中后再点OK按钮。

8 ) 这时会回到刚才看到的驱动程序列表界面9) 选中刚才加进来的驱动,建议大家记住自己的驱动型号,厂商等信息,以便快速定位。

11) 点击OK12) 驱动程序就被加载,并出现在新增加设置列里13) 点击Done14) 继续安装,完成了。

这次还测试了intel S5000VSA自带的RAID安装RAID10,发现就算安装了驱动,能够顺利安装完,但是重新启动就会有问题,与上次一样,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38,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2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39,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3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40,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4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41,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5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42,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6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43,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7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44,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8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45,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9attempt to access beyond end of devicesda: rw=0, want=1953278938, limit=976773168Buffer I/O error on device sda2, logical block 1952877312由此,我判断是自带的RAID不支持,4块500G硬盘构成的将近1T的容量,其实还是觉得奇怪,可事实如此,哎.除非这块主板有问题。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1、磁盘阵列简介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硬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以硬件(RAID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个容量巨⼤的磁盘组,利⽤多个磁盘组合在⼀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其中RAID卡有⾃⼰的cpu,由它统⼀管理和控制;数据也由它来进⾏分配和维护,处理速度快。

服务器启动时,就会有显⽰进⼊配置Riad的提⽰。

RAID⽐单硬盘有以下⼀个或多个⽅⾯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磁盘阵列对于电脑来说,看起来就像⼀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

2、RAID 分类RAID有很多种类型本章只举4例供⼤家了解RAID技术!RAID类型说明最低磁盘个数空间利⽤率各⾃的优缺点RAID0条带卷2+100%读写速度快,不容错RAID1镜像卷250%读写速度⼀般,容错RAID5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3+(n-1)/n读写速度快,容错,允许坏⼀块盘RAID10RAID1的镜像+RAID0的条带450%读写速度快,容错RAID 中主要有三个关键概念和技术:镜像( Mirroring )、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和数据校验( Data parity )①RAID0RAID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应⽤条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技术,将数据分⽚保存2+个磁盘(最好磁盘的⼤⼩相同)上,多个数据分⽚共同组成⼀个完整数据副本,数据条带具有更⾼的并发粒度,当访问数据时,可以同时对位于不同磁盘上数据进⾏读写操作,从⽽获得⾮常可观的 I/O 性能提升;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整个磁盘的性能;磁盘利⽤率为100%,但是,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任何⼀个磁盘的损坏将损坏全部数据。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增强。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mdadm(多磁盘和设备管理器)命令来管理软件RAID。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级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使用mdadm来管理软件RAID。

1. 安装mdadm在开始之前,您需要确保系统中已经安装了mdadm。

如果尚未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mdadm```2. 创建软件RAID使用mdadm命令可以创建各种类型的软件RAID,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6等。

以下是创建RAID 1(镜像)的示例:```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b1/dev/sdc1```上述命令将创建一个名为/md0的RAID设备,使用/dev/sdb1和/dev/sdc1两个磁盘进行镜像。

3. 添加和移除磁盘在创建RAID后,您可以随时添加或移除磁盘。

以下是添加磁盘的示例:```sudo mdadm --add /dev/md0 /dev/sdd1```上述命令将磁盘/dev/sdd1添加到RAID设备/md0中。

如果需要移除磁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udo mdadm --fail /dev/md0 /dev/sdd1sudo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d1```第一条命令将磁盘标记为失败状态,第二条命令将其从RAID设备中移除。

4. 磁盘替换当一个磁盘故障时,您需要将其替换为新的磁盘。

以下是磁盘替换的示例:sudo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d1sudo mdadm --add /dev/md0 /dev/sde1```上述命令将故障的磁盘/dev/sdd1从RAID设备/md0中移除,并将新磁盘/dev/sde1添加到RAID设备中。

杨海艳-主讲-linux之RAID 5配置步骤截图

杨海艳-主讲-linux之RAID 5配置步骤截图

Raid的配置步骤讲解说明主讲人:杨海艳1:Raid定义2:RAID分类RAID可分为以下几种,做个表格认识下:3:Linux RAID 5实验详解假设我有4块硬盘,(没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用虚拟机设置出4块硬盘出来).分别为/dev/sda /dev/sdb /dev/sdc /dev/sdd.首先做的就是分区了.[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Command (m for help): n #按n创建新分区11其它分区照这样做全部分出一个区出来.下面是总分区信息:fdisk -l1 130 831 130 831 130 831 130 83下一步就是创建RAID了.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3 --spare-devices=1 /dev/sd[a-d]13OK,初步建立了RAID了,我们看下具体情况吧.mdadm --detail /dev/md00 8 1 01 8 17 12 8 33 23 8 49 -1让RAID开机启动.配置RIAD配置文件吧.默认名字为mdadm.conf,这个文件默认是不存在的,要自己建立.该配置文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系统启动的时候能够自动加载软RAID,同时也方便日后管理.说明下,mdadm.conf文件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DEVICES选项制定组成RAID所有设备, ARRAY选项指定阵列的设备名、RAID级别、阵列中活动设备的数目以及设备的UUID号.mdadm --detail --scan > /etc/mdadm.confvi /etc/mdadm.conf将/dev/md0创建文件系统,mkfs.ext3 /dev/md0内容挂载/dev/md0到系统中去,我们实验是否可用:好了,如果其中某个硬盘坏了会怎么样呢?系统会自动停止这块硬盘的工作,然后让后备的那块硬盘顶上去工作.我们可以实验下.如果我要移除一块坏的硬盘或添加一块硬盘呢?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c1mdadm /dev/md0 --add /dev/sdc1。

linux 创建RAID5

linux 创建RAID5

Linux 创建LVM1、通过虚拟机创建LVM。

首先通过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创建一个linux系统,这个系统是8G的。

然后通过虚拟机创建三个硬盘,分别是hard disk2,、hard disk3、hard disk4。

创建三个虚拟硬盘时,应该关闭操作系统,然后才能创建。

先关闭操作系统,关闭后入下图:点击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会出现下面图片选中硬盘,如(hard disk(SCSI 0:0)),然后点击下面的ADD按钮,结果入下图:点击下一步按钮,会出现创建硬盘界面,如下图选中Hard Disk,点击下一步按钮,会出现三种模式,选中Create a new virtual disk模式硬盘。

选中后,点击下一步按钮。

这时候会提示你要创建什么硬盘,这里选中SCSI硬盘,SCSI 硬盘是服务器最常用的硬盘。

点击下一步按钮,会提示你输入你要创建多大的硬盘,默认是8G,我们创建一个200M的硬盘,在输入框中,输入02G点击下一步按钮,这时候会提示你,要把硬盘保存在什么位置,默认的位置是你之前创建硬盘的位置。

这里选择默认。

然后点击完成按钮,一个200M的硬盘就创建完成。

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出三个硬盘。

2、硬盘创建好后,下一步是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没有分区和格式化,硬盘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接下来就是分区和格式化的步骤:2.1 划分磁盘分区:进行利用fdisk对三块磁盘分区,每块磁盘只需要分一个区,[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Command (m for help): nCommand actione extendedp primary partition (1-4)ePartition number (1-4): 1First cylinder (1-204, default 1):Using default value 1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4, default 204):Using default value 204Command (m for help): w 创建/dev/sdb创建/dev/sdc创建/dev/sdd安装MDADMtar xvf mdadm-2.6.9.tar[root@localhost mdadm-2.6.9]# lsANNOUNCE-2.0 ANNOUNCE-2.6.6 kernel-patch-2.6.18.6 misc ANNOUNCE-2.1 ANNOUNCE-2.6.7 kernel-patch-2.6.19 mkinitramfs ANNOUNCE-2.2 ANNOUNCE-2.6.8 Kill.c Monitor.c ANNOUNCE-2.3 ANNOUNCE-2.6.9 makedist pwgr.c ANNOUNCE-2.3.1 Assemble.c Makefile Query.c ANNOUNCE-2.4 bitmap.c Manage.c raid5extend.c ANNOUNCE-2.4.1 bitmap.h mapfile.c ReadMe.c ANNOUNCE-2.4-pre1 Build.c md.4 README.initramfs ANNOUNCE-2.5 ChangeLog md5.h restripe.c ANNOUNCE-2.5.1 config.c mdadm.8 sha1.c ANNOUNCE-2.5.2 COPYING mdadm.c sha1.h ANNOUNCE-2.5.3 Create.c mdadm.conf.5 super0.c ANNOUNCE-2.5.4 Detail.c mdadm.conf-example super1.c ANNOUNCE-2.5.5 dlink.c mdadm.h swap_super.c ANNOUNCE-2.5.6 dlink.h mdadm.spec sysfs.c ANNOUNCE-2.6 Examine.c mdassemble.8 test ANNOUNCE-2.6.1 Grow.c mdassemble.c tests ANNOUNCE-2.6.2 Incremental.c mdopen.c TODO ANNOUNCE-2.6.3 INSTALL md_p.h util.c ANNOUNCE-2.6.4 inventory mdstat.cANNOUNCE-2.6.5 kernel-patch-2.6.18 md_u.h[root@localhost mdadm-2.6.9]# make installgcc -Wall -Werror -Wstrict-prototypes -ggdb -DSendmail=\""/usr/sbin/sendmail -t" \" -DCONFFILE=\"/etc/mdadm.conf\" -DCONFFILE2=\"/etc/mdadm/mdadm.conf\" -c -o mdadm.o mdadm.c[root@localhost mdadm-2.6.2]# man mdadm利用mdadm创建RAID5设备/dev/md0首先输入mdadm –C /dev/md0 –a yes –l 5 –n 3 –x 0 /dev/sd[bcd][root@localhost ~]# mdadm -C /dev/md0 -a yes -l 5 -n 3 -x 0 /dev/sd[bcd] mdadm: array /dev/md0 started.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查看RAID的信息;mdadm -Ds /dev/md0mdadm -D /dev/md0生成raid配置文件,让RAID设备在每次重启都生效:mdadm -Ds > /etc/mdadm.conf 格式化raid设备:mkfs –t ext3 /dev/md0Mkdir /home/raidMount /dev/md0 /home/raid挂载使用raid设备:mount /dev/md0 /home/raid1、输入df查看挂在信息。

Linux下Raid配置详细过程(图文)

Linux下Raid配置详细过程(图文)

银河麒麟系统下通过LSI SAS9271-8i组Raid1详细过程。

1.输入fdisk -l 查看当前连接的硬盘(只有一个系统盘/dev/sda)。

2.输入MegaCli –PdList -aAll 先查看硬raid卡情况,了解raid卡下面的磁盘编号(红色框住部分)。

下图显示Raid卡接了2个硬盘。

3.输入命令“MegaCli –CfgLdAdd –r1 [252:0, 252:1] Direct –a0”将当前Raid卡上的2个硬盘组成Raid1。

4.使用命令“MegaCli –CfgDsply -a0”查看配置后的RAID信息。

如下图红色部位显示当前的Raid类型为Raid1。

4.使用命令“MegaCli -LdInit -start –full -l0 -a0”初始化Raid。

5.使用命令“MegaCli -LdInit –showprog -l0 -a0”查看初始化进度。

6.初始化完成后在系统设备节点下新增一设备 /dev/sdb,即为当前创建成功的Raid1。

7.通过命令“fdisk /dev/sdb”来创建分区,通过mount /dev/sdb /mnt 挂载设备。

注意:
创建Raid时如果遇到“the specified physical disk does not have the
appropriate attributes to。


1.执行MegaCli –PDMakeGood –PhysDrv ‘[252:0,252:1]’ –Force –aAll (清除硬盘
为Good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创建硬RAID
1.1.1.1.查看raid卡
先查看硬raid卡情况,了解raid卡下面的磁盘编号。

# MegaCli –PdList -aAll
参数解释:
-PdList Pd代表物理盘,即raid卡连接的硬盘,List 列出物理盘信息
-aALL 选择所有适配器,每个raid卡一个适配器。

-a0表示第一个raid卡。

磁盘状态:
Firmware state: Online RAID配置成功且磁盘在线
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good), Spun Up RAID未配置或该磁盘还未被RAID使用
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bad)该磁盘未被RAID使用,但是有问题
Firmware state: copyed 该磁盘处于数据回拷状态,比如在raid5中用新盘替换坏盘时,新盘自动处于copy状态
磁盘状态在MegaCli -Pdlist -aALL 的输出信息里面查看。

1.1.1.
2.创建raid1
命令如下:
# MegaCli –CfgLdAdd –r1 [252:0, 252:1] Direct –a0
Note
[252:0]中252为硬raid卡的enclosure Device Id,0为该卡接的硬盘编号Slot Number。

可以通过MegaCli –PdList –aALL查看
查看配置后的RAID信息:
# MegaCli –CfgDsply -a0
若硬raid创建成功后,会在系统设备节点下新增一设备 /dev/sdX, X根据具体而定。

1.1.1.3.初始化raid
对于raid1和raid5这样具备冗余防错的磁盘阵列,需要先初始化磁盘校验信息再使用。

➢ 开始初始化
注: -a0 指定raid
适配器,-l0指定该适配器下创建的第一个raid 阵列 ➢ 查看初始化进度:
➢ 暂停初始化

继续初始化
在暂停后,可以继续启动初始化,或者重新开始初始化。

1.1.1.4. 查看并设置raid 属性 ➢ 查看raid 盘属性
➢ 修改属性
修改raid 的Cache Policy(缓存策略)
Warning
CachedBadBBU属性,表示即使没有BBU(备份电源系统),仍然启用硬RAID卡的缓存。

这样提高了速度,但是有一定风险
建议提供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后,才开启该属性。

修改后查看属性,Cache Policy已经被改变
root@localhost:~# MegaCli -LdInfo -L0 -a0
… …
Default Cache Policy:WriteBack,ReadAdaptive,Direct,Write Cache OK if Bad BBU
… …
1.1.1.5.删除RAID配置
➢删除单个raid配置, 如L0
# MegaCli -CfgLdDel –L0 -a0
➢删除整个适配器的配置,如a0
# MegaCli -CfgClr -a0
➢删除所有硬raid配置
# MegaCli -CfgClr -aALL
1.1.1.6.其他raid创建
RAID0:
# MegaCli –CfgLdAdd –r0 [252:0, 252:1, 252:2, 252:3] Direct –a0 RAID1:
# MegaCli –CfgLdAdd –r1 [252:0, 252:1, 252:2, 252:3] Direct –a0 RAID5:
RAID6:
RAID10:
RAID50:
RAID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